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06410858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5 / 25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XX2月25日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20XX到20XX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期,是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根据国家及省有关精神,按照中共市委关于制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编制本纲要。 一、发展阶段 九五回顾 九五期间,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XX国生产总值达到1310亿元,人均国生产总值达1560美元按目前汇率折算。国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8%,提前两年实现 翻三番的目标。20XX全口径财政收入120.8亿元,年均增长18%。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20XX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6亿元,年均增长1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4.2亿元,年均增长14.1%。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进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20XX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为9.544.945.6,工业四大主导产业初具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城乡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进展,20XX城市化水平为341%。一批个体、私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城市现代化建设力度加大,城市综合功能增强。交通、通信、水、电、气等瓶颈制约明显缓解,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及天府广场等大型市政工程的建设,促进了城市区域分工和中央商务区建设,五路一桥等交通工程建设,增强了城市服务功能。 体制创新不断深化,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取得进展,财税、金融、科技、教育、分配、流通和住房、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制度等各项改革不断推进,市场体系逐步健全,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已经占据主导地位,政府对经济的调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形成。20XX实际利用外资26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14.8亿美元,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不断增强,与国外友好城市的交流更加密切。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提前两年实现人民生活基本达小康的目标,20XX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64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926元,九五期间年均增长分别为8.7%和12.2%。各类教育不断加强,素质教育逐步推进,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口自然增长实现控制目标,低收入居民、困难企业职工和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在看到九五期间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国有经济比重偏大,推进城市化任务艰巨,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第二产业以传统产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小,第三产业层次不高,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科技产业化水平低,产、学、研未形成有效的协作机制。对外开放水平亟待提高,投资软环境亟待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因素仍然突出。人口基数大,就业形势严峻。资源、环境形势不容乐观,水、土资源严重不足,工业和生活污染物排放量急剧增加,环保产业发展滞后。 发展环境 从新世纪开始,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特点是:进入经济结构的调整期,经济体制的完善期,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开始实施第三步发展战略,迈向宽裕型小康社会;推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两个根本性的转变;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又面临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任务;国家调整区域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开始推进;对外开放领域扩大,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前景广阔;人才成为竞争的焦点。 从国际形势看,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日益增多,资本在世界围加速流动,企业跨国并购频繁发生,既拓展了世界市场的容量,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加剧了各国间的竞争,风险随之加大。新经济初见端倪,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展现新的发展领域和发展空间,同时使传统产业面临更大的压力。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也加快了经济结构在全球围的重组步伐。 从国看,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市场供求关系、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和对外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大多数产品相对过剩,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日益严峻。所有制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有资本逐步退出一般竞争性行业,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国外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外向型经济已占相当大比重,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增大,加入世贸组织后,开放的围和程度会越来越大,国竞争将演变为国际性的竞争。区域间、城市间、城乡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进一步加剧,这种差距是全方位的,并仍有扩大的趋势。人口、资源和环境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已越来越明显,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控制人口增长,建设好生态环境,保护好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战略 发展目标 1.发展总目标 21世纪前10年,加快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构建西部战略高地,基本实现现代化。十五期间,要为实现这一总体目标奠定基础,加快进程。