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著名经济学家简历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04634450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2.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著名经济学家简历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国内著名经济学家简历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国内著名经济学家简历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0页 共20页张培刚具有国际学术地位的著名经济学家,发展经济学的开创者。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1913年7月10日生,湖北红安人。1934年武汉大学经济学本科毕业,毕业时成绩全院第一;三年一次的庚款留美考试全国第一;194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科最高奖大卫.威尔士论文奖,到目前为止也惟一获此奖的中国人和亚洲人。这个奖被业界尊称为小诺贝尔奖。与他同年获得威尔士奖的,还有后来被称为古典经济学扛旗人的萨缪尔森。当张培刚获奖的消息在国内传开时,他当年庚款留美的指导老师,我国著名经济学大师陈岱孙先生不无感慨地说,当年自己的博士论文也曾入选威尔士奖,但是最终被他的同班同学获得,自己与该奖项擦肩而过。今天他终于看到一个中国留学生跻身于哈佛大学的最高荣誉。而当年与陈岱孙先生竞争的同学,正是张培刚哈佛大学的老师张伯伦。1949年,这篇论文由哈佛大学出版,并成为大学经济学专业的指定参考书。中国人民大学的高鸿业教授50年代在美国伯克利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时,就在老师给他的书单上意外的发现这本惟一一个中国人写的书。 农业与工业化1949 年作为哈佛经济丛书第 85 卷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 1969 年在美国再版。 1951 年春译成西班牙文在墨西哥出版。其价值不仅在于提出了一个系统理论,而且很多现在人们熟知的观点在这本书中都已经先提出来了,如农业四大贡献理论、基础设施先行理论、外贸出口弹性理论等等,后来这些理论一一被别人阐发,他们都因此而成名。现任华中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兼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外国经济学会名誉会长。2004年7月CCTV10大家栏目播出了对他的访谈。下面是部分经济学家对他的评价:厉以宁:他是发展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这个在国内经济学界是没有争议的。因为他是最早建立自己的、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的一条模式。胡鞍刚:在五十年代实际上,南有张培刚先生,北有马寅初先生,他们俩都对中国的发展我称之为做出历史性的知识贡献。高鸿业:我们中国经济学界把他称作为“发展经济学之父”,我也同意,我觉得恐怕评价起来至少我觉得应该是这样。梁小民:这话不仅我们中国人说的,外国人也是这么说的,所以有一次一个外国专家到中国来,他曾经跟我们讲,他说你们都以为刘易斯、舒尔兹是发展经济学大师,实际上发展经济学大师在你们中国,那就是张培刚先生。谭崇台:因为他的知名度很高很高,因为培刚同志这个人我很了解他,学术上是第一流的,外语是第一流的,最重要是人品是第一流的。淡泊名利(1948年张培刚在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担任顾问,他是委员会中位居第四的高级官员,但在解放前夕,张培刚舍弃了600美金的月薪从曼谷再次回到武大);严谨求实(微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对每一个理论都必追根溯源,一定要找出第一个提出这个观点的人,然后是如何演进的;为写农业与工业化,他看的参考书超过当时任何写这类书的、这样范围的人,英文、法文、德文的文献他都读过,资料非常翔实,令张五常都为之折服。他带学生后凡署名文章都必是确实亲自参加了的,绝不挂名。);公道正派,不骑墙,不搞小圈子(不推荐,让学生自己去闯,学生中比较知名的有董辅礽、徐滇庆、巴署松、张军扩、李佐军等)张老聪明绝顶,他93岁的脑子比我们33岁的脑子都好使,在90寿诞上他还可以叫出40年代他教的全班学生的名字。著作:(1)清苑的农家经济,商务印书馆,1936年;(2)广西粮食问题,商务印书馆,1938年;(3)浙江省粮食之运销,商务印书馆,1940年;(4)农业与工业化,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1949年英文版初版,1969年再版;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4年中文版初版,1988年重版。(5)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合著),人民出版社,1980年。发展经济学通论第一卷棗农业国工业化问题,湖南出版社,1991年。 新发展经济学(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 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 中国粮食经济,1998年。主要论文:收入张培刚选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链接:刘大中(19141975),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收录传记的唯一一位华裔学者。江苏武进人,生于北京。交通大学唐山工学毕业,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博士。初在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从事经济研究。抗战时投身国民党政界,曾任驻美大使馆商务参事处副参事。1944年7月曾出席国际货币基金与世界银行之“布雷顿森林会议”。1946年,第一个做出中国的Nationnal Accounts的试图。后回国任清华大学经济系教授。1948年后侨居美国。历任国际货币基金经济研究处专家、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兼任教授,美国计量经济学会计划委员会委员、兰德公司顾问,康奈尔大学教授、经济系主仟,计划经济学会计划委员会主席,福特基金全研究员,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中国经济问题小组委员等职。在美国经济学界颇有声望。1961年当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68年返台出任“行政院赋税改革委员会”主任委员,领导赋税改革规划事宜,主持制订新税制,研拟25种田税改革方案,主张建立货币市场,以浮动汇率代替官式汇率,奠定了台湾现代化税制基础,对促进台湾经济贡献颇大。余英时1999年的一篇文章说:“台湾经济之有今日,当时(二十年前)都说六院士,即刘大中、蒋硕杰、邢慕寰、邹至庄、顾应昌、费景汉等六人建言有功。”在他去世之后,库兹涅兹(197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专门撰写一篇长达16页的文章以纪念他。蒋硕杰(19181996),截至目前惟一一位获得正式提名角逐诺贝尔经济学奖(1982年)的华裔经济学家。湖北省应城人。日本庆应大学预科毕业,英国伦敦大学政经学院哲学博士与经济学博士。1945年冬返回中国,任东北行辕经济委员会调查研究处处长。