数学七年级下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07917043 上传时间:2022-06-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七年级下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数学七年级下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数学七年级下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知识点总结2016-06-18 中高考数学史老师考点卡片1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1)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科学记数法形式:a10n,其中1a10,n为正整数】(2)规律方法总结:科学记数法中a的要求和10的指数n的表示规律为关键,由于10的指数比原来的整数位数少1;按此规律,先数一下原数的整数位数,即可求出10的指数n 记数法要求是大于10的数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实质上绝对值大于10的负数同样可用此法表示,只是前面多一个负号2实数的运算(1)实数的运算和在有理数范围内一样,值得一提的是,实数既可以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又可以进行开方运算,其中正实数可以开平方(2)在进行实数运算时,和有理数运算一样,要从高级到低级,即先算乘方、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同级运算要按照从左到有的顺序进行另外,有理数的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 【规律方法】实数运算的“三个关键”1运算法则:乘方和开方运算、幂的运算、指数(特别是负整数指数,0指数)运算、根式运算、特殊三角函数值的计算以及绝对值的化简等2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在同一级运算中要从左到右依次运算,无论何种运算,都要注意先定符号后运算3运算律的使用:使用运算律可以简化运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度3代数式求值(1)代数式的: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计算后所得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2)代数式的求值:求代数式的值可以直接代入、计算如果给出的代数式可以化简,要先化简再求值题型简单总结以下三种: 已知条件不化简,所给代数式化简; 已知条件化简,所给代数式不化简; 已知条件和所给代数式都要化简4合并同类项(1)定义:把多项式中同类项合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3)合并同类项时要注意以下三点:要掌握同类项的概念,会辨别同类项,并准确地掌握判断同类项的两条标准:带有相同系数的代数项;字母和字母指数;明确合并同类项的含义是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经过合并同类项,式的项数会减少,达到化简多项式的目的;“合并”是指同类项的系数的相加,并把得到的结果作为新的系数,要保持同类项的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5去括号与添括号(1)去括号法则: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2)去括号规律:a+(b+c)=a+b+c,括号前是“+”号,去括号时连同它前面的“+”号一起去掉,括号内各项不变号;a(bc)=ab+c,括号前是“”号,去括号时连同它前面的“”号一起去掉,括号内各项都要变号说明:去括号法则是根据乘法分配律推出的;去括号时改变了式子的形式,但并没有改变式子的值(3)添括号法则: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正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如果括号前面是负号,括号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添括号与去括号可互相检验6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亮点,尤其是与数列有关的命题更是层出不穷,形式多样,它要求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究,观察思考发现规律(1)探寻数列规律: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善用联想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2)利用方程解决问题当问题中有多个未知数时,可先设出其中一个为x,再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设出其他未知数,然后列方程7同底数幂的乘法(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aman=a m+n(m,n是正整数)(2)推广:amanap=a m+n+p(m,n,p都是正整数)在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时,应注意:底数必须相同,如23与25,(a2b2)3与(a2b2)4,(xy)2与(xy)3等;a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按照运算性质,只有相乘时才是底数不变,指数相加(3)概括整合: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学校整式乘除运算的基础,是学好整式运算的关键在运用时要抓住“同底数)这一关键点,同时注意,有的底数可能并不相同,这时可以适当变形为同底数幂8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幂的乘方法则: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m)n=amn(m,n是正整数)注意:幂的乘方的底数指的是幂的底数;性质中“指数相乘”指的是幂的指数与乘方的指数相乘,这里注意与同底数幂的乘法中“指数相加”的区别(2)积的乘方法则:把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ab)n=anbn(n是正整数)注意:因式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积的乘方,法则仍适用;运用时数字因数的乘方应根据乘方的意义,计算出最后的结果9整式的除法整式的除法:(1)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关注:从法则可以看出,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分为三个步骤:系数相除;同底数幂相除;对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直接作为商的一个因式(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说明: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实质就是转化为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结果仍是一个多项式10整式的混合运算(1)有乘方、乘除的混合运算中,要按照先乘方后乘除的顺序运算,其运算顺序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相似(2)“整体”思想在整式运算中较为常见,适时采用整体思想可使问题简单化,并且迅速地解决相关问题,此时应注意被看做整体的代数式通常要用括号括起来11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先按运算顺序把整式化简,再把对应字母的值代入求整式的值有乘方、乘除的混合运算中,要按照先乘方后乘除的顺序运算,其运算顺序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相似12因式分解的意义1、分解因式的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分解因式2、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即互逆运算,二者是一个式子的不同表现形式因式分解是两个或几个因式积的表现形式,整式乘法是多项式的表现形式例如:3、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因此可以用整式乘法来检验13零指数幂零指数幂:a0=1(a0)由amam=1,amam=amm=a0可推出a0=1(a0)注意:00114负整数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ap=1ap(a0,p为正整数)注意:a0;计算负整数指数幂时,一定要根据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计算,避免出现(3)2=(3)(2)的错误当底数是分数时,只要把分子、分母颠倒,负指数就可变为正指数在混合运算中,始终要注意运算的顺序15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类型有:(1)探索规律型问题;(2)数字问题;(3)销售问题(利润=售价进价,利润率=利润进价100%);(4)工程问题(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如果一件工作分几个阶段完成,那么各阶段的工作量的和=工作总量);(5)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6)等值变换问题;(7)和,差,倍,分问题;(8)分配问题;(9)比赛积分问题; (10)水流航行问题(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二)、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如下:首先审题找出题中的未知量和所有的已知量,直接设要求的未知量或间接设一关键的未知量为x,然后用含x的式子表示相关的量,找出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求解、作答,即设、列、解、答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五个步骤1审:仔细审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2设:设未知数(x),根据实际情况,可设直接未知数(问什么设什么),也可设间接未知数3列: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4解:解方程,求得未知数的值5答:检验未知数的值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完整地写出答句16二元一次方程的解(1)定义: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2)在二元一次方程中,任意给出一个未知数的值,总能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一个唯一确定的值,所以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解(3)在求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整数解时,往往采用“给一个,求一个”的方法,即先给出其中一个未知数(一般是系数绝对值较大的)的值,再依次求出另一个的对应值17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1)定义: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2)一般情况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唯一的数学概念是数学的基础与出发点,当遇到有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问题时,要回到定义中去,通常采用代入法,即将解代入原方程组,这种方法主要用在求方程中的字母系数18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从方程组中选一个系数比较简单的方程,将这个方程组中的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将变形后的关系式代入另一个方程,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x(或y)的值