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防治要求措施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07303539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 页数:102 大小: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通病防治要求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质量通病防治要求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质量通病防治要求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ord第一章 编制依据与适用X围第一节 编制目的为提高工程质量,减少工程质量通病,规X工程质量通病防预与治理编制本方案。第二节 编制依据本工程结构设计施工图与其技术文件;工程承包施工合同;某某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标准。序号标准名称标准标号1工程测量规XGB50026-2007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3建筑地基根底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XGB50202-20024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XGB50208-2011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XGB50108-2008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XGB50204-20157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XGB50205-20128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XGB50203-20119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XGB50207-201210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XGB50209-20101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XGB50210-200112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与验收规XGB50212-20021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XGB50303-20111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与验收规XGB50254-201415建筑给水排水与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XGB50242-200216自动喷淋灭火系统施工与验收规XGB50261-200517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XGB50243-200218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XGB/T50312-200019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XGB50310-200220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21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XGB50119-200322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112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XGB/T50326200624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现场检测方法JG/T211-20072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XGB50325-20102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200627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XGB50194-20142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29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30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20013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XJGJ130-201132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20153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XJGJ4620053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36钢筋焊接试验方法JGJ/T27-200137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与验收规XGB50268-200838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与验收通用规XGB50231-200939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与验收规XGB50275-20104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与验收规XGB50254-20144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与验收规XGB50166-20074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