1947年执教于北京大学。翌年去台,在台湾大学执教。1949年赴美就任国际货币基金会研究员。1954年偕刘大中返台任“行政院”经济顾问。195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1960年任美国罗契斯特大学教授。自1954年至1960年,台湾当局根据蒋硕杰的建议,先是改采高利率政策以对抗通货膨胀,接着废除复式汇率,改采单一汇率,让新台币贬值到市场能够承受的价位。这样推动贸易自由化、鼓励出口、推进国内外工业合理分工的自由经济政策,奠定了台湾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1969年转任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19701971年出任台“行政院”赋税改革委员会委员。曾任英国牛津大学高级访问研究员。1976年任台经济研究所所长。1980年改任“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1963年以后,台湾的自由经济政策没有继续推动下去。蒋硕杰后来在台湾的岁月,地位虽然显赫,但内心的感受,他自己是用“苦寂”二字来形容的。邹至庄(1929),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他是著名的计量经济学家,主要贡献是“邹氏测试 ”(Chow-test),是研究耐用品需求函数的先驱。1989年,美国的教育经济学报(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全球经济学家排行榜”,他名列第28位,是华裔经济学家中排名最高的。1993年美国密歇根大学 “经济学俱乐部”评选的“29位伟大的经济学家”,他是唯一上榜的华裔学者,排名第8。 (4)张五常(1935),新制度经济学开创者之一。在中国大陆,他很有争议性。我也曾写过一些文章指出他文中的一些错误或 失误。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在2002年写过何必为难张五 常的文章就说过:“我们应该看真正的权威人士对张五常学问的评论,而不应该只看国内几个尽管有点名气 ,但实际上毫无学术建树的人的评价。比如应该看弗里德曼、阿尔钦、科斯、贝克尔等对张五常的评价。. .在经济学上,贡献最大的要算经济思想,其次是技术方面的东西。而张五常是极少数的对经济学思想很有贡献 的人,而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中,有很多是仅在技术方面有贡献的,当然没法同张比。” 黄有光(1942),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莫纳什大学经济学系教授、讲座教授。1971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贡献主要在福利经济学、社会选择与微观经济学的某些方面(包 括俱乐部理论、资本论、消费者选择);与杨小凯教授共同创立新兴古典经济学。1986年入选Whos Who in Economics: 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Major Economists 1700-1986十名澳大利亚学者和全球华裔学者 。近年来,他又提出一种综合微观、宏观与全面的均衡经济分析方法。杨小凯华人经济学家有两个开创了理论体系,一个是张培刚,另一个就是杨小凯。杨小凯,原名杨曦光,湖南人,1948年出生于吉林敦化,学名杨曦光。一九六八年撰写了大字报中国向何处去?,主张实行巴黎公社式的民主政体,引起轰动,并因此被中共当局以反革命罪判处十年徒刑。在狱中拜二十几位教授、工程师学英语、数学、机械等,揣摩资本论,自己推导出戈森第二定律、纳什讨价还价模型等等,一九七八年出狱,先当工人,1980年直接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的研究生,1982年到武汉大学任教,给研究生上数理经济学和经济控制论。一九八三年经邹至庄教授推荐,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读书,一九八八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2年获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经济系教授,递增报酬和经济组织研究中心主任,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研究员。从获得博士学位到正教授,杨小凯只用了四年时间!在莫纳什大学经济系,教师要评讲师必须在国际排名前50位的经济学杂志上发表至少2篇论文,高级讲师要5篇,而副教授要10篇,教授则必须在本研究领域内能在国际上排进前5名。因此,直到目前为止,该系只有2位教授(另一位是著名华人经济学家黄有光)。连一向自负的经济学界怪才张五常都由衷感叹:“像杨小凯,坐了10年牢,出来后还有今天的成就,我们是想不到的。你说杨怎么跟我比?我在做基础研究的时候,他却在坐牢,假如他有我这样的机会,我一定赢不过他。”张五常在悼念文章中说,“他的长处也有二。其一是小凯是我遇到过的最有预感天份的中国学子;其二是他知道什么是重要的思想。聪明才智之士不少,博学多识之辈也不难求,但预感好,知道什么重要,则要靠天赋,要学也学不来。”又说,“只有上帝知道,如果小凯没有坐牢十年,老早就有像我那种求学的际遇,他在经济学的成就会是怎样的。拿个诺贝尔奖不会困难吧。” 他的论文见于“美国经济评论”,“政治经济期刊”、“发展经济学期刊”、“经济学期刊”、“城市经济学期刊”等匿名审稿杂志。他和黄有光合著的专业化和经济组织一书被权威杂志书评称为“盖世杰作”。财务理论奇才布莱克称此书为“天才著作”。他最近的新作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被匿名书评人称为“对经济学根基进行重新梳理,为经济学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方法。”该书评人认为“杨正在建立起一个全新的领域。是的,我敢预见,人们对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兴趣将迅速兴起,我认为它很可能成为未来的潮流。” (诺贝尔奖得主布坎南认为杨的工作比卢卡斯(Lucas)、罗默(Romer)、克鲁格曼(Krugman)的要好得多。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阿罗称赞杨的研究使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论与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浑为一体。杨小凯是真正大师级的人物,也是中国目前少见的思想家。他成功地创立了一个挑战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的崭新学派“新兴古典经济学”(New Classical Economics),又称“超边际经济学”(Inframarginal Economics)。按照古典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阐发的意蕴,“劳动分工”对实现递增报酬的推动作用和“市场竞争”对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作用是国民财富增加的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然而,自1776年以来经济学发展了一百多年后,能同时处理“劳动分工”和“市场竞争”的数学工具(如处理角点解的“库恩塔克定理”)仍没有发现。为避开这个难题,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大师们就把全社会的人分成纯消费者和纯生产者两部分,用效用函数和无递增报酬的生产函数来描述“市场竞争”。但是生产函数只反映了各种投入产出的关系,而未反映专业化水平、组织结构、递增报酬,这显然与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思想相悖。