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常见病的病因与防制方法

上传人:EY****y 文档编号:107898601 上传时间:2022-06-1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鸭常见病的病因与防制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鸭常见病的病因与防制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鸭常见病的病因与防制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鸭常见病的病因与防制方法一、鸭腹泻病(一)、原因及特征:1、鸭瘟大头瘟症状:高热、腿软、流泪、排绿色稀粪。一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 。一般体温达 43-44 C,呈稽留热型。 病鸭表现精神萎顿, 低头缩颈, 食欲降低, 渴欲增加,经常卧地,难于走动;强行驱赶,两翅扑地而走。下痢, 粪便呈绿色或灰白色,污染肛周羽毛, 沾附粪结块。泄殖腔粘膜出血、水肿,重者粘膜外翻,粘膜面附有伪膜。呼吸困难,有湿性罗音、鼻流粘性分泌物。眼流泪,有的附有脓性分泌物,两眼粘合。少数病鸭存活,但发育不良,角膜混浊,常形成单侧性溃疡性角膜类。蛋鸭产蛋减少,一般减产 30%,继而 60%以上,至停产。剖检见全身粘膜,浆膜和内脏器官局有程度不同的出血性斑点或坏死。食道粘膜表面覆盖伪膜,腺胃粘膜和泄殖腔粘膜有出血斑点。病原为鸭瘟病毒,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但以番鸭、麻鸭和绵鸭最易感,北京鸭次之。成年鸭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 30 日龄雏鸭较少发病。病鸭通过排出的粪便及其分泌物污染饲料、饮水、饲养工具等散播病毒。消化道感染为主要方式。发生与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秋季最易流行。2、鸭坏死性肠炎“烂肠瘟”症状:鸭体衰弱,食欲降低,不能站立,常突然死亡。病鸭成为公鸭踏啄伤害的对象,头、背部和翅部羽毛脱落,排粪减少,蛋鸭产蛋急剧下降。一般死亡率为 1%左右,有的高达40%。病变主要是肠炎与坏死性病变。肠管肿胀,色泽消退,部分肠管呈暗红色, 空回肠相连部位高度膨胀, 苍白色, 易破裂。病程较长者,肠粘膜呈黄白色坏死性病变,坏死组织紧贴于肠壁,以回肠段最严重。母鸭输卵管内常堆积干酪样物质。本病病原体尚未确定。本病常发生于种鸭,很少见于雏鸭,家鹅也有发生。鸭群的饲养管理不良,多种应激因素的不良影响都可诱发本病。3、鸭肝炎(病毒)“背脖病”症状:鸭病毒性肝炎是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表现为角弓反张,肝脏发炎。潜伏期 1-4 天。雏鸭发病常未见症状而突然死亡。几小时后就会波及全群。初期精神萎糜,头颈短缩,两翅下垂,食欲废绝,两眼闭合,呈现昏迷状态,不久死亡。有痉挛性抽搐。病鸭常侧卧,两肢抖动,倒地蹬踢,就地旋转、呼吸困难。死前头颈背向,呈角弓反张,有“背脖病”之称。有少数病鸭腹泻、排黄白色或灰绿色稀粪。严重病鸭的喙部和爪尖呈紫红色。病变是肝脏肿大,质地脆弱,色暗黄色,表面有出血斑点和环死灶。胆囊肿大,充满茶褐色胆汁。病原:为鸭肝炎病毒, 有三个血清型。 死亡率为 10%-25%, 6-14 日龄的雏鸭死亡率高达 50%,常发生于 3 周龄以内的雏鸭群, 3-5 周龄的雏鸭也感染发病,成年鸭能感染,但不发病,成为带毒者。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一旦感染便迅速传播开。冬春发病较多,与卫生环境差有关。严重发病流行,发病率达 100%,死亡率达 90%。随着鸭日龄增长,发病与死亡率渐减。4、番鸭细小病毒病“三周病”症状:仅发生于 2-4 周龄雏番鸭,表现以腹泻,呼吸困难和软脚为主。