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民健身运动态度的社会调查-调研报告[共16页]

上传人:1528****253 文档编号:107370984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2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国民健身运动态度的社会调查-调研报告[共1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对国民健身运动态度的社会调查-调研报告[共1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对国民健身运动态度的社会调查-调研报告[共1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国民健身运动态度的社会调查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越来越重视人民的体育健身状况和体质健康状况。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足了,衣食住行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人们变得越来越忙碌,进行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的时间和机会也随之减少。国民体质健康状况影响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平稳发展,这种状况不利于国民的身体健康发展,容易埋下健康隐患。针对这种不良现象,本文对国民体质的健康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与思考,目的是使国民体质健康越来越全民化,所有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和适合的体育项目,通过健身强身健体。体育健身不仅能够增强国民的体能,还能够改善国民的体质。近年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的身高、体重等形态发育指标水平呈增长趋势,反应速度、力量的素质指标有所提高,营养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但学生耐力素质、肺活量指标长期持续下降,肥胖学生的比例明显增多,近视眼发病率居高不下,大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高达80以上,此外多数大学生饮食作息无规律,普遍出现身体不适、疲惫、对社会适应能力差等现象。而这一切现象的产生都与健身运动态度及其现状密切相关,因此,保持良好的健身习惯成为大学生健康生长的内在要求。为此,对大学生健身运动态度进行一定的了解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体育健身、体质健康、形态发育指标水平、全民化、健身运动态度、规律锻炼、作息习惯一、选题背景学校对学生的课后体育锻炼要求与规定的不断改革,体育测试项目指标的不断简化,社会人士在校内操场锻炼现象的不断涌现,不同时间短操场上人数变化情况,几十年前国民身体素质与现今的对比等,对这些现象的观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在社会不断进步、物质水平不断提升、学习生活压力不断加大等情况下,人们对自身健身运动持有的态度如何,以及对自身未来的体质提升持有何种态度。网络科技更加便捷的背景下,网络游戏吸引力不断强大,外卖等快递网购的逐步普及,在这样的影响下,现今大学生对运动健身状况和持有的态度作调查分析并提出建议加以改善。二、实践主题“坚持锻炼,科学运动,健康生活”三、实践目的及意义本次调查项目目的直接,意义明确。 (一)实践目的:以本校学生为重点对象,通过学生家庭成员扩散,学生同学之间调查为辅,通过调查,了解当代人,尤其指大学生,对健身运动的态度,找出影响人们参与健身运动的原因,探究如何正确引导和提高人们健身运动的积极性,为最终提高国民整体身体素质提供相关的科学的方法和建议。 (二)重要意义:1. 了解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当下,人们对自身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态度;2. 改变部分人群沉迷游戏,电视剧等群体的亚健康生活态度;3. 帮助人们意识到强健体魄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性;4. 呼吁人们参与锻炼,合理锻炼,正确锻炼;5. 以及对一些目前存在的社会问题如广场舞扰民和健身器材被占用、损坏等问题提出解决策略6. 真正了解大学生以及大学生家庭对健身运动所持有的态度;7. 引导人们科学健康锻炼,提高全民运动意识,加强人们身体素质;四、调查对象以江汉大学在校大学生为主,武汉市周边大学在校大学生为辅,以及通过学生家庭家长亲属扩散搜集社会人士对此问卷持有的态度。各部分人群占比:()在校大学生-70%(分本校与其它高校,占比分别为60%与40%)(2)已参加社会工作人员-20% (分参加工作时间小于10年与大于等于10年两个1部分,占比分别为70%与30%)(3)退休人员-10%五、实践内容第一部分:专业人士(1)咨询经常运动的人士,了解运动对他们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好处。(2)学习各种运动对身体各个结构的锻炼,合理的各种运动时长和高强度运动对身体的损伤。(3)了解不同类型运动对身体的影响第二部分:学生(1)高校部分:调查了解他们以及他们的同学在校期间运动时间、时长、方法和运动量。向经常运动的同学了解运动对他们在学习方面是否有促进作用和运动与学习是否存在精力分配矛盾。(2)江汉大学部分:收集学生对现有体育锻炼制度的意见,收集他们在锻炼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访学生对学校体育设施的满意程度和意见,对大众体育设施场地收费问题持有的态度,学校的现状(包括熄灯,早晚门禁,社会人士占用校园体育设施场地,体育器材的损坏与维修情况,设施场地欠缺不足部分)的建议与看法。第三部分:已参加工作人员以社会调查的形式向目前的上班人士了解他们是否参与运动,如果平时运动,咨询他们运动的方法、时长以及运动后对他们的生活质量有怎样的变化。第四部分:退休人员考虑到退休人员对网络和电子产品的使用情况以及此部分人群在调查的占比,对退休人员的调查只采取实地采访方式。