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巩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宽裕型小康。 2.经济总量目标 国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20XX人均国生产总值达到2500美元。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财政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国生产总值增长幅度。 3.结构调整目标 调整优化所有制结构,逐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所有制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20XX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745.547.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国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调整优化城乡经济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20XX城市化水平达到38以上。 4.人口就业目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20XX全市总人口控制在1070万人,非农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6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 5.城市建设目标 加快建设城市中央商务区和城市副中心,城市功能分区总体合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城市管理科学规有序,形成现代化城市的基本框架;建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卫星城市镇为纽带、远郊中等城市为支撑、小城镇和中心村为基础的城镇体系。20XX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城市绿地覆盖率达30%。 6.生态环境目标 基本实现城市环境优美、生态良性循环,城区空气质量稳定在级,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稳定在级,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0%、90%和85%。 7.居民收入目标 城乡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 8.社会发展目标 20XX恩格尔系数加权平均值降到43%,其中城市为37%,农村为47%。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岁,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总体要求 坚持以跨越式发展为主题。强化发展意识,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创新发展思路,坚持自力更生与争取支持和学习借鉴相结合,坚持速度与效益并重,坚持全面协调发展。坚定发展目标,始终瞄准加快构建西部战略高地进程,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的目标。 全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围绕资源的优化配置,从战略上推进所有制结构、城乡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创造竞争优势,增强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对外开放。继续大胆探索,勇于突破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对对外开放并举,外资外贸并进,软硬环境并重,更加注重软环境建设,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大幅度提高外资外贸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坚持把科技进步作为跨越式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建立并完善官、产、学、研、金协调运作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及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把建成西部地区信息技术教育的战略高地和培养、吸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重视并始终坚持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将建设成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为适宜和人居环境最为舒适的城市之一。 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始终把增加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出发点和归宿,建设公平、繁荣、健康、文明的小康社会。 认真实施依法治市。加快地方立法步伐,强化执法力度和执法监督,提高市民法制意识,完善法律服务,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产业结构 坚持市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与深化改革,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稳定发展第一产业,优化发展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加大体制创新力度,推进企业化运作,强化政府服务,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把建成高新技术产品孵化基地和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化基地。 工业 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一号工程,加快信息安全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的产业化步伐。以高新区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并形成电子信息产业的人才和技术的聚集,建成信息安全产业化基地、软件研发与生产基地、国际合作开发基地、电子信息人才基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逐步把建设成为中国西部硅谷。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突出重点,有进有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努力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做大做强一批,做精做专一批,关闭破产一批。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企业,加大对重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支持军工企业进行民品研发和生产,促进军工企业与地方企业进行专业化协作,实现优势互补。鼓励高新技术企业重组传统工业企业。加快信息技术在企业的推广应用,提高信息资源的汇集、处理与传递速度,建立新型的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传统产业的管理升级。 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提高工业集中度。以扶持一批优势企业的扩和积极引进外地、外资大型企业集团为重点,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打破所有制、隶属关系和地域界限,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引导、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在优惠政策、融资条件、指导服务上为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科技型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支持中小企业与大企业进行专业化协作,提高产业关联度,逐步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围绕主导产业的发展,继续实施名牌战略,鼓励争创名牌,积极支持名牌产品的不断创新和系列化生产,优化产品结构。