与验收规XGBJ147-201043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044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XJGJ13320014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46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XGB50411-2014适用X围本方案适用于“中国人寿某某阳澄湖半岛养老养生项目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其它相关文件质量体系程序文件职业安全健康、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质量手册企业CT手册职业安全健康、环境管理手册华东公司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防护设施文明施工标准化图集建设工程质量施工标准化图集第二章 工程概况第一节 项目情况项目内容工程名称中国人寿某某阳澄湖半岛养老养生项目建设单位国寿某某养老养生投资某某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某某勘察单位某某某某地质工程勘查院监理单位某某建科工程咨询某某总包单位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某某中国人寿某某阳澄湖半岛养老养生项目是由国寿某某养老养生投资某某开发,总建筑面积109400.05,其中地上建筑面积86450.1,地下建筑面积22949.95。其中:1-M#综合体地下1层,地上4层,建筑高度18m;00米。1-C#养老健康中心地下1层,地上5层,建筑高度18.6m;00米。1-A5#养老养生楼地下1层,地上5层,建筑高度17.4m;00米。根底形式为桩筏根底,地下室设有平战结合6级人防,抗力等级为核六常六。 第二节 工程设计概况1. 结构概况综合体养老健康中心养老养生楼根底形式柱下独立承台+桩基+筏板柱下独立承台+桩基+筏板柱下独立承台+桩基结构形式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异形柱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砼强度等级地下室底板与顶板C35P6;地上结构C30地下室底板与顶板C35P6局部柱C40;1F结构柱C40梁板C35;2F结构柱C40梁板C30;3F以上结构C30;1-A5#地下室底板与顶板C35P6,地上结构C30;其余单体根底、地上结构均为C30抗震等级三级三级三级剪力墙二级2. 建筑概况序号项目内容1项目名称中国人寿某某阳澄湖半岛养老养生项目2建筑面积109400.053综合体健康中心养老养生区A组团养老养生区B组团建筑面积14653.515407.8542262.411632.59建筑高度4耐火等级二级5使用功能酒店、餐饮、客房、养老楼、地下车库。6地下室底板厚450mm7地下室底板防水1.5厚PET自粘防水卷材+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1.5kg/8屋面防水3+3厚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第三章 本工程质量通病涉与X围与防治措施第一节 施工材料1. 钢筋外表有锈蚀1.1. 现象钢筋外表受潮氧化后生成的锈蚀,按其程度可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外表有黄色锈斑的轻度锈蚀,经擦拭可除去这种锈蚀,不影响钢筋在工程中的使用。第二种外表转为红色形成粒状或鳞片状的锈蚀,经敲打、铲剥会有粒状、片状铁锈掉落。第三种表层转为暗褐色,铲除面层锈蚀后,钢筋呈暗黑色,外表有凹点的严重锈蚀。这里指的是后二种情况,已不符合建筑钢筋的使用要求。1.2. 原因分析1钢筋放置环境条件潮湿,受潮后锈蚀。2钢筋露天放置,受雨雪水侵蚀。3长期搁置,钢筋外表氧化锈蚀。1.3. 预防措施1钢筋进场施工现场应按先进先用,后进后用的要求,尽量缩短库存时间。2存放钢筋的库房,应能防雨雪水,环境条件应枯燥,底部应用砌块或混凝土墩或垫木架空,离地20cm以上。3影响使用的锈蚀钢筋,应先除锈后使用;经除锈后的钢筋,外表螺纹不清或留有凹点,须重新测试机械性能后,由技术部门做出处理意见。2. 钢筋有混料2.1. 现象不同种类、级别、直径的钢筋,不同工厂生产的不同批号钢筋,以与有出厂合格证的钢筋与无合格证的钢筋等混在一起,难以分辨,影响使用。2.2. 原因分析1在运输、堆放过程中,没有按不同工厂生产的不同批号、种类、级别、直径的钢筋加以分开,混车运输,混堆放置。2原材料仓库管理不当,制度不严,进库的钢筋不分时间、批号、级别、直径混在一起。3未按规定对不同种类的钢筋进展涂色,挂上标牌,以示区别。2.3. 预防措施1挑选合格的供给商进展综合评审,所有到施工现场的每一批钢筋应有生产商的产地证明,严格按不同工厂、不同批号、不同种类、级别、直径的钢筋进展涂色,挂上标牌,分垛运输堆放。2有出厂合格证经复测合格的钢筋,与合格证不到位,未经复测合格的钢筋,应分开堆放,作出标志。3建立合格钢材堆码区,要求分规格堆码,挂标识牌,注明钢材等级、规格、产地、数量等,钢筋必须检验合格方可进入合格钢材堆码区,垛与垛之间,应用角铁、钢管或木柱隔开,防止钢筋种类混杂。3. 钢筋原料有曲折3.1. 现象直径10mm以上的直料钢筋,在断料成型前出现弯曲变形,影响成型使用。3.2. 原因分析1运输时装车不注意,或运输车辆太短。2吊运时采用一个吊点的方法,底部钢筋受折弯曲。3堆放场地不平实,钢筋受车辆、重物压砸发生弯曲。3.3. 预防措施1合理选择运输车辆,长度应与钢筋长度适应。2吊运时应先将钢筋捆绑成束,并采用二点吊,防止钢筋心弯折变形。3钢筋堆上应禁止车辆、重物在上面碾压。4. 成型钢筋在弯曲处断裂或裂缝4.1. 现象成型好的钢筋,在弯曲处发生断裂或裂缝。4.2. 原因分析1钢筋的冷弯性能不合格。2钢筋在弯曲成型时与规X要求不符,弯曲直径小于规X规定。3搬运时单根进展,弯脚受拉在弯曲处形成反复弯曲,尤其以长弯脚钢筋更为多见。4.3. 预防措施1取样复查钢筋的冷弯性能或化学成分分析,检查碳的含量是否超过规定值,不合格的不能用在建筑工程上,钢筋外表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钢筋外表允许有凸块,但不超过横肋高度,外表允许其它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许偏差,钢材每捆盘上挂有标牌,并附有质量证明书2钢筋弯曲成型时,严格按规X要求进展操作;II级钢筋的弯曲直径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III级钢筋的弯曲直径不宜小钢筋直径的5倍。