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与复习重点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04566258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与复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与复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与复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ORD 第一章导论 第1、2节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1认知活动:是人从环境中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活动,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现象。2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人的独特的心理面貌。3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不需要任何学习和训练就可以实现的反射。4条件反射:是动物个体为适应环境变化,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学习和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二、判断题(错的打“”,对的打“”;每小题1分,共15分,并将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1人的行为也是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Y2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和自身的态度体验。Y3意志是人的意识的能动方面,也是人的主体性的心理表现。Y4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始于思维。N5人的心理活动都是在个人自我觉察的情况下进行的。N6个性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Y7个性倾向性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趋向和动力系统。Y8人的言语活动是人的一种重要而特有的行为反应形式。Y9人在生理性的反应不属于人的行为。N10人的心理、意识是不依赖于物质而独立存在的。N11心理是脑的机能,只要有人脑就有人的心理。N12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发生于单细胞动物。N13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干、间脑、小脑、大脑组成。N14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Y15心理活动的容是客观的,但它的表现形式却是主观的。Y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并将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1、(A)年,德国学者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A、1879 B、1789 C、1689 D、19792、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D)A、人的心理现象 B、人的行为 C、人的心理活动 D、人的心理和行为以与它们的活动规律3、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始于(B)A、注意 B、感知 C、思维 D、想象4、不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是(C)A、需要 B、兴趣 C、性格 D、动机5、有人的粗暴急躁,有的人安祥平和,有的人谦虚谨慎,有的人骄傲自满,这是人们在(A)上的差异。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人生观6、(D)不属于行为的表现形式A、在生理性的反应 B、外在的躯体性运动 C、人的言语活动 D、应激7、中枢神经系统包括(B)两部分A、大脑和小脑 B、脑和脊髓 C、大脑和脑干 D、脑干和大脑8、反射是通过(C)对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的反应A、脑 B、大脑 C、神经系统 D、中枢神经系统9、“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人的心理活动具有(D)A、能动性 B、社会文化制约性 C、观念性 D、主观性10、神经系统可分为(A)A、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B、脑和脊髓 C、大脑和神经纤维 D、大脑和小脑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1、个体心理由哪几部分构成?个体心理由心理过程(心理活动)、心理状态、个性心理三部分构成(3分)。心理过程主要包括认知活动、情绪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心理状态主要包括睡眠状态、觉醒状态、注意状态和应激状态;个性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3分)2、心理行为的关系怎样?答:心理与行为是不同的,这表现在:首先,心理是一种主观的精神活动,而行为则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其次,心理是一种隐的观念形态,行为则是一种外显的躯体运动和生理变化。(3分)心理与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表现在:第一,心理支配与调控行为。第二,行为表现与反馈心理。(3分)3、人的心理具有哪些特征?答:人的心理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1分)。人的心理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1)心理容的客观依存性;(2)心理现象的观念性;(3)心理活动的主观性;(4)心理反映的能动性;(5)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制约性。(每个特征1分)五、事例分析题(每题8分,共16分)1、1970年在美国加州发现的“现代野孩”吉妮,自1岁到13岁为止一直被父母隔离,禁闭在一个小孩子里,赤裸的身上套着套具,天天坐在固定的角落里,父母从不对她说话,也不准她说话。1970年11月吉妮被发现时,经专家检查、测验,她的智力水平如同1岁的婴儿。尽管人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去训练她,吉妮仍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发展。