积极促进人才、技术等资源向优势产业聚集,进一步培育壮大电子信息、医药、食品、机械四大主导产业,积极发展建材工业,争取发展有机化工工业。电子信息业,重点发展信息安全产品、集成电路、通信及网络设备、新型元器件及电子材料、计算机软件、数字视听、军用电子产品。医药工业,引导和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加快生物药物和生物医药材料的产业化,力争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良好市场前景的国家一、二类新药,以中成药为主要方向,采用先进提取技术,推进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加快建设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园基地。食品工业,支持知名品牌的发展,促进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力争把建成国家重要的食品工业生产基地。机械工业,重点支持中高档旅行车、建筑工程机械、大型环保设备、数控机床及工具、飞机及航空零部件、工具和工程类新材料等优势产品。利用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提供的商机,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进行相应的机电设备开发和产业化。建材工业,重点支持优质水泥、浮法玻璃、新型建筑材料。石化工业,抓住至输油管道工程的建设契机,力争尽快在建设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大型综合炼化企业,重点发展清洁燃油、乙烯及合成材料等有机化工产品,使其逐步成为未来的主导产业。 服务业 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增加供给,优化结构,拓宽领域,扩大就业,提高服务水平,加快发展服务业。 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流通业、运输业和邮政服务业,实现传统服务业的优化升级。巩固在西部的商贸中心地位,调整和优化商业模式,重点发展物流配送中心、连锁便民超市、专营专卖店和购物中心。加快推进电子商务。积极发展会展业、拍卖业、租赁业等流通产业。 加快金融、证券、保险业改革和开放,拓宽服务领域和围。打破服务行业中的垄断经营,实现中介机构与行政和司法部门脱钩和改制,大力发展会计、法律、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优化配置和充实社区服务设施,鼓励创办各种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企业,壮大社区服务业。进一步提升餐饮业档次,发展健康有益的大众娱乐、健身项目,发展文化、体育产业。探索多种办学方式,促进职业培训产业成长。培育无形产品市场,拓宽第三产业发展领域。 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发展特色旅游,逐步把旅游业培育成的主导产业。重点抓好青城山都江堰景区、西岭雪山景区、大熊猫繁育研究三期工程、大邑氏庄园、龙门山国家级地质公园、龙池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鞍子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崇州孔子文庙等项目的建设与管理。积极发掘、充分利用各种自然人文景观,统筹规划,加强对自然人文景观的保护。开放旅游投资市场,吸引社会资金和境外资金参与投资和经营。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开拓国外旅游市场。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旅游商品开发。 积极发展房地产业。全面推行城镇住房分配货币化,有计划地落实住房补贴,规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和使用,逐步完善住房消费信贷体系,建立廉租房制度,扩大住房有效需求。规房地产一级市场,进一步激活房地产二级市场,发展房地产租赁市场。清理整顿房地产交易、开发中的各种收费,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运作机制,鼓励政策性住房上市流通。探索房地产开发投资新形式,发展和规房屋装饰装修业,规发展物业管理业,搞好住宅小区建设。 农业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坚持在农业部调结构,在农业之外拓财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调整农业部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区域布局,近郊发展都市型农业、中郊发展优质高效型农业、远郊发展生态型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传统种植业二元结构向粮食、经作、饲料三元结构转变。稳定生猪饲养量和提高品质,积极发展肉羊、水禽等养殖业和特种养殖业,提高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实施种子工程,积极引进、选育和推广适合生态条件的国外优良品种,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20XX全市主要农产品优质率达到40%以上。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发挥乡镇企业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小城镇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引导乡镇企业二次创业,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深化农村市场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全市农村市场和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各类中介组织在搞活农产品流通中的积极作用,大力发展农产品销售、储运、保鲜等产业。积极发展农村商业、金融、运输、饮食、服务和休闲旅游、观光等非农产业。 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抓好粮油、蔬菜、水果、食用菌、花卉苗木等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和各类优质农产品规模生产基地,20XX全市农业商品率达到71%;实施生态农业工程,降低或减少有害残留物质,鼓励和支持建立无公害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初步建立全市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体系;积极推进土地使用经营权有偿流转,鼓励引导农民发展合作组织和投资实体投资农业,提高农业的适度规模化经营程度;推进产业化经营,培育和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XX全市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户占总农户的比例达到50%以上;实施科教兴农,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推进农业机械化,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技和经济信息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20XX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2%。 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立田间节水、抗旱保水、节灌补水和土壤培肥等技术体系;基本实现渠系工程规化、农田林网化、公路标美化;继续加强全市农村水、电、气等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 四、城市化 实施城市化战略,优化城乡结构。逐步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卫星城镇为纽带,远郊中等城市为支撑,小城镇和中心村为基础,依托交通干线聚集发展的点轴型放射状市域城镇体系,形成以城市为主导,带动农村地区发展的现代城乡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城市吸引力、凝聚力和辐射力,实现城乡经济良性互动。 优化都市区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中心城区职能,建设西部地区最发达的中央商务区。强化都市区金融、商贸、科技文化、信息中心、交通通信枢纽功能,逐步降低中心城区生活、居住、行政用地比重,缩小中心城区实际居住人口规模,加快制定中央商务区建设规划。