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加练半小时 阅读突破 第五章 专题二 Ⅱ 群文通练二 叙事说理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5065735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加练半小时 阅读突破 第五章 专题二 Ⅱ 群文通练二 叙事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加练半小时 阅读突破 第五章 专题二 Ⅱ 群文通练二 叙事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加练半小时 阅读突破 第五章 专题二 Ⅱ 群文通练二 叙事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群文通练二叙事说理主题解说叙事说理散文指通过事件叙述来表明某种道理的文章。一般的文章叙述的事件多是神话、寓言、故事等,以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看法。从思想内容上看,叙事说理散文密切关注人生、社会,对现实的认识深刻,表现出强烈的理性色彩;文风上,勇于辩证,气势充沛,个性鲜明;语言上,善于使用比喻修辞,浅显易懂,富于形象性和感染力。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船山记王夫之船山,山之岑有石如船,顽石也,而以之名。其冈童,其溪渴。其靳有之木不给于荣,其草癯靡纷披而恒若凋。其田纵横相错而陇首不立,其沼凝浊以停而屡竭其濒。其前交蔽以絯送远之目,其右迤于平芜而不足以幽。其良禽过而不栖,其内趾之狞者与人肩摩而不忌。其农习视其堘埒之坍谬而不修,其俗旷百世而不知琴书之号。然而予之历溪山者十百,其足以栖神怡虑者往往不乏,顾于此阅寒暑者十有七,而将毕命焉,因曰:此吾山也。古之所就,而不能概之于今;人之所欲,而不能信之于独。居今之日,抱独之情,奚为而不可也?古之人,其游也有选,其居也有选。古之所就,夫亦人之所欲也。是故翔视乎方州,而尤佳者出;而跼天之倾,蹐地之坼,扶寸之土不能信为吾有,则虽欲选之而不得。蠲其不欢,迎其不棘,江山之韶令与愉恬之志相若则相得而固为棘人地不足以括其不欢之隐则虽欲选之而不能仰而无憾者则俯而无愁,是宜得林峦之美荫以旌之;而一坏之土,不足以荣吾所生;五石之炼,不足以崇吾所事。栫以丛棘,履以繁霜,犹溢吾分也,则虽欲选之而不忍。赏心有侣,咏志有知,望道而有与谋,怀贞而有与辅,相遥感者,必其可以步影沿流,长歌互答者也;而茕茕者如斯矣,营营者如彼矣。春之晨,秋之夕,以户牖为丸泥而自封也,则虽欲选之而奚以为?夫如是,船山者即吾山也。奚为而不可也?无可名之于四远,无可名之于末世。偶然谓之,歘然忘之,老且死,而船山者仍还其顽石。严光之濑,司空图之谷,林逋之湖山,天与之清美之风日,地与之丰洁之林泉,人与之流连之追慕,非吾可者,吾不得而似也。吾终于此而已矣。辛未深秋记。(节选自清文选,有删改)注堘埒(chnli):田埂。跼(j):弯曲腰背。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冈童,其溪渴童:光秃B其内趾之狞者与人肩摩而不忌忌:禁忌C然而予之历溪山者十百历:经历D犹溢吾分也分:本分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江山之韶令与愉恬之志相若/则相得而固为棘人/地不足以括/其不欢之隐则虽欲选之而不能/B江山之韶令/与愉恬之志相若则相得/而固为棘人/地不足以括/其不欢之隐则虽欲选之而不能/C江山之韶令/与愉恬之志相若则相得/而固为棘人/地不足以括其不欢之隐/则虽欲选之而不能/D江山之韶令与愉恬之志相若/则相得而固/为棘人/地不足以括其不欢之隐/则虽欲选之而不能/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船山由山崖上一块顽石命名,这里地方偏僻,自然环境荒凉,乡风民俗质朴。B作者认为古人喜爱的,不一定是今人喜爱的;一般人想得到的,不一定适用于个别人。C对天地没有遗憾、哀愁的人,应该获得优美的山林居住作为表彰,作者也希望在这样的地方居住。D作者以山自喻,以山自励,独看重穷乡僻壤作为自己的隐居之地和终老之所。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顾于此阅寒暑者十有七,而将毕命焉,因曰:此吾山也。译文:(2)天与之清美之风日,地与之丰洁之林泉,人与之流连之追慕,非吾可者,吾不得而似也。译文: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读江南录王安石故散骑常侍徐公铉奉太宗命撰江南录,至李氏亡国之际,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存亡论之。虽有愧于实录,其于春秋之义,箕子之说,徐氏录为得焉。然吾闻国之将亡必有大恶,恶者无大于杀忠臣。