她从来不提任何问题,也不懂任何语法,语言发展异常地慢。1974年她才开始组句,“讲的话大部分像摘要的电报”。请用相关的心理学原理解释这种现象。答:“现代野孩”吉妮,有着人类的遗传基因和生理解剖结构,但是她并没有表现出正常人的心理来(1分)。这说明:(1)人的心理并不是天赋的,也不是脑的一种自然属性;人脑不能自发地产生人的心理。(2分)(2)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只有在客观现实的作用下,人脑才会产生心理现象。(2分)(3)社会生活实践是人接触的主要的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主要源泉和必要条件。人的心理实际上是在人类社会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是人类社会生活实践的产物。离开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就不可能有人的心理,更谈不上心理的丰富与发展。(3分)2、我国明代初年,明成祖朱棣杀了建文帝夺得皇位之后,把建文帝的小儿子朱文圭带到关起来,从两岁一直到五十七岁,其间除供给饮食外,不许别人与他接触,等放出来时,成了一个什么也不懂的白痴。请用相关的心理学原理解释这种现象。答:朱文圭有着人类的遗传基因和生理解剖结构,但是他并没有表现出正常人的心理来(1分)。这说明:(1)人的心理并不是天赋的,也不是脑的一种自然属性;人脑不能自发地产生人的心理。(2分)(2)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只有在客观现实的作用下,人脑才会产生心理现象。(2分)(3)社会生活实践是人接触的主要的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主要源泉和必要条件。人的心理实际上是在人类社会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是人类社会生活实践的产物。离开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就不可能有人的心理,更谈不上心理的丰富与发展。(3分)六、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1、心理与行为的关系怎样?答:心理与行为是不同的,这表现在:首先,心理是一种主观的精神活动,而行为则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其次,心理是一种隐的观念形态,行为则是一种外显的躯体运动和生理变化。(3分)心理与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表现在:第一,心理支配与调控行为。第二,行为表现与反馈心理。(3分)(对心理与行为有密切联系的两个表现有解释、说明的,再加6分)2、试述人的心理的特征。答:人的心理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1分)。人的心理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1)心理容的客观依存性;(2)心理现象的观念性;(3)心理活动的主观性;(4)心理反映的能动性;(5)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制约性。(每个特征1分)(对5个特征有解释、说明的,再加6分)第一章 第3、4、5节一、名词解释观察法:有计划的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观察以取得研究资料的方法。调查法:调查法是以提问的形式搜集资料以确定各种事实问题的联系或关系的方法。测验法:测验法是应用标准化的量表考察、测定人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特点以与心理差异的方法。二、判断题(错的打“”,对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并将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1心理学在教育中的一个作用是:解释与说明教育情境中的心理现象与问题。() 2、心理学研究目的不在于控制行为。()3、研究学生或教师心理应该不仅仅停留在预测行为上。()4、心理学无法通过做实验进行研究。()5、“心理学有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是对心理学发展的高度概括。()6、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7、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只适合研究人的行为而非心理过程。()8、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的一门分支学科。()9、心理学研究方法非常单一,主要靠观察。()10、科学心理学在人类远古时代已经出现,只是水平不高。()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并将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马斯洛和( A )。A罗杰斯;B苛勒;C杜威;D詹姆斯2不主研究心理过程的心理学派别是(D )A人本主义;B精神分析;C构造主义;D行为主义3、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詹姆斯和( A )。A杜威;B斯金纳;C考夫卡;D铁钦纳4、1879年( A )在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A华生;B斯金纳;C詹姆斯;D特5、精神分析的创始人:( C )A华生;B斯金纳;C弗洛伊德;D罗杰斯6、认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D )A华生;B斯金纳;C弗洛伊德;D不是单一的某个人7、下列哪项不属于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C )A客观性;B系统性;C主观性;D道德性8、下面不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变量:(D) A刺激变量B个体变量C反应变量D发展变量9、构造主义的代表人物:特和( B )。A杜威;B斯金纳;C考夫卡;D铁钦纳10、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苛勒、韦特海墨和( C )。A杜威;B斯金纳;C考夫卡;D铁钦纳四、简答题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心理学研究应遵循下面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发展性原则;四道德性原则。(6分)2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变量有哪些?答: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变量有一、刺激变量;二个体变量;三反应变量(每点2分,共6分)3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有哪些?