引导城市向东向南发展。外来投资项目优先向东、向南安排,逐步迁改中心城区现有工业企业,在条件成熟时考虑中心城区行政功能东移和南移。加快建设东、南两个城市副中心。 搞好卫星城镇建设,加快郊区城市化步伐。卫星城主要承担不宜在中心城市发展的第二产业的职能,完善卫星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形成高度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城市群。区经济、环境、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逐步实现一体化,各卫星城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优势互补,共同发挥都市区功能。加强中等城市建设,形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功能与布局合理、配套设施完善、社区服务齐全、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全面提高城市化水平。建成24个20万人以上的中等城市。 积极发展小城镇和中心村。选择有特色,有一定区位优势,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有基础设施框架的小城镇进行重点发展,积极发展中心村。引导农村非农产业相对集中,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移动,带动人口向小城镇和中心村流动,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的兴起,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 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步伐,建立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尽快放开县域中心城市户籍限制,对本市围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收入的人员,可根据本人意愿办理县域中心城市及小城镇常住户口。放宽投资落户和技术落户的政策限制。 把发展县域经济放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重点的原则,继续实行放手、放权、放活的政策措施,支持区市县大胆创新、加速发展。优化区域经济布局,通过规划和政策,积极引导区市县根据自身发展水平和条件,发挥本地比较优势,做强主业,发展多业,形成合理分工、具有各自竞争优势的区域特色经济。 五、对外经济 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坚持开放强市的方针,实现引资主体、手段、容三个方面的转变,着力改善投资软环境,用好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利用外资额和进出口总额十五期间年均增幅10%以上。 利用外资 进一步拓宽利用外资的渠道。利用外资重点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效农业,在吸引国外资金到投资的同时,要推出一批投资规模大,有长期稳定收入的项目到国际资本市场筹集资金。进一步完善向国外投资者出售国有企业、转让经营权的政策,加快转让、出售的步伐。加大服务贸易利用外资的力度,在外贸、金融、保险、旅游、商业、医疗、教育等领域都要有突破,法律、会计、咨询等中介服务业要对外开放,推进有条件、资质较好的中介机构与外商合资合作。 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按照国际惯例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大对国外知名大公司、大财团、大商社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一批高质量的大项目。建立健全网络招商引资项目库和投资咨询系统,提高招商引资效率。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通信手段,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招商活动,向国外客商推介,吸引国外资金、技术、人才。发挥驻外机构的招商引资功能,利用其信息灵、渠道广的优势,搞好招商引资工作。加强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做好招商引资后续工作,鼓励投资商持续投资。规区市县招商引资行为,避免无序竞争。 建立有效的外债偿还预警体系。严格控制借贷规模与期限结构,对隐性外债进行清理,纳入外债监管围,防潜在外债风险。通过建立外债偿还基金、汇兑风险基金等,采取综合性措施防外债风险。 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 实施大经贸发展战略,加快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贸公司改革,加快赋予具备条件的各类国有、个体私营企业进出口经营权,培育多元外贸主体。坚持科技兴贸,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集中财力,建立出口生产支持体系,完善出口金融支持体系,重点扶持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实现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与技术型出口产业有机结合,增强外贸出口的综合竞争力。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巩固发展日本、美国、欧盟、东南亚等主要市场的同时,多方位开拓非洲、拉美、俄罗斯等新兴国际市场,积极利用已进入我国的跨国连锁经营集团的销售网络,实现低成本规模出口。 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支持和鼓励有竞争能力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开展带料加工项目,鼓励企业在海外建立生产、销售服务中心,以境外投资带动劳务输出和产品输出。简化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经营权的审批手续,加强工业、保险、金融部门在对外工程承包中的相互联系和协调,推动成套设备出口。规劳务输出中介组织。加强国外、省外劳务需求信息收集整理,有计划地组织劳务人员输出。 区域经济合作 利用东部产业升级的机会,按照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原则,与东、中部地区在人才培训、科技发展和公益事业建设等方面进行多形式、全方位经济技术合作,吸引东、中部资金、人才和技术。在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东部企业投资示区,鼓励东、中部企业到投资建厂和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 继续通过六省区市七方经济协调会等形式,利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良机,加强区际间优势产业的分工协作,联合开发生物、矿产资源和水电、煤炭等能源,联合建设交通、通信、供电网络,共建大西南联合市场,联合开拓东南亚市场和南亚市场。 积极参与构建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建设,利用区位优势,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吸引机制,吸纳技术、管理人才,成为人才中心。改善投资环境,吸引省其他地区企业到投资及省大企业集团将总部迁到,充分发挥在全省经济中的龙头作用。 开发区建设 要在体制和技术创新、运作模式和突出特色上努力探索,充分发挥开发区、试验区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和对外开放中的先导、示和带动作用。做好开发区总体规划,使开发区率先步入法制化、规化轨道。根据国务院所批准的市总体规划,以向东向南发展为重点,继续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的建设,加快国家批准的西部软件园和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以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工程为重点,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项目,努力形成聚集效应,办出特色,创出品牌。同时抓好其他开发区建设,提高开发区建设管理水平。 在用好用活用足国家和省、市赋予开发区试验区的各项政策的同时,特别要用好西部大开发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壮大优势产业,率先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 继续加强对各类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协调和服务,使其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化特征显著、与国际接轨、运转高效有序、形式多样的运行机制,各类开发区管委会要搞好自身建设,真正成为企业服务的高效、精干、务实的工作班子。 