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备课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共计16课时)王舍人第二实验小学宋巧芝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04977588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次备课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共计16课时)王舍人第二实验小学宋巧芝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一次备课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共计16课时)王舍人第二实验小学宋巧芝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一次备课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共计16课时)王舍人第二实验小学宋巧芝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共计16课时) 一次备课王舍人街道办事处第二实验小学 宋巧芝教学内容:教材第21-46页教材分析: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本组教材就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古诗词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牧童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清平乐村居则写了农村孩子童年的无忧无虑。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这几篇课文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童年的发现写童年时有趣的发现。儿童诗两首则写了现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童年生活,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透过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我们看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一种难言的亲切感和温馨会久久地萦绕在我们心头。学习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3.理解诗词的意思,结合重点词语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作者这种情感是怎么表达的。4.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求源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学情分析:对于本组教材学生十分感兴趣,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容易掌握,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丰富语言积累这时学习的难点。教学方法措施:1.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2.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注意丰富语言积累。3.理解内容和体会感情、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运用、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资料 制作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搜集相关资料课时安排:1216课时。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课外书屋1课时5古诗词三首教学内容:教材第2225页教材分析: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读着这些诗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从那充满灵气的诗句里,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感觉那遥远的、古人童年的生活;那一幕一幕生活的场景,一经诗人的生花妙笔,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虽事隔千年,却犹如发生在身边。一种亲切感,也便油然而生。学习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鸡笼、莲蓬”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牧童。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4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学情分析: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故事应该是不陌生的。但是,诗中展现的童年故事,却又不一样。可以说,读着它们的时候,就是穿越千年时空,去揭开尘封的古老故事。探究千年以前的儿童是怎样生活的,这个话题本身对学生就有足够的吸引力,他们会怀着浓浓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学中可以利用儿童的阅读期待,调动起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是有联系的,都是写童年生活的,对古诗的理解较容易。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学习牧童第二课时:学习舟过安仁第三课时:学习清平乐村居第四课时:机动 练笔 拓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课时数:1 教学过程:一、声画结合,引入诗境。1.出示课件:牧牛晚归图。背景音乐:丝竹曲。2.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学生自由说。3.唐代诗人吕岩和大家一样被牧童那自在的生活所吸引,用短短的28个字生动地表达出来了。4.教师诵读牧童。【设计意图】课件出示古诗及配乐都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进入古诗意境所作的努力。二、初读古诗,感受韵律。1.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把诗读流利,认一认生字。2.把这首诗读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读得好,大家表扬他;读得不够好的,大家帮助他。3.反馈:(1)出示生字卡“笛”,指名读,读准字音。(2)指名读诗,提示学生读准字音;并请同学评读,纠正读音。(3)齐读古诗。【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古诗,达到熟练成诵,让学生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体会牧童悠然自得的心情。三、品读古诗,再现意境。1.指导第1、2行,进入情境:让我们再次走近牧童,去看看他那悠然自得的村居生活吧!(1)出示课件: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的图、文。请同学们说说看到什么。你从诗中哪个词可以体会到绿草繁茂,感受到牧童的快活?