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7723938 上传时间:2022-06-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 汉语博大精深,词汇丰富。下列成语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A. 冰冻三尺B. 百炼成钢C. 铁杵成针D. 海市蜃楼2. 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A. 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B. 改进污水处理技术,减少水体污染C. 节日燃放烟花爆竹,增加喜庆气氛D. 用天然气替代煤作燃料,减少酸雨形成3. 有些实验操作的“先”与“后”对化学实验的结果或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对操作“先”与“后”的设计中正确的是()A. 制备气体前,先将药品加入到装置中,后检查装置气密性B. 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先加热,后通一氧化碳C. 发觉厨房煤气泄漏时,先打开排气扇,后关闭气源D. 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撤离水槽,后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4.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检查气密性B. 放回滴瓶C. 加热液体D. 振荡试管5. 铁是人体必须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铁元素部分信息及铁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铁元素是非金属元素B. 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x=2C. 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gD. 铁元素在人体中以离子形式存在,其中亚铁离子符号为Fe3+6. 聚乳酸也称玉米塑料,是一种新型环保、安全的生物降解塑料,是由玉米淀粉发酵产生的乳酸(C3H6O3)聚合而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乳酸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B. 乳酸属于有机物C. 乳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8D. 玉米塑料可以缓解白色污染7.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教授研究团队通过构筑原子级分散的钌催化剂实现高效氨气电还原合成氨,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B. 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C.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 该反应前后催化剂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8. 归纳和分类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方法,下列归纳和分类正确的是()A. 能源类别B. 化学反应关系C. 营养物质类别D. 地壳元素含量9. 超临界CO2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介于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特殊状态,具有惊人的溶解能力,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下列有关超临界CO2溶剂的说法错误的是()A. 超临界CO2与干冰的化学性质不同B. 超临界CO2中分子在不断运动C. 超临界CO2中分子间间隙小于气态CO2D. 超临界CO2是一种氧化物10. 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案没有正确体现这种科学思想的是()选项A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B研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C区分硬水和软水D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实验设计A. AB. BC. CD. D二、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1. 工业上电解氧化铝制取金属铝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通电4A1+3O2,现有5lt氧化铝,可制得金属铝的质量是多少?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12. 化石能源不可再生,发展新能源汽车势在必行,如图是一款以氢氧燃料电池为动力的新能源汽车模型,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标示的物件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_(填序号,只需填一种,下同),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2)氢气是理想的“绿色能源”除了以燃烧的方式释放热能外,它还能按照图二所示的原理,在常温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这种能量转换效率高,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氢能源目前还很难普及,请写出氢能源不能普及的一点原因_。(3)新能源汽车将逐步替代燃油汽车,由此你对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何感想_?13. 醋酸钙是常用的补钙剂。每年我国鸡蛋有上千万吨的产量,会产生数以万吨的废弃蛋壳(主要成分为CaCO3),如图是以废弃蛋壳作为原料回收膜并制备醋酸钙的一种工艺流程。(1)鸡蛋中的蛋清富含的营养素是_。(2)操作的名称是_。(3)写出煅烧蛋壳的化学方程式_此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4)膜分离时,盐酸要加入适量,不能过量的主要原因是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0分)14.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题:(1)仪器的名称是_。(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填装置序号,下同);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为_。(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用F装置收集并测得CO2的体积,其中水面上植物油的作用是_;装置G是某同学利用塑料瓶和其他用品设计出的制取CO2的发生装置,用它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_(答出一点即可)。15. 某无色气体中可能含有CO、CO2、SO2三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多种,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此进行了如下探究。【查阅资料】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被吸收,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和CO2均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被吸收。【实验探究】为验证这三种气体是否都含有,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图的实验:【事实与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该无色气体是三种气体的混合气体。