3成型钢筋在搬运时,应先将弯脚钢筋绑扎成捆后进展,防止单根弯脚受拉,在弯曲处发生断裂。5. 钢筋截面扁圆,直径不准5.1. 现象钢筋截面呈椭圆型,直径偏差超标。5.2. 原因分析1钢筋在轧制成型过程中,模具不符要求,设备简陋。2模具磨损后检查不严,且不与时更换。5.3. 预防措施1选购钢筋时,应明确生产厂家,应以购置厂家大、中型钢厂的产品为好。2进场钢筋应认真检查其直径误差,不圆度应控制在标准允许X围内。3对经机械性能测试合格,直径误差、不圆度超过标准允许误差的钢筋,不应作为受力主筋使用,可作为一般构造钢筋或分布钢筋使用。6. 钢筋有纵向裂缝6.1. 现象沿钢筋长度方向出现的裂缝,短的仅十几厘米,长的可达几米以上,或在螺纹钢筋的螺距中,出现断续的纵向裂缝。6.2. 原因分析一些轧钢厂用拆船钢板剪成条,经熔融轧制成螺纹钢,因拆船钢板材性不一,且熔融温度控制不当,致使结合面未成一体,留下缝隙。6.3. 预防措施1在选购钢筋时,应选择国家大、中型钢厂生产的产品,这些企业原材料控制严格,设备可靠,工艺成熟,质量稳定,极少有这方面的质量缺陷。2对已购进的由轧钢厂生产的钢筋,经力学性能检验合格后,还应对钢筋的外观质量作检查,在成型使用时,发现有纵向裂缝的,应予以剔除。3如发现整批钢筋中,有较多的纵向裂缝时,该批钢筋不应受力主筋使用,只宜作为构造筋或分布筋使用。7. 砌块无出厂合格证或证与物不符7.1. 现象砌块进人现场,无出厂合格证,砌块经检验与含格证质量指标不相符。7.2. 原因分析1出厂合格证未与砌块随车签发,砌块到现场,含格证却没有。2砌块厂管理混乱,出厂合格证上砌块的标号、质量等等级超过实物。3个体小窑场,无砌块出厂合格证。7.3. 预防措施1砌块厂应很好实施出厂合格证与砌块同车携带;2施工企业应有专人对进人施工现场的砌块收取出厂合格证,并检查砌块强度等级、质量等级是否相符;如有疑问应经质量测试后确定。3应从有一定规模、质量保证体系较齐全的企业选购砌块,不得擅用其他一些小厂商或不合格的来替代。8. 砌块的外观质量缺陷8.1. 现象混凝土砌块的厚度超过允许偏差,翘曲变形,几何尺寸不符合标准,或缺棱掉角、裂纹、爆裂、凹凸弯曲变形,或有欠火砌块、酥砌块等质量问题,与标准要求不符。8.2. 原因分析1在原料中,蚌壳、石块、石灰石等杂质未能去除。2土坯在成型切割时,尺寸控制失准。3混凝土砌块坯人窑时,含水率过高,堆码间隔不均。4焙烧制度未按工艺要求严格控制:初始升温速度过快,烧结温度、时间控制不严,出窑时,温差太大。5装卸时或随意摔掷,或翻斗倾卸。8.3. 预防措施1清理原材料中不合标准的材质,按标准规定的规格、技术要求,核实砌块的出厂合格证,包括强度等级、质量等级。2生产砌块需要严格按照制作工艺,对烧砌块的时间温度要控制好,对进人施工现场的砌块,应取样复试,检查复试报告,合格后方可使用。3搬运装卸时应文明装卸,不准摔掷,不准翻斗倾卸;应用专用夹具分别强度等级整齐堆垛,防止人为破损。9. 防水材料9.1. 卷材屋面防水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1.开裂开裂即卷材防水层沿变形缝、挑檐处出现规律性或不规律性裂缝。(1)屋面板板端或屋架变形,找平层开裂。(2)基层因温度变化而收缩变形。(3)吊车振动和建筑物不均匀沉陷。(4)卷材质量低劣,老化脆裂。(5)沥青胶韧性差,发脆,熬制温度过高,老化变脆,等等。在接缝处铺一层卷材做缓冲层;做好砂浆找平层,必要时在找平层上设置分格缝;严格控制原材料和铺设质量,改善沥青胶配比,控制沥青胶的耐热度,提高柔韧性,防止过早老化。处理方法:在开裂处补贴卷材。2卷材鼓泡指防水层外表出现大量大小不等的鼓泡、气泡,局部卷材与基层或下层卷材脱空。(1)屋面基层潮湿,未干就刷冷底子油或铺卷材,基层窝有水分或卷材受潮,在受到太阳照射后,水分蒸发,体积膨胀,造成鼓泡。2基层不平整,粘贴不实,空气没有排净。(3)卷材铺贴扭歪、皱褶不平,或刮压不紧,雨水潮气侵入。严格控制基层含水率在6以内,防止雨、雾天施工;防止卷材受潮,加强操作程序和控制,保证基层平整、涂油均匀、封边严格,各层卷材粘贴必须严实,把卷材内的空气赶净;潮湿层上铺设卷材,采取排气屋面做法。处理方法:将鼓泡处卷材割开,采取打补钉方法,重新加贴小块卷材护盖。3沥青发脆、龟裂等情况(1)沥青胶的选用标号过低。(2)沥青胶配制时,熬制温度过高,时间过长而使沥青碳化。(3)沥青胶涂刷过厚。(4)未做绿豆砂保护层或绿豆砂撒铺不匀。3.2防治措施根据屋面坡度、极端最高温度合理选择沥青胶的标号,逐个检验软化点;严格控制沥青胶的熬制和使用温度,熬制时间不要过长;做好绿豆砂保护层,免受大气作用;减缓老化,做好定期维护修理。处理方法:去除脱落绿豆砂,外表加做保护层。变形缝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规X施工,铁皮安装注意按水流方向搭接,做好泛水并钉装结实,缝隙填塞严密;变形缝在屋檐局部应断开,卷材在断开处应有弯曲以适应变形伸缩缝需要。处理方法:变形缝铁皮上下不平,可将铁皮掀开,将基层修理平整,再铺好卷材,安好铁皮顶罩(或泛水),卷材脱开、拉裂按“开裂处理。4尿墙指女儿墙,山墙、檐口,天窗、烟囱根等处渗水漏雨。(1)女儿墙、山墙、檐口,天窗、烟囱根等处细部处理不当,卷材与立面未固定牢或未做铁皮泛水。(2)女儿墙或山墙与屋面板未结实拉接,温度变形将卷材拉裂;转角处未做成钝角;垂直面卷材与屋面卷材分层搭接;或未做加强层;或卷材卷起高度过小或过高,粘贴不牢,或未用木条压紧。(3)出檐抹灰未做滴水线或鹰嘴,或卷材出檐太少。(4)天沟未找坡,雨水口的短管未紧贴基层,水斗四周卷材粘贴不严实或卷材层数不够,缺乏维护,雨水积灰堵塞,天沟积水。(5)转角墙面未做找平层,卷材直接贴在墙上,粘结不牢或施工粗糙,基层不平,造成卷材翘边、翘角、漏雨。女儿墙、山墙、檐口、天沟以与屋面伸出管道等细部处理,做到构造合理、严密;女儿墙、山墙与屋面板拉接结实,防止开裂,转角处做成钝角。垂直面与屋面之间的卷材应设加强层并分层接槎,卷材收口处,用木压条钉结实并做好泛水与垂直面、绿豆砂保护层;出檐抹灰做滴水线或鹰嘴;天沟要严格按设计要求找坡;雨水口要比周围低20mm,短管要紧贴在基层上,雨水口与水斗周围卷材应贴实,层数(包括加强层)应符合要求;转角墙面做好找乎层,使其平整;对防水层定期维护。处理方法:将开裂或脱开卷材割开,重铺卷材,其他可针对原因进展处理。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防水屋面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1.开裂砂浆、混凝土防水层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裂缝,造成屋面渗漏。(1)防水层较薄,受基层沉降、温差等变形变化的影响,而引起防水层开裂。(2)温度分格缝未按规定设置或设置不当。(3)砂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水泥用量或水灰比过大;施工压抹或振捣不密实,养护不良,早期脱水。