一类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气喘和腹泻,另一类特征为神经症状,表现为角弓反张与腿麻痹。康复鸭极瘦,营养不良和无毛,这些症状似小鹅瘟。病变的胰脏坏死和出血为主,肠粘膜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以十二指肠和直肠后段为甚。病原: 细小病毒存在于肝、 脾、胰腺等处。 本病除鸭外,其他幼禽与成禽未见发病。 多在 2-4 周龄发病, 故有“三周病”之称。病程为 2-5 天,死亡率达 40-50%。番鸭细小病毒与小鹅瘟病毒之间有交叉反应。5、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里氏杆菌病症状:本病潜伏期一般 1-3 天,有时可达 7 天。最急性病例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急性病例表现嗜眠、缩颈,喙抵地面,两肢软弱,行动迟缓,共济失调。食欲减退或废绝,眼有粘液性分泌物,使眼周围羽毛粘连脱落。鼻孔流出浆性或粘性分泌物。粪便稀薄呈绿色或黄绿色。肠积气、腹胀。濒死期有神经症状,摇头、点头或背脖,两肢伸直呈角弓反张状态。最后全身痉挛性抽搐,很快死亡。少数病例呈亚急性或慢性经过,表现沉郁困乏,食欲减少,肢软伏卧,常呈犬坐姿势,进而运动失调, 痉挛性点头或摇头摆尾, 前仰后翻, 呈仰卧姿态。个别病例出现头颈歪斜,不断鸣叫,时而转圈,时而后退。也有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发育不良,消瘦、衰竭死亡。还有出现跗关节肿胀、跛行、伏卧不起症状。病变是心包膜、肝被膜和气囊壁上有纤维素炎性渗出物。病程长的病例,炎性渗出物机化呈干酪样,形成典型的纤维素性必包炎、肝周炎或气囊炎。病因: 为鸭疫里氏杆菌。2-8 周龄雏鸭易感, 其中以 2-3周龄鸭易感。 污染鸭群中, 感染率可达 90%以上,死亡率 5-80%。四季均可发生,春冬季节较多发。感染途经为呼吸道和皮肤伤口。雏鸭舍密度过大, 空气不流通, 地面潮湿, 卫生条件不好,饲养管理粗放,饲料中蛋白水平过低,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等,都是本病发生和流行的诱因。被细菌污染的空气是重要传染源。6、鸭霍乱“摇头瘟”症状:特征是发病急,死亡快,排绿稀粪。浆膜和粘膜上有小出血点,肝脏上布满灰黄色点状的坏死灶。是危害养鸭业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严重传染病。潜伏期一般 1-3 天。分为三种类型。1)、最急性型:在鸭群无任何临床症状的情况下,常有鸭子突然死亡。或死于舍内,或死于池塘边,或死于放牧路上。2)、急性型: 采食量减少, 蛋鸭产蛋下降。 病鸭步态蹒跚,羽毛松乱,食欲废绝,体温升高, -44 C。嗉囊积食胀大,倒提鸭时,常从口鼻流出酸臭液体。也有病鸭咳嗽,张口呼吸、气喘,摆头甩头,力图排出喉腔粘液,因此,称“摇头瘟” 。病鸭腹泻下痢,排出灰白色、灰黄色或黄绿色的稀粪,有时粪中带血、腥臭难闻。有的病鸭后期瘫痪,常在 1-3 天内死亡。3)、慢性型:疫情后期,有 2-10%的病鸭转为慢性,体质消瘦,单侧或双侧性下肢关节肿胀,行走困难。时间延长,肿胀关节变硬,也有继发感染化脓的。治疗不当,导致败血症死亡。病变,最急性死亡病例,剖检特征是浆膜小点状出血,肝表面有很细微的黄白色坏死灶。急性病例,除上述病变外皮肤上有散在少数出血点,心外膜和心冠脂肪上有出血斑点。心包液增多,有纤维素絮片状物,液体混浊。胆吏肿大,肠粘膜呈现充血和出血性炎症。肺有炎症,气肿和出血性病变。慢性病例多呈关节炎型,关节肿胀,囊壁增厚,关节腔内有暗红色混浊而粘稠的液体,个别的关节腔内存干酷样物质。7、鸭付伤寒病症状: 特征是严重下痢,引起雏鸭大批死亡。盲肠肿胀,坏死性肠炎, 肠内容物呈干酷样。 成鸭为带菌鸭。 食品卫生上,人类注意食物中毒。( 1)急性型:经常发生在三周以内的雏鸭。 