在这种情况下,以杨小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利用现代经济学和数学工具逐步复苏了斯密的思想,通过构建一个超边际的分析框架,成功地同时处理了以“资源配置”为形式的边际决策和以“劳动分工”为形式的超边际决策。打个比方,学生在填报大学志愿时选择读什么专业就是一种超边际决策,它是跳跃式的、非连续的;而一旦确定了专业后,如何在一个学年内分配学习时间就是一种边际决策,它是连续的。新古典经济学主要解释后一种决策,它无法解释前一种决策,但是从实践上看前一种决策更为重要。杨小凯等人所创建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在批评新古典经济学缺陷的同时,提出了对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增长理论、货币理论、城市化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等几乎当代所有重要主题的全新解释,并试图通过“劳动分工和专业化”这条线将它们全部贯通,声称要消除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界限,将新古典经济学包纳其中。不可否认,杨小凯的野心实在是太大了!在新古典经济学牢牢占据西方经济学界主流地位的今天,杨小凯的新兴古典经济学一开始即遭到了西方经济学家们的四面围攻,但是这一学派经过战火的洗礼,不仅顽强地生存下来,而且正日益得到好评。诺奖得主布坎南教授于2002年3月访问莫纳什大学时,在一次有副校长和院长参加的午餐会上说:“我认为现在全世界最重要的经济学研究就在贵校,就是以杨小凯为主的对分工的分析”。有人问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谁最有可能为中国人赢得第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位老先生思索片刻后说:“比较之下,杨小凯有可能,他正在接近。” 杨小凯一生关注大学问、大问题,在新兴古典经济学正在全力传播的关键时刻,他转而关注中国改革问题。他在经济史上下了很大功夫,从而对中国改革有一种穿透般的认识,他极力主张中国不仅要进行经济改革,而且要进行政治改革,实行宪政。他用经济史事实令人信服地说明,实行宪政是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充要条件,在网上可以找到他的中国经济史读书笔记和关于宪政的系列文章。其阅读量之大、评论之精当、说服力之强都令人肃然起敬。这些工作对他的学术地位是没有多大帮助的,但他从来不考虑这些,他只做他认为重要的工作,事实上,他正是胸中包含着中国发展的大问题而投身于经济学的。杨小凯一生艰苦卓绝、追求真理、敢说真话,而且人品高尚。在网上看到他的同事、朋友、爱人写的悼念文章,都几欲使人下泪。杜巨澜评价说,“他的一生实践了中国优秀知识分子对苍生社稷勇于承担,对学问事业不懈追求的伟大传统。他的一生在很大程度上是自觉追求为土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圣贤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崇高境界的历程”。巨星陨落,痛哉!张五常如果说杨小凯本来是最有可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华人经济学家,那么张五常就是离诺奖一步之遥的华人经济学家,也是少数几个具有世界声誉的华人经济学家之一。张五常, 1935年生于香港。1959年到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系跟从现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阿尔奇安学习。1963年1967年攻读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佃农理论获芝大年度最佳论文,1967年到芝加哥大学跟从科斯做博士后研究。1969年为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教授。1982年至今为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教授。世界商业评论ICXO.COM对张五常教授的评价是:一代经济学怪才! 张五常是国际知名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1969年他以名为佃农理论引证于中国的农业及台湾的土地改革的博士论文轰动西方经济学界。他的合约机构与非私产的理论、企业的合约性质等论文继续发展了他在交易费用以及产权重要性方面的理论。1991年他作为唯一一位未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者而被邀请参加了当年的诺贝尔颁奖典礼。1997年,他当选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这一职位是第一次授予美国本土之外的经济学家。张五常教授以一系列用中文下笔的专栏文章在华文世界取得广泛的影响,代表作是卖桔者言、中国的前途、再论中国等。其近年来下笔完成的三卷本经济学著作经济解释,2005年末更出版英文学术文集张五常英语论文选(Economic explanation: Selected papers of Steven NS Cheung)。此两书,被认为是集张五常平生学术功力之大成、也将具有深远影响的经济学经典著作。张五常聪明绝顶,其摄影、书法、古董鉴赏都达到专业水平,(他自称摄影第一、书法第二、经济学第三)。所谓佃农理论,就是传统观点认为,固定租比分成租更好,因为固定租可以更好地激发佃农的积极性,分成租则导致偷懒,但张五常注意到,分成租和固定租都非常普遍,分成租一直都存在着,为什么一个被公认为“没有效率”的制度会一直存在着呢?张五常发现,风险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即如果某块土地的收成比较稳定,那么地主倾向于采用固定地租,而如果某块土地的收入很不稳定,取决于天时等外界因素,那么地主倾向于采用分成地租,实际上是和佃农分担风险,如果考虑风险因素,固定地租和分成地租的收益实际上是相等的。后来斯蒂格利茨把他的理论数学化,开创了信息经济学。张五常治学最大的特点是理论从实际中来,绝不搞“黑板经济学”。比如为了观察香港戏院头等座位的价格为什么偏低,他数周在戏院门口观察,并客串“黄牛”,为了验证“坐商”(区别于“行商”)是否可以搞“价格歧视”,他在年三十夜里客串货郎卖桔子,为了研究合同,他上十年追踪研究香港的各种分包和约,为了验证养蜂人和苹果园主人之间的交易,他深入华盛顿州的苹果园数月,详细记录下他们与养蜂人的合同。就是他的博士论文,也是依据他对台湾地租的调查的。这些实际调查使他写出了上十篇传世之作,比如企业的合约性质、蜜蜂的寓言等。张五常的学术地位是无可质疑的,科斯、弗里德曼等经济学大师都对他相当推崇。不过以本人浅见,他的文章并非没有瑕疵,比如公司的合约性质,把公司等同于合约,我认为是欠妥的,公司与一般性的合约还是有明显的区分的,公司至少是比较特殊的合约。再比如他有一篇文章从产权角度解释中国过去的传统家庭婚姻方式,我认为是有问题的,他说男方要向女方送彩礼是因为产权的转移,这个可以理解,但如何解释有些地方女方还要向男方给彩礼呢?张五常解释是因为溺婴使女孩稀缺,这显然存在逻辑错误。溺婴只会使女孩价格更高,怎么反而使女方要向男方送彩礼呢?女方陪嫁高于男方彩礼的现象在印度盛行,在中国也很常见,这种现象只能用“风俗”、“约定俗成”来进行解释,但张五常最反对用“风俗”来解释现象,他强调要找到“风俗”背后的原因,即给“风俗”一个逻辑解释,这当然是对的,但对任何“风俗”都要求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未免变成了一种偏执。风俗,哪怕是不合理的风俗,一旦成为风俗,也都变得具有惯性和强制性,此即所谓“锁定”。张五常没有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依本人浅见,是因为诺贝尔经济学奖一般只授予某个领域开创性的人物,前三名的人物,而张五常在新制度经济学领域的学术地位在510名左右,所以说张五常离诺贝尔经济学奖一步之遥。