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理禅趣(讲义)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05440282 上传时间:2022-06-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理禅趣(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佛理禅趣(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佛理禅趣(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 . . 佛理禅趣两那么导学案讲义目标展示:1.了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以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2.了解坛经的语言特色,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3.批判地继承佛教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人生的启示意义。课时计划:三课时【自主学习】一、知人论著慧能(638713),亦作“惠能。唐僧人,禅宗南宗创始人,被推为禅宗六祖。本姓卢。世居阳(治今涿州),生在南海(今市)新兴。据说是个不识字的樵夫。因听人诵读金刚经有悟,决心学佛出家。慧能于公元672年到黄梅参拜弘忍大师学法。弘忍为慧能讲经并且把世代相传的法衣交给他,正式传他为禅宗六祖。在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广场,矗立着世界十大思想家的塑像,其中就有代表思想的先哲孔子、老子和慧能,并列为“三圣人。慧能作为在我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饱含着的哲理和智慧,至今仍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慧能被授为六代祖师后,在南华寺,传教说法长达37年之久。其间,韶州刺史韦璩曾邀请慧能到韶州大梵寺讲经,其言行被弟子法海汇编成书,这就是被奉为禅宗宗经的六祖坛经。坛经是“具有中国特色佛教禅宗的代表性经典,是中国至今佛典中唯一的“经。它全面阐述了六祖慧能“识心见性“顿悟成佛的禅学思想,它的中心思想是“见性成佛。坛经不仅是一部中国佛教特有名著,也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品之一,以其深远影响,对世界文化也作出了贡献。坛经有五大特点:简明化。高度浓缩了佛教宗旨与修行方法,直截了当地提倡个人反省自觉,顿悟成佛。中国化。六祖是中国禅宗真正意义上的开山祖师,前五代尚不具备此意义。普与化。坛经是唐代白话语录体,文风不像其他大经深奥晦涩,故适合大众学修。革命化。禅宗一反印度外在形式的佛陀崇拜风格,而取佛陀教化的精神实质,崇尚吾人对自己心性觉悟,可谓一场认识上的革命。实践化。坛经立意在现实可行,将最重要的真实道场安置于个人的“念头,可谓方便至极。1慧能受法讲慧能从禅宗五祖弘忍那儿承受禅法的故事。弘忍在外人不知的情况下向慧能传授佛法并交给他信物,交代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安排他从速离开。实际是弘忍安排接班人的过程。2南能北秀说的是弘忍之后,禅宗分为南北两派。慧能承受五祖衣钵,传教岭南,故称南能;神秀在弘忍死后,应武那么天之征入长安,传教于北方,故称北秀。“南能北秀实际是同一禅宗的两个流派。二、古今对译慧能受法南能北秀【合作探究】三、诵读慧能受法,完成以下各题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1)说金刚经(讲解)(2)慧能一闻,言下便悟(听)(顿时)(3)便传顿法与衣(顿悟法门)(4)衣将为信禀(信物,凭信)(5)以心传心(凭借、靠)(6)汝即须速去(离开)2翻译以下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五祖夜至三更,唤慧能堂。译文:五祖弘忍和尚夜里到了三更天的时候,把慧能召唤到佛堂里。句式: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应为“唤慧能于堂。(2)汝为六代祖。译文:你就是六代祖师了。句式:判断句,“为表判断。3弘忍选中慧能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明确“慧能一闻,言下便悟,慧能天资聪颖,对佛理能精深领悟。4怎样理解“法以心传心,当令自悟这句话?明确要让禅法学习者对禅法心自悟:把握禅理不拘于文字,修习禅性不拘于形式,重点是“修心,关键在于知道“心即是佛。这是弘忍教给慧能的传授禅法的方法。它强调了修心自悟的重要性,当然最重要的是专心。四、诵读南能北秀,完成以下各题5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1)未知根本事由(原因、根源)(2)于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住持修行(名词作动词,担任住持)(3)法即一宗(宗派)(4)法无顿渐(顿悟和渐悟)(5)人有利钝(敏捷与迟钝)6翻译以下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何以渐顿?