六、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顺应国外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完善全市信息化管理体制,制定信息化网络建设的政策和地方法规,高起点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西部最大的网络交换信息服务中心、电子信息产品交易和服务市场,把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信息港。 信息基础设施 加快信息港建设,扩大进出口通道,在电信、广播电视和宽带接入网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三网融合和各类基础运营网络的互联互通,建成全市公用数据传输平台,强化信息网络与安全保障体系。 基础传输网的建设,要建成覆盖7区12市县的高速、宽带主干传输网络。建成第二长途通信枢纽及配套工程、7号信令网、数字同步网和电信管理网,新建光纤物理网。20XX全市本地网容量达到320万门,长途网系统容量达到13.6万路端。 移动通信网的建设,要实现GSM网络扩容,适时引入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建设联通通信指挥调度中心和移动通信指挥调度中心。20XX全市移动用户达到146万户。 邮政通信网建设,要提高邮政网点的覆盖面和单点服务能力,为社会提供综合物流服务,满足城乡用邮需求。 广播电视工程的建设,要加快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进程,实现城区接入网数字升级改造,部分实现双向传输;基本实现市、县、乡镇光纤大联网,50%的行政村开通信号。基本形成全市统一的有线和无线结合的广播电视宽带综合网,开展多功能信息服务及各项增值业务。20XX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10万户。 宽带接入网的建设,要利用现有资源,发展增值业务,提供数据接入服务,提高宽带接入网的性能和安全可靠性。 信息服务 加大政府部门信息资源的综合管理和规划指导的力度,重点开发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和公众信息消费的各类基础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商品化、服务产业化、手段现代化。以经济信息网为基础,加快全市政府综合信息系统的建设,建立面向社会的政府公众信息网和政府办公业务信息资源数据库,推进政府上网,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20XX市及区市县政府部门、部分乡镇政府部门通过互联网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 加强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鼓励企业采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综合管理系统和企业部网,利用互联网为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服务。重点发展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服务手段的现代信息服务业,改善传统信息服务业的服务方式、容和手段,提高信息服务业的质量和水平。 推进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在金融、农业、制造业、商业、外经贸、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资源与环境以及科技、教育、医疗卫生、劳动与社会保障、旅游等各个领域的应用,实施城建IC卡工程,建设银行卡信息交换中心。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加快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建立地理信息中心。 建立企业和消费者的信息库及服务系统、现代支付系统,在金融、证券、工商、财税、流通、外经贸等领域推行电子交易,开展政府采购、网上费用查询支付、网上订阅订购业务。依托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农资市场、花卉果品、中药材、旅游市场等实施电子商务示工程,开发专用电子商务平台。 以中国教育网、科研计算机网西南网络中心为基础,建成校园网,实现校校互通目标,实现各大中型校园网与全国互联,进行多媒体实时网上教学和学术交流。把现代远程教育中心的电大教育网络建成多媒体教育宽带网。促进信息产业与医疗、文化产业的结合,推进远程医疗、数字图书馆等重点工程建设。 七、基础设施 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对外交通要建成具有强大集散能力的现代化、高效率、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基础设施要加强对电网改造、输配气管网和设施、供水工程和配水管网、垃圾和污水处理、城市道路网的建设和管理,水利建设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缓减和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节约用水、水土保持等问题。 交通运输 铁路运输要重点配合铁道部门完成在建和规划的境线路、客货运枢纽站的建设,尽快实施铁路规划的两环、两编、两客、两货组成的铁路枢纽规划。 航空运输要全力配合省实施的双流国际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工程,尽快建成中国西部4E级国际机场,积极开展第二民用机场前期论证工作。 公路运输要重点配合国家和省完成成南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及国道、省道段的建设。提高县乡公路路面等级,拓宽改善场镇堵塞段,提高铺装率,20XX实现村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建成沟通省市、地、州及周边和重要省际间的高速公路快速客运网络,建成全市村村通客车的农村客运网络,建成覆盖全省主要景区的旅游客运网络,加快交运枢纽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全市公路里程规划1.5万公里,公路密度120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里程390公里,村村通水泥沥青路6000公里。 水上运输要恢复府河下游九眼桥至的旅游航运,拓宽、疏浚、改造河道达到八级航道标准,完成港客运中心码头和华阳港、黄龙溪客运码头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 加快电网改造力度。按照国务院对电网改造的统一要求,根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安排好变电设施用地、输电线路走廊和电缆通道;市政设施与电力配套设施建设协调进行;加快城乡电网改造步伐。 搞好输配气管网和设施建设。实施天然气综合利用扩建工程和郊县天然气管网改造工程,满足居民对天然气的消费需求。实施油改气工程,发展CNG汽车,实现清洁能源对污染能源的替代。20XX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60%。 加快供水工程和配水管网建设。实施自来水六厂五期和BOT工程及配水管网工程,满足城市用水需求。实施郊县中心城镇和小城镇供水管网的改造与建设工程,改善郊县城市用水状况,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加快城市道路网的建设与改造,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大力发展城市对外快速道路系统。结合城市向东向南发展规划,实施中心城市道路建设,完成五路一桥工程,全面改造中小街道,重点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公交场站及停车场的规划和实施。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启动城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 积极推行政企分离、政事分离、事企分离、建管分离、管养分离,探索专业管理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城市管理新体制。切实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帮助解决推进社区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强化社区在社会性、公益性、群众性活动中的居民自治和综合服务、管理功能,增强社区在现代城市管理中的基础作用。