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期初备课辅导材料

上传人:lisu****2020 文档编号:104885718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期初备课辅导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年级下册期初备课辅导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年级下册期初备课辅导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期初备课辅导(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新站中心校 邓春霞各位老师:大家好!作为一名教师了解本册的教学内容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现在我将把本学期的教材以及备课的相关内容和大家做一下解读,和老师们共同交流,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第一部分向大家说明的是本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以下是我根据教案中的格式以及项目依次进行说明的。一、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指的是教师能概括的写出本册教材的内容,能以知识版块体现的尽量以知识版块体现,比如根据课标的四个领域来进行说明,这样有利于后面工作的思考;不能以知识版块体现的也可以用章节内容体现或教材组成内容体现,虽然不能够掌握教材的内容,但能做到了解教材的组成。】本册的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标准安排的四个领域来说,在数与代数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四个单元的内容。在几何与图形方面: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在统计知识方面:安排了折线统计图。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同时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它指导我们教学方向,在这里要落实新课改理念,促进学生发展。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准确把握课标、教材和学情,教材是达标的资源之一,也是主要资源,所以,我们要深入研究教材的结构和特点、再到每一单元、每一节课,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目标,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本册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参考教学参考书来制定)1、知识技能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6)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2、过程方法目标: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4)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2)养成勇于质疑的习惯、形成事实求是的态度。3)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三、教学资源分析:【教材要传递什么知识,用什么样的方式传递,是分单元、分主题、还是按课进行、怎样分配课时。教师在把这些基本结构写清楚的同时,也要把教材的内容体系(相关联知识构成有条理的整体)也呈现出来。同时教材的重点、难点分别是什么,确定的原因是什么,都应该做简要说明。其它可利用的资源,如图片、课件、图书、教具、报告会、演讲会、画廊、环境等等进行怎样的选择,并要说明能利用的可行性。】本册教材内容涉及到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安排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本册教材是以单元的形式呈现的。在数与代数领域包括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共6课时;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共10课时,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共14课时,第六单元小数的加减法共6课时。在几何与图形领域包括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共4课时,第五单元三角形共6课时。在统计与概率领域包括第七单元共4课时;在解决问题领域,包括第八单元的数学广角,共4课时。这些知识之间是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的。比如第一单元的四则运算和第三单元的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四单元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与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前一部分知识是后一部分知识的铺垫,而后一部分知识又是前一部分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同时小数概念的知识、整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因此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是本册教材内容的重点,根据以往教学实际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四则运算中的简便运算、几何与图形中的位置与方向、三角形、解决问题中的植树问题,都是本册教材的难点。根据本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参照参考书13页的提示准备教具和学具,在位置与方向中教师可以补充准备地图、方向示意图以及生活中的定向运动资料,在统计中,可以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折线统计图。同时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制作相关的课件。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一要分析学生知识能力水平,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力求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分析学生起点能力,减少无效劳动、提高效率。二是分析学生的认知倾向,即学生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和观察、注意、思考、想象、记忆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采取不同方法开发学生智力,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三是分析非智力因素,了解学生动态特征,包括意志、情感、态度、动机、兴趣等,掌握学生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精神状态、价值观等情况,树立学生自信心,提高学习效能。“非智力因素就是学习力”,就是学生的发展需要。四是分析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程度,预测学生在个性特长、技能培养等方面整体提高到转化学困生再到拔出尖子的状况。】1、知识能力水平方面: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能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已经具备初步的数感,能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简单的平面图形,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能收集和整理简单的数据;2、认知倾向方面:学生已经能够比较独立的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与他人讨论问题过程中探索事物中存在的简单数学规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3、非智力因素方面:学生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和现象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初步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初步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在数与代数领域: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本学期学生将对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简便运算深入学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本学期通过第四和第六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很好的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使学生对数的认识更加系统和全面,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图形与几何方面: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三角形的一些特征,本册将通过第五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对三角形的特性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准确建立三角形的模型,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学生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并能借助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的特点,做出简单的预测。本册将学习折线统计图,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使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统计观念。在解决问题方面:学生已经能够比较独立的思考问题,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和方法,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本册教材在数学广角中,学生将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感受探究的乐趣,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使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五、教学方法设计:【思考的路径是:围绕教学目标、内容、学情和教学资源等,预设教学策略主要有两类:一是产生式(有人也称为生成式):学生自己安排和控制学习过程,在过程中主动处理各种信息,自我建构形成能力和思维的网络。