(1)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装置F的作用是_。(2)能证明该无色气体中含有SO2的现象是_;含有CO2的现象是_。【反思与评价】(3)若将装置和装置互换,则无法验证的气体是_(填写化学式)。(4)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_。16. 化学兴趣小组对燃烧的条件进行了探究。【探究一】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通过长颈漏斗加入80的热水,并将燃烧匙上的红磷和白磷都淹没,然后连接注射器并推动注射器活塞,将部分热水压回长颈漏斗,使白磷和红磷露出水面。【资料】:红磷着火点为240,白磷着火点为40,白磷有剧毒。(1)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2)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_。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现象是_。(3)实验后从长颈漏斗中加入酸性高酸钾溶液的目的可能是_。【探究二】实验小组通过数字传感器(图2左)测得密闭装置内蜡烛从燃烧到熄火过程中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仔细分析曲线,回答下列问题:(4)曲线_(填或或)是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曲线中BC段的变化原因:_,通过曲线数据分析,你对燃烧条件新的认识是_。【注意:答对(5)、(6)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探究三】实验小组分别用酒精和柴油探究燃烧的条件,查阅资料如表1:表一:各物质着火点和沸点物质着火点()沸点()酒精42378柴油220400表二:燃烧匙内柴油温度345507柴油是否燃烧不燃烧燃烧实验中发现用火柴可以点燃酒精,但柴油很难被点燃。研究小组通过高温传感器(图2右)测得燃烧匙内柴油的温度与燃烧情况如表2:【资料】酒精、柴油等液体燃料在燃烧时先汽化为气态,然后气态的燃料再开始燃烧,燃烧放出的热量促使液体燃料不断汽化,不断燃烧下去。(5)结合小组的实验,请分析火柴很难点燃柴油的原因_。(6)研究小组将内有燃着的酒精的燃烧匙移至冰面上面(没有浸没),观察到的现象是_,请分析原因_。(7)为了减少雾霾、降低大气中有害气体含量,研究机动车尾气中CO、NOx,及CxHy的排放意义重大。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含量与“空/燃比”(空气与燃油气的体积比)的变化关系如图4所示。随“空/燃比”增大,COx和CxHy的含量减少的原因是_。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解:A、冰冻三尺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百炼成钢过程中有新物质钢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铁杵成针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海市蜃楼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答案】C【解析】解:A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可以净化空气,吸收二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做法正确;B工业废水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改进污水处理技术,减少水体污染,做法正确;C节日燃放烟花爆竹,增加喜庆气氛,但产生了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做法错误;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不含硫元素,用天然气代替含硫的煤作燃料可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从而减少酸雨的形成,做法正确。故选:C。A根据植树造林能净化空气分析;B根据工业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来分析;C根据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分析;D根据天然气的成分进行解答。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3.【答案】D【解析】解:A、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装置后,应在向容器中装入药品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以避免装入药品后发现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部分仪器而浪费药品,故选项说法错误。B、实验开始先通入一氧化碳,再点燃酒精灯加热,以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C、发觉厨房煤气泄漏时,先打开排气扇,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D、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A、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加热时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或遇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防止爆炸的措施、常见化学实验的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答案】C【解析】解:A、应该先用水把漏斗口封住,图中操作错误,故A错误;B、滴瓶中滴管专瓶专用,不需用水清洗冲洗,图中操作错误,故B错误;C、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防止沸腾溅出;试管与桌面成约45角,加热时,先预热再集中加热,故C正确。D、清洗振荡试管时,用腕力左右振荡试管,而不应该上下振荡,图中操作错误,故D错误。故选:C。A、根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基本操作分析;B、据滴瓶中滴管专瓶专用,不需用水清洗分析;C、给液体加热时,注意试管内液体的量,试管的倾斜度等;D、根据振荡试管的方法分析。本题主要了解各操作的注意事项;考查过滤液体和闻气体的气味的方法、酒精灯的使用及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的方法。5.【答案】B【解析】解:A、铁元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26=2+8+14+x,x=2,故选项说法正确。C、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D、1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进亚铁离子符号为Fe2+,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A、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B、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进行分析判断。C、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1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答案】A【解析】解:A、乳酸是由乳酸分子构成的,1个乳酸分子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B、乳酸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C、乳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163)=6:1:8,故选项说法正确。