1 日龄雏鸭感染后,两翅下垂,缩颈呆立,下痢腥臭,泄殖口周围绒毛有尿酸盐粘附, 腹部膨大变硬, 卵黄吸吸不全, 脐部红肿。 病程 1-3天,因急性败血症死亡,有些因瘦弱脱水而死亡。2-3周龄雏鸭感染后,不思饮食,呆立一旁,不愿活动,两翅下垂,两眼流泪或有粘性分泌物。常见下痢、颤抖和运动失调,病程3-5天,常因抽搐、角弓反张而死。( 2)、慢性型:常发生在 1 日龄左右的雏鸭和中鸭,表现食欲降低,粪便稀软,严重时下痢带血,消瘦、羽毛松乱。也有呼吸困难症状。还有些病鸭出现关节肿胀,跛行等症状。通常死亡率不高,有其他病原菌继发感染后会造成不同程度死亡。( 3)、隐性型:成鸭感染沙门菌后不表现症状,常通过粪便排菌污染环境,导致本病传播。病变:刚出蛋不久而死亡的雏鸭,大都是卵黄吸收不全,脐部发炎。死亡的较大日龄雏鸭,肝肿大、充血,表面有黄灰色小点状的坏死灶。胆囊肿大,囊内积有大量粘稠胆汁。脾肿大,呈斑驳状花纹。盲肠肿大 1-2 倍,呈斑驳状花纹,肠内有干酪样团块物质。肾脏发白,含有尿酸盐。气囊混浊,附有黄色纤维素物质。病因:沙门杆菌属的鼠伤寒沙门菌,雏鸭易感,三周龄之内的雏鸭更易感,三月龄以上的鸭很少发生。病鸭和带菌鸭是传染源,被细菌污染的场地、饲料、饮水、饲养工具以及人员都是传播途径。被细菌污染的种鸭蛋、孵化器及孵化室的空气和人员、物品,都可使雏鸭接触感染,造成本病的发生和流行。8、鸭大肠杆菌病症状:新出壳的雏鸭发病后,体弱,合眼缩颈,腹围大有下痢,多因败血症死亡。较大的雏鸭发病后,食欲减退,隅立一旁,缩颈嗜眠,眼、鼻附粘性分泌物,排灰绿色粪便,呼吸困难。常因败血症或衰竭,脱水死亡。成年病鸭表现喜卧,不愿走动,站立时腹围膨大下垂,呈企鹅状触诊波动感,穿刺流出腹水。病变, 以败血症变化为特征。 肝肿大, 呈青铜色或铜绿色。脾脏肿大,呈紫黑色斑纹状。卵巢出血,肺有淤血或水肿。全身浆膜呈急性渗出性炎症,心包、肝外膜和气囊表面附有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腹膜有渗出性炎症,腹水淡黄色。有些病例腹腔内混有卵黄物质。有些雏鸭卵黄吸收不全,有脐炎。病因: 为大肠杆菌、 革兰氏阴性, 致病性大肠杆菌有 O2、O14、O73、O78、O118、O119 等血清型。广泛分布在自然界,健康鸭易感染,成为寄居性的带菌鸭。在环境卫生条件差,饲管粗放鸭场,该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多呈急性败血症经过。发病季节多在秋未、春初。传染源是病禽和带菌禽,会污染饲料,饮水、池塘、场地工具,健康鸭易感,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体内,不即刻发病,抵抗力降低时,体内细菌乘机进入血管,引起败血症或其他病症。鸭舍内的吸血昆虫和体表寄生虫都可传播本病。被污染的种蛋导致小鸭卵黄感染和胚胎死亡,降低出雏率,引起1 周龄内雏鸭高死亡率。9、鸭球虫病症状: 急性型在感染后第四天出现缩颈、无食欲、 喜卧、渴欲增加,排暗红色或巧克力血便。多于第4、5 天死亡。第6天后,耐过的病鸭恢复食欲,死亡停止,但生长缓慢。慢性型一般不显症状,偶见有下痢,成为传染源。病变,毁灭泰泽球虫的危害严重。急性型呈严重的出血性卡他性小肠炎。肠壁肿胀,肠粘膜密布针尖大小的出血点,粘膜上覆盖着一层糠麸样粘液,有淡红或深红色胶冻状血性粘液。菲莱温扬球虫的致病性不强, 见回肠后部和直肠轻变充血,偶见散在出血点,直肠粘膜红肿。病因:毁灭泰泽球虫和菲莱温扬球虫。具有明显的宿主特异性,只能感染鸭。各种日龄的鸭均易感,雏鸭发病严重,死亡率高。网上育雏的鸭因不接触地面和粪便不易发病,常于下网接触地面后4-5 天暴发。北京地区流行季节多在9-10 月份。(二)、腹泻病的防治1、鸭瘟(大头瘟)用高免清早期治疗,毫升/ 只,有一定疗效,可用聚肌胞(内源性干扰素)早期治疗,成鸭每只肌注1 毫升, 3 日一次,连用 2-3 次,重要的是综合防治工作。主要有:加强饲养管理严格的防疫消毒制度发生鸭瘟,严格封锁,隔离、消毒,焚尸。饮水消毒用碘伏类消毒药消毒。免疫注射鸭瘟弱毒疫菌:30 日龄以内雏鸭,稀释40倍,每只肌注毫升, 2 月龄鸭稀释100 倍,每只肌注毫升; 5 月龄以上的鸭稀释200 倍,每只肌注1 毫升。