六、实践开展(一)时间: 2017年7月至2017年8月 (二)地点:江汉大学、其他部分高校、网络调查(三)活动单位:江汉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四)前期准备阶段: (1)材料收集信息了解 (2)策划书制作及申报工作 (3)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4)调查问卷制作 (5)调查方式种类:问卷调查结合实地调查(五)活动中期阶段: 实地调查部分:七月初,在校内对在校学生进行面对面调查采访七月中旬,对社会人士进行调查采访进入社区调查采访离退休人员 网络调查部分:对2016级、2015级、2014级、2013级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同学、朋友对其他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六)活动后期阶段:整理调研报告,分类记录信息,研究问卷反映问题,寻找解决方式,提供完善意见,撰写结题书已经调查报告。七、人员分工1. 负责人、策划书及申报工作:邱德义2. 问卷调查制作:陈纪刚、陆嘉毅3. 问卷调查:黄京、马捍民4. 活动拍照、文字记录:邱德义、陆嘉毅5. 问卷整理及数据处理:全体成员6. 调查结果研究:全体成员八、调查结果与分析此次调查中,对运动健身的态度进行问卷调查和SPSS数据分析。其中有效收回问卷392份,缺失或失效8份,对缺失或失效问卷进行了人工筛除不予录入,分析详情如下:第一部分:已工作人群请问您是哪一类人群? 1.您的性别? 2.您的年龄段? 3.您的职业? 4.您是否有健身习惯? 5.您每天是否有时间健身? 6.不参加运动的原因? 7.您的健身地点? 8.您是否了解一些基本的健身运动常识? 9.您一般会在什么时间段去健身? 10.您一般每天运动多长时间? 11.您对自己的身体(身材)状况满意吗? 12.您喜欢什么健身项目? 13.您运动的目的注重于哪个方面? 14.您觉得健身对生活质量的改善大吗? 15.您是否认同健身能改变生活态度? 16.您是否认同健身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从职业上看:有稳定职业的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较多,而流动性大或相对不稳定的职业的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较少;从年龄上看:青年和老年人口参加体育健身活动远远比中青年和中老年要多;从学历上看:中等学历参加体育健身活动较为频繁,高学历和低学历的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较少。中青年和中老年又正是在个人事业的黄金和高峰时期,过少地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势必会对今后的生活和身体带来不良的影响,值得忧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城乡居民大多数都选择了清晨、傍晚和下午这段时间自发进行。锻炼地点也大多数选择了单位、学校或社区体育设施进行。由于开放程度和消费较高等因素的制约,公园、体育场馆等地方并没有能够吸引更多的群众来进行体育锻炼。普通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带有较为明显的目的性,人们对体育消费需求对于促进国家发展和提高个人生活质量的作用有了充分的认同感,“花钱买健康”的观念正在形成,但城乡居民的体育消费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乡镇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仍处于较低的层次,家庭拥有的体育器材单调而数量太少。到体育场馆进行消费的人数也不多。在这方面乡镇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大部分居民对于运动保健是一无所知的,只有少数的居民懂得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保健知识。而大部分人却不知道如何处理健身时突发的意外,尤其是老年人。当他们自己受伤时,却不会采取一定的急救,这样一来势必会影响日后的伤情和康复的快慢。第二部分:大学生1. 您的性别? 2.你是哪个年级的? 4.您是否有健身习惯? 5.您每天是否有时间健身? 6.您一般会在什么时间段去健身? 7.您的健身地点? 8.您一般每天运动多长时间? 9.您是否了解一些基本的健身运动常识? 10.您的健身锻炼是否有经过专业人士的指导? 11.您对自己的身体(身材)状况满意吗? 12.您喜欢什么健身项目? 13.您运动的目的注重于哪个方面? 14.您觉得健身对生活质量的改善大吗? 15.您是否认同健身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16.你对自己学校的体育设施满意吗? 17.学校的体育器材损耗严重吗? 18.你是否因运动而受伤,严重吗 ? 19.对学校的体育课是否满意? 20.平时是一个人运动还是和朋友一起运动? 21.运动时会使用一些电子设备吗? 22.大学期间你参加过体育运动比赛吗? 从上图可以看出,男生占的比例为63.49,女生占的比例为36.51。由于本科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导致的低年级新生人数比高年级学生人数多,所以此次抽样中适当提高了对大一大二学生的样本比例,其中大一大二分别占比为13.76和62.96。从上面的分析得出:大一大二的身体状况要好于大三大四的,大学生在大三时期对身体健康最不关心。在不同性别对自己的健康满意程度上,男生总人数的19.37,女生总人数的12.35。这也在情理之中,男生相比女生更加活泼爱动,也更加喜欢体育运动,且女大学生对自身身材要求较高,对健康状况的不满意度应高于男生,但不论男女其对自身健康满意度都不是很高。这从侧面反映,当前大学生存在“认识到问题,却不会去纠正问题”的毛病,明明知道健身运动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然而却不会去关注健身,这可能是大学生的通病,永远在做要做的事,而不是应该做的事。我们也不能一味的认为是大学生的懒,或许是大学生所处的校园环境与社交群体,需要我们接下来分析。学生在体育课能否满足健身运动需要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4.7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体育课是能够满足自己的健身需求的,有66.1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体育课缺乏灵活性。