在混凝土防水层下设置纸筋灰、麻刀灰或卷材隔离层,以减少收缩变形对防水层的影响;防水层进展分格,分格缝设在装配式结构的端头、现浇混凝土整体结构的支座处、屋面转折处,间距控制不大于6m;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和水灰比,加强抹灰与捣实,混凝土养护不少于14d,以减少收缩,提高抗拉强度。处理方法:将裂缝凿槽,清理干净,刷冷底子油,再嵌补防水油膏,上面再铺条状防水材料一层,盖缝。2.渗漏山墙、女儿墙、檐口、天沟等处出现渗漏水现象(1)山墙、女儿墙、檐口、天沟等节点处理不当,造成与屋面板变形不一致,在焊缝处被拉裂而造成漏雨。(2)屋面分格缝未与板端缝对齐,在荷载作用下板端上翘,使防水层开裂。(3)分格缝嵌油膏时,未将缝中杂物清理干净,冷底子油漏涂,使油膏粘结不实而漏。(4)嵌缝材料的粘结性、柔韧性和抗老化性能差,失去嵌缝作用。(5)屋面板缝浇灌不密实,整体抗渗性差。(6)混凝土本身质量差,出现蜂窝、麻面渗水。(7)烟囱或雨水管穿过防水层,未用砂浆填实和作防水处理。(8)屋面未按设计要求找坡或找坡不正确,造成局部积水而引起渗漏。认真做好山墙、女儿墙等与屋面板缝处的细部。第二节 根底施工阶段1. 地基根底工程1.1.1. 设计1 地基根底设计应明确沉降控制值(沉降和差异沉降),对符合建筑地基根底设计规XGB50007-2011第3.0.2条等规定的,必须进展变形验算,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表4.1.1-1的相应允许值。变形特征平均值最大值沉降量mm150砌体承重结构根底的局部倾斜框架结构相邻柱基沉降差mm整体倾斜Hg2424Hg6060100沉降速率mm/d验收标准变形曲线逐步收敛且稳定标准注:t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mm;Hg为从室外地面算起的建筑物高度m。2 同一结构单元不应采用多种类型的地基根底设计方案(如天然地基、地基处理、磨擦桩、端承桩等),当必须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地基根底方案时,应采取设置沉降缝等措施控制差异沉降。3层数超过相差超过10层或平面布置复杂的建筑物,应设置沉降缝;确有困难的,必须设置沉降后浇带。后浇带应在主体结构封顶或沉降速率达到稳定标准、预估沉降差异可满足设计要求,并经设计认可后方可封堵。4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时间,应进展沉降观测。设计等级为甲级、地质条件复杂、设置沉降后浇带与软土地区的建筑物,沉降观测应由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测量精度不低于级。工程竣工验收时,沉降没有达到稳定标准的,沉降观测应继续进展。1.1.2. 施工1 施工前,应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按规定程序审批。2 施工机械必须鉴定合格,计量设备应经计量标定且能保证正常工作,主要工种施工人员应持证上岗。3 施工中采用的钢材、水泥、砂子、外加剂、预制构件等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进场要进展外观等检查,需要进场检验的应按规定抽样检测,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4 采用地基处理的,假如缺乏地区经验时,必须在开工前进展施工工艺试验。5地基处理工程验收前,按规X和相关文件规定进展地基强度、承载力检验。检验结果不符合要求的,在扩大检测和分析原因后,由设计单位核算出具处理方案进展加固处理。2. 地下防水工程2.1. 防水混凝土结构裂缝、渗水1浇筑混凝土前,应考虑混凝土内外温差的影响,采取适当的措施。2防水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的低碳钢丝不应接触模板。固定模板而穿过的螺栓应加焊止水环。拆模后,将留下的凹槽封堵密实,并在迎水面涂刷防水涂料。3采用预拌混凝土,其质量指标应在合同条款中明确,施工时应加强现场监控力度,安排专人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其和易性应满足要求。4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泵送混凝土每层厚度宜为500-700mm,插入式振动器分层捣固,板面应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排除泌水,进展二次收浆压实。5防水混凝土水平构件外表覆盖塑料薄膜或双层草袋浇水养护,竖向构件宜采用喷涂养护液进展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2.2. 变形缝渗、漏水1地下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保持地下水位低于防水混凝土500mm以上,并应排除地下水。2金属止水带宜折边,连接接头应满焊、焊缝严密。3用木丝板和麻丝或聚氯乙烯泡沫塑料板作填缝材料时,随砌随填,木丝板和麻丝应经沥青浸湿。4埋入式橡胶或塑料止水带施工时,严禁在止水带的中心圆圆环处穿孔,应埋设在变形缝横截面的中部,木丝板应对准圆环中心。止水带接长时,其接头应锉成斜坡,毛面搭接,并用相应的胶粘剂粘结结实。金属止水带接头应采用相应的焊条仔细满焊。5采用膨胀止水带嵌缝,止水带必须具有缓胀性能,使用时,应防止先期受水浸泡膨胀。6外表附贴式橡胶止水带的两边,填防水油膏密封。金属止水带压铁上下应铺垫橡胶垫条或石棉水泥布,以防渗漏。2.3. 后浇带渗、漏水1底板、顶板不宜留施工缝,底拱、顶拱不宜留纵向施工缝。2墙体不应留垂直施工缝。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3后浇带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外表浮浆和杂物去除,并凿到密实混凝土,再铺设去石水泥砂浆。浇筑混凝土时,先浇水湿润,再与时浇灌混凝土,并振捣密实。4后浇带混凝土应进展养护。3. 柔性防水层空鼓、裂缝、渗漏水3.1. 接头搭接不良(1)卷材防水层的接头搭接很关键,直接关系到卷材防水层的密封整体性。如果接头搭接不良,地下水就会沿接头缝隙渗入卷材防水层。(2)卷材接头应按专门规定施工,要注意接头相粘结的两个面均应满涂胶粘剂,并掌握好粘贴时间;粘贴时不要带入空气形成气泡,要用压辊用力滚压使之排出存有的空气、粘贴结实;收头粘贴后还应以密封材料封闭,在密封材料固化后再涂刷一层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然后以108胶水泥砂浆压缝封闭水泥:砂:108胶=1:3:0.15。(3)对已产生搭接不良的卷材接头,应视具体情况,分别处理。搭接不符合规定、影响防水效果的,可重新铺设,或加铺防水层。接头粘结不牢的,应先铲除影响粘结的因素,再重新将接头粘结结实。