师述:的确,广阔的原野上,铺满了青青的野草。牧童悠闲地放着牛,吹响了短笛,几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徐徐的晚风传来。多美的风光,多自在的牧童啊!(2)请学生读,师生点评,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与情感。(3)教师范读,请学生评议。(4)学生练读,再指名读、齐读。2.指导第3、4行,与诗情对话:师述:牧童回到家里已到了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连蓑衣都没脱,就躺下来,有滋有味地观赏那渐渐升起的明月(课件显示图) 。这正是“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请同学们自由读这句诗,注意读读书中的注释:(1)读了这句诗,你知道了什么?(2)设题引猜:牧童为什么不脱蓑衣而躺在院子里看明月的升起?你是怎样想的?(3)师述: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饿了就吃,困了就睡,无牵无挂,自由自地,是多么可爱的牧童啊!请你们用自己的喜爱之情,再读这句诗。(4)指名读。(5)男女生赛读。3.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齐读整首诗。全班齐读。【设计意图】教学中,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即可,不应当把教参或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但是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要让他们通过体会这些词语,并且有感情地诵读才会和作者产生共鸣。达到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才能使学生领略古诗词独特的魅力。四、诵读古诗,升华感情1.看来,这位天真烂漫,纯朴自然的牧童已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你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2.师生合作背。3.指名配乐背。4.配乐齐背。五、拓展延伸,积累语言1.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山村迷人的暮色,认识一位悠然自得的牧童,其实古代有不少诗人把小朋友生活中的趣事写入诗里。你知道这样的诗吗?指名读。课件出示相应的诗和情境图。如所见、小儿垂钓、清明、村晚2.同学们课后,再收集这样的诗,我们开一个“诗歌展示会”,读一读,背一背,画一画,唱一唱【设计意图】古诗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通过古诗拓展,为他们的课外阅读打开新的视窗。让学生了解我们今天所学的诗仅是古诗沧海中的一粟,作为炎黄子孙应当更广泛地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料,从而开阔视野,体会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检测题:配套练习册第16页。第二课时 课时数:2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棹:船桨。怪生:怪不得。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使风:借助风的力量。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设计意图】教学中,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即可,教师不应当把教参或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学,培养自学能力。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5.汇报展示: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设计意图】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要让他们通过体会这些词语,并且有感情地诵读,通过展开丰富的想象才会和作者产生共鸣。达到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才能使学生领略古诗词独特的魅力。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1.感情朗读:带着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3.诵读古诗【设计意图】淡化诗意,品析诵读,领悟诗情。检测题:配套练习册第17页。第三课时 课时数:3 教学过程:一、导入。他在中国的文学史上赫赫有名,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传奇英雄:在战场上,他所向披靡,英勇善战;在文学的园地里,他著作颇丰,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有许多人追随他,形成了文学史上著名的“辛派词人”。他就是辛弃疾。他也曾作为镇江的“父母官”,登上北固山,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样的千古名篇。在他六十八年的人生历程中,先后有二十余年是在江西农村度过的,其间写下的一些反映农村生活的词作,也深受人们的喜欢。今天我们学习的清平乐村居,便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一篇。【设计意图】介绍作者,力求在课内外联系中促进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相同,做好学习的铺垫。二、解题。词牌名是清平乐;题目是村居。“村居”在这里就是“农村人家”的意思。一眼看到“村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三、初读。1.你们的描述已经让我陶醉。大词人的笔下,又会给我们展示出一幅怎样的风景图画呢?打开书本,走进词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2.读完了,感觉怎样?一个“美”字激荡在心头。优秀的词,不仅内容引人入胜,就是读起来也是琅琅上口,悦耳动听。不信,再读几遍试试。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词的节奏读出来。3.现在谁可以自告奋勇地起来,大声地读一读。4.我们一起把这首词读一遍。【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通过读,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把学生带入语言文字的情境中。四、理解古诗。1.由于这首词的年代已经久远,有些地方我们是不太理解的。再默读这首词,把不明白的地方找出来。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2.有了问题怎么办?其实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和同伴的力量解决大部分问题。四人小组的同学开展合作,看看哪些疑问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的。3.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你可以说说自己明白了什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4.练习朗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照注释,揣摩诗句的意思,是古诗文的形式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白话文。五、品味 。1.中国人爱喝茶,一壶好茶,常常是越品越觉得香气袅绕。