2、鸭坏死性肠炎(烂肠病)预防工作要加强鸭群的饲养管理,改善环境卫生,防止水源污染。治疗工作: A、新霉素或红霉素,按 100 千克饲料加入 20-30 克的比例, 7 天为 1 个疗程,酌情治疗两个疗程,第二疗程药量减半B、青霉素和链霉素,对严重病鸭,每只肌肉注射青霉素10 万-15 万单位,链霉素15 万 -20 万单位,连续治疗2-3 次,每天 1 次,疗效较好。3、鸭病毒性肝炎疫苗接种:鸭肝炎鸡胚化弱毒疫苗,成年种鸭开产前皮下注射 2 次,间隔 2 周,每次 1 毫升,开产后 3 个月再强化免疫 1 次,这种种母鸭所产的蛋孵出的小雏鸭可维持 2-3 周龄不感染鸭肝炎。如果种鸭没有接触过鸭肝炎病毒,或种母鸭未曾接触过鸭肝炎疫苗,则后代小雏鸭对本病易感性高。这时可试用鸭肝炎弱毒疫苗免疫 1 日龄雏鸭。若种母鸭接种过鸭肝炎疫苗,则后代雏鸭可于 10 日龄接种疫苗,使小鸭获得主动免疫。抗体疗法:小鸭发病早期用康复鸭血清或高免蛋黄液进行治疗,每只鸭皮下或肌肉注射1 毫升。一般注射1 次即见好转,必要时次日再重复注射1 次,即可痊愈。4、番鸭细小病毒病防治“三周病”要加强早期育雏鸭的饲养管理,如舍温适宜,通风换气好,密度不过大。接雏后及时饮水。雏鸭出壳后48 小时内,皮下接种雏番鸭细小病毒弱毒疫苗(稀释苗)毫升,或于 4 日龄雏鸭皮下注射本病毒高免血清或高免蛋黄抗体,每羽毫升,于 15 日龄时重复注射 1 次,也可以免疫种母鸭来保护后代雏鸭。治疗:对病雏鸭,及时注射抗雏番鸭细小病毒高免血清或高免蛋黄液毫升,必要时重复注射1 次。5、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里氏杆菌病加强饲养管理有良好育雏设备,育雏舍冬防寒,夏防署,便于消毒。有合理的饲养密度,通风良好,防潮湿,勤换垫草,采用“全进全出”的育雏方法。药物防治 应用氯霉素、多粘菌素 B 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氯霉素按 %混于饲料内,连喂 3-5 天。盐酸林霉素( 200 克 / 吨料)连喂 3-5 天。苏敬良研制的多价菌株与大肠杆菌油佐剂联苗, 1 次皮下注射,免疫效果较好。美国和加拿大用活菌苗、气雾和口服免疫,效果不错。6、鸭霍乱摇头瘟的防治预防 A 、加强鸭群的饲养管理,雏、中鸭和成鸭要分群饲养。周围发生疫情后,要加强防疫消毒工作,立刻进行疫苗接种。一旦发生疫情,要采取封销、隔离、消毒、治疗和焚尸灭源措施。B、接种疫苗 禽霍乱氢氧化铝菌苗, 2 月龄以上鸭群,每只肌内注射 2 毫升,隔 10 天再注射 1 次,免疫期 3 个月。治疗A、青霉素每支 80 万单位, 用安基比林稀释,每只肌注1万 2 万单位。每天1 次,连续2 次。同时喂服土霉素粉1混入饲料, 50 千克饲料中加入50 克土霉素,连喂5-7 天。B、在有革兰阴性菌继发感染的情况下,青霉素 80 万单位 1支,链霉素100 万单位溶于生理盐水中,可供40-80 只病鸭治疗。每只肌注亳升为宜。每天1 次投药,连续2 次,同时喂服土霉素 1混入饲料,连喂5-7 天。7、鸭付伤寒防治A、预防:防止蛋壳污染, 保持蛋箱清洁卫生, 种蛋入孵前再进行 1 次消毒。孵化器和孵化室做好卫生消毒,做到室内无病毒、无病原菌。防止雏鸭感染,接运雏鸭用箱具,车辆消毒。育雏舍进雏前,对地面、空间和垫草消毒。雏鸭料,饮水中加入适量抗菌药。消灭鼠类和蚊蝇,防止野鸟入育雏舍。加强雏鸭阶段饲养管理,有足够数量的饮水器和料槽。 1 周龄内舍温保持 28-30 OC,以后每增加 1 周龄舍温下降 2OC。雏鸭与中鸭、成鸭分栏饲养,冬季防寒,夏季防暑防潮湿。B、治疗:对病鸭用氯霉素注射剂,全群肌肉注射,每只1-2 万单位, 1 天 1 次,连续 2-3 次,即可痊愈。可把药物拌入饲料内,喂给 3-5 天。试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环苯沙星、恩诺沙星和氧氟沙星)均有较好防治效果。在有继发性细菌感染的病例中,要考虑选用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敏感药物合并应用。