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效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05853223 上传时间:2022-06-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高效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创新高效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创新高效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高效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天津市南开区风湖里小学庞娜创新高效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节约、高效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概念,教学同样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课堂?关键在于,学生在一节课堂上“学会了什么”、“怎么学的”,即学生的学习方式。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是好的、有效的学习方式呢?要看学生的参与程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1.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主要体现在学习兴趣,因此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便会使大脑产生优势兴奋,表现为注意力集中,记忆深刻,思维敏锐。2.从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看: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因此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是对经验现象的逻辑归纳和引申。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学更要向学生提供探索、讨论、实践、调查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给学生思考和发展留下充分的空间。基于以上原因,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成为现下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何在实际教学中体现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也成为一线教师研究的重要内容,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经验谈谈我的感悟。一、摆正教师的位置。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摆正教师在课堂上的位置,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说还课堂于学生,才能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二、结合知识精心设计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形成学生主动参与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学习就变成了愉快的事情,就会学得积极主动。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尝试,教学时应通过学具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一起参与认知活动,这样的直观教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有多种感官参与的认知活动的效果明显优越于由单一感官的认知。例如,一位教师在体积与体积单位一课中教学体积概念时,是这样设计的:“实验引入:分组实验:每组有一烧杯,烧杯中有少量水,水上有乒乓球,当乒乓球上升到红色标线时将乒乓球取出。规则:1.不能用手直接放入烧杯(可使用桌面上提供的物品,如石子、棋子等)。2.当乒乓球浮到标线位置才能用手取。3.你能发现什么数学问题。反馈:分组汇报使用的方法。师:水面为什么会上升?生:棋子(石子等)占了空间(板书“占空间”)课件演示:小石子、大石子分别入水师:两次上升一样吗?为什么?生:所占空间有大有小(板书“大小”)师:乒乓球占空间吗?演示:用手握乒乓球,将乒乓球放入衣服小结:也占空间引出并板书体积的概念。”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很好的利用了取乒乓球这一实验引入。首先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随后教师提出:“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引导学生重新审视自身的经验,从科学的角度深入思考产生学习动机。数学课堂很多地方都可以安排实践活动。可以为了引入新知安排,比如本课;可以为了体验概念的产生过程安排,比如教学“平均数”可以安排“移多补少”的活动;可以为了发现重要结论安排,比如教学“圆柱与圆锥”可以安排“倒水”或“倒沙”的实验。但在安排实践活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实践活动应是必要的有效的。应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什么或是产生学习的动机,避免出现为了实践而实践,为了动手而动手。比如教学“圆”,教师可以安排这样一个活动:两组同学站成两排,中间放一个桶,同学分别向桶中扔篮球,看谁投得准。学生提出异议认为不公平,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办法,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两组同学站成一个圆(因为半径相等)。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感悟到了“半径相等”并且应用它解决了实际问题。这个活动就是有效的,好的活动。2.充分预设,良好调控。参与实践的是学生个体,于是在实践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可能性,也会出现很多预想不到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充分预设各种可能性,才能在出现突发状况时应对自如。有的教师害怕动手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多自然“问题”就多,教师害怕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但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只要我们课前做好各种充分的准备,学生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惊喜。2333123分三组,用时4分钟比如,教学打电话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自己动手寻找打电话最节省时间的方案,考虑到15人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将教材的15人改为7人,而7人同样具有典型性而且难度也降低了。在课堂上共设计出两种方案,一种是分三组通知,用时4分钟;另外有三组同学设计出了最优方案,用时3分钟。如下图。同时在这个环节教师还精心设计了两个问题:2333123最优方案,用时3分钟1.时间还能不能再少一些,2分钟行不行?2.若再增加5人即通知12人,用这种方案需要几分钟?第一个问题,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理解“每个人都不闲着”,同时渗透了“最多通知几人”的问题。第二个问题为下面解决15人做了铺垫。紧接着再将通知的人数增加到15人。这样既回归了教材,又由于有第一个环节的基础,学生很容易就设计出了最优方案。最后一个环节是在15人方案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每分钟最多通知的人数,并将结果列成表格,寻找规律,应用规律。如下图。通知的总人数(人)知道的总人数(人)时间(分)1234n24816137152222222222n个2相乘n个2相乘-1 在这堂课中,可以说所有的规律都是学生自己发现的,在第一次动手摆的时候,每一组都有自己的方案,而且都在试图优化自己的方案,即使是只有两人的小组,也没放弃都在努力尝试。由于是学生自己想出的方案,所以很顺利地学生就分析出了省时的原因。在设计15人的方案时,学生的图示也是形式多样但都清楚的展示出思路,同时学生也从中体验到了思考的乐趣。而这些的实现靠的就是教师课前的充分预设,将不必要的难度降低,将不必要的干扰去掉,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置的情境中自由的思想,尽情的发现,实现真正意义的转变学习方式,构建高效课堂。另外,学生的年龄小很容易被与数学无关的东西吸引,一旦注意力放错了地方,学生的头脑就转不过弯儿了,枉费了老师的苦心,因此及时恰当的组织教学也是保证实践效果的重要条件。3.及时评价,尊重差异。像上面说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会各有不同,教师应尊重每一种方法、每一个发现,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并及时作出激励性的评价,当然评价也可由同伴甚至自己来做,这样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良好的刺激。三、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知识形成的过程是学生在头脑中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将散碎的知识点组织起来形成知识网的过程,也是学习数学思想及方法并转化为技能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例如上面提到的体积与体积单位一课,教师在讲解1立方厘米时,是这样设计的:演示:在放大镜下观察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生用语言描述1立方厘米。小结: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板书)。从学具中找1立方厘米,并通过测量证明。寻找生活中的1立方厘米。教师没有像以往教学那样,直接给出定义,而是用课件演示了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独立描述,从不准确到准确,从口语到规范的数学语言,在不断的表述中学生深刻的理解了1立方厘米。四、尽量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量的练习不等同于高效,就像一个人吃饭,吃得多,吃得快,消化就会出现问题,学习也是如此。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能进行主动探索的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时间和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之中。比如上例,教师在讲解完1立方厘米后,让学生从学具中找1立方厘米,并通过测量来证明,这一环节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一步理解1立方厘米,为后面的1立方分米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能,她的提高需要不断的实践,总结,积累,更需要不断学习的热情。我将怀着这份热情继续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