说明目前大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不能使学生们在学校学习期间学到系统、牢固的体育知识、健身运动方法和技术,未能真正做到从学生需要出发,从根本上做到“以人为本”。此外,大一大二的学生认为体育课程能够满足运动需要的比例明显高于大三大四,这是因为大三大四的课程里取消了体育课,因此建议学校继续设置体育课或者换一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在体育健身活动场所的选择方面,本科生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学校各区的操场(71.4),12.5的大学生选择去健身房进行锻炼,6.9的学生选择体育馆,5.6的学生选择在公园进行体育活动。调查表明:大多数大学生是以学校内、外不收费场地为主要活动场所,极少数大学生到条件更好的收费场所去锻炼,反映了大学本科生多数人还没有能力承受到健身房或大型体育场馆体育健身消费。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在学校附近安装足够的简易、实用性强的体育健身器材,以利于学生健身活动的开展。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比较喜欢的体育项目中,前三名分别为跑步、球类和游泳,所占百分比分别为56.4、52.7和28.6。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得知,学生体育健身项目的选择体现出兴趣广、选择面宽的特点,并且所选择的项目多具有场地条件要求不高、运动负荷平和、节奏感强、可徒手进行等特点。在对该问题的进一步分析中,男生和女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男生表现出好胜心强、善于对抗,而女生的特征一般是安静、温柔。所以男生喜欢对抗性强的项目,而女生则喜欢那些轻松、优美、舒缓、趣味性强的项目。第三部分:退休人员老年锻炼者的基本情况特征主要表现为:一,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女性比男性多。女性比男性有更强烈的动机要求在体育锻炼中得到他人的陪伴,再加上女性的健康意识在不断提高,家务减少闲暇时间增多,女性也比男性更加注重自己的体态,这就从整体上造成了老年女性锻炼着人数大于男性锻炼者的现象。二,老年锻炼的人数随年龄的逐渐升高而减少,出现健身意识和健身低龄化的现象。虽然年龄的增长也是影响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一个因素,但是从65岁以下参加健身锻炼的人数来看,老年人参加健身锻炼的数量还是趋向于增长的趋势,这说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老年人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提高,通过体育锻炼得到的健康的意识也趋向于低龄化。在所调查的人数中仍有6人在继续工作,但他们并没有因为工作放弃锻炼。老年人在退休后继续工作多以脑力劳动为主,这些老年人应有充足的体力参加健身锻炼,同时说明这些人的体育健身意识很高。这也说明工作和参加健身锻炼并不是完全冲突的,同时也给年轻的脑力劳动者一个提示,不要以工作忙为借口而忽视了自己的健康。一天中体育锻炼的时间段分布情况: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早晨和晚上,其频数分别占57.9%和40.1%。下午锻炼的频数只占13.7%而且很少有人选择在中午(4%)参加健身锻炼。从老年人参加健身锻炼的时间段来看,大多数的锻炼者保持着传统的健身习惯即“晨练”,这些锻炼着既然能够早起必然能够早睡,这也就说这些老年锻炼者在进行“晨练”的同时也保持着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习惯,这也可以从一定角度反映老年人比较重视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影响,也能证明老年人整体健康观的意识在逐渐加强。除保持晨练习惯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了晚上进行健身活动,“晚练”的顺利进行基于健身场地的建设和大众照明设施的建设,现今的城市照明设施远比过去现金并发达了很多,同时大量的照明设施也应用到了夜间的健身场地当中,更加方便了老年人晚上进行健身活动。九、总结与建议第一部分:已工作人群(1)继续加强对全民健身观念的宣传力度。首先,有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以科学、健康的理念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每天健身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人人健身家家乐”的科学健身观念,把健身活动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通过科学引导,人人参与,实现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均衡发展。其次,政府职能部门要积极组织,全面发动,完善管理,实现全民健身运动的均衡发展。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作用,因地制宜,做好民间传统运动项目的挖掘、整理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转变“劳动能够代替体育健身”的错误认识,形成自觉接受、积极参与的运动意识;二是进一步完善社区体育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以街道办事处为核心、居委会为重点的体育健身协会,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一些适合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娱乐性强、活动量小、花费少、易开展的体育健身活动项目,使全民健身运动走进生活,走进社区。(2)兴建体育大众设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运动需求。