8、鸭大肠杆菌病防治预防:A、加强饲料管理,严格防疫卫生制度。B、接种疫苗: 我国用多价大肠杆菌灭活苗、免疫效果良好。治疗:氟喹诺酮类、抗菌素类对大肠杆菌病有良好的疗效。氟喹诺酮类,按%比例加入饲料内,拌匀连用3-5 天。呋喃唑酮,按%比例,加入饲料内,连用5-7 天。9、鸭球虫病防治( 1)、预防:注意改善鸭舍卫生, 地面垫草保持干燥,及时清除粪便。保持饲养与饮水设施的清洁卫生。防止饲养人员乱串圈,谢绝外场人员参观,以免带进球虫卵囊,被鸭粪污染的垫草应烧掉或作堆肥,清圈后用火焰喷灯烧地面。( 2)治疗:用制菌磺(磺胺-6- 甲氧嘧啶),按 %混入饲料,即5 千克料中加入5 克药,拌匀,连喂3-5 天,良好防治效果,不影响增重,也可用%复方新诺明混入饲料,即 5 千克料中加入 1 克药,连喂 3-5 天。二、鸭呼吸道病(一)病因及特征1、鸭伪结核病症状:急性病例,经常是看不到任何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病程稍长者,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羽毛松乱,体质衰弱,两腿发软,行走困难,缩颈蹲卧,垂头合眼,流泪,呼吸困难, 常有腹泻或便秘, 最后常因体质极度衰竭消瘦而死。病变:肝、脾和肺肿胀,表面有粟粒大小的黄白色干酪样坏死灶,气囊增厚,常有大小不等的坏死灶。心内膜出血,心包积液,腹腔内有多量液体。病原:为伪结核耶辛杆菌,革兰染勾色阴性,常呈两极染色性。鸡、鸭、鹅等多种禽类中发生;病禽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被病菌污染的饲料、饮水等是本病的传播途经。某些应激因素如受寒,饲养不当和寄生虫侵袭等是本病发生的诱因。麻鸭发病率 %,死亡率为 %。2、鸭慢性呼吸道病(鸭窦炎)症状: 5 日龄雏鸭感染发病后,可见一侧或两侧眶下窦肿胀,形成鼓包,触之有波动感,病程发展,肿胀部位变硬,鼻腔发炎。从鼻孔内流出浆液或粘液性分泌物,有甩头症状。有些病鸭眼内积蓄浆液或粘性分泌物,病程较长时,眼睛会失明。病鸭很少死亡,常能自愈,但生长缓慢,肉鸭品质下降,蛋鸭产蛋率下降。病变:鸭眶下窦内充满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窦腔粘膜充血增厚,蓄积多量坏死性干酪样物质。气囊壁混浊、肿胀、增厚。病原: 1983 年郭玉璞认为鸭霉形体是本病病源体,主要发生于 2-3 周龄的雏鸭,发病率高达80%,经呼吸道传染,育雏舍温度过低, 空气污浊, 饲养密度过大, 容易导致本病发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3、鸭曲霉菌病症状:潜伏期3-10 天。急性型发病后2-3 日内死亡。雏鸭易感。病雏食欲减少或不食。呼吸困难,加快、喘气,伸颈张口呼吸, 口腔与鼻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 当气囊有损害时,呼吸时发出干性的特殊的沙哑声。口渴、不爱活动,羽毛蓬乱无光。常有消化紊乱症状,不痢,急剧消瘦和死亡,死亡率50-100%,慢性型呈现阵发性喘气、食欲不良、下痢,逐渐消瘦以至死亡。病变:死于急性病例,见肺和气囊有灰黄色或乳白色小结节,鼻喉,气管、支气管粘膜充血,有淡灰色渗出物。慢性病例见有支气管炎变化。肺实质和气囊中有大量灰黄色结节,切面呈干酷样团块。部分胸气囊和腹部气囊膜上见有一厚 2-5 毫米圆碟状中央凹的霉菌菌落或称霉菌斑,有时补纤维素浸润,并呈灰绿色或浅绿色粉状物。病原: 最常见的烟曲霉菌, 其孢子在自然界分布较广泛,常污染垫草及饲料,各种家禽都有易感性,幼禽更易感。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是被污染的垫草和饲料;也可经被污染的孵化器传播(胚胎死亡、降低孵化率) ,小鸭孵出后 1 日龄即可患病,出现呼吸道症状,北方秋季潮湿,温热季节易发生。在南方因季节育雏多发生于春季。(二)、防治办法1、鸭伪结核病( 1)、预防:一般常规防疫消毒措施( 2)、治疗:庆大霉素注射液,10-20 只病鸭肌内注射,每天治疗40 毫克 /10 毫升 / 支,供1-2 次,连续治疗2-3 天。