接头损坏,甚至无法搭接者,可采取加铺卷材的方法予以修补,即先将损坏局部剪掉,再分清层次,加铺卷材进展搭接。接头甩槎局部已用胶粘剂粘实不易撕开者,可用喷灯微火烘烤,趁热将粘实局部小心地一层一层地撕开,切勿损坏卷材,然后将卷材外表的污物去除干净,再行搭接施工。3.2. 空鼓(1)铺贴卷材的基层潮湿、不平整、不清洁,均影响防水层与基层的粘结,基层内的水分受热蒸发,气压增大,粘结不牢的防水层内充满蒸汽与基层脱离,形成空鼓;压铺时用力不均,也可造成粘结不实而空鼓,铺贴立面卷材更易产生这种情况;胶粘剂涂刷不匀或基层露底、出现凝胶,以与铺贴时未彻底排除空气。(2)铺贴合成高分子或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应注意将胶粘剂涂刷均匀、不得露底,且不宜反复涂刷形成凝胶;铺贴卷材应与时按横向顺序用力滚压,以排除残存空气,然后再滚压使其粘牢;要处理好接头的粘结,做好收头施工,对卷材搭接重叠三层的部位,必须用聚氨酯密封膏填充封闭。(3)对已经出现空鼓的卷材防水层,可将空鼓局部的卷材剪掉,再加铺卷材,按规定分层搭接,补贴密实。3.3. 管道部位卷材粘贴不良(1)卷材铺贴前,先在管道根部周围做增补处理,注意做好管道根部的卷材收头处理。(2)卷材防水层已出现翘边等粘结不良现象时,应撕开并清理干净,根据形状将卷材剪口,再重新铺实,然后以附加卷材铺贴封严。4. 底层地面沉陷4.1. 施工1 地面基土回填应分层夯实,分层厚度应符合规X要求。2 回填土内不得含有有机物与腐质土。3回填土应按规X要求分层取样做密实度实验,压实系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第三节 主体结构施工阶段1. 模板工程1.1. 轴线偏位现象: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偏移。1.1.1. 原因分析1轴线放线错误;2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发生偏位后不与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3支模时,不拉水平、竖向通线,月无竖向总垂直度控制措施。4模板刚度差,水平拉杆不设或间距过大。5混凝土浇捣时,不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捣高度过高挤偏模板。6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偏位。1.1.2. 预防措施1模板轴线放线后,要有专人进展技术复核,无误后才能支模。2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限位措施,如采用焊接钢件限位,以保证底部和顶部位置准确。3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总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4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展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与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5混凝土浇捣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展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与时进展处理。6混凝土浇捣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灌高度要控制在施工规X允许X围内。1.2. 变形1.2.1. 现象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出现凸肚、缩颈或翘曲现象。1.2.2. 原因分析l支撑与围擦间距过大,模板截面小,刚度差。2墙模板无对销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3竖向承重支撑地基土未夯实,不垫板,也无排水措施,造成支承局部下沉。4门窗洞口内模间对撑不结实,易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5梁、柱模板卡具间距过大,或未夹紧模板,以致混凝七振捣时产生侧向压力导致局部爆模。6浇捣墙、柱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份。1.2.3. 预防措施1模板与支架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找与混凝土浇捣时侧向压力和振捣时产生的荷载,以保证模板与支架有足够承载能力和刚度。2梁底支撑间距应能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假如为泥土地基,应先认真夯实,设排水措施,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3梁、柱模板假如采用卡具时,其间距要按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4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洞口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5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6当梁、板跨度大于或等于4m时,模板中间应起拱。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度的0.10.31.3. 标高偏差;1.3.1. 现象测量楼层标高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有偏差。1.3.2. 原因分析1每层楼无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未做平。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不按标记施工。3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差。1.3.3. 预防措施1每层楼设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3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4发现问题须与时解决,不能延误一拖再拖,防止后期偏差更大给施工带来困难与损失。1.4. 接缝不严;1.4.1. 