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与“清”之间有个尺度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06707883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浑”与“清”之间有个尺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浑”与“清”之间有个尺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浑”与“清”之间有个尺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浑”与“清”之间有个尺度 “你的数学佐野有木有做完”? “海木油”。 “劳师明天灶上可是要煎茶的哟”。 “不还有几个小石吗”? “抓紧椅垫总不是淮师”。 “嗯,O(_)O谢谢了”。 上面这段话,若突然出现在主流媒体上且不做注释,恐怕大多数人都以为是天书;但是,若要交代这是来自师生两人在QQ中一段关于作业的对话,能体味的人却不少;很多人还会报以会心的一笑。 晕! 是的,偏偏就是这搅浑了文字的晕,在诙谐的QQ聊天里流行。 Q中流行“浑” 许多班级,都具有自己的博客,围绕阶段教育目标的漂流词,相应的QQ群,常会有人气颇旺的网上互动,这已经是班级在线的一种常态。或许是因为打字太慢不好意思让Q友们等待太久,慌不择“字”按下了“Mototech”键,结果选定了一个发音相近的字或词,造成“有没有”变成了“有木有”,“作业”变成了“佐野”好在这样的语境不会带来太多的误解,对方也会在微微的一笑里,理解了这个美丽的错误。或许是因为在一段刻板的工作和学习之后,Q聊需要那份见缝插播的轻松,有意将一些热词“变身”,追求由此带来的诙谐;将“老师”写成“劳师”,将“检查”变成“煎茶”或许是因为想借用一个外来词用有意调侃一下那特殊的含义,制造点浅幽默,活跃一下Q聊,将“谢谢”写成“三颗柚”(英语感谢的意思)、“诗吧诗意吧”(谢谢的俄语发音)但不管怎样,在核心意思没变的前提下,正当的“中国词”都经过了一个滑稽的转身;而且在有了第一次的滑稽转身后,常常被Q友们复制以至于形成热词,在群里,抑或溢出群外流行。 仔细观察这种现象,我们发现,这种相声似的插科打诨,在传统的文本里是站不住脚的,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更难见到这种现象。只有在网络上的短平快“手谈”中,它才得以盛行,而且尤以QQ对话为最。 我将这种有意无意的“轻错误”叫做“词浑”。我发现,词浑现象,是网络交流与中文输入整合的必然,是一种无伤大雅的现代文明病(或者说是游戏)。词浑现象的出现,一般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这个词具有相近的发音;交流的场合不那么严肃;交流者能容纳这种诙谐。伴随着词浑现象同时出现的,还有一种“漫画浑”,那就是利用QQ图或者小动画,诙谐地表达主体的思想。无论是词浑还是画浑,都达到了活跃气氛,完成主体表达的目的。 在线班级的交流中出现词浑,是角色理念发生变化的标志。我一直积极提倡“班主任比老师要更像哥哥”,师生间只有具备这种相对平等的身份后,“浑”才有生存的空间,浑才能博取和谐交流的价值。也正因为班主任不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浑才可能成为时髦,才得以流行。有意思的是,这种浅幽默的浑词和浑画,不仅没有搭错教育的脉,而且还拉近了师生的心距,成了配属给正统教育难得的调味品。 感谢词浑。 教育更看重“清” 但是,教育毕竟青睐社会核心价值,母语和班级的人格教育更离不开主流文化,所以,教育更看重与“浑”对应的“清”。我也知道,Q群互动,无论是发生在师生还是生生之间,总避免不了一些“浑”;我还知道,水至清则无鱼,不过,在过浑的水里鱼也会被呛死。那么,怎样把握Q群里文字交流的浑清尺度,既能保证水活,又能保证鱼欢呢? 窃以为,交流中当严肃的主题正在运行时,不要使用浑词。譬如说,大家正在群里研讨学问,对含混的概念进行条分缕析,此时词浑,不仅会扰乱研讨氛围,降低学术信度,而且也会自贬人格。依据信息语用学的规律,任何新信息的出现,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背景信息施加反作用,当这种反作用力到达临界点时,可导致人们误读背景。而“背景”一旦被误读,依据它建立起来的议论中心就会坍塌。在线班级的网络互动,就常有这类现象发生。因此,谨慎使用浑词浑画,已被不少学术群在讲座时禁止;那些善于运用网络语言的大师们,更是会在关键的时刻按下“按钮”,摒弃浑词,把握网议的心向。 在学校的人格教育中,有一种是不能或缺的,那就是仪式教育。这是因为,一些仪式不仅是中小学场域中的常规,更是生成性德育得以顺利开展的必需载体。教育中的仪式,不仅具有严格的导向,而且还有宏观上的庄严感,颇富感染性和扩散性。当仪式正在举行时,显然容不下浑词与浑画的,即使是网络上虚拟的仪式,同样也排斥这“双浑”。 班级教育中的大多数时刻是严肃的,即使是博客沟通,“严肃”也同样不容否认。登录任何一个班级的网络日志,我们都可以发现,浑词不仅是特定语境的糟粕,而且也是在线教育的硬伤。所以,词浑不是教育过程的必备,只能是某些过程完结之后的点缀。 我并不是说,教育就不需要词浑与画浑,而是说,只要把握得当,词浑画浑也可以出奇制胜,甚至达成严肃教育很难达成的目的,这就好比剑走偏锋。 怎样才叫“把握得当”呢?我的经验是,在严肃的过程完结之后进行品评时,可以少量运用浑词浑画;在需要对负面或者侧面对象进行分析,并将这种分析进行资源开发时,需要浑词浑句或者浑画 第三只眼看“词浑”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浑词也一样。 用第三只眼看浑词,往往能看到其中难以发现的精彩与亮丽。 从哲学上看,“浑”与“清”本是相对的两个概念,用错了场景的清词,可以浑化;同样,浑词若能掌握好火候,也能转化为清词,并带着一段轻幽默而进入主流语言,变成新词或者新话。 大家可曾记得“元芳,此事你怎么看”这句网上流行语?李元芳本是电视剧神探狄仁杰里的一个角色,狄仁杰常以这样的话征询他的意见。可是,到了2012年,在一些网站的评论栏里,在不少班级的博客中,以及在QQ的对话里,经常见到以“元芳,此事你怎么看”或“元芳,你想说些啥”的回复。细读这些回帖,你会被其幽默搞笑而吸引,甚至会模仿着也秀一把。就是这个“秀一把”,当初也不是清词啊。再譬如江南style走红时,那几个月不就让“xxstyle”成了网络流行语?班级“在线”,不也自然感染了“style”,以至于出现了许多大雁班style、发展班的style遍网开花,今天,还会有几个人将style当着浑词看呢? 当我们走进“老板老班”或者其他的著名班级博客,常常会看见一些班主任利用浑词浑句与学生进行课后交流。有意思的是,这种交流,还十分亲切自然,师生之间,甚至是两代人之间的高位差一下子就被抹平了。呵呵,“班主任比老师更像哥哥”的理念,就在这紧流慢淌的浑词浑句里,悄然软着陆。 也正因为师生平等了,严肃教育所引起学生的少量不快,也在这里得到了修复,教育效果得到了巩固乃至拓展。 教育需要浑词,需要拿捏好的浑词来黏合严肃教育的裂缝;教育需要浑词在一定的时候现身,用以和谐两极人物的心理。 因为,教育是活生生的人所正在生活的一部分。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