二是替代式,教师给学生目标,组织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学习,教师替学生处理各种信息。我们提倡从产生式与替代式相结合起步,逐步走向产生式,教师要预设好,给学生足够的预习时间和机会。(总体思考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 筛选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等) 采用教与学的方式杜绝灌输式、填鸭式等(教的方式:引导式、启发式、探究式等,学的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确定教学模式,即教学的过程框架(如:诱导模式诱导模式:提问、讨论、归纳、练习、开放式开放模式:质疑、探究、小结、应用等) 选择教学手段(如教具、学具、现代技术、实验等)】数学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教师的教可以尝试引导式、启发式、探究式,学生的学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在本册的教学中四则运算教学,教师可以采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自主探究的方法来学习,在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中体会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在位置与方向的教学中,注意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学会确定具体位置的方法,并能绘制和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在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观察法,引导学生关注数的特点,并借助迁移发现运算归律,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鼓励算法多样性。在解决问题中:教师应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发现规律,建立模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六、课时分配:主要包括总课时数、新授课时、复习课时和机动课时,在这里 复习时间含总课时内复习课时,可是外复习、实践等时间。可以只写总课时内时间。:根据课程计划和教学内容,本学期授课总时数为60节,包括新授课时40节,复习节数20节,在完成授课任务的基础上可以酌情增加复习课,预留机动时间。七、教学评价方式方法:【注意:一是制定评价标准,针对所教内容“三维目标”,哪些内容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理解性的,哪些内容是实践运用的,面对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目标达成率应在哪个比例上,分几个层次,要有一个预设的标准;教学资源的利用、教材开发、环境资源选择等怎样合理运用,它们的作用应该发挥到什么程度等也要有一个预设的评价标准。二是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的评价方式,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和对学生的评价来评价我们的教学,如对自我教学过程检查评估,教师对学生采用考试、成长记录袋、作业评估等内容对自我行为进行评价。三是评价方法,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重视定性评价,通过对学生的评语、等第评价、分数评价等进行评估的方法,综合评价教师教学的达成度。教学后,运用此方案评价实际效果,教师自我剖析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否,为下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另外,授课教师还要了解评价渠道和注意事项:教师互评、学生评、家长评,根据不同人群采用不同评价方式,无论哪种评价途径,都要尊重师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成长,促进每位教师成长。】教师根据本册的教学目标,可以通过观察、访谈、作业、成果展示、测试等方式反馈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况和目标达成的情况。可以通过反思教学资源是否完全利用,还是基本利用;教材是否挖掘到位,得到充分开发;环境资源是否得到合理利用,来评价教学资源利用效率。第二部分:单元教学计划第一单元:教学内容:四则运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地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教学资源分析:本单元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可以细化为以下知识技能训练点1、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2、理解和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3、掌握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顺序。4、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5、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及运算顺序。6、掌握有关0的运算。7、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难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本单元在整理混合运算顺序时,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从而系统的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将探求解题思路过程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并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收集身边的数学问题,丰富教学资源。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在第一学段已经引入乘加、乘减及带有小括号等的混合运算,学生已经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初步体会运算顺序,本册教材通过较丰富的现实素材,逐步体会、理解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并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把解决问题的步骤与策略和运算顺序紧密结合起来,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减轻了学习负担,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规律,并可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学生的思维会更加灵活,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设计: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自主探究的方法来学习,在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中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通过谈话法、总结归纳法教学,学生的学主要采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要重视解题过程的反思。课时分配:本单元总授课6节,新授4节,练习2节。复习时间课外1节。教学评价方式方法: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通过课堂观察、提问、作业、练习和测试来评价。第二单元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2、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教学资源分析:本单元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可细化为以下知识技能训练点:1、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2、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3、理解位置关系的相对性。4、能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5、初步学会平面示意图的一般画法。教学重点: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教学难点:理解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描述物体具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学生已经能够根据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位置“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一定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使学生掌握方向和距离是确定物体位置的两个条件,能描述和绘制简单的路线图,能结合实际生活来解决一些问题。教学方法设计:本单元教师可采用谈话法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作图演示、动手操作的方式加强课堂的实际生成效果,学生则通过认真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等方式来学习。课时分配:本单元总课时4节,新授2节,练习2节,复习时间课外1节。教学评价方式方法: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通过成果展示、实践操作、访谈等方式反馈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第三单元教学内容: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资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以及这五条运算定律的简单运用。可细化为以下知识技能训练点:1、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2、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3、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4、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5、理解和掌握乘法结合律。6、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7、能正确灵活地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8、理解和掌握连减的简便计算。9、体会简算方法的多样化。10、理解和掌握连除运算中的简便算法。11、掌握乘除法运算中常用的简便算法。12、掌握乘加、乘减运算中的简便算法。