科斯、阿尔奇安、诺思、德姆塞茨、威廉姆森等应该都在他之前,德姆塞茨、威廉姆森等人的思想穿透力未必高于张五常,但从“量”来说明显有优势。张五常自己也反思说,一是回到香港,远离了主流经济学界,二是对60年代新起的博弈论不屑一顾,三是自己兴之所至,摄影、书法、收藏什么都做,精力过于分散,这是张五常少有的反思文章,应该是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想法。厉以宁中国著名经济学家。 江苏仪征人。1930年11月生,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系,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评议组成员等。厉以宁教授的学术贡献是多方面的。他在比较中外经济运行的基础上,发展了非均衡经济理论。从中国经济改革之初,他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的构想,这一构想包括用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以及其他所有权不明晰的企业,这一理论与政策主张在中国经济改革与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为理论界与政策制定者所广泛接受,厉以宁教授因此被尊称为“厉股份”。他曾经获得包括孙冶方经济学奖、“金三角”奖、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奖(最高奖)等多项重要奖励。研究领域:西方经济学、中国宏观经济问题、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厉以宁已出版著作5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1990年后主要著作有:非均衡的中国经济、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中国经济改革与股份制、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经济学的伦理问题、环境经济学等。 主要作品:1.论加尔布雷思的制度经济学说,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教育经济学,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3.关于经济问题的通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4.消费经济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5.简明西方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5。 6.体制目标人:经济学面临的挑战,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 7.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8.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北京,人民日报,1987。 9.国民经济管理学,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第一版);1998(修订版)。 10.非均衡的中国经济,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0(第一版);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 11.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 12.经济学的伦理问题,北京,三联书店,1995。 13.转型发展理论,北京,同心出版社,1996。 14.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湖南,湖南出版社,1997。 15.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厉以宁本来是学习西方经济学说史的,后来他一度成为中国对政府政策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因为他直接参与了改革设计。这一要归功于改革的风云际会,没有中国改革,所有原来学习西方经济学的都只能是“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的工具和点缀,二要归功于他自己的学术功力。本人看过他的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由张培刚先生撰写),条理清析,明白晓畅,与一般的照猫画虎的编译作品判若云泥,可以看出作者是融汇贯通了的。20042005年由郎咸平引发的(极)左倾思潮回潮期间, 以厉以宁为代表的“主流经济学家”受到谩骂和攻击,其实“主流经济学家”提出的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大方向是肯定正确的,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是改革不彻底的结果。而且主流经济学家并不能完全为政策负责,可以说他们的政策建议采不采纳并不取决于他们。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些“主流经济学家”成了社会情绪的牺牲品,成了不完善的改革的替罪羊。于光远经济学家,中科院院士。1915年7月生。上海人。1935年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1937年初抗日战争前,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的学部委员。在1982年中国共产党举行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前,正担任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的职务,这一年,退居二线。在党的十二大和十三大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致力于哲学、社会科学多学科的研究和推进其发展的组织活动,并积极参加多方面的社会活动,担任过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研究会、中国生产力经济学研究会、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中国技术经济学研究会、中国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会、中国太平洋学会等团体的理事长或会长。学术著作与政论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哲学论文演讲和笔记、一个哲学学派正在中国兴起、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17卷、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论杂记、我亲历的那次历史转折、文明的亚洲和亚洲的文明、评所谓人体特异功能、同伪科学至少还要斗一百年、我的教育思想等文集或专著。1993年起,开始出版随笔散文,有古稀手记、碎思录、文革中的我、朋友和朋友们的书、窗外的石榴花等。