现象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空隙,造成混凝土浇捣时漏浆,外表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1.4.2. 原因分析1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木模干缩造成裂缝。2木模板含水过大,制作粗糙,拼缝不严。3浇捣混凝土时,木模板不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4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1.4.3. 预防措施1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2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捣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3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严密,发生错位要校正好。1.5. 脱模剂使用不符要求;1.5.1. 现象拆模后模板外表用废机油涂刷造成混凝土污染,或混凝土残浆不去除即刷脱模剂,造成混凝土外表出现麻面等缺陷。1.5.2. 原因分析1拆模后不清理混凝土残浆即刷脱模剂。2脱模剂涂刷不均或漏刷,或者涂层过厚。3使用废机油作脱模剂,污染钢筋、混凝土,影响混凝土外表装饰质量。1.5.3. 预防措施1拆模后,必须去除模板上遗留混凝土残浆,此后再刷脱模剂。2严禁用废机油作脱模剂,脱模剂材料选用原如此应为,既便于脱模又便于混凝土外表装饰。3脱模剂涂刷要均匀,一般以 2 度为宜,以防漏刷,也不宜涂刷过厚。4使用标准,质量过关的脱模剂,不准糊弄了事,偷工减料。1.6. 模内清理不符要求;1.6.1. 现象模内残留木块、碎砌块等建筑垃圾,拆模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杂物。1.6.2. 原因分析1墙、柱根部的拐角、梁柱接头最低处不留清扫孔,或所留位置无法进展清扫。2封模之前未进展第一遍清扫。3钢筋绑扎完毕,模内未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扫。1.6.3. 预防措施1在封模前,将模内垃圾去除干净。2墙、柱根部的拐角、梁柱接头处留清扫孔,模内垃圾去除完毕后与时将清扫口处封模。3钢筋绑扎完毕,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去除模内垃圾。1.7. 封闭或竖向的模板无排气孔、浇捣孔;1.7.1. 现象由于封闭或竖向的模板无排气孔,混凝土外表易出现气孔等缺陷,高柱、高墙不留浇捣孔,易出现混凝土捣空现象1.7.2. 原因分析1墙体内大型预留洞口底模未设排气孔,易使混凝土对称下料时产生气囊,导致混凝上不实。2高柱、高墙侧模无浇捣孔俗称留门子板,造成混凝上浇灌自由落距过大,易离析或振动机头子不能插到,造成振捣不实。1.7.3. 预防措施1墙体的大型预留洞口底模开设排气孔,使混凝土浇筑时气泡与时排出,确保混凝土浇筑密实。2高柱、高墙超过3m侧模要开浇捣孔留门子板,以便于混凝土浇筑和振捣。2. 钢筋工程2.1. 墙、柱主筋偏位2.1.1. 现象墙、柱混凝土主筋保护层过厚或过薄,甚至出现露筋现象,墙板内外排钢筋间距过小甚至变成一排钢筋。2.1.2. 原因分析1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漏放或缺放。2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厚度不符规X规定要求。3墙板内外排钢筋间缺定距措施缺或少放撑筋。4墙、柱钢筋缺少限位措施。5混凝土浇筑时被振动机头子料斗碰歪撞斜,没有与时纠正。2.1.3. 预防措施1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按照规定设置,一般间距每隔1米放置一块。2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厚度应按规X规定执行。3墙板内外排钢筋间应按设计图纸要求放置撑筋。4柱子钢筋外伸局部加一道临时箍筋,盘后用减去四周保护层的卡具固定柱筋;墙板筋在模板上口加一道水平筋,并采取措施如电焊加以限位。5混凝土浇筑时,振动机头子或下料斗尽可能防止碰撞钢筋,发现撞斜碰歪,与时进展校正。2.2. 楼板与悬挑板上筋下踏2.2.1. 现象由于楼板与悬挑板上筋下踏,易出现混凝土板面裂缝,严重的会造成悬挑板断裂。2.2.2. 原因分析1双层楼板筋,上筋支撑不足。2悬挑板雨篷、阳台板主筋撑钩不足。3楼板与悬挑板上筋混凝土浇捣时被踩下,不与时校正。2.2.3. 预防措施1按设计施工图纸在上排与下排筋之间放置撑钩。2悬挑板雨篷、阳台板按设计施工图纸放置主筋撑钩。3混凝土浇捣时,发现钢筋被踩下,与时纠正。2.3. 同截面接头过多2.3.1. 现象在绑扎或安装钢筋骨架时,发现同一截面受力钢筋接头过多,其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已超出规X规定。2.3.2. 原因分析1钢筋配料时,没有认真考虑同截面接头错开。2分不清钢筋位于受拉区还是受压区。3不熟悉标准规X2.3.3. 预防措施1熟悉规X、标准有关钢筋接头位置错开规定的条文。2区分清钢筋位于受拉区还是受压区。3)钢筋配料时,要认真考虑同截面接头错开的要求。4)在绑扎过程中要按照其规X进展。2.4. 绑扎不符合要求2.4.1. 现象钢筋工程隐蔽验收时,发现钢筋绑扎质量不符合规X规定的要求。2.4.2. 原因分析1主筋位置放反受拉、受压钢筋颠倒;2不设定位箍筋,主筋偏位;3板和墙钢筋网、花扣不符规X规定,缺扣,松扣。4接头未绑三道扣。5箍筋不垂直主筋,间距不匀,绑扎不牢,不贴主筋,接头不错开。6矫正主筋不按 1:6 坡度,硬弯或是豆芽型。7箍筋未作 1350弯钩。2.4.3. 预防措施1按规X规定要求进展操作。2箍筋加工要求按规X规定要求执行。3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4矫正主筋严格按 1:6 坡度进展。5设定位箍筋,防止主筋弯曲。6根据设计施工图纸和规X规定,严格做好钢筋工程隐蔽验收。2.5. 不符图纸或规X构造规定2.5.1. 现象钢筋工程隐蔽验收时,发现钢筋焊接绑扎与安装不符施工图纸或规X构造规定的要求。2.5.2. 原因分析1主梁与次梁受力筋上下位置颠倒。2梁、柱相交受力筋里外位置放错。3门窗洞口遗留加强筋。4搭接长度不足,接头位置不当。5锚固长度不足,形式不对。2.5.3. 预防措施1熟悉图纸,分清主次梁,绑扎时应记清次梁受力筋放在主梁受力筋上面。2事先放样,控制柱筋内梁受力筋间距。防止因柱筋内梁受力筋过密放不下,而将梁受力筋放在柱筋之外。3受拉钢筋绑扎接头与其搭接长度应符合规X规定;4受拉钢筋绑扎接头错开的百分比应符合规X规定。