D、聚乳酸也称玉米塑料,是一种新型环保、安全的生物降解塑料,玉米塑料可以缓解白色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A、根据乳酸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题意,聚乳酸也称玉米塑料,是一种新型环保、安全的生物降解塑料,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答案】A【解析】解:将图对应成微粒相等如图:化学方程式为:2N2+6H2O4NH3+3O2;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变化,故正确;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改变,故错误;C、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反应有单质生成,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错误;D、该反应前后催化剂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故错误;故选:A。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种类及数目是否变化,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本题是有关微观示意图的考查,学会利用微观的观点及微观示意图的意义对反应基本类型判断及化学变化的微观信息的获取等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8.【答案】C【解析】解:A、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乙醇可再生;故选项错误;B、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不是包含关系,是交叉关系;故选项错误;C、人体的六大营养物质是: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故选项正确;D、地壳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的前五种元素分别是:氧、硅、铝、铁、钙;故选项错误;故选:C。A、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乙醇可再生;B、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不是包含关系;C、人体的六大营养物质是: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D、地壳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的前五种元素分别是:氧、硅、铝、铁、钙。本考点考查了化石能源、反应类型、人体的营养物质、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等,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9.【答案】A【解析】解:A、超临界CO2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介于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特殊状态,与干冰是同一种物质,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B、超临界CO2中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说法正确。C、超临界CO2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介于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特殊状态,则超临界CO2中分子间间隙小于气态CO2,故选项说法正确。D、超临界CO2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一种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A、根据超临界CO2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介于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特殊状态,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气态分子间的间隔比液态分子间的间隔大,进行分析判断。D、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基本性质、氧化物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答案】D【解析】解:A、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的石灰水,根据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可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故选项实验方案体现了对比的思想。B、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是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能否迅速生成氧气,利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两支试管中放入的是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一支加入了二氧化锰,另一支没有加入二氧化锰,根据木条是否复燃,故选项实验方案体现了对比的思想。C、除需控制软水和硬水的体积相同外,还需控制滴加的肥皂水体积相同,故选项实验方案体现了对比的思想。D、向干燥纸花上喷水,不变色;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纸花变红色,无法确定是二氧化碳还是二氧化碳与水的生成物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选项实验方案没有体现了对比的思想。故选:D。设计对比实验要注意变量的控制,注意要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据此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11.【答案】解:设生成的铝的质量为x2Al2O3-通电4Al+3O220410851t x204108=51txx=27t答:生成的铝的质量为27t。【解析】根据氧化铝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生成的铝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12.【答案】 2H2+O2-点燃2H2O 储存困难 化学材料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解析】解:(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所以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所以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是;(2)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氢能源目前还很难普及,氢能源不能普及的原因有:储存困难等;(3)化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故答案为:(1),;(2)2H2+O22H2O,储存困难等;(3)化学材料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1)根据材料的分类以及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2)根据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氢能源目前还很难普及,氢能源不能普及的原因有:储存困难等进行分析;(3)根据化学的作用进行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类别和物质的性质进行解答。13.