胡代光老一辈著名经济学家,对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四川新都人,1919年5月生.194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研究院,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53年调北京大学工作,先后任北京大学经济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并兼任系主任和经济学院院长等职.1988-1993年任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七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治学严谨,为我国培养了大量高层次的经济学研究人才。1963年,与巫宝三、孙世铮合编的西方经济计量经济学,第一次把这门科学系统介绍给中国,与厉以宁合著的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主要流派获北京哲学社会科学和政策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987),与罗志如、范家骧、厉以宁合著的当代西方经济学说获第二届北京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1),与刘诗白主编的评当代西方学者对的研究获第二届孙冶方奖(1990) 高鸿业老一辈著名经济学家,对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推广做出了突出贡献。1921年生于江苏省徐州。194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机械系, 1956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561957年任美国密苏里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1957年回国后, 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副教授、教授。1984年被聘为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经济系客座教授。1987年被聘为美国国际管理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教授、北京经济学总会理事、中国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兼北京分会副会长、航天工业部学位委员会学科专业评议组成员等。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说科研成果:主要著作有: 凯恩斯主义(合著, 1962)、翻译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0版, 上、中、下三册)(19791982)、评萨缪尔森经济学论文10篇(19831985)、西方宏观经济管理方法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1986)。吴易风老一辈著名经济学家,和胡代光、高鸿业等前辈一起,在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英国古典经济理论,获1995年全国高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一个重要的原则界限”,于1996年获全国副部级城市报纸优秀论文一等奖。在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2期、1995年第1期和1997年第2期上发表论文“市场经济和政府干预”、“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生产函数”、“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和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其中第一、三两篇文章又发表于英文版“Social Sciences in China”1995年第一期和1997年第二期上。 凯恩斯学派(吴易风、王健著),武汉出版社,1996年出版 英国古典经济理论,商务印书馆,1996年重印 西方经济学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第一、二册)(高鸿业主编,吴易风等副主编),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年、1996年出版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西方经济学研究(高鸿业、吴易风、杨德明著),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出版 研究生用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吴易风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吴敬琏中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极力主张市场竞争,故有“吴市场”之称。性耿直,仗义敢言,故有“经济学家的良知”的美誉。1930年生于南京,;1953 年,在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毕业;1954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师事顾准; 19551956年,从教于后来在柯西金时期成为著名改革派经济学家的前苏联专家阿毕尔曼, 研究企业财务和国家财政问题; 19561957年,参加全国范围的体制调查和体制改革研究。1984年至今中国社科院教授,博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1984年到1999年,是吴敬琏身体力行、积极参与改革决策的15年,也是他个人硕果累累的15年。在中国几经反复、最终确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吴敬琏功勋卓著,成为市场化改革的旗帜性人物。1997年之后,吴敬琏认识到中国仅有市场经济是不够的,他的注意力开始转向法治和宪政。2002年,他和法学权威江平教授在上海成立了法律与经济研究所,致力于推动中国转向“法治的市场经济”,也就是人们通俗而言的“好的市场经济”。2001年出版十年风云话股市,称股市很象一个赌场,甚至还不如一个赌场,因为赌场中庄家不准看牌,而在股市中庄家则可以看牌。该书受到热烈欢迎,吴也声誉鹊起,被誉为“经济学家的良心”。赌场论引起了他与厉以宁等经济学家的争论,不过这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在2004年全社会对“主流经济学家”的批判中,他们都受到批判。茅于轼当代著名经济学家,最正直的经济学家之一。1929年1月14日出生于南京,(伯父茅以升),1946年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同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1950年从机械系毕业,分配在齐齐哈尔铁路局,任火车司机、技术员、工程师;1955年调北京铁道科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机车车辆性能研究;1958年被打成右派,“文革”时被赶往大同机车厂劳动;1975年开始从事微观经济学研究,1979年提出择优分配原理,1985年出版择优分配原理。同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86年赴美国哈佛大学任注册访问学者;1987年回国,此后7年内担任非洲能源政策研究网顾问;1990年应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经济系之聘任高级讲师,讲授研究生班的微观经济学;1993年参与创办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并任所长、理事长,现为该所常务理事。