淘汰无治疗价值的病鸭。2、鸭慢性呼吸道病的防制。( 1)、加强舍饲期鸭群的饲养管理,注意清洁卫生,及时通风换气,冬防寒夏防暑,四季防地面潮湿,密度不过大。( 2)、“全进全出” ,成批成批转群,空舍后严格消毒;及时淘汰病鸭或隔离育肥。( 3)、污染的鸭舍是重要传播途经,有条件鸭场可以对新生雏采取异地饲养,待污染鸭舍消毒后,再进雏鸭。( 4)、病雏鸭和疫场的新生雏鸭用药物防治,泰勒菌素加饮水中,预防用量为 %,治疗量为,连续 3-5 天。3、鸭曲霉菌病防治( 1)、预防: A、搞好环境卫生,鸭舍通风防潮湿; B、不用发霉的垫草和禁喂发霉饲料; C、鸭舍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或用 %新洁尔灭和 %甲醛消毒; D、注意孵化器的消毒,杀灭孵化器和蛋壳表面霉菌;E、鸭群发病及时隔离病雏,清除垫草和更换饲料,消毒鸭舍,在饲料中加入 %硫酸铜溶液,以防再发病。( 2)、治疗用制霉菌素气溶胶吸入,防治效果好,或拌在饲料中拌入制霉菌素,按每80 只雏鸭 1 次用 50 万单位,每天2 次,连用3 天,口服碘化钾有一定的疗效,每升饮水中加碘化钾5-10 克,还可将碘1 克,碘化钾1.5 克,溶于1500 毫升水中,进行咽喉注入。口服灰黄霉素,每只鸭500 毫克,每天两次,连服3 天疗效也好。三、鸭神经症状病(一)、病因及特征1、鸭肉毒中毒病症状:急性型中毒,鸭全身性痉挛、抽搐很快死亡。慢性中毒早期表现精神迟钝,不能飞跃,游水困难,羽毛逆立,腿麻痹,两翅下垂,食欲废绝,病情逐渐加重,体质衰弱,头颈痉挛下垂,常于 1-3 天后死亡。病变:除肠道前段空虚无食外,无其他眼观病变。病原: 病原体为肉毒梭菌、 细菌在厌氧条件下产生毒素,使鸭群中毒发病。本病由 C型毒素引起,对人无致病性(人类是由 A、 B、 E、 F 型毒素引起) 。本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天气干旱少雨、湖泊水浅,一些腐败的鱼类和小动物尸体中含大量肉毒梭菌,绿脓杆菌,被健康鸭群吞食后,就会引起中毒。被肉毒梭菌污染的饲料,也可引起鸭群中毒。采用抗毒素疗法,如果病鸭康复,可证明为鸭肉毒中毒病。2、鸭维生素A 缺乏症症状:当产蛋母鸭与雏鸭的日粮缺乏维生素A时,1周龄左右的雏鸭就会出现维生素A 缺乏症,生长停滞, 体质消瘦,羽毛松乱无光泽,鼻流液,两腿颤抖瘫痪,眼流泪,上下眼睑粘连,鼓起,眼发干,形成一干眼圈,角膜混浊不清,眼球凹陷,双目失明,死亡率增高,成年鸭长期缺乏维生素A,食欲降低,体态消瘦,走路不稳,产蛋率下降,种蛋受精降低。眼结膜发炎, 上下眼睑肿胀, 角膜混浊软化或有穿孔,双目失明,抗病力降低,易继发感染,造成严重的损失。病变:结膜囊内,蓄积有多量干酪样渗出物,眼球萎缩凹陷。口、咽、食道粘膜发炎,有散在的白色小坏死灶。输尿管充满尿酸盐。呼吸道粘膜发炎,有散在的白色小坏死灶。输尿管充满尿酸盐。呼吸道粘膜上皮角质化,呈鱼鳞状,腺体萎缩变性。生殖道上皮增生角质化。病因:南方在舍饲期、青绿饲料含量少,或自配饲料中添加维生素 A 不足。3、鸭白肌病症状:病初精神委靡,食欲降低,体质消瘦,喙和腿部颜色发白,羽毛逆立,流鼻液,甩食拉稀,头颈部肿大,不爱走动。病情发展,出现两腿麻痹,软弱无力,走路打晃,头颈左右摇摆,有时向后翻滚,喜卧不能站立,最后倒卧一侧,抽搐而死。病变:( 1)、脑软化症,小脑脑回不明显,出血、水肿、坏死。坏死区黄绿色,神经变性,脱出髓鞘。 ( 2)、渗出性素质,微血管通透性增高,在头颈、胸前部和腰部皮下,有渗出性黄色胶冻样病变,肌纤维间质水肿,心包积液,腿部肌肉有出血斑。( 3)、肌营养不良,嗉囊平滑肌和小肠平滑肌变性,胸肌和腿部肌肉萎缩,色泽苍白,有黄白色条纹状坏死,尤其是缺乏维生素 E 时,症状更明显。病原:在幼鸭日粮中,长期缺硒或缺乏维生素 E,均会导致本病的发生。我国有 14 个省、自治区的一些地区缺硒。饲料中正常的含硒量应为,低于这个水平就容易导致本病发生。维生素 E 的正常含量为每千克饲料 11 个单位。维生素 E 缺乏,肌肉组织变性,贫血乏力,运动失调,肌肉色泽发白, 故又名“白肌病”。