一首好词也是如此,越读越能读出其中的韵味深长。当你在读这首词的时候,你是否读出了词人的心绪?是否读出了一份感动?一份向往?用心地再读上一两遍,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2.你读出了什么?没有世俗的侵扰,怎能不悠然自得?想想老夫妻俩会说些什么?小儿虽然顽皮,可是我们看看他的眼睛,你能够读出他的专心、认真。谁说我没事情做,我这不是正在干活呢?难怪词人最喜欢他呢!孩子的魅力无人能抵挡呀!3.总结:清新秀丽的景色让词人心醉,朴素纯真的人们让词人亲切,可爱的孩童又让词人身心愉悦。4.教师范读。5.学生齐读。【设计意图】在朗读中,融入古诗描写的意境中,人文,入境,入情,在朗读的过程中,读出理解,读出韵味,感受到古诗文的独特魅力,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六、写1.这样的景、这样的人,也一定让你陶醉。再读读词,联系插图,加上想象,把最打动你的景或最喜欢的人用几句话写下来。2.交流。【设计意图】遵循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心里怎么想,口里怎么说,手上就怎么写”的读写结合。检测题:1、背诵这三首古诗词。2、默写这三首古诗词。第四课时 课时数:4一、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或词,改写成短文。1.激发写的兴趣。透过诗人的笔触,我们对千年之前的儿童的生活有了一些了解。但是,不无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小小的镜头,只是无声的电影。如果这个镜头再放大一点,电影里的人物动起来,这部电影有了声音,有了色彩,那该多好啊!很多反映历史的电视电影,其实是几句话就能写完的事,可经过现代人的想象复原,就成了充满生活气息有声有色的故事。能不能尝试着把你感兴趣的一首诗或词改写成一个故事,让诗中的人物更加生活化,离我们更近?2.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写故事。3.选择相同的为一组,分别交流、评议,教师相机指导修改。【设计意图】结合自己的感悟和课文中的插图,想象故事中描绘的情景,改写成小故事,以便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经验,揣摩人物心理,从而表达人物的思想感。二、结合学生的积累,拓展阅读。1.交流已经背诵积累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2.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大体了解诗的意思,并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背诵下来。【设计意图】搜集,诵读有关写童年的诗词,激发学生读读背背,积累古诗的兴趣。检测题:背诵山居秋暝、野老歌。板书设计: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翁媪吴音相媚好醉大儿中儿小儿无赖6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内容:教材第2630页教材分析:本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去看一个孩子童年的侧影,其中景和情既清晰,又那么朦胧。骆驼队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鲜明的记忆,它们脖子上的铃声,则是童年中美妙的音响。就在这种淡淡的回忆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课文围绕着骆驼队,写了怎样看骆驼咀嚼,怎样和爸爸谈关于骆驼脖子上挂铃铛的事,怎样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怎样好奇地问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这些看似小小的却很有童趣的事,像一个一个的镜头,随着作者娓娓的叙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让人感到作者充满了童真的童年生活是那样的美好,它可能有一点单调,但是有了骆驼队,有了清脆的铃铛声,有了对骆驼队的思念,一切又变得妙不可言。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毡帽、优质、咀嚼、交错、沙漠、寂寞、棉袄、驼绒、袍子、傻事”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学情分析:本课语言纯朴,作者的感情多融在这纯朴的语言中。学生反复朗读,能很好地从这纯朴的语言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可以选择重点部分进行朗读,并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歌曲送别 简单制作课件。学生准备:阅读城南旧事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体会童年趣事。第二课时:品读课文,回忆童年,怀念童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课时数:5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营造氛围。1.时光悄悄流逝,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你还记得小时候哪些有趣的事呢?送别的音乐轻轻响起。【设计意图】本文平实质朴的语言中蕴涵着作者浓浓的感伤和对童年的深深怀念。要努力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音乐营造气氛。教师细腻真挚的语言,“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敞开心扉,或是一件傻事,或是一个教训都如同一坛陈年老酒,历久弥新,不经意间,把大家融进了课文的意象和情感空间。2.看来,幸福的童年真是各有各的幸福。这节课,我们再一起走进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从这三个词语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设计意图】借这三个意象鲜明的词语,学生联想到冬日的暖阳,一队队的骆驼,清脆的驼铃,好奇的孩子虽说与真正理解课文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为下面的深入学习作出了铺垫。二、交流信息,了解作者与背景。1.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2.结合“资料袋”,总结出示。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思考: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2.汇报、交流。(1)注意“嚼”字的读音和写法。(2)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四个片断。【设计意图】激发起学生读书的欲望,就让他们自主充分地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思考:围绕着童年生活,作者写了哪几个片段。充分自学后,小组同学互相当老师,检查读文,交流读书所得,理清文章脉络,从而体会到,文章看起来写的事很多,却都是围绕着骆驼队来写的。四、品读课文,体会童年趣事。1.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作者童年的往事,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那就拿起笔来,把你觉得最有趣的一件事用笔划一划,然后在旁边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或一个词写下你的感受。(1)再读课文,边读边划,体会感悟。