【答案】蛋白质 过滤 CaCO3-高温CaO+CO2 分解反应 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解析】解:(1)鸡蛋中的蛋清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2)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操作的名称是过滤;(3)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4)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在膜分离过程中,加入盐酸产生气泡,让膜自动脱落,同时回收剩余蛋壳,则加入的盐酸不能过量,否则蛋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会全部溶于稀盐酸。故答案为:(1)蛋白质;(2)过滤;(3)CaCO3CaO+CO2,分解反应;(4)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1)根据鸡蛋中的蛋清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进行分析;(2)根据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进行分析;(3)根据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4)根据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进行分析。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14.【答案】锥形瓶 A E CaCO3+2HCl=CaCl2+H2O+CO2 防止CO2溶于水(或防止CO2与水反应,防止CO2与水接触) 便于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解析】解:(1)仪器的名称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选择装置A来制取;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排水法来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故填:A;E;(3)在实验室中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因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为了防止CO2与水接触,需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实验室制取CO2,装置F是制取CO2的气体发生装置,用它代替B装置,可以便于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防止CO2溶于水(或防止CO2与水反应,防止CO2与水接触);便于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1)熟记仪器的名称;(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确定制取装置、根据氧气的性质确定收集方法;(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装置的特点来分析。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15.【答案】CO2+Ca(OH)2=CaCO3+H2O 检验E中二氧化碳是否吸收完全; A中品红溶液褪色 C中品红溶液不褪色,D中石灰水变浑浊 SO2、CO2 尾气处理装置,因为CO有毒,会污染空气,应在H后面加一个酒精灯【解析】解:【现象与结论】(1)装置D中发生反应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装置F的作用是检验E中二氧化碳是否吸收完全;故填:CO2+Ca(OH)2=CaCO3+H2O;检验E中二氧化碳是否吸收完全;(2)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证明气体中含有SO2的现象是A中品红溶液变红,证明含有CO2的现象是C中品红溶液不褪色,D中石灰水变浑浊,故填:A中品红溶液褪色;C中品红溶液不褪色,D中石灰水变浑浊。【反思与评价】(3)若将装置和装置互换,因为二氧化硫也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无法验证,故填:SO2、CO2;(4)该实验还缺少的装置是:尾气处理装置,因为CO有毒,会污染空气,应在H后面加一个酒精灯。故填:尾气处理装置,因为CO有毒,会污染空气,应在H后面加一个酒精灯。【事实与结论】(1)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等进行分析。(2)根据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CO2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分析。【反思与评价】(3)考虑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需要先除掉二氧化硫,才能证明二氧化碳;(4)考虑一氧化碳的毒性。本题是一道检验气体成分的综合性实验题探究题,考查了实验步骤的严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意识。16.【答案】4P+5O2-点燃2P2O5 露出水面的白磷燃烧 露出水面的红磷不能燃烧 把有毒物质氧化成无毒物质 水蒸气冷凝成水,气体减小 可燃物需与一定浓度的氧气接触才能燃烧 柴油的沸点高不易汽化 酒精熄灭 温度低于酒精的着火点 空/燃比增大,氧气充足,燃油气能充分燃烧,【解析】解:(1)白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P+5O22P2O5。(2)露出水面的白磷能接触氧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露出水面的白磷燃烧。由于红磷的着火点较高,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现象是:露出水面的红磷不能燃烧。(3)由于五氧化二磷有毒能与高锰酸钾反应,实验后从长颈漏斗中加入酸性高酸钾溶液的目的可能是:把有毒物质氧化成无毒物质。(4)由于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增多,所以曲线是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曲线中BC段的变化原因:水蒸气冷凝成水,气体减小。通过曲线数据分析,由蜡烛燃烧的情况可知,对燃烧条件新的认识是:可燃物需与一定浓度的氧气接触才能燃烧。(5)由于柴油的沸点高可知,火柴很难点燃柴油的原因柴油的沸点高不易汽化。(6)研究小组将内有燃着的酒精的燃烧匙移至冰面上面(没有浸没),由于冰吸收了酒精的热量,观察到的现象是酒精熄灭原因时:温度低于酒精的着火点。(7)由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可知,COx和CxHy的含量减少的原因是:空/燃比增大,氧气充足,燃油气能充分燃烧。故答为:(1)4P+5O22P2O5;(2)露出水面的白磷燃烧;露出水面的红磷不能燃烧。(3)把有毒物质氧化成无毒物质。(4),水蒸气冷凝成水,气体减小;可燃物需与一定浓度的氧气接触才能燃烧;(5)柴油的沸点高不易汽化;(6)酒精熄灭,温度低于酒精的着火点;(7)空/燃比增大,氧气充足,燃油气能充分燃烧。(1)根据白磷燃烧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根据露出水面的白磷能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露出水面的红磷不能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回答;(3)根据五氧化二磷有毒能与高锰酸钾反应分析回答;(4)根据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增多、水蒸气会冷凝成水和蜡烛燃烧的情况分析回答;(5)根据柴油的沸点高不易汽化分析回答;(6)根据“空/燃比”增加、氧气增多、燃油气能充分燃烧分析回答。本考点考查的是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燃烧的条件有三个: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本题通过创设实验情境,考查了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学生体会了实验的魅力,使得学生在实验中学化学。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