硒对机体生理有三点影响: ( 1)、硒和 VE都有抗氧化作用,保护细胞膜正常生理功能。 ( 2)、促进抗体产生,增加体贴体免疫力。 ( 3)、硒有降低汞、铅、镉、银和铊等重金属毒性作用。(二)防治方法1、鸭肉毒中毒病:在夏秋季节,注意不让鸭吃腐败鱼类或其他动物尸体,防止饲料污染上肉毒梭菌。若鸭群中毒后,采用抗毒素疗法,每只鸭肌内注射C 型肉毒梭菌抗毒素 2-4毫升,效果良好。2、维生素A 缺乏症:在鸭日粮中要有足量的? 胡萝卜素,雏鸭和种鸭可补充适量的鱼肝油。发生维生素 A 缺乏症时,在日粮中加入比正常量多 2-4 倍的维生素 A 制剂,加鱼肝油剂量 2-4 毫克 / 千克饲料。3、白肌病:查出原因,及时治疗,如由缺硒引起的采用%亚硒酸钠液,皮下或肌肉注射,每只注射1 毫升,几小时后症状减轻, 再按每千克饲料加入亚硒酸钠毫克,1-2 天后会康复。如果是缺乏维生素E,每只鸭口服1 次 300 单位,每天1 次,连续 2-3 天就会康复。四、鸭皮肤和关节病状的疾病(一)、病因及特征1、鸭葡萄球菌病。症状:本病区分为脐炎型、皮肤型、关节型和内脏型4种。( 1)、脐炎型:常发生于 7 日龄以内的雏鸭。表现体质瘦弱,缩颈合眼,不思饮食,卵黄吸收不良,腹围膨大,脐部发炎肿胀,常因败血症死亡。( 2)、皮肤型:常发生于 3-10 周龄雏鸭,多因皮肤外伤感染,引起局灶坏死性炎症或腹部皮下炎性肿胀,皮肤呈兰紫色,触诊皮下有液体波动感。病程稍长,皮下化脓坏死,引起全身性感染。食欲废绝,最后因体质衰竭而死。( 3)、关节炎型:常发生于中鸭和成鸭,趾关节和跗关节肿胀,跛行,病程较长。( 4)、内脏型: 常发生于成鸭, 表现食欲减退, 精神不振,有的腹部下垂,俗称“水裆” 。病变:脐炎型病死雏鸭脐部坏死性病变,卵黄稀薄如水。皮肤型病死鸭皮下有出血性胶样浸润,液体呈黄棕色或棕褐色,也有坏死性病变。关节炎型病死鸭在关节囊内或滑液囊内,有浆液性或纤维生素性物质。内脏型病死鸭肝脏肿胀,淡黄绿色,有黄白色点状坏死灶,心外膜有小出血点,泄殖腔粘膜有时有溃疡灶;腹膜发炎,腹腔内有腹水和纤维素性渗出物。病原与流行: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多种毒素和酶,有较强的致病力。本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存在于鸭舍地面和空气中及鸭体表皮肤羽绒上。鸭皮肤外伤和粘膜操作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因素。2、北京鸭光过敏性病症状:特点在于上喙背侧和蹼背侧的水泡以及喙水泡,破溃后遗留下的瘢痕或变形。 上喙失去原来黄色, 局部先发红,形成红斑, 1-2 天内发展成黄色蚕豆大的水泡, 2-4 天变成棕黄色结痂。同时在鸭蹼上出现水疱,结痂,经过 10 天喙和蹼上的结痂脱落,变为暗红色,鸭嘴变形缩短,有的缩短 2 厘米左右,舌尖部外露,坏死。吃料减少,影响增重。症变:见于上喙与蹼上的弥漫性炎症、水泡、结痂、变色或变形。舌尖部坏死。病因:鸭采食大软骨草草籽后,经日光照射后而出现没毛部位的上喙、蹼上有水泡、结痂、变形、变色。在喹乙醇慢性中毒的病鸭也可见与光敏症引起的喙部病变相似,是否用过过量喹乙醇便能鉴别。用大软骨草草籽喂奶牛、鹅、鸡也可引起光过敏反应。(二)、防治1、葡萄球菌病预防: 加强鸭群饲养管理, 保持舍内清洁卫生, 通风良好,合理的光照,尽量减少细菌对环境的污染。加强孵化室及设备的消毒工作,保持种蛋清洁,做好育雏保温工作,防止异物性外伤。接种疫苗时, 要做好局部消毒工作。运动场内应无铁钉、铁丝、碎玻璃,煤渣等尖锐异物,防止鸭掌被刺伤。治疗:庆大霉素注射液,每只雏鸭用量2000-4000 单位,每日肌注一次,连续治疗2-3 天。氯霉素粉剂,每只雏鸭50-80 毫克,拌入饲料内服用,每日两次,连用3-5 天。2、鸭光过敏治疗对症治疗,有结膜炎者可用抗生素眼药水冲洗,对上喙和蹼的病变可用龙胆紫和碘甘油涂擦患部,促进恢复。预防:在选购饲料时注意是否混有大软骨草草籽。如系因过量饲喂喹乙醇或禽菌灵而发生的喙部或脚蹼的病变,应立即停药。