(2)汇报、交流:“学骆驼咀嚼” :A、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B、“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想到这时候我龇牙咧嘴的样子,怪怪的、傻傻的,体会我看得很投入。)C、教师范读,学生想象。D、生交流:想象到的“我”学骆驼咀嚼的画面。【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朗读,学生身临其境。把自己当作文中的“我”,就站在骆驼的面前,看着骆驼咀嚼草料。有的觉得好笑;有的觉得很有趣;有的觉得很傻,却又傻得可爱,深刻体会“我”看得入神,喜爱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E、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想象驼铃用处”:A、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B、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C、“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D、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在这里,爸爸会想些什么?笑的是什么?【设计意图】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入情,入境。女儿的话可能也勾起了父亲的童年回忆,天真、可爱的想法可能也令他似曾相识。所以,从他的话中体现出对女儿的宽容、呵护。)E、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不同的想法。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F、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多角度地去理解。因为上文学习已明白了“我”对骆驼的喜爱,所以这里才会有不同于大人客观实际的想法,可能出于对骆驼的喜爱,而更多地加上了自己的主观情感,如:不希望骆驼遇到危险;不希望骆驼旅程太孤单;希望铃铛可以给骆驼和拉骆驼的人增加情趣等等,进一步说明了“我”对骆驼的喜爱。同时,也令人深切感受到了“我”的天真、可爱。五、总结学法,布置作业。1.学生归纳,教师总结:反复品读画词句、谈感受感情朗读。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检测题:配套练习册第18、19页。第二课时 课时数:6 教学过程:一、回顾学法,复习导入。回忆本课主要内容,复习学习方法。二、迁移学法,回忆童年。1.“想替骆驼剪毛”: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暧和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读读这段话,从这段话里又看出了什么?(1)看出“我”很爱整洁,想把骆驼弄干净一点。(2)从这个片断中体会作者叙述的真实,描写的逼真。(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2.“追问骆驼去处”:(1)自由朗读这个片段。(2)从“总是问,总是问”联系全文内容,想想,“我”可能还会问些什么?(3)从“追问骆驼去处”这个片段体会到“我”的好奇心和对骆驼的喜爱。(4)分角色感情朗读。【设计意图】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缠着大人追问却又常被敷衍的经历都不陌生。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想象当时的“我”还会问什么,在尽情提问中不知不觉地更接近了文中的主人公。本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唯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才能体会童年的美好,感受作者的情感,领略语言的特点。三、继续品读,怀念童年。这么多的为什么,长大后的“我”还会再问吗?“学骆驼咀嚼”、“想替骆驼剪毛”这些事还会再做吗?请找出文中相应的自然段。1.自由朗读,体会情感。2.全班交流:(1)“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每个人都得长大,童年也就一去不还了。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长大后却离我们渐行渐远。那些童年往事仅管傻,仅管幼稚,却都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2)“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3)细细品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作者情感。(4)带着感悟有感情地朗读。【设计意图】联系全文内容,联系自己生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充分品读感悟,降低理解难度,获得真切感受。带着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充分品读、圈划、想象、体会、交流,笑谈趣事之趣,品悟无奈和感伤。四、总结全文,珍惜童年。正是和这篇课文一样,城南旧事写出了我们每个人的共同感受,所以才能深深地打动读者。后来,它被拍成了电影,又深受观众的喜爱。再次响起送别。让我们伴着深情的音乐,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两段话。【设计意图】照应开头,再次深化本课主旨。在配乐朗读中,共同把情感推向了高潮。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2.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3.推荐阅读小说城南旧事。检测题:配套练习册第20页。板书设计:冬阳童年骆驼队 咀嚼 怀念童年驼铃声 驼绒掉了 踏实、稳重 任劳任怨7祖父的园子教学内容:教材第3134页教材分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当然这都是童年游戏的内容,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当然,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4.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学情分析:本文是略读课文,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读文,能够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不过要想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对学生来说是难点。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搜集萧红的资料 准备课件学生准备: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她的有关文章。课时安排:课时。第一课时 课时数:7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上节课,我们随着台湾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时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2.交流萧红的资料。【设计意图】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兰河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2.