5钢筋的锚固长度、锚固形式应符合规X规定,6严格检查,认真做好钢筋工程隐蔽验收,发现钢筋位片放错、遗留等缺陷,与时纠正。2.6. 骨架歪斜2.6.1. 现象钢筋骨架绑定或堆放一段时间后产生歪斜、扭曲现象。2.6.2. 原因分析1绑扎不牢,绑扎点太稀。2梁中纵向构造钢筋或拉筋太少,或柱中纵向构造钢筋与附加箍太少。3骨架被碰撞变形。2.6.3. 预防措施1加强钢筋骨架成型后产品的保护。2严格按设计规定要求设置附加构造钢筋和箍筋,以改善钢筋骨架的牢靠程度。3按规X要求进展绑扎。2.7. 钢筋曲线形状不准2.7.1. 现象绑扎带有曲线形状钢筋骨架,安装人模时,发生外形不,二应模板的要求。2.7.2. 原因分析l曲线形状钢筋成型不准。2搬运过程中变形。3曲线形钢筋骨架外形没有防止变形的可靠措施。2.7.3. 预防措施l对成形好的曲线形钢筋,严格检查外形,发现曲线不符合要求应与时校正。2搬运过程中应轻起轻放。3曲线形钢筋在骨架中固定要采取限位措施。2.8. 钢筋保护层的控制措施;1梁、柱垫块应垫于主筋处,砂浆垫块应预留18号绑扎固定低碳铁丝。2当板面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的直径均小于10mm时,应采用钢筋支架支撑钢筋,支架间距为:当采用6分布筋时不大于500mm,当采用8分布筋时不大于800mm;支架与受支承钢筋应绑扎结实。当板面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的直径均不小于10mm时,可采用马蹬作支架。马蹬在纵横两个方向的间距均不大于800mm,并与受支承的钢筋绑扎结实。当板厚h200mm时马蹬可用10钢筋制作;当200mmh300mm时,马蹬应用12钢筋制做;当h300mm时,制作马蹬的钢筋应适当加大。3. 混凝土工程3.1. 蜂窝麻面3.1.1. 现象混凝土外表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或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孔洞,但无钢筋外露。3.1.2. 原因分析1配合比计量不准或无计量,砂石级配不好。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搅拌不均匀。3模板外表垃圾清理不干净,拆模时混凝土外表被粘。4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5混凝土振捣不密实,6一次浇捣混凝土过厚,造成混凝土浇筑时缝隙漏浆。气泡未排出,或漏振。,分层不清。7自由倾落高度超过规X规定,造成混凝土离析。8) 钢筋稠密区域没有有效下料和振捣措施。3.1.3. 预防措施1模板清理于净,不得粘有杂物垃圾。2混凝土控制拆模强度,不宜提早拆模。3混凝土粗细骨料、水、水泥要严格计量,车车过磅,通过级配,选择适当配合比。4控制混凝土搅拌时间,搅拌最短时间不得少于规X规定。5模板拼缝严密,缝隙处要采取切实措施填嵌,防止浇此叫混凝土漏浆。6混凝土浇捣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之,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振捣应至气泡排出为止。7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3m,要采用溜槽、溜管、串筒下料,防止混凝土离析。8钢筋稠密区域要选择合理粗骨料,振动器要采用刀片式等措施。3.2. 露筋3.2.1. 现象柱、梁、墙、板拆模后,发现混凝土外表有钢筋露出。3.2.2. 原因分析1钢筋保护层垫块过少甚至漏放,造成钢筋紧贴模板。2钢筋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较密,石子粒径较大,卡在钢筋上。3模板拼缝不严密,造成缝隙处严重漏浆。4混凝土振捣时振动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造成露筋。3.2.3. 预防措施1浇捣混凝土时,应检查钢筋位置,采取限位措施,防止钢筋偏位。2检查保护层的垫块厚度、数量、位置是否准确,发现问题应与时修整。3钢筋稠密区域,应选择适当的石子,石子最大颗粒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间最小净距3/4。4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动棒撞击钢筋,在钢筋稠密区域内可用刀片式振动棒振捣。5模板缝隙处要采取填嵌措施,防止漏浆。6混凝土振捣时不得踩踏钢筋,如有钢筋被踩弯或松扣者,应与时调整,补扣绑好。3.3. 孔洞3.3.1. 现象混凝土结构内有空腔,局部没有混凝土,其深度超过钢筋保护层厚度,缺陷处往往有钢筋外露。3.3.2. 原因分析1同“蜂窝、“露筋等原因。2在钢筋稠密区域或预留洞口和预埋件处,混凝土浇筑不畅通。3洞口模板无排气孔。3.3.3. 预防措施1钢筋稠密区域,可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如机械振捣有困难,可采用人工振捣配合。2预留洞口处应在两侧同时下料,并采取侧部开口浇灌措施,振捣好后,再封模板。3控制好下料,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3m时,用串筒、溜槽等下料,保证混凝土不离析。4采取正确的振捣方法,振捣跟着下料走,操作时采取快插慢拔,防止漏振。3.4. 烂根3.4.1. 现象拆模后,发现柱、墙根部混凝土有一段缺浆,有空隙,或形成蜂窝状孔洞等现象,且有一定的延伸长度。3.4.2. 原因分析l模板根部缝隙不严、漏浆。2浇筑前未进展同混凝土配合比砂浆接浆。3水灰比过大,混凝土和易性差,使石子沉底。4一处下料太多,振捣不实。3.4.3. 预防措施1模部根部缝隙要采取堵嵌措施,防止浇捣漏浆。2浇筑时,先下同混凝土配合比砂浆接浆。3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经过试配,选择适宜配合比。4控制一次下料厚度,防止混凝土离析。5采取正确振捣方法,振动棒插点应均匀排列,采用行列式或交织式顺序移动,快插慢拔,循序振捣,以免漏振。3.5. 缺棱掉角3.5.1. 现象在梁柱、墙和洞口处发现混凝土局部掉落,如不规整,棱角有缺陷等现象。3.5.2. 原因分析1模板垃圾未清,拆模时造成混凝土角拉损。2拆模过早,造成混凝土角随模板拆除破损。3拆模时操作过猛,碰坏混凝土角。3.5.3. 预防措施1模板垃圾清理干净,不得粘有残浆杂物。2控制拆模强度墙模板、柱侧模板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应不小于 1.2MPa 。3小心拆模,以免拆模碰坏混凝土棱角。3.6. 洞口变形3.6.1. 现象拆模发现洞口形状不规整,歪斜,几何形状与设计图纸要求形状不相符。3.6.2. 原因分析1模内顶撑间距过大,断面太小,固定不牢。2模内无斜撑,刚度不足,不能确保模框方正。3混凝土浇捣时不对称下料,振捣时将模板挤偏。