国君无道,不杀忠臣,虽不至于治,亦不至于亡。纣为君,至暴矣,武王观兵于孟津,诸侯请伐纣,武王曰:“未可。”及闻其杀王子比干,然后知其将亡也,一举而胜焉。季梁在随,随人虽乱,楚人不敢加兵。虞以不用宫之奇之言,晋人始有纳璧假道之谋。然则忠臣国之与也,存与之存,亡与之亡。予自为儿童时,已闻金陵臣潘佑以直言见杀,当时京师因举兵来伐,数以杀忠臣之罪。及得佑所上谏李氏表观之,词意质直,忠臣之言。予诸父中旧多为江南官者,其言金陵事颇详,闻佑所以死则信。然则李氏之亡,不徒然也。今观徐氏录言佑死,颇以妖妄,与予旧所闻者甚不类。不止于佑,其它所诛者,皆以罪戾,何也?予甚怪焉。若以商纣及随、虞二君论之,则李氏亡国之君,必有滥诛,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何以知其然?吾以情得之。大凡毁生于嫉,嫉生于不胜,此人之情也。吾闻铉与佑皆李氏臣,而俱称有文学,十余年争名于朝廷间。当李氏之危也,佑能切谏,铉独无一说,以佑见诛,铉又不能力诤,卒使其君有杀忠臣之名,践亡国之祸,皆铉之由也。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以佑观之其它所诛者又可知矣噫若果有此吾谓铉不惟厚诬忠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选自新选新注唐宋八大家书系(王安石卷),有删改注历数:指帝王继承的次序。古代迷信说法,认为帝位相承和天象运行次序相应。春秋之义:臣子为君亲讳,礼也。箕子之说:周武王灭商后,问商纣王的叔叔箕子商灭亡的原因,箕子不讲商的恶,只讲存亡之理。晋国向虞国借道讨伐虢国,宫之奇劝谏,虞君不听,为晋回军时所灭。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氏录为得焉得:感恩B然则忠臣国之与也与:同盟C数以杀忠臣之罪数:列举D然则李氏之亡,不徒然也徒:仅仅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以佑观之其/它所诛者又可知矣/噫/若果有此/吾谓铉不惟厚诬/忠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B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以佑观之其它/所诛者又可知矣/噫/若果有此/吾谓铉不惟厚/诬忠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C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以佑观之/其它所诛者又可知矣/噫/若果有此/吾谓铉不惟厚诬忠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D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以佑观之/其它所诛者又可知矣/噫/若果有/此吾谓铉不惟厚诬/忠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徐铉的江南录在评论李煜亡国这件事上,并没有言及李煜的过错,这有悖于历史创作的“实录”原则。B作者直言国君的最大恶行是杀害忠臣,有此恶行必然会导致国破家亡,作者列举历史上的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很有说服力。C作者以小时候听到过的潘佑直言被杀的相关事实,来说明李氏亡国与杀害忠臣不无关系。D作者摆事实、讲道理,指出徐铉在江南录中歪曲史实,诬陷忠良,欺瞒君主,是为了达到弹劾同僚的目的。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译文:(2)大凡毁生于嫉,嫉生于不胜,此人之情也。译文:答案精析1B忌:顾忌。2C先抓住关键词“与”“而”“则”等进行断句,再根据语意进行断句。3C“作者也希望在这样的地方居住”错,作者认为“哪怕是给我一座山,也不能给我的人生带来任何荣耀”。4(1)只是我只在船山这里度过了十七个寒暑,而且将在此度过我的余生,于是我说:这是我的山啊。(2)上天给了他们清丽的风光,大地给了他们丰洁的林泉,人们给了他们游赏和追慕,这些都不是我认同的,我不能仿效他们了。解析(1)“顾”解释为只是,“毕”解释为度过,“因”解释为于是。(2)“风日”解释为风光,“可”解释为认同,“似”解释为仿效。参考译文船山,山崖上有大石如船,是一块顽劣的石头,于是山就以它来命名了。船山的山冈光秃秃的,溪水干涸。它稀有的一些树木长得也不茂盛,山上的草干瘦散乱到总是要凋谢的样子。那里的农田纵横交错田垄也不正,那里的水塘浑浊不流而且塘边经常断水。那里山前有遮挡难以远望,山右边延伸开成一片宽平的田野,又不能形成幽静。那里珍贵的禽兽经过而不会留住,趾爪狰狞的野兽则蹭到行人肩膀也无所顾忌。那里的农民看惯了坍塌的田垄也不去修整,那里的民俗是几百年也没有懂得抚琴读书的。可是我经历的山水成百上千,那其中足以颐养精神消除思虑的地方不少,只是我只在船山这里度过了十七个寒暑,而且将在此度过我的余生,于是我说:这是我的山啊。