五、鸭恶癖病因及防治方法(一)、病因、症状:鸭发生恶癖,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如饲养密度过大。运动不足,圈舍通风不良,光线过强,饲料单一,蛋白质缺乏或饲料中缺乏含硫氨基酸,饲料中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足,或因饲料中长期不补盐,饲喂时间不固定等而造成啄羽癖和啄肛癖。1、啄羽癖多发生在中鸭或后备转成鸭开始长毛或换羽毛时,主要啄食背后或翅部羽毛,可见鸭背羽毛稀疏残缺,翅部被啄出血。尔后生出的新羽,毛根粗硬,影响毛品质。此外,因啄羽而导致羽毛的损失, 加上啄羽时互相追逐, 影响鸭的正常生长发育,均会造成经济损失。2、啄肛癖多发生在产蛋母鸭,尤以产蛋后期的母鸭,因鸭腹部韧带和肛门括约肌松驰,产蛋不能收缩回去而显露在外,造成互相啄肛。有的产蛋鸭因产蛋形体过大, 肛门破裂出血, 导致追啄。还有的公鸭因体形过大,笨拙而不能与母鸭交配,时而追啄母鸭。啄破肛门扩约肌,严重都有的公鸭尚可将喙伸信母鸭泄殖腔,啄破粘膜,有时将直肠或子宫啄出,造成死亡。(二)、防治方法1、啄羽癖有可能是饲料中缺乏硫和钙而引起的,应在饲料中加入硫酸钙(天然石膏粉未) ,一般每天每只鸭给 1-4 克,啄羽癖很快消失。2、根据发病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供给丰富的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降低饲养密度,避免过分拥挤,改善通风与光线强度。如果饲养条件差,密度不易降低,可采用初生雏断喙,即专制的鸭电烙断喙器,将雏鸭喙尖烧烙,即可避免啄羽。3、发现啄肛癖的鸭,要进行隔离饲养或淘汰或治疗。对被啄鸭肛门或泄殖腔轻度出血者,可及时将鸭隔离,用%的高锰酸钾水洗患部,其后再涂以磺胺软膏或涂擦紫药水。如果直肠或子宫脱出发生水肿或坏死,则应淘汰。六、肉鸭腹水症的病因与防治方法本病在 50 年代成为一些高海拔国家(1500 米以上)的肉用仔鸡常见疾病,因此,称为“高海拔病”。随着肉鸡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一些低海拔国家如德、英、澳、加拿大和我国的京、沪、鲁、豫、吉等省区也多有发生,发病率高达65%,北京郊区发病率25%。(一)病因:概括起来有下列诸因素:1、营养因素:高能量的日粮使发育中的肉鸡生长过速,对氧钠需求量增加,饲养环境缺氧,如密度过大,通风不良,舍内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浓度过高。此外,饮水或日粮中钠盐增加,维生素 E、硒缺乏等均可能发生腹水。2、真菌毒素:日粮中谷物发霉,肉骨粉或鱼粉的霉败,均产生大量真菌毒素。3、化学毒物因素:日粮中添加呋喃唑酮量过高或质量差,此外,某些养鸭户在日粮中添加“油脚”以提高日粮能量,其中含有害物质二联苯氯化物,导致本病发生。4、高海拔地区饲养,由于高海拔地区缺氧(低气压)引起组织胺增加,血管扩张,肺动脉压增加,右心扩张衰竭,导致腹水症。5、其他:遗传因素,某些细菌毒素,如大肠杆菌、分枝杆菌、黄曲霉素等新引起的肝淀粉样变或肝硬变,常导致腹水症发生。总之,病因是多方面的,目前认定腹水症主要是在心衰竭导致循环障碍造成的。(二)、症状:多见于 2-7 周龄发育良好,生长速度较快的肉鸭。多发生在寒冷季节。公鸭多发。病鸭喜卧,腹部膨大,触之松软有波动感,腹部皮肤变薄变亮,羽脱落。捕捉时易抽搐死亡。剖开腹腔可见大量清亮,茶色或啤酒样积液,含有纤维素絮状凝块。心脏增大,右心室扩张,心壁变薄,右心房内充满血凝块,心包积液。肝肿胀,色深红,边缘钝圆,切面流出暗红色液体。肺和肾均充血、水肿。(三)防治方法1、调查清楚发病原因,采取相应对策,如改善鸭群环境条件,通风换气或降低饲养密度,变换饲料或适当降低日粮的能量或减少采食量,控制生长速度。2、在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 500 克/ 吨饲料)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