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2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桃花源记知能演练活用 新人教版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落英缤纷()(2)仿佛若有光()(3)阡陌交通()(4)咸来问讯()(5)便扶向路()(6)诣太守()(7)欣然规往()2.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B.来此绝境C.遂与外人间隔D.无论魏晋3.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忘路之远近B.渔人甚异之C.具答之D.闻之,欣然规往4.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不足为/外人/道/也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D.其中/往来种作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6.按原文填空。(1)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2)文中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3)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的句子是:“,。”7.文学文化常识。本文作者,一名潜,字元亮,(朝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并序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8.在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后来寻找桃花源时“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A.暗示桃花源是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境界,是作者虚构的。B.暗示通往桃花源的路曲折而遥远。C.暗示庸俗的人是无法进入美好境界的。D.暗示桃花源已经绝迹,无法寻觅。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1题。桃花源记(节选)陶渊明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复行数十步()(2)屋舍俨然()(3)具答之()(4)此中人语云()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1.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图景。课外拓展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15题。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醯(x,醋),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盖其比也。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选自苏轼和桃源诗序)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饮其水皆寿()(2)或至百二三十岁()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14.历代附会桃花源记的情况很多,其中有把桃花源说成神仙居住的境地的。苏轼在和桃源诗序中认为这种说法是。(用选文中的原句回答)15.在这段文字中,作者举了“南阳菊水”和“青城山老人村”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妙笔生花16.假如渔人“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结果找到了桃花源,故事又会沿着怎样的方向发展呢?请你发挥想象,续写桃花源的故事。体验中考17.(xx湖北宜昌中考)清朝文学家张潮曾在幽梦影中为我们留下了两副尚未完成的对联,请你从中任选一句写出对句。予尝偶得句,亦殊可喜,惜无佳对,遂未成诗。其一为“枯叶带虫飞”,其一为“乡月大于城”。姑存之,以俟异日。所选句:对句:18.(xx陕西中考)请你参加以“建好我的微信朋友圈”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一:签名之寓】请将下面的文字作为你的微信签名,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谈笑有鸿儒【活动二:加友之辩】围绕“是否赞成加父母为微信好友”这个话题,朋友圈里展开了辩论。请你发表看法并阐述理由。(50字左右)【活动三:分享之思】针对统计图反映的情况,完成下面的倡议书,与好友分享。倡议书亲爱的朋友们:让朋友圈见证我们青春的奋斗与成长!倡议人:xx年6月28日【活动四:互动之趣】下面是微信朋友圈中好友关于端午节的留言,请你也仿写一句,与微信好友互动。甲:艾叶清香扑鼻来。乙:粽子香甜惹人爱。丙:龙舟激越江上赛。参考答案夯基达标1.(1)繁多的样子(2)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3)田间小路(4)全,都(5)先前的(6)拜访(7)打算,计划2.C解析A项,“交通”的古义是“交错相通”,今义是“运输事业”。B项,“绝境”的古义是“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出路的境地”。D项,“无论”的古义是“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为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3.A解析A项中“之”为助词,其他三项均为代词。4.B解析正确停顿应为:不足/为外人/道/也。5.(1)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2)村中人告诉(渔人)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6.(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7.陶渊明东晋桃花源记8.A课内品读9.(1)又、再(2)整齐的样子(3)详细(4)告诉10.(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可以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2)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11.解析结合景物描写和对桃花源中人的言行的描写来概括。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花源景色优美,人民生活安乐。从“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和“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可以看出桃花源人的淳朴好客。从桃花源不易被发现,及“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桃花源是一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参考答案这两段文字向人们展现了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图画,那里民风淳朴,人们热情好客、和谐幸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课外拓展12.(1)长寿(2)有的人13.一般来说,天下像这样的地方很多,不单单是桃花源。14.多过其实15.是为了说明桃花源并非仙境,只是它与世隔绝,水甘食简,人皆长寿罢了。16.解析注意想象要以课文内容为基础,要紧密结合文章主旨及写作背景,并力求有新意。示例桃花源殇话说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后,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把当初桃花源人嘱托他的“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话抛到了九霄云外,四处炫耀自己的离奇经历。在金钱的诱惑下,他竟把线索卖给了太守,并带着太守一行一百多人踏上了寻访桃源之路。依旧是沿溪行,穿过夹岸数百步的桃花林,缤纷落英被无数只脚践踏,终于“零落成泥碾作尘”。又到了桃花源头,又看到了“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和秦朝遗民的后代。桃花源人看到他们的到来,颇为不悦,但本着来者是客的古风,“设酒杀鸡作食”。太守来到这后,发现这真是一个人间仙境,心中便想:如果把这儿改造得更漂亮,建成皇上在宫外的休息场所,一定会得到一大笔奖赏,兴许能因此升官。于是太守下令把长期居住在桃花源的人赶出了村子,并禁止他们今后再进入桃花源境内。第二天太守就带人开始了大规模的改造。正要动工时,天空突然出现了一道闪电,一个炸雷霹伤了太守,改造工程不得不停止。可是当隔天再到桃花源时,“鸡犬相闻”不复存在,“良田、美池”无影无踪17.解析首先,要了解对联的特征:上下两联字数相等,结构对称,词性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然后分析题目提供的上联的结构特点和意思,拟出与上联相对的下联。本题对联的上句均为主谓结构,第一句主语是“枯叶”,谓语是“带虫飞”;第二句主语是“乡月”,谓语是“大于城”。据此结构特点和两句的意思,写出相对应的下联。对初中生而言,意境勿苛,宽对即可。示例落花伴蝶眠/鸣蝉携风歌幽篁秀于林/秋叶红于霞18.【活动一】略【活动二】示例(1)我赞成加父母为微信好友。加父母为好友,就会多一种渠道,让父母及时了解我们的想法和需求,能使我们与父母关系更融洽。(2)我不赞成加父母为微信好友。我们长大了,需要个人空间。如果加父母为好友,就会时刻受父母的关注,对我们个性发展并不利。【活动三】示例大家的分享多是娱乐内容,与家庭、校园生活有关的内容太少。为了我们更好地成长,我发出如下倡议:(1)少关注游戏娱乐信息,少追逐明星八卦。(2)多介绍学习经验,相互促进;多分享幸福时光,常怀感恩之心。【活动四】示例(1)香包玲珑身上戴(2)屈原忠贞史册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