译文:为什么有渐悟和顿悟的区别?句式: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以的宾语,被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何渐顿。(2)见迟即渐,见疾即顿。译文:悟性慢的就是渐悟,悟性快的就是顿悟。句式:判断句,以“即作判断标志。7请结合学习,谈谈对“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渐顿的理解。明确法是一样的法,学法者却是不一样的人。一样的知识,一样的教师,但会有不一样的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有快慢之别。但不管“渐还是“顿,都需要日常的积累,持久的专心。阅读提升(一)课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6、7题。慧能受法五祖夜至三更,唤慧能堂,说金刚经。慧能一闻,言下便悟。其夜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法与衣:“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代代相传;法以心传心,当令自悟。五祖言:“慧能!自古传法,气如悬丝!假设住此间,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南能北秀世人尽传南能北秀,未知根本事由。且秀禅师,于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住持修行;慧能大师,于韶州城东三十五里溪山住。法即一宗,人有南北,因此便立南北。何以渐顿?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渐顿。6以下对原文有关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C)A第一段文字说的是慧能受衣、法时的情景和弘忍的教导。B弘忍大师想把衣钵传授给慧能,又怕别人害他,所以选择在三更时分,把慧能唤到佛堂中,秘授金刚经。C第二段文字指出虽然南北地域不同,实际上南能和北秀的师承是一致的,都是弘忍所传的禅法,但在对于人的心性的认识上,二者略有不同。D“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这“法即一种所说的“法,就是众生本具有的自性清净心。解析:“但在对于人的心性的认识上,二者略有不同错。在对于人的心性的认识上,他们是一致的,即都认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变的真性。7第一段文字是怎样表现慧能对佛理的精深领悟和天资聪颖的?参考答案:(1)“慧能一闻,言下便悟说明慧能天资聪颖,对佛理能精深领悟。(2)“其夜受法,人尽不知说明慧能受弘忍青睐,从侧面表现慧能天资聪颖。(3)“假设住此间,有人害汝一句说明慧能超群绝伦,易受人嫉妒,衬托慧能精通佛法,天资聪颖。佛理禅趣六那么导学案讲义目标展示:1.了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以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2.了解百喻经的语言特色,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3.批判地继承佛教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人生的启示意义。课时计划:一课时课堂类型:自读课结合自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本44-45页,并完成探究题导学过程:【自读提示】一、知人论著伽斯那,又称伽斯、伽先,是公元5世纪印度的大乘法师,一生研究佛学。早年出家学道,游化诸邦,聪明绝世,多有述作,撰有修行经大道地经僧伽罗刹所集经等。其中,僧伽罗刹所集经表达佛陀自成道后至涅槃间之诸种事迹,特以载有佛陀游化坐夏之年次而著称于世。他也参与华严经贤愚经的撰写,佛学成就非常大。 译者求那毗地,天竺(古印度)高僧,伽斯那的弟子。聪慧强记,能诵大小乘经十余万言。伽斯那所集百喻,他悉皆诵习,并深明其意义旨趣。他于南齐建元初(479)来建业(今),住毗离耶寺,十年(492)九月十日译出此书,同时并译出须达长者经与十二因缘经各一卷。他的译文质朴流畅,简约明快,接近口语,易懂易记,在我国佛经翻译史和翻译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一席。后于建业止观寺摄受徒众,甚为有名,中兴二年(502)圆寂于止观寺。在佛经中,经常采用寓言譬喻的方式说理。佛教的义理玄微,一般人难以理解,所以佛经经常“假近以喻远,借彼而况此,通过譬喻,将艰深的义理化做浅易的故事,使人乐于听闻,易于承受。佛经的寓言譬喻影响很大,很多寓言在流传中逐渐凝固下来,成为汉语词汇系统的固定成员,像“盲人摸象“空中楼阁“水中捞月等,妇孺皆知。百喻经是突出表达佛经这一特色的著作。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是天竺高僧伽斯那撰写,是用寓言以申教诫的一部著作。南朝萧齐时天竺僧人求那毗地译。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一百篇譬喻故事。