1979年提出择优分配原理,重新构造了整个微观经济学。1985年起即关系道德问题,以后作了近10年的研究和思考,1997年提出人与人的等价关系,从对等关系出发,对人权、自由主义、道德、民主等观念都可以作出更深入的解释。主要兼职如下:亚洲开发银行注册顾问、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能源工作组中方专家、山东矿业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能源组国际顾问组成员、LEAD国际培训项目中国国家理事会成员、China Economic Review顾问编辑、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著有择优分配原理、生活中的经济学、谁妨碍我们致富、给你所爱的以自由等。中国人的道德前景一书荣获美国安东尼费雪(AnthonyFisher)国际纪念提名奖。张曙光当代著名经济学家。为人正直,学力深厚。1939年生,陕西长安人,西北大学本科毕业,1966年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在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山大学、浙江大学等兼职教授,北京大学法律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浙大天则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社会科学评论主编。曾四次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和著作奖,一次获国家科技进步软科学一等奖,两次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主要作品: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合作,副主笔)1990,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经济结构与经济效果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个人权利和国家权力1996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张曙光经济学书评集1996年,中国经济出版社;中国经济学和经济学家1999年,四川人民出版社 ;制度、主体、行为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反思1999,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主要研究领域是,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制度和制度变迁理论。曾参与“六五”经验总结,“七五”国力预测,“八五”改革大思路,2000年的中国以及深圳和海南发展战略,亲自主持了市场化过程中的宏观经济稳定,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目标管理:宏观经济学科,中国贸易保护代价的测算,中国服务业增加值核算等重大课题,发表论文数百篇,出版著作20多部,英俄文译著5部(篇)。主要代表作有,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副主笔),“Measuring the Costs of Protection in China”(合作),中国经济学和经济学家张曙光经济学书评集,制度?主体?行为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反思,经济自由与思想自由。因经济研究要求他发表文章时不能注明“天则经济研究所”,愤而发表声明,不再向经济研究投稿。陈志武国际知名经济学家。2000年,一项颇得全球经济学家首肯的世界经济学家排名出炉,在前1000名经济学家中,有19人来自中国,陈志武教授的排名是第202位。出生于湖南茶陵,1983年获中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士学位,1986年获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硕士学位,1986年去美国留学,放弃了攻读7年的计算机专业,转而学习经济,并于1990年获耶鲁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现为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现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是valuenginie公司的创办人和第二大股东,zebra对冲基金公司三大股东之一。主要研究方向:市场监管、资本市场、证券投资管理、公司治理、公司财务与组织战略、股票定价等问题。曾经获得过墨顿米勒奖学金。在大量一流财经类学刊发表研究论文,涉及从股票定价和期权定价理论到有关外汇、资本市场发展、基金管理和投资战略的研究。最近几年,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转型过程中的市场发展和制度机制建立的问题以及其它新兴资本市场问题。在耶鲁大学,陈志武发表了一系列学术论文,研究领域主要在资本市场、实体经济与资产定价方面,最近几年则主要研究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所必须依赖的法治、新闻媒体等制度环境,因为这更为接近他的理念。陈志武的许多论文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经济理论(Journal of Econimic Theory)与金融经济学(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等杂志上。 ( )博客:n邹恒甫具有国际学术地位的华人经济学家,是目前活跃于国内的华人经济学家中实力突出者。为现代经济学教育在中国的推广做了突出贡献。1962年生,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武汉大学高级经济研究所,1994年7月至今。研究领域:国际金融,货币理论,地方公共财政,经济增长,外国援助和收入分配。 1990年10月至今,任世界银行发展研究部经济学家。研究领域:地方公共财政、经济增长,储蓄收入分配。擅长数学和公式,已在国际一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邹恒甫为人低调,他的论文和世界银行的头衔拿到国内来是很可以“炫”一“炫”的,但他并没有这样做。他致力于在国内推广现代经济学,很多时候是无报酬的,甚至自己要出钱。邹书生气十足,曾经在上海财大发表演讲,对很多国内经济学家(包括华人经济学家)表示不屑,要他们“把paper 摆出来看看嘛”,并且称留美经济学会是入不了美国经济学主流的一群人在“意淫”、“过干瘾”,搞得主持演讲的田国强尴尬无比。武大高级经济研究中心被合并事件闹得沸沸扬扬,邹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声援。邮件地址:hzou徐滇庆国际知名华人经济学家,有“民营银行之父”的美誉。1945年生于昆明,1967年毕业于东北大学自动控制系,1981年获华中理工大学经济管理硕士,1990年获美国匹兹堡大学经济学博士,19901994在加拿大萨斯凯彻温大学任教,1994至今,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休伦学院经济系终身教授,同时担任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云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兼职教授。