进一步搞好人防工程建设和城市灾害综合防体系建设,提高城市整体防护能力和抗灾能力。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发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城市涵。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法规,实行依法管理、科学管理、长效管理。 搞好城市基础设施收费改革。理顺基础设施价格和收费标准,运用价格杠杆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逐步推进市政基础设施的有偿使用、服务、公用事业合理收费的政策,随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价格,减少政府对市政公用事业的政策性亏损补贴。 水利建设 提高城市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配合国家和省加快建设紫坪铺水利枢纽,继续加强岷江干流段金马河、沱江段综合整治、府南河延伸整治工程、加快沙河综合整治、关口水库等工程的前期工作,使达到国家规定的特大中心城市防洪标准。 努力缓减部分地区干旱缺水的程度。重视中小型水库的建设,搞好病害水库除险加固;在丘陵山区资源性缺水地区,加快建设引蓄提相结合的小、微型水利工程。 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工程。加快金堂九龙滩提水灌区改造和配套完善等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因地制宜地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节水技术,搞好郫县等国家级节水灌溉示项目。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力度。配合国家和省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抓好岷江、沱江、西河等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的综合治理。十五期间,全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0平方公里,并使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控制。 八、社会发展 围绕科技创新的源头建设、主体塑造、人才培养和环境优化,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推进教育现代化,把建成西部地区信息技术教育的战略高地和培养、吸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努力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在政府主导的同时,引入市场机制,探索社会事业发展的新路。 科技 加强科技创新源头建设。开展技术预测研究,加强产学研结合,重点发展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产业关联度大、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航空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核应用技术等重要领域取得突破。充分利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技力量,围绕主导产业、优势领域,扶持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工程研究中心与企业技术中心,组织实施一批技术创新工程。积极引进、消化、创新国外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加强技术集成。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新机制。鼓励主导产业、重点行业和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促进各类应用型研究机构转制为企业或与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结合。抓住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的契机,培育壮大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和孵化中心,大力发展一批民间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技术创新的主体。扩大国外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鼓励外地外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设立研究开发机构和人才培训中心,支持科技企业走出去进行研究开发。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和服务体系。加大政府和社会的科技投入,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资金,20XX全社会研究与开发R&D经费占国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5%。发展多种形式的高技术风险投资机构和创业基金,形成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相适应的风险投资机制,实现技术、资本和人才的优化组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快发展多层次的技术市场,积极发展无形资产评估、技术经纪、专利事务、技术推广等中介服务机构,重点抓好西南技术交易所、技术产权交易所、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科技风险事业开发中心的建设,建立服务功能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继续巩固两基成果,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抓好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教育水平。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优化教师结构,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完善教育投入体系。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财政教育经费增长要高于国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建立健全教育法规,鼓励、引导和规社会力量办学,逐步形成办学投入多元化、办学主体多样化的办学格局。充分吸引民间资金、外资入股及国外政府援助及国际组织贷款,拓宽资金渠道。 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完善教育信贷机制,引导和鼓励学生贷款上学,增大教育有效需求。运用信息技术,实行远程教学,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技术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水平。推动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进行教育资源重组,扩大市属高等学校规模,积极支持在蓉高等院校发展,推进高等教育后勤服务社会化。充分利用国、国外教育资源,拓宽高层次人才培养途径,提高教育产业的吸引力和人才培养能力。进一步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积极推进毕业生就业市场化进程。 人才 调整人才结构。充分利用在蓉高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和科技优势,加快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各类专门人才,尤其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20XX全市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专业技术人才资源总量的比重达到6%左右,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金融保险、环保、旅游等方面的人才开发速度要高于产业发展速度。 加强人才引进。重视以政策吸引人才,用项目聚集人才,靠环境留住人才,建机制激励人才。重点引进具有现代意识、系统知识、创新能力的各类高层次人才,特别是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人才、善于资本市场运作的金融人才、熟悉现代管理并经实践考验的高素质领导人才和拥有资金项目的创业人才。