百喻经全文两万余字,结构形式单一,每篇都采用两步式,第一步是讲故事,是引子,第二步是比喻,阐述一个佛学义理。它从梵文译成汉文,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此经一经流传,就受到阅读者的欢迎。百喻经的第一个故事愚人食盐。经文的本旨是批评外道修持中过分强调“断食而带来的弊端,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恰到好处。渴见水这个故事比喻有些人强词夺理地坚持着怪僻的见解,讽刺那些一时不能全部得到就索性舍弃不要的愚蠢人。入海取沉水的故事比喻要修佛果,不能怕难而生退心,如假设见异思迁,或者退求小果,结果自失大利,犹如沉香烧成炭卖一样,是非常可惜的。尝庵婆罗果中的小故事比喻说明了在生活中学会见微知著,懂得变通,既要坚持原那么,又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诈言马死比喻有种人,在犯了错误的时候,不肯老老实实坦白认错,总以为别人不一定知道,于是,信口雌黄,编造谎言,结果弄得自己下不了台!驼瓮俱失比喻在通常情况下,集思广益,从善如流,对多种意见比拟分析,选取最正确意见,同时也要培养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做“驼瓮俱失的蠢事。二、古今对译愚 人 食 盐渴 见 水入海取沉水尝庵婆罗果诈 言 马 死驼 瓮 俱 失三、通假字不得半车炭之价直通“值,价值,价格四、古今异义1昔有愚人,至于他家至于他家2即便断食3傍人语言4经历多日,不能得售5昔有一长者6便以血污涂其面目五、词类活用1极渴须水(名词作动词,喝水)2有一老人来语之言 (名词作动词,告诉)3我教汝出(动词作名词,出来的方法)4汝当斩头,自得出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出来)5既复杀驼,而复破瓮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破)五、辨识以下文言句式类型并翻译。1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译文:之所以饭菜变得鲜美了,是盐的原因,很少的一点尚且如此,更何况再多一些呢。句式:判断句,“者,表判断。2汝马本黑。译文:你的马本来是黑的。句式:判断句,句意表判3食已口爽,返为其患。译文:最后终因吃盐过多,反而被其败坏了口味。句式:被动句,“为表被动。4默然无对,为人所笑。译文:他无话可说,被人们嘲笑。句式:被动句,“为所表被动。5假设但尝一,何以可知?译文:如果只是尝一个,凭什么就知道个个都很好呢?句式:宾语前置句,“何以应为“以何。6诈现死相,卧死人中。译文:(他)装死躺在死人堆里。句式:省略句,“诈现死相前省略主语“他。【问题探究】1前四那么故事给我们的人生启示分别是什么?明确(1)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凡事应努力达到不偏不倚、无过无不与的最正确状态。(2)制定长远的目标,切不可因为目标太远而放弃一切努力;积跬步以至千里。(3)有恒心、耐心,不急不躁,才不至于失去理性判断。(4)做事要善于从个别中发现和认识一般,绝对的实践主义会时时碰壁,也不可能;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是认识世界重要的思维方式。2“驼瓮俱失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明确做事情不要顾此失彼,要兼顾两个方面。比如,考试作弊,可能会幸运过关,但人格上也就有了一份缺憾,如果被教师发现了,就会受到处分,影响学业。在这种两难的处境下,如果铤而走险,选择了作弊,那么人格的完善和学业就可能两者俱失。3熟语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条,你对“尝庵婆罗果这那么故事中的“买果者有何新认识?明确古人有语“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就是要我们能够见微知著,善于由此与彼。那买果人只要抽检几个果子,便可知好坏,怎么能固执不变,可谓胶柱鼓瑟了。更何况古人又倡言“通权达变,在坚持原那么的同时,又要善于根据情况采取相应对策。所以说“买果者是干了“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是值得我们警惕的。4如何看待“诈言马死中的那位骑士?明确故事中的那位骑士,因为心的恐惧,不能参加战斗,只好装死以求保命,这种掩饰自己心懦弱、保护自身的行为,有时候是难以防止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危难过后,还要沽名钓誉,那就不应该了。5百喻经在说理上有何特色?这种特色有何好处?明确百喻经是一部古老的佛经寓言故事,在近百个短篇故事中,每个譬喻先讲故事后说理。作者运用熟稔的白描手法,使得情节生动,人物传神。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直截了当地说破人心缺憾,每个诙谐风趣的比喻皆能使人得到反省与启示。作者用生动的故事与个人的体会来表达发人省思的哲理。在虚妄的人物中反映现实的人生。用字虽浅近,寓意却无限深远,让人在现实中获得人生启示。11 /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