政府要搞好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体育场馆应全方位地向大众开放,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充分挖潜,既可以吸引更多的大众来参加体育锻炼,为举办基层比赛提供场地服务,又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大众的体育消费由被动消费向主动消费转化。(3)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的要求,建设和发展体育市场,逐步完善全民健身配套的法规制度如奖惩制度和考核标准。各级领导应抓好全民体质监测工作,社会体育指导员应负责好本社区的全民体质监测工作,并及时上报材料;主管部门对这一工作应定期进行检查和抽查,对落实该项工作的社区或社区体育指导员成绩卓著的,应给予表彰奖励,对落实该项工作不得力的社区应提出批评,对该社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及时撤换。各级体育局群体工作部门应逐步使用计算机对基层各社区的数据进行科学化、现代化管理,以配合全省及全国的体质追踪。(4)加大全民健身指导员培训力度,规范社体工作者。培养模式在人才队伍培养上,应依据居民需求,合理调整人才培训内容,寻求一个培养出高质量,适合群众体育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比如可政府、社会与高校三方联合配合培训社会体育工作人才的方式。同时,政府部门应积极申请部分体育彩票公益金设立专项基金,作为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专用,保证全民健身人力资源的供给。第二部分:大学生1.存在的问题学校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地方,是大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到高校。正因为如此,造成了高校资源的匮乏,虽然国家不断地提高对教育的投入,但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高校体育场地、器材的缺乏是造成大学生体育锻炼不足的重要原因。(1)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意识不强。平时积极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并不多,在课余时间里,体育锻炼占用的时间也较少。大部分大学生没有树立科学的体育锻炼意识,尤其可能存在应付大学体育课程的心态。(2)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强度较小,项目较单一。整体来说,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长、频率都不太高,这也反映出了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热情不高。总体来说体育锻炼项目较单一,同时也可见大学体育课程所教的内容并没有很好地被运用到实际中。(3)高校的体育教育模式不合理,配套设施不健全。部分高校对体育教育并不重视,教学手段落后,不适合社会的需要和自身的发展,配套设施、师资力量方方面面都存在问题。2.对策与建议2.1学校层面(1)学校应加强对课余体育活动的引导工作。运用体育传媒,推广、传播体育知识,创建浓郁的体育氛围,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关注程度;(2)学校应加大体育的投入,完善校园体育设施。建设更多的同时适应男、女生运动的场地。充分发挥现有学校体育设施,吸引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免费开放体育场馆,为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提供方便;(3)加强对大学生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传授。在体育课上,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引导大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4)建立健全学生体育运动的激励机制。在校园中开展体育活动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除给予精神鼓励之外,适当给予一些物质奖励,奖励一些体育器材,如篮球、排球、足球等,促进大学生基层体育活动的开展;(5)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意识。加强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开展讲座、体育运动活动月等,使大学生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2.2个人层面总而言之,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关键。在学校付出努力的同时,我们每一位学生更应端正思想,培养运动健身的自觉性,主动参加体育锻炼,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发扬积极向上的精神,努力在大学生涯中得到学业和健康身心的双丰收!参考文献1陈星浅谈后奥运时代大众健美操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期刊论文-运动2009(03).2赵之心全民健身新理念-有氧运动期刊论文-环球中医药2008(02).3祝蓓里为实现全民健身战略而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有氧运动与身心健康1995(02).4刘杨浅析全民健身中有氧运动的现状及前景期刊论文-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6).5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州学刊,2009.05,第5期.6全民健身的人文价值研究,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0.01,第29卷1期.7全民健身对社区体育人口发展变化趋势的研究,南京体育学院学,2003.06第17卷第3期.科教兴国16 / 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