鼓励优秀人才向支柱产业和重点优势企业、开发区集聚。 创造人才环境。深化人事、劳动管理制度改革,完善人才市场体系,逐步形成各类人才合理流动的机制。努力营造吸引、发挥人才作用的良好环境,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 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 控制人口增长。继续巩固计划生育成果,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加强人口综合治理工作,逐步建立调控得力、管理有效、政策法规完备的计划生育保障体系和工作机制。调整人口布局,减轻中心城区人口压力。结合产业调整,吸引外来高素质人口。坚持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振兴老年产业,广泛借鉴国际经验,探索新型的养老模式。 调整就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重视发展有市场前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社区服务业、旅游业等。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转变就业观念,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建立阶段性就业制度,发展弹性就业,形成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建立健全全市城乡统一、规、开放、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满足多层次需求。引导劳动力有序流动,扩大劳务输出。加强市场中介组织的规化运作,推动劳动保障法规建设,改善就业环境。 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伐,逐步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运转规、管理严格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可靠、稳定的社会保障基金筹措机制,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营运的监管。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扩大覆盖面。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放。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卫生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工伤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保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需要。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把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纳入失业保险。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扩大保障围,适时调整社会保障标准。逐步提高城市贫困人口救济补助标准。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实际的社会保障形式。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结合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社区建设,深入开展社区服务。充分发挥社区作用,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逐步建立贫困人群救助系统。重视人口老龄化趋势,发展老龄事业和产业,建立完善老龄社会互助制度。贯彻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未成年人、老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人民生活 增加居民收入,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和 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促进和完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鼓励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强化税收对收入的调节功能,保障低收入者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健全劳动力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实行企业经营者年薪制,逐步推行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健全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时,努力创造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条件。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促进消费需求较快增长。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制度,成立消费信贷担保基金,简化银行贷款手续,促进居民通过消费信贷方式满足其对住房、汽车、教育、旅游等的消费需求。清理限制消费的各项规定,降低并逐步取消住房、汽车的附加性收费,改善消费环境。优化消费结构,扩大服务性和环境性消费。加快住房建设,改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帮助解决低收入居民住房困难。正确引导消费,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切实加强劳动保护,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贯彻公平优先原则,努力实现全市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基本卫生需求,满足多层次健康需求。重点加强农村卫生、预防保健。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多种所有制形式医疗机构进入卫生领域。继续深化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卫生事业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继续扩大全市广播电视覆盖围,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优先发展群众体育,重点发展农村体育和社区体育。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培育体育市场,鼓励全社会参与投入体育产业。强化社区和公共安全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各种犯罪活动,预防、化解和稳妥处置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确保社会稳定。 九、资源和生态环境 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坚持实行对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实现永续利用。十五期间,城市环境污染有所减轻,城乡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成为中国西部最宜创业和人居环境最为舒适的城市之一。 环境保护 将保护饮用水源放在首位,控制水污染物入河排放量,20XX废水排放量不超过11.93亿吨,岷江段干流金马河和沱江出口断面水质达到类水域标准,市区和县域中心城镇饮用水源全部达到类水域标准,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不超过20XX水平。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20XX建成17座污水处理厂,实现污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40%。实施府南河延伸整治工程和市域中小河道整治工程。 综合治理大气污染,20XX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287万吨,酸雨恶化趋势得到缓解,烟尘排放总量控制在29.7万吨,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超过95%,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把工业废气污染防治与节能降耗结合起来,20XX工业废气处理率达到85%以上。