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变形后的关系式中,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把求得的x、y的值用“”联立起来,就是方程组的解(2)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如果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既不相等又不互为相反数,就用适当的数去乘方程的两边,使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减或相加,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得未知数的值将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的任意一个方程中,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把所求得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写在一起,就得到原方程组的解,用x=ax=b的形式表示19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一)、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1)审题:找出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设元:找出题中的两个关键的未知量,并用字母表示出来(3)列方程组:挖掘题目中的关系,找出两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4)求解(5)检验作答:检验所求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并作答(二)、设元的方法:直接设元与间接设元当问题较复杂时,有时设与要求的未知量相关的另一些量为未知数,即为间接设元无论怎样设元,设几个未知数,就要列几个方程20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注意“两定”:一是定界点,一般在数轴上只标出原点和界点即可定边界点时要注意,点是实心还是空心,若边界点含于解集为实心点,不含于解集即为空心点;二是定方向,定方向的原则是:“小于向左,大于向右”【规律方法】不等式解集的验证方法某不等式求得的解集为xa,其验证方法可以先将a代入原不等式,则两边相等,其次在xa的范围内取一个数代入原不等式,则原不等式成立2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整数解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解得不等式的解集,然后再根据题目中对于解集的限制得到下一步所需要的条件,再根据得到的条件进而求得不等式的整数解可以借助数轴进行数形结合,得到需要的值,进而非常容易的解决问题2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1)由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建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通过解不等式可以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2)列不等式解应用题需要以“至少”、“最多”、“不超过”、“不低于”等词来体现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因此,建立不等式要善于从“关键词”中挖掘其内涵(3)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弄清题中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未知数根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解不等式,求出解集写出符合题意的解2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所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2)解不等式组: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组(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一般先求出其中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利用数轴可以直观地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方法与步骤:求不等式组中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利用数轴求公共部分解集的规律: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2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1)利用数轴确定不等式组的解(整数解)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解得不等式组或不等式的解集,然后再根据题目中对于解集的限制得到下一步所需要的条件,再根据得到的条件进而求得不等式组的整数解(2)已知解集(整数解)求字母的取值一般思路为:先把题目中除未知数外的字母当做常数看待解不等式组或方程组等,然后再根据题目中对结果的限制的条件得到有关字母的代数式,最后解代数式即可得到答案25垂线(1)垂线的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2)垂线的性质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注意:“有且只有”中,“有”指“存在”,“只有”指“唯一”“过一点”的点在直线上或直线外都可以26平行线的性质1、平行线性质定理 定理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定理2:两条平行线被地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定理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27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1)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的数量关系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线的性质是由平行关系来寻找角的数量关系(2)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时,一定要弄清题设和结论,切莫混淆(3)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联系与区别区别:性质由形到数,用于推导角的关系并计算;判定由数到形,用于判定两直线平行联系:性质与判定的已知和结论正好相反,都是角的关系与平行线相关(4)辅助线规律,经常作出两平行线平行的直线或作出联系两直线的截线,构造出三类角28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1)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底边作垂线,垂足与顶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2)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内角的对边交于一点,则这个内角的顶点与所交的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3)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此边所对顶点的连线叫做三角形的中线(4)三角形有三条中线,有三条高线,有三条角平分线,它们都是线段(5)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部,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与直角边重合,另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它们的交点是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部,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三条高所在直线相交于三角形外一点29三角形三边关系(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在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定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时并不一定要列出三个不等式,只要两条较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判定这三条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3)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4)在涉及三角形的边长或周长的计算时,注意最后要用三边关系去检验,这是一个隐藏的定时炸弹,容易忽略3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三角形内角的概念:三角形内角是三角形三边的夹角每个三角形都有三个内角,且每个内角均大于0且小于180(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证明方法,不唯一,但其思路都是设法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移到一起,组合成一个平角在转化中借助平行线(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主要用在求三角形中角的度数直接根据两已知角求第三个角;依据三角形中角的关系,用代数方法求三个角;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锐角可利用两锐角互余求另一锐角31三角形的外角性质(1)三角形外角的定义: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共有六个外角,其中有公共顶点的两个相等,因此共有三对(2)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和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3)若研究的角比较多,要设法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将它们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去(4)探究角度之间的不等关系,多用外角的性质,先从最大角开始,观察它是哪个三角形的外角3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三线合一】(3)在等腰;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以上四个元素中,从中任意取出两个元素当成条件,就可以得到另外两个元素为结论33命题与定理1、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许多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形式2、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用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3、定理是真命题,但真命题不一定是定理4、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面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面解的部分是结论5、命题的“真”“假”是就命题的内容而言任何一个命题非真即假要说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一般需要推理、论证,而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34平移的性质(1)平移的条件 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2)平移的性质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