13、能运用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教学难点:能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同时教材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教材更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着力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教材的情境资源,使情境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同时教师更要注意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部分知识与以往教学上的区别,教材把原来扩大多少倍、缩小多少倍的说法尝试改为现在扩大到多少倍、缩小到多少倍,教师要注意把握。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关于运算定律,学生在前面几册教材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大量实例,有着良好的认知基础,在教学中只是需要教师用恰当的方法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转化成抽象的定律,通过本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典型的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并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设计:本单元的内容教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体会不同运算定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提示,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同时一定要利用好教材设置的生活情境,在教学中可适当选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时分配:本单元总课时为11节,新授课时9节,复习2节。教学评价方式方法: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通过课堂观察、提问、作业、练习和测试来评价。第四单元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会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3、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制复名数的相互改写。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5、经历小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6、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意识。教学资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可细化为以下知识技能训练点:1、了解小数的产生。2、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3、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4、掌握小数数位顺序表。5、掌握小数的读法。6、掌握小数的写法。7、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8、掌握改写小数的方法。9、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10、理解和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11、理解和掌握小数点的移动与乘法运算的关系。12、理解和掌握小数点移动与除法运算的关系。13、理解什么是名数、单名数和复名数。14、理解生活中的小数。15、了解名数改写的意义。16、掌握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改写方法。17、掌握把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或复名数的改写方法。18、掌握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19、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理解和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简化了小数意义的叙述,同时注意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加强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者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教材所要向我们传达的意图,充分挖掘好教材资源。教师还可以自制一些实用的教具增加课堂的实效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小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把小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二段安排在四年级下册,在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让学生开始系统学习小数,本册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有趣的学习素材,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阐述新的内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对于小数的性质与加减法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掌握。教学方法设计:本单元教师在讲授法为主的基础上,辅助一定量的练习,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注意课堂的预设,重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适宜的措施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课时分配:本单元总课时14节,新授11节,练习3节。教学评价方式方法: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通过课堂观察、提问、作业、练习和测试来评价。第五单元教学内容:三角形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4、使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资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及图形的拼组。可细化为以下知识技能训练点:1、认识三角形的定义及各部分名称。2、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3、了解三角形的特性及其应用。4、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5、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6、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规律,能应用规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7、了解三角形与四边形的关系。8、了解三角形与其他图形的关系。教学重点:三角形的特性,内角和,画三角形的高。教学难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画高。教材的编写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动手实验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数学知识。同时重视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熟悉而有趣的问题情境中去探索、去实验、去发现。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对三角形的特性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准确建立三角形的模型,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基本情况分析:经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为感受、理解抽象的概念,自主探索图形的性质打下了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分析、推理思考和抽象概括,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能力。教学时应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给予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抽象出几何图形的、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对三角形更深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教学方法设计:本单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充分利用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等教学资源,通过启发式、引导式的方式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思考推理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课时分配:总课时6节,新授4节,复习2节,课时外机动1节。教学评价方式方法: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通过成果展示、实践操作、访谈等方式反馈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第六单元教学内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4、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教学资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可细化为以下知识技能训练点:1、会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2、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能灵活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4、会应用整数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教学重点: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能灵活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3、会应用整数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本单元教材把小数加减运算集中编排,并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体育运动素材作为计算数学的背景,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小数加减笔算方法和解决问题多种策略的空间,情境呈现方式故事性强,灵活多样。