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理解。【设计意图】本课清新活泼的笔调定会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定会对祖父的园子产生深刻、美好的第一印象。所以,开篇的第一个问题也正是顺应了学生当时有话要说的心理,而且,对整体把握全文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学生自主学习。2.汇报交流:(1)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2)“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设计意图】这几个小节围绕着“我”错把谷穗当野草割掉的趣事展开,通过对话表现“我”的年幼无知和天真顽皮,也表现出祖父对“我”的喜爱和呵护。一老一少,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特别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寻味。激发兴趣、丰富内容、加深体验。)小结:“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设计意图】“捡了这个,扔了那个,心里却又想着另一个”,这种微妙的心情,是每个孩子共有的心理特点,因此,这一环节应重视孩子的朗读体验,读出孩子所特有的俏皮可爱。(3)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节):思考: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交流、讨论: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 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设计意图】理解作者在这一小节排举了大量事物,花费大量笔墨细致描写的用意,充分感受园子中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4)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思考: 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设计意图】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2.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3.课外阅读有关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尔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检测题:配套练习册第21、22页。板书设计:祖父的园子好玩 充满了欢乐美丽 充满了自由8童年的发现教学内容 :教材第3538页教材分析: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作者语言幽默,对自己童年的发现颇引以自豪,对因童年的发现而被老师误解有一丝的愤懑。学习目标:1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双臂、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迫害、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厘米、绞尽脑汁”等词语。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学情分析:本课的重点是讲作者童年的发现。学生的着眼点不要放在发现本身,往往忽视发现的过程上。应该让学生知道“我”童年时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要让学生自主读书,充分地读书,了解作者是怎么发现的。通过读议,学生会明白,作者童年时之所以会有这个发现,跟他的敢于提问、不断探究、大胆想象是分不开的,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搜集资料 制作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读一读。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感知“发现” 感受“发现”第二课时: 赏析作者 拓展延伸 引导“发现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课时数:8 教学过程:一、抓住“发现”,导入新课1.板书:发现你曾经发现过什么?2.板书:童年谈话: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幸福无比的,童年曾经发生过多么难忘的事,发生过多少有趣的事啊!童年曾有个多少发现啊!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激励:处处留心皆学问,说不定同学们的这些发现日后还能成为一项重大发明,申请个专利呢!不过,这还需要努力,学习童年的发现后,你一定会受到启发。【设计意图】以学生的亲身发现引导入题,贴近学生生活,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具体生活,学生兴致盎然,为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础。二、由疑促读,感知“发现”。1.质疑:学生看题质疑,教师引导学生把问题归类,筛选。2.读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可以低声速读,可以高声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双人读,个人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选择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在书上做好记号。3.交流。初读课文后,你发现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引导学生了解“发现”的内容,感知“胚胎的发育规律”这一发现的过程:梦见会飞请教原因痴迷研究发现原理。4.再读:你还有哪些没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和大家一起讨论解决的?通过学习,你又发现了哪些问题?学生可能存在的大问题是:作者童年时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的?胚胎发育规律究竟是怎样的?作者的发现正确吗?【设计意图】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此环节以学生的疑问引导读文,为学生提供了有利于其发展的心理安全的保障和心理自由空间,创设了民主、轻松、开放、互动的学习氛围。三、研读体悟,感受“发现”。1.自读感悟:让学生自主选择“发现过程”中感受较深的一个或两个内容,反复读课文,自我揣摩,自我感悟。可以是说说或写写自己的感受,可以画一画某个过程表达形式自由选择。2.合作学习: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自己研究的问题分成学习小组,进行再朗读,再感悟,然后相互交流,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及时鼓励,随机引导与点拨。3.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中心发言人。其他组员作补充或提出不同的想法,师生共同评价,随机指点理解难句:“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风险。”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材料,如: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因坚持“日心说”而受到宗教势力的迫害,布鲁诺被烧死,伽利略被终身监禁。