4洞口模板与主体模板固定不好,造成相对移动。3.6.3. 预防措施1模内支撑断面、间距应通过计算确定。2模板安装固定根据施工方案要求进展。3混凝土浇捣时,要对称下料、振捣,并注意振动棒不能碰撞模板。3.7. 缝隙夹渣3.7.1. 现象施工缝处混凝土结合不好,且有缝隙或夹有垃圾杂物,造成混凝土整体性差。3.7.2. 原因分析1 浇筑混凝土前,没有认真处理施工缝外表,如去除浮石、垃圾,浇水湿润以与用同配合比混凝土砂浆接浆。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停歇时间混有杂物积存在混凝土外表,浇筑时未认真检查清理。3.7.3. 预防措施1在已硬化混凝土外表上继续浇捣混凝土前,应去除外表残浆、浮石、垃圾、杂物,充分浇水湿润,用同配合比混凝土砂浆接浆。2混凝土浇筑停歇时,在继续浇筑前,先认真检查,清理垃圾与杂物,以防施工缝处造成缝隙夹渣。3.8. 裂缝3.8.1. 现象拆模后,结构混凝土由于受温差,荷载,沉陷,养护等原因影响,外表出现裂缝,按其方向和形状可分为:水平裂缝、垂直裂缝、纵向裂缝,横向裂缝以与呈放射状裂缝,按裂缝深度可分为:外表裂缝、深进裂缝和贯穿裂缝,特别在混凝土结构上要防止深进裂缝和贯穿裂缝的出现,以确保结构安全。3.8.2. 原因分析1水灰比过大,外表产生气泡、龟裂。2水泥用量过大,易引起收缩裂缝。3拆模过早,易引起外表拉裂。4混凝土外表抹压不实,易引起龟裂。5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太薄,顺筋而裂。6缺箍筋、斜筋、温度筋与洞口加强筋和房屋四角混凝七楼地坪抗扭钢筋。7大体积混凝土无降低内外温差措施。8养护不当。3.8.3. 预防措施1配制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现浇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2控制拆模强度,墙板、柱侧模拆模时,混凝土强度不小于1.2MPa。3混凝土浇捣完毕后采取两次抹实压光方法,即在混凝土收水前再在外表进展抹实压光。4混凝土浇捣前检查保护层垫块厚度数量、间距是否适当,发现问题与时纠正。5门窗洞口和房屋四角等薄弱部位适当放置加强肋,以防止这些部位裂缝。6加强混凝土浇筑后养护工作,对裸露外表应与时用潮湿材料覆盖,认真养护,气温高的天气,应进展浇水养护,使混凝土保持始终湿润。7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应有降低内外温差措施,如果用低热的水泥配制混凝土,掺适量粉煤灰,降低水泥用量,参加缓凝剂,减缓浇筑速度,以利散热,用塑料薄膜和湿草包遮盖混凝土,浇水养护,留测温孔,检测混凝土内部温度,以掌握内外温差。8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8。9预拌混凝土的含砂率应控制在40以内,每立方米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kg,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15。10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按检验批检查入模坍落度,别墅住宅不应大于180mm,其它住宅不应大于150mm。11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00mm的钢筋保护层垫块,在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位移。12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6150、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带。严禁水管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当给排水管道设计为埋置式时应对是否有方便可行的检修措施进展严格把关。13现浇板浇筑时,模板使用前外表应清理干净,组合后应使接缝严密,必要时应采用双面胶带加强,浇混凝土前对模板、墙体充分湿润;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展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展两次压抹。14现浇板浇筑后,应在12h内进展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15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进展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O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16现浇板的板底宜采用免粉刷措施。17支撑模板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300mm,中间不宜大于800mm。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保证按规X要求拆模。18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宽度为7001000mm。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应在主体结构浇筑60d后进展,浇筑时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后浇带两边应设置加强钢筋。19屋面与建筑物两端的单元中的现浇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直径不宜小于8mm。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的数量不应少于71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且不得小于1.5m。20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处、打开洞削弱处等易引起收缩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6mm,并应在板的上外表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外表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截面积的0.15。4. 砌筑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