因此,在教学中既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素材,也可以根据我们周边的生活来选择素材。现实生活中蕴含小数加减计算的活动大量存在,这些活动中,哪些是在近期对学生影响较大的?是学生感兴趣的?都可以成为我们教学的好素材。让学生在已有的整数加减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小数加减法知识。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两位数以内的小数的加减法计算,同时本册教材又让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因此学生能充分应用旧知识来自主学习小数的加减法,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又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学方法设计:本单元教师应以开放式教学为主,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尝试,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启发、解疑,学生尽情发挥自主探索精神,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解答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领会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达到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目的。课时分配:本单元总课时6节,新授4节,复习2节,另可设课时外复习1节,机动1节。教学评价方式方法: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通过课堂观察、提问、作业、练习和测试来评价。第七单元教学内容:统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2、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学资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有: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根据数据信息绘制折线统计图。可细化为以下知识技能训练点: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统计图的特点。2、会看折线统计图。3、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异同点。4、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合理推测。教学重点: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2、绘制折线统计图。3、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教学难点:1、绘制折线统计图。2、根据统计图进行合理推测。本单元精心地选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教材在安排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时,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收集大量的生活素材,来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统计观念,引导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是反映数据变化趋势的。学生基本情况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结果,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本册教材要求学生进一步确立统计观念,理解折线统计图反映数据变化趋势这个特点。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来学习。教学方法设计: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统计知识,会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描述和分析,教师教学中主要以讲解为主,利用恰当的引导,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课时分配:总课时4节,新授2节,复习2节。教学评价方式方法:结合本单元目标通过课堂提问、成果展示、作业、实践操作、访谈等方式来进行评价。第八单元教学内容:数学广角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资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可细化为以下知识技能训练点:1、掌握关于一条线段且两端都植树问题的解法。2、掌握关于一条线段一端植树一端不植树问题的解法。3、掌握关于一条线段且两端都不植树问题的解法。4、掌握一个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的解法。5、能运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掌握植树问题的解法。教学难点:能运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教材力求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意识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也具备了初步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本册教材安排了简单的植树问题的教学,让学生理解并初步掌握这一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使他们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教学方法设计:教师在谈话式教学为主的过程中,注意启发,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学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策略,逐步形成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教学中可利用一些模型、学具等增加感官认识。课时分配:总课时4节,新授2节,复习2节,课时外机动1节。教学评价方式方法:结合本单元目标通过课堂提问、成果展示、作业、实践操作、访谈等方式来进行评价。第九单元:教学内容:总复习教学目标: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分析:总复习的内容在编排上,同时考虑了标准规定的知识领域和前面教学内容的顺序,并把有些分散学习的内容适当归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 ,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小数的认识”的复习,重点仍是让学生从数概念的若干方面去掌握,包括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法,写法,比较大小等。复习时要注意让学生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进行学习,通过对比,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的复习,旨在使学生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熟练计算。教材上把整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加以整合,集中复习,也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两者的联系。学生基本情况分析: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整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方法,能比较准确的进行四则运算和简便计算,掌握了小数的一些概念,初步理解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能初步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掌握三角形的特性,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复习可以使学生对于本册教材的所有内容有更扎实的理解和掌握,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空间观念,了解并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方法设计:在教学时教师应该以迁移的方式为主,加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各种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既要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又要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如小数加减法的复习,既要以三年级所学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为基础,又要和整数加减法进行适当比较。又如小数的产生经常与测量活动、单位换算等实际需要相联系,因此在复习时也可以尽量结合不同单位的数量之间的互化等练习形式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复习“四则运算与运算定律”时,可以先复习小数的加减法,通过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比较进一步明确两者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把口算、笔算、用计算器计算结合起来全面复习,使学生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最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把这部分内容整理成一个表格,便于学生进一步弄清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课时分配:复习4节。教学评价方式方法:教师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可以通过观察、访谈、作业、成果展示、测试等方式反馈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况和目标达成的情况。 以上是我对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的分析和解读,有不当的地方还恳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