徐滇庆从自动控制转到经济学研究的时候,已经36岁,短短20余年时间里,徐滇庆在经济学界成绩斐然。文革过后,徐滇庆毅然决定考研究生。他如愿以偿地考入了华中理工大学。由于运筹学考了第一名,1980年,35岁的徐滇庆被选入国家计委宋尔廉牵头的全国钢材优化分配项目组。他是项目组里唯一的一名学生。经过9个月的刻苦攻关,徐滇庆独立完成了线性规划的大程序,项目亦因此告捷,并荣膺国家一等奖。项目完成后,徐滇庆到美国匹兹堡大学就读。1990年,徐滇庆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在加拿大任教至今。初入经济学研究领域,徐滇庆本想就着自己在数学方面的优势,在计量经济学上有所发展。但匹兹堡大学的导师却认为他应该做更复杂的研究:用大规模非线性方程组来模拟经济过程。正是导师的慧眼,引导徐滇庆走上了成功之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实施价格双轨制,徐滇庆用计算机模拟了经济转型过程,刷新了传统的理论和技术;中国加入WTO前夕,徐滇庆用模拟的方法进行估算,得出了WTO对失业冲击不大的结论,眼下正在为事实所验证;2000年,徐滇庆对中国社会保障缺口进行模拟研究,推翻了世界银行和摩根斯坦利认为中国保障缺口10万亿左右的结论。作为一名怀有深深故国情结的华人经济学家,徐滇庆一直密切关注着中国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每年从国外归来,他都会带来他的创新之见,以他直接犀利的文风,干净利落的行动,搅动中国的学界,推动民间金融的前进。钱颖一具有国际学术地位的华人经济学家。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系教授。研究专长为组织和制度经济学、转轨经济学和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1977年考入清华大学数学专业,1981年本科(提前)毕业,1982年获学士学位,毕业后留学美国,1982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硕士学位,1984年获耶鲁大学运筹学/管理科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0年至1999年任斯坦福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1999年至2001年任马里兰大学经济系教授,2001年至今任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系教授。1993-96年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兼职副教授,1993-96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1997年起任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1999年起担任国际学术期刊转轨经济学共同编辑。学术论文:在美国经济评论、政治经济学期刊、经济学季刊、经济研究评论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在新华文摘、经济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改革等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中文书著: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与青木昌彦共同主编,1995年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走出误区:经济学家论说硅谷模式(与肖梦共同主编,2000年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电子信箱:yqianecon.berkeley.edu英文个人主页:http:/elsa.berkeley.edu/yqian 张维迎中国最富洞见的中青年经济学家之一。1959年生于陕西省吴堡县,1982年获西北大学经济系学士学位,1984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国家体改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从事改革理论和政策研究,1990年9月入牛津大学读书,1992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M. Phil.), 1994年获博士学位(D. Phil.), 1994年8月回国到北京大学工作,现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所长,同时兼任牛津大学现代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在牛津大学读书期间,师从著名经济学家、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James Mirrlees和产业组织经济学家Donald Hay,主攻产业组织和企业理论,硕士论文曾获1992年牛津大学经济学研究生最佳论文奖 (George Webb Medley Prize for the best thesis)。研究方向: 企业理论、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张维迎教授的企业理论及有关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界有广泛影响,是国内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证双轨制价格改革思路的学者。被公认为中国经济学界企业理论的权威. 据对国内最权威的经济学杂志经济研究19951997年间论文引证统计,张维迎教授的论文被引证的次数排名第一,其中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名列单篇第一。另据统计,在1997年出版的43种经济学核心期刊文献中共引用经济研究历年发表的文献405次,其中张维迎教授的论文占22次,名列第一;被引用4次以上的有16篇,其中张维迎教授占3篇。张维迎以逻辑思维和善于举例见长。他的例子往往一针见血,在辩论中很有说服力。比如针对在不改变国有股性质前提下进行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把国有股当成一般股东,按照现代企业模式设立董事会、监事会,但大股东国有股的所有者虚置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其代理人国资委并不是真正的委托人。)他说,在马身上画道道不能使它变成斑马,可谓切中肯綮。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也验证了他的观点。如果不是靠从股市上圈钱来输血和搞垄断,这些企业的日子恐怕会很难过。再比如针对有个学者以南街村为例说明集体所有制也可以搞得很好,包产到户未必有必要,他说,是不是发现一个无臂画家用脚画画画得很好,就要求所有的画家都把胳膊砍掉?林毅夫中国最著名的中青年经济学家之一,也是内地少有的具有国际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林毅夫经历传奇,他生于台湾省,据说向往红色政权,偷听大陆的广播,遂乘在金门当兵之机偷渡大陆,然后到北京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台湾大学农业工程系肄业,1971。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1978。北京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1982。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博士,1986。