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问题学生心理分析及教育策略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07462383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学校问题学生心理分析及教育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职学校问题学生心理分析及教育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职学校问题学生心理分析及教育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职学校问题学生心理分析及教育策略 【摘 要】近年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的同时,许多问题也随之出现,其中中等职业学校“问题学生”的心理及行为表现引起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中等职业学校“问题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成因进行分析,并从中职学校教育角度出发,提出改善“问题学生”心理及行为问题的有效策略,引导“问题学生”走出困境,使其能够正常地发展,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中职学校问题学生;心理分析;方法策略 一、中职学校问题学生的心理分析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老师在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一书中对“问题学生”进行了界定:品德、学习态度、心理等方面,任何一个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学生即是问题学生,而且问题学生一般都不只一个方面有问题。 林向英、韦小满、郑慧勇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问题行为现状调查与分析中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常见问题行为作了下列分类: 根据上述学者的定义和分类可以看出,中职学校问题学生可分为不同类型:学习类问题学生、生活交往类问题学生、行为类问题学生、心理类问题学生。 实际上,任何一所学校的学生都可能会存在不同类型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十分常见,并普遍存在,但不代表这些学生都是问题学生。一般认为,中职学校问题学生大多在行为习惯、学习状态、思想品德、心理状态等方面表现不好。但我们不能因此就简单粗暴地将其列为“问题学生”。认识和了解问题学生,需要了解问题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分析其心理“症结”。 中职学校问题学生的类型不同,因此其心理状态也不尽相同:一些学生不愿改变现状,不在乎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认为只要拿到文凭就行,没有责任感,频繁违纪,痴迷网络,出现网瘾,或者出现早恋行为等;有些学生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觉得自己很差,不争气,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出现忧虑焦虑情绪;还有一些学生缺少上进心,没有目标感,不愿正视存在的问题,易自暴自弃。 中职学校问题学生大多是习得性无助群体,因为种种原因,他们经历了反复挫折和长时间失败以后形成了无助的心态,而成为问题学生。其习得性无助感主要表现在:一是学习动机降低,对待学习消极被动、没有兴趣,应付了事。二是认知存在障碍。屡次失败以后,对自己失去信心,认为自己运气不好,能力不足,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在学习本来能够掌握的知识技能时,也出现困难,导致恶性循环。三是情绪出现失调。最初失败时,感到无助、烦恼,在经历更多挫折,并受到更多责骂后,逐渐悲观、颓废,甚至陷入抑郁状态。有的学生可能自暴自弃,放弃学业,寻找其它寄托,或者频繁出入网吧,痴迷网络,或者陷入早恋,无法自拔。 二、中职学校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 问题学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结果。主观上有学生自身因素,客观上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 (一)学生自身的因素 中职学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此阶段生理与心理发展极不平衡,容易出现逆反、对抗心理。希望摆脱对父母老师的依赖,容易与家长老师对抗,尤其在学习、价值观等方面产生逆反心理;意志力薄弱,在打击和挫折面前易于消沉,甚至容易自暴自弃;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容易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二)家庭教育不当对学生的影响 家庭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共同体,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其思想品德、生活习惯、文化修养、教育方式等对孩子有着直接影响。一般说来,“问题学生”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在教育内容上,很多父母只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与否和智力水平的发展,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忽视对孩子的思想和心理的教育。在教育方式上,有的父母实行独裁,进行听话教育,惩罚教育;有的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百依百顺;有的父母缺乏与孩子沟通,甚至经常产生争执,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沟通。这些不当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缺乏健康的成长环境,容易形成不良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学校教育存在偏差 职校问题学生频繁出现,其实是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观念、方式等方面出现了问题。转变观念为学生提供发展机会一文中提到上海某高校对62所中职学校的800名教师和53名校长进行调查,在调查中有80.7%教师和52.8%的校长也认同“中职生是差生的观点”,在这样的中职学校教育环境中,问题学生怎么会自信前行?问题学生的发展与职校老师的教育方法十分相关。一些教师习惯于说教训斥,灌输知识。面对问题学生,不愿激励、不愿表扬、不愿启发,不愿欣赏,认为问题学生一无是处,无可救药。一味用批评责的态度对待问题学生,不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导致学生遭遇心理创伤,严重影响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四)社会生活中负面现象的影响 青春期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的意志力薄弱,心智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思想例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同程度的影响了一些中职生,出现生活奢侈、互相攀比等不良习惯,以及产生嫉妒、偏见、狭隘、暴躁、攻击等不良的心理特征,甚至发生偷盗、欺诈等违法行为。另外。社会上的负面舆论也影响着学生,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对中职学校存在偏见,认为中职学校学生调皮捣蛋,只会打架斗殴、谈恋爱的,不学习,这些偏见对中职生的影响很大。 三、中职学校引导问题学生的心理策略 中职“问题学生”的产生受家庭、学校、社会及学生本身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其中学校教育是关键的一步,学校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起主导作用,笔者从从中职学校的角色出发,提出一些引导问题学生的心理策略。 改善中职学校问题学生的心理现状,关键要把握这部分学生的心理特点,从问题学生的需要出发,设计并实行契合学生特点和个性的管理模式,使其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实现职校教育管理的目的。问题学生除了一般需求(学业提升、人际交往、职业生涯),可能会有其他一些特殊需求,例如家庭困难需要帮助,人际关系紧张需要调节,行为偏差需要矫正等。中职学校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学生的心理困惑,用心做好引导和疏导工作,培养学生积极、乐观、信心等重要品质,促进心理和谐的实现,真正做到心理教育和积极教育。 (一)充分尊重 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应该做到不羞辱、不嘲讽,不诋毁,不说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不做损害学生人格的事。问题学生也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教师必须尊重问题学生的人格,改变居高临下,用纪律等强制性方式强迫其接受其教育的传统习惯,避免一味的责骂、羞辱和任何歧视性的对待方式,而应该与其平等交流与交往,换位思考,理解其内心的苦闷,充分尊重问题学生的权益,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求,尊重学生的差异与差别,尊重并保护学生的隐私,赢得学生的信任。 (二)用心关爱 爱的教育是教育事业最重要的内容,爱是教育的思想基石、力量源泉,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如果教师用诚挚的情感去热爱、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关怀、爱护,这样学生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老师,亲近老师,然后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对待学习,学生会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因此中职教师绝不能轻视、漠视、歧视问题学生,而应该给问题学生更多的关爱、关怀,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闪光点,这样问题学生将不再是问题,问题学生也将会展现出闪闪发光的一面。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