实施清洁能源工程、机动车污染防治工程,20XX机动车尾气达标率超过80%。 严格控制噪声污染,到20XX,城区环境噪声总体水平不超过58分贝,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保持在40%以上。 加快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处理,20XX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排放量减少为零,危险废物处理率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综合利用,控制白色污染。 加大环保投入,加强环保关键技术和工艺设备的研究、开发与生产,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全市人民环保意识。建立健全环保地方法规,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生态建设 建设国家园林城市,20XX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5平方米。加强园林、风景 胜区的生态绿地的保护和建设,合理布局城市绿化带,以新建和扩建城市公园、绿化小广场、沿河道和放射方向交通走廊楔入防护绿地为主体,以提高城市绿化隔离带、河道两岸绿化及各道路、小区配套绿化等公共绿化建设为辅的片、带、面相结合的布局合理的绿地体系。逐步降低城区人口密度。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平原地区以实施生态农业工程为重点,保护耕地,整治河道,发展节水农业,增施生物有机肥,开展综合利用秸秆。丘陵地区以坡耕地治理为中心,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坡耕地改造工程40万亩。山区以增加森林覆盖率为中心,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岷江上游生态屏障。 加强生态示区和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建设,新建6个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生态示区。 资源利用 切实保护好耕地资源。对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加强土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对荒山、荒地造林种草及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实行谁退耕、谁造林种草、谁经营、谁拥有土地使用权和林草所有权的政策。合理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通过旧城改造,提高城市建设与开发的土地使用效率。统筹安排各类用地,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 要高度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保护好饮用水源,严格关闭岷江上游污染企业,保护好饮用水源区生态环境。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搞好节水整治工程,推行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加快推广工业节水技术,提高重复利用率,服务业和居民生活要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依法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保护。建立水资源利用变化价格制度,搞好水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实行统一和综合管理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有序开发矿产资源,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对破坏矿产资源、耕地和生态环境,效益低、浪费严重的企业要坚决实行关、停、并、转。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适度开发、综合利用、深度加工,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制定促进探矿权、采矿权依法出让和转让的政策办法,培育矿业权市场。 十、体制改革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积极推进所有制结构调整,形成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继续进行投融资体制、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探索适应新形势的新方法和新机制。 国企改革及所有制结构调整 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快对国有经济布局和所有制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切实改变国有经济比重过高而又比较集中于一般性竞争行业的状况,促进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的相互渗透、融合,国有资本逐步退出对竞争性行业和宜于按市场机制运作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行业的控制权,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经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资本运作效益。国有资本的转让收益原则上不再以资本的形式进入竞争性行业,主要用于充实社保基金,或以风险投资基金的形式进入高科技领域。产品有市场但负担过重、经营困难的国有企业,要通过分立、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盘活存量资产;对产品无市场、长期亏损、扭亏无望和资源枯竭、污染严重的企业,要坚决实行关闭或破产。 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放宽一些特殊行业的市场准入,打破垄断,形成公平竞争机制。凡对外商开放的投资领域,鼓励非公有制企业进入。开放有稳定收益的营利性基础设施项目和部分社会事业项目,鼓励和支持非公有经济投资公共服务领域。完善和发展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或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解决非公有经济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资金来源可通过财政、专业投资公司、社会募集等方式筹集。改革户籍和人事制度,鼓励人才流向非公有企业。对进入非公有经济单位的大学毕业生,取消培养费和其他有关费用,打破户籍管理限制。对在非公有单位就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其职称考核、评定与国有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切实推进政企分开,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运营和管理的有效形式和监管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鼓励企业通过规上市、中外合资和相互参股等形式实行股份制。健全责权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企业经营激励机制和企业行为约束机制。 投融资体制 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的原则,加快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的投融资体系。以企业投资为主体,强化企业自主决策和风险约束机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充分调动集体、私营和个体投资的积极性,允许社会资金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投资。 明确政府投资围,逐步使行业管理职能和投资建设职能分离,实现政府投资企业化经营。推行财务总监制,加强对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和重点国有企业投资的监督管理,实现社会资金综合动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