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发展中心博士后,1987。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1987-9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1990-93。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1994-。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加州大学经济系客座副教授,1990-93。美国杜克大学经济系客座教授,1994。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洲太平洋学院兼职教授,1990-96。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教授,1995-。世界银行顾问,1987-90,1993-。制度、技术和中国农业发展获1993年孙冶方奖。著作发表:制度、技术和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三联出版社, 1993年。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中文简体字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中文繁体字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5;英文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6;日文版,东京日本评论社,1996;汉文版,汉城白山书社,1996年;法文版,巴黎Economica出版社,1998;越文版,胡志明市,西贡时报出版社,1998。林毅夫公认刻苦,做学问也比较扎实,曾经深入农村进行调查。他在制度变迁方面的研究具有国际水准。但与杨小凯甚至与国内同辈的张维迎相比,他似乎欠缺一点穿透性,(用张五常的话说就是直觉)。关于国企改革,林毅夫提出的竞争说成为和张维迎的产权说相对应。他以欧美国家的国有企业为例,认为只要公平竞争,国有企业的问题自会迎刃而解。这个理论本身没有逻辑问题,问题在于,只有当国有企业很少数此理论才适用(民营经济的竞争为市场形成了“标杆”),此其一,中国的国有企业也不可能象欧美的国有企业那样和民营企业成为平等的竞争主体,此其二。他和杨小凯的关于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的争论也广为人知,应该说双方都有道理,只是着眼点不同,林毅夫着眼于后发的追赶优势,特别是技术模仿优势,而杨小凯担心的是技术的模仿或者说经济的短期发展可能阻碍了制度上的改革,而制度改革更具有根本性长远性,短期经济发展可能更强化“国家机会主义”,而这最终会影响一国的经济效率。二者的着眼点不同,应该说,小凯看得更长远。胡鞍钢可以直接影响政策的经济学家之一。对中国国情有透彻的研究。1953年生,1978年1988年,先后在唐山工学院、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获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工学博士学位;1991年,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系博士后;1993年,美国Murray State University 经济学系访问学者;199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客座研究员;1998年,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系客座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鞍钢教授1991年被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学者。1995年初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95年经美国华盛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评选,获福特基金会中国经济研究资助。1995年以来,连续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奖励;2000年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选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特优项目。2001年获第九届(2000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学术成果:其代表作有中国国家能力报告、中国经济波动报告、中国地区差距报告、就业与发展-中国失业问题与就业战略、中国发展前景、中国挑战腐败、中国战略构想、影响决策的国情报告、中国大战略、第二次转型:国家制度建设、透视SARS: 健康与发展等。樊纲实力派中青年经济学家,可以对国家政策产生直接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最近入选央行货币委员会。生于1953 年,1969年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务农,1975年转到河北省围场县;1978年考入河北大学经济系(七七级)政治经济学专业,1982年毕业后,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主攻“西方经济学”专业;1985年至1987年赴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及哈佛大学访问研究;1988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1992至1993年任经济研究编辑部主任,1994-95年任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主要著作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主笔)、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与综合、市场机制与经济效率、渐进之路-对经济改革的经济学思考、中国渐进改革的政治经济学等学术专著和经济文论、樊纲集、走进风险的世界发展的道理等论文集,在经济研究等中国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灰市场理论、论改革过程、改革的动态理论等学术论文近百篇,在理论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991年获孙冶方经济学优秀论文奖。1992年被破格晋格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3年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界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之一。近年来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暨“过渡经济学”。周其仁经济学功力最为扎实的中青年经济学家之一。以思辨见长,且注重实际调查。文章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看他的文章有一种庖丁解牛般的快感。关于电信改革、关于国企改革、关于郎咸平的争论,关于医疗改革,他的文章都拨云见日,令人耳目一新。1950年生,早年在黑龙江下乡,其中在完达山狩猎七年半。1978年至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