4.老师交流: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针对文中那位老师因误解“我”的笑声把“我”轰出教室一事谈自己的感悟。5.感情朗读:自由选择方式,可以个人读,可以分角色读,可以表演读。【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上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体验了“胚胎发育规律”这一发现的过程,而且也感受到了作者之所以有这个发现的原因:敢于提问,反复思考,大胆想象。老师只是以学习伙伴的身份出现,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更是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尊重。检测题:配套练习册第23、24页。第二课时 课时数 9 教学过程:三、结合课文,赏析作者。从“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理解,并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1.“我”是一个富于幻想的孩子:“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2.“我”是一个执着探索的孩子:“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3.“我”是一个幽默风趣的孩子:“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时自豪和愤懑交织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本文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真实可感,又极具情趣。引导学生进行赏析评价,引导学生借鉴课文写法,描写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四、联系生活,总结交流。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角度地理解、体会,如:“发现童年的胡思乱想,异想天开也是一种发现、创造”“童年很美好,可以漫无边际的幻想”“培养大胆创新的精神。五、拓展延伸,引导“发现”。1.拓展:交流课前搜集的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并谈谈感想。如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瓦特发现壶盖跳动等。2.比较:上课前,大家都交流了自己的“发现”,请把你的“发现”或同学的“发现”与作者的发现、牛顿的发现、瓦特的发现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你感悟多少就说多少,发现什么就交流什么,看谁的思维最敏捷。【设计意图】在比较中让学生尝试发现,体验发现,不仅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更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发现能力。3.引导:“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给自己这样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吧!我们的生活是那么丰富多彩,我们的学习是那么愉快,只要你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就会有新的发现,能有新的发现,是一个了不起的本领。【设计意图】重大的发明、发现往往源于生活,源于对生活现象的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4.实践:(1)留心观察,记下自己的新发现或合作观察,写好观察日记。比一比,谁的发现最有意思。(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发现了什么新问题,请你用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设计意图】课尽意未犹。学生的亲身观察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还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为下一个单元的习作我发现积累了素材。检测题:配套练习册第25页。板书设计:童年的发现起因: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经过:胎儿再现了简单生命进化的过程。结果:面临受驱逐和迫害的风险。启示:善于观察大胆发现9*儿童诗两首教学内容:教材第3941页教材分析: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词也非常讲究,“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与本组古诗中的孩子们不同,这首诗里洋溢着的浓浓的现代气息,现代儿童生活得更加幸福,或静静地读书,或呼朋唤友去钓鱼、游泳,时时享受着童年生活的快乐。读着它,那孩子嘴边的笑意,那阵阵快乐的笑声,仿佛就在眼前闪烁着,就在耳边充盈着。两首儿童诗的语言优美明快,前一首孩子气十足,动词用得很准确;后一首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富有形象感。学习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4.进行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学情分析:学生对儿童诗非常感兴趣,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能够交流出自己的感受,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出自己的感悟,仿写对学生来说有难度。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搜集儿童诗 制作课件学生准备:找几首儿童诗读一读。 了解水浒传里面的英雄人物。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学习我想第二课时:学习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课时数: 10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导入: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草长莺飞、遍地春光;春天,是个想象的季节,神游四野,上天入地。在春天里,你会想象些什么?【设计意图】这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孩子们,这一环节能令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好,教师从中更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2.点拨入题:高洪波是个著名作家,他以我想为题,写出了一个孩子春天里的美好想象。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儿童诗两首的第一首我想。二、初读,感知内容1.初读诗歌,我们不仅要读准确,还要用心去感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把字音读准确,还要把声音放轻一些。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2.点拨策略:引导学生一节一节地体会:在美好的春天里,“我”把自己想象成什么?