古人所喜爱的地方,不能让今天的人也同样系念;一般人所想得到的,并不能扩展到个别的人。我生活在今天,怀抱有独自的情感,为什么不可以(选船山为终老之地)呢?古代的人,他们出游的地方有选择,他们居住的地方也有选择。他们所选择的也就是一般人们所追求的。所以在大地上详细地察看,于是最好的地方就被挑选出了;可是我今天在倾倒的天空下弯曲着身体,在开裂的大地上小心地迈着步子,没有一寸土地能为我所有,即使我想选一个更好的地方也不能够。丢掉那些不快乐,迎来那些平和心态,江山的美好与愉快恬静的心情一致就是合适的。而我是个悲愁的人,连大地都不足以包容我那不快乐的隐衷,所以即使想要挑选一处适合的地方也不可能。仰面对天而没有遗憾的人,俯身择地也没有哀愁,这样的人应该获得优美的山林居住作为对他们的表彰。可是(我不是仰而无憾者,所以)哪怕是给我一座山,也不能给我的人生带来任何荣耀;即使在那山中炼成能长生的五石散,也不能提升我的事业。用荆棘壅塞我住的房子,让我行走的路上铺满严霜,这样的待遇仍然超出我的本分,所以尽管可以选择更好的地方我也不忍心。在欣赏风景的时候有同伴,在吟咏诗歌的时候有知音,期望正道的时候有人跟你共同谋划,胸怀坚贞的时候有人与你互相支持。相距遥远而互相感动的人,他们一定是可以身影相依散步水边互相唱和的人;可是我这样茕茕孤立,而他人那样往来不息。春天的早晨,秋天的傍晚,我也只是把窗户当作丸泥来封闭自己,所以即使我还想选什么地方,又干什么用呢?如此说来,船山就是我的山。为什么不可以呢?它没有可以扬名于四方的,也没有可以传名于未来的。偶然说到它,又很快忘掉它,我年老将死,而船山仍旧是那块顽石。严子陵隐居的七里滩,司空图隐居的王官谷,林和靖隐居的西湖孤山,上天给了他们清丽的风光,大地给了他们丰洁的林泉,人们给了他们游赏和追慕,这些都不是我认同的,我不能仿效他们了。我终老在船山这里罢了。记于辛未年深秋。5A得:中意,适合。6C原文标点: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以佑观之,其它所诛者又可知矣。噫!若果有此,吾谓铉不惟厚诬忠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7D“是为了达到弹劾同僚的目的”错,原文是“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8(1)我知道潘佑的死确实是无罪被杀,这是徐铉隐藏了事实真相罢了。(2)大抵诽谤由嫉妒产生,嫉妒由不能超过别人产生,这是人之常情啊。解析(1)“信”解释为确实,“匿”解释为隐藏。(2)“大凡”解释为大抵,“毁”解释为诽谤。参考译文已故的散骑常侍徐铉奉(宋)太宗的命令撰写江南录,当写到李煜亡国的时候,他不谈君主的过错,只按历代存亡的旧例来谈论这件事。这虽然愧于实录,但在(遵守)春秋臣不言君过之大义上,徐氏的写法算是恰当的。但我听说国家将要灭亡时,(国君)一定有大的恶行,恶行没有比杀害忠臣更大的。国君即使无道,但如果不杀害忠臣,(那么)虽然不会得到大治,也不至于亡国。商纣王做国君,残暴到了极点。周武王在孟津巡视军队时,诸侯都请他去讨伐纣王,武王说:“还不行。”等到听说商纣王杀了王子比干,然后知道他要灭亡了,所以一发兵就取得了胜利。季梁在随国当政的时候,虽然随国十分混乱,但楚国却不敢攻打它。虞侯因为没有采纳宫之奇的意见,晋国才有了要得到璧玉而假装借路的计策。这样说来,忠臣和国家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忠臣在则国在,忠臣被杀则国家也跟着灭亡。我从小时候起,就听说过南唐的臣子潘佑因为直言进谏而被杀,当时大宋趁机派兵前来征讨,历数南唐后主残杀忠臣的罪过。等得到潘佑上谏李后主的表章,拿来看,言辞和用意都十分正直坦率,这是忠臣的言论呀。我的诸位伯父叔父以前有很多做过南唐的官员,他们说到南朝的事情十分详细,我(从他们那儿)听到的关于潘佑的死因应该是可信的。既然这样,那么李煜的灭亡,就不是平白无故的。现在看徐铉的江南录中写潘佑的死,极像是胡编乱说,与我过去听说的很不相同。不止是对潘佑的死,其他被杀的人,(江南录认为)都是因为犯罪而被处死,为什么呢?我感到很奇怪。如果用商纣王和随国国君的旧事来衡量这件事,那么李煜作为亡国之君,一定有滥杀忠臣之事,由此我知道潘佑的死确实是无罪被杀,这是徐铉隐藏了事实真相罢了。凭什么知道它一定是这样的呢?我是根据人之常情推知的。大抵诽谤由嫉妒产生,嫉妒由不能超过别人产生,这是人之常情啊。我听说,徐铉和潘佑都是李煜的臣子,并且都以有文采学问被称道,十余年间在朝廷争夺名位。在李氏王朝危急之时,潘佑直言相谏,徐铉却不上一句谏言。在潘佑被杀时,徐铉又不能极力劝谏,最终使自己的国君落了个杀忠臣的罪名,遭到灭国之祸,这都是徐铉的缘故啊。徐铉害怕这个过失被人知道,又为贤能比不上潘佑而羞耻,所以隐瞒了潘佑的忠臣行为而以其他的罪名诬蔑他。从(对待)潘佑的事来看,其他被杀的人,也能够推知(其他原因)了。唉!如果真有这样的事的话,我认为徐铉不只是大大地诬蔑了忠臣,他对我们大宋君主的欺骗不也是很严重吗?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