【设计意图】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读诗要边读边想象,要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三、再读,体验情趣1.你能通过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2.点拨策略:在那桃花盛开的春天,“我”想象自己的小手安在了桃枝上(读第一节);旭日、和风,垂柳拂岸,“我”想象自己的脚丫接在柳树根上(读第二节);春天是放风筝的季节,蓝天白云,风筝飘飞,给人们带来多少欢乐,“我”把自己的眼睛装在风筝上,体验春天的快乐(读第三节);阳春三月,绿草成茵,花繁似锦,“我”把自己想象成了大地(读第四节);我是个向往自由的孩子,也是听话的孩子(读第五节)。【设计意图】主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味。老师引读课文,用语言描述调动学生的情感,把学生引入想象世界。四、三读,鉴赏表达特点1. 只要找到窍门,我们也可以当小诗人。作者的小窍门是什么?大家看看每一节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想象,自己身体哪个部位的变化,有什么变化?2.点拨策略:是春天的桃花、柳树、风筝,还有充满绿意的大地启发了作者的想象,春天的细雨、燕子,夏天的荷花、小溪和鸣蝉,秋天的桂花飘香,冬天的雪,都可以启发我们想象。还有干旱的大地、混浊的河流、沙尘暴,社会治安、国家安全等也可以触发我们的想象。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事物作为想象的凭借,然后展开想象,并把它写成一首小诗。【设计意图】结合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并且鉴赏诗歌写法,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学习创编,合作交流1.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事物作为想象的凭借,然后展开想象,并把它写成一首小诗。2.提供范例指导:请同学们评一评,诗以什么为凭借,抓住了事物的什么特点,描述了怎样的情境?再让学生独立思考、模仿创编,然后小组交流,最后班上交流。【设计意图】结合儿童诗,让学生模仿习作,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六、迁移课外,拓展学习读童年的水墨画,写一首小诗。检测题:配套练习册第26页。第二课时 课时数:11 教学过程:二、学习童年的水墨画1.自由读诗: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设计意图】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2.理解大意:(1)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2)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3)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4)学生质疑,释疑。3.赏析诗句:(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2)欣赏交流佳句,:“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3)感情朗读。4、鉴赏写法:(1)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2)交流感悟。(3)小结: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第二首,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比较两首诗的异同,借鉴诗歌的表达方法,诗化自己的表达方式,及时抒于笔端。(4)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5)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6)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设计意图】两首儿童诗除了意境优美,适宜引导鉴赏性阅读以外,文本的多元想象的特点,又特别适合模仿习作,通过写诗,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三、总结延伸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1.我的梦想是2.阅读儿童诗。【设计意图】拓展阅读,以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激发读写儿童诗的兴趣。检测题:配套练习册第27页。板书设计: 儿童诗两首 我想 童年的水墨画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内容:教材第43页教材分析: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难忘童年,与课文结合得非常紧密。刚读了关于童年的诗和故事,转而讲自己童年的故事,既有利于激发学生讲述的兴趣,又把学生的目光从书本引向了生活。本次习作是看图作文。图中表现的是关于孩子们进行小足球比赛的一个场景。图中只有守门员和观众,留给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意在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从图中感受童年生活的有趣和快乐。学习目标:1.通过说趣事使学生表达童年的美好,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2.引导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3.指导学生学会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说出自己明白的道理。4.记事的内容具体,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通过叙事写出自己明白的道理。学情分析: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与课文结合得非常紧密。刚读了关于童年的诗和故事,转而讲自己童年的故事,既有利于激发学生讲述的兴趣,又把学生的目光从书本引向了生活。学生会很感兴趣,有表达的愿望,难点是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看图习作难度不大,童年趣事虽然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选材上有一定的难度。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准备范文一至两篇。学生准备: 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难忘的童年第二课时:指导习作第三课时:完成习作第四课时:修改讲评习作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数:12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生活导入。1.激趣导入: 播放歌曲童年。 师:同学们,你的童年生活有趣?你愿不愿意把你的有趣故事介绍给大家?今天咱们要开个小小的座谈会,主题就是说说我难忘的童年趣事。 2.谁来说说什么是有趣的事情? 学生自由发言。【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张扬个性,激发习作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拥有放松的心态,乐于表达。二、教师示范,介绍一件趣事。1.老师讲述一个童年有趣的故事。2.学生评议有趣在哪里。【设计意图】课堂即生活。教师在课堂上努力营造宽松,愉悦,融洽的学习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