答: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有一选择和确定课题;二确定研究设计;三搜集资料;四分析资料;五做出结论(每点1分,共6分)五、案例分析题1、“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体现了什么心理学派的思想。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体现了格式塔心理学的思想。(2分)格式塔心理学是20世纪初在德国涌现的一个心理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墨、苛勒和考夫卡等。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的意义,强调知觉经验虽来自外在刺激,但各个刺激可能是分散和离散的,我们由之所得的知觉却是有组织的,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2分)例如由四条直线构成的正方形,我们所知觉到的,并不是两条横线和两条竖线之和,而是一个完整的正方形,即在四条直线之外,另加了“完形”的意义。(2分)格式塔心理学在知觉、学习、思维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到现在仍是心理学研究中的宝贵财富。(2分)六、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请评述构造主义心理学答:构造主义是现代科学心理学历史上的第一个思想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特和铁钦钠。(2分)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心理学的研究的任务就是分析心理经验的结构,寻找心理的元素。(2分)构造主义认为心理的基本元素主要有感觉、意向、感情三类,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2分)构造主义强调采用省的研究方法。(2分)构造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学历史上的意义在于使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但是它也遭到一些批评:1过于简化,将人类的心理经验都简化为简单的感觉。2元素论,研究的不是整体。3心灵主义,忽视了不能口头报告的个体的研究。(4分)2请评述机能主义心理学答: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詹姆斯和杜威。(2分)机能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它认为意识是流动的,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的容。(2分)机能主义认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不是发现构成意识的元素,而是描述意识的进程和状况,描述意识对社会适应的功能。(2分)例如对思维的研究,构造主义关心的是什么是思维,机能主义则关心思维在人类适应行为中的作用。(2分)机能主义的这个特点,推动了美国心理学研究向实用主义的方向发展。20世纪以来,美国心理学一直比较重视在应用领域的研究,这和机能主义的思潮是分不开的。(4分)第二章心理过程第1节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1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2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二、判断题(错的打“”,对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并将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1感知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Y2梦是有意想象的极端表现。N3随意后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几乎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Y4能回忆的事物不一定能再认。N5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Y6感受性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Y7保持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量和质的变化。Y8一个人创造力的大小属于能力问题,与他的个性关系不大。N9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是指信息在头脑中保持1分钟左右的记忆。N 10一个人解决问题的愿望和动机越强烈,他就越能很好地解决问题。N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并将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1“入鲍鱼之市,久而不闻其臭”以上生活现象属于感觉的:BA对比;B适应;C相互作用;D强度2“刀子划玻璃,感觉到冷”以上生活现象属于感觉的:DA对比;B适应;C相互作用;D联觉3“吃糖之后吃苹果,觉得苹果很酸”以上生活现象属于感觉的:AA对比;B适应;C相互作用;D强度4以下哪个是部感觉:AA皮肤觉;B听觉;C运动觉;D视觉5以下哪个不属于问题解决的思维模式:DA直觉式; B分析式; C试误式; D启发式6不属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的是:BA提出问题;B分析问题;C明确问题;D检验假设7根据信息加工与保持时间的长短,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C )、长时记忆。A 情景记忆; B情绪记忆; C 短时记忆; D 感觉记忆8不属于知觉特征的是:BA选择性; B个别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9“同样一个灰色长方形,放在白色背景下显得暗些,放在黑色背景下则显得亮些”以上生活现象属于感觉的:AA对比; B适应; C相互作用; D强度10“从太阳底下走进黑暗的房子里,开始什么也看不见,过了一会,又能隐隐约约看见东西”以上生活现象属于感觉的:BA对比; B适应; C相互作用; D强度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哪些?答:识记的目的和任务;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识记的方法。 2简答艾宾浩斯遗忘规律答:遗忘过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之后的最初时间遗忘的最快,之后逐渐减慢,最后几乎不再遗忘,即遗忘速度“先快后慢”。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答:动机强度;思维定势;功能固着;迁移的作用;个性差异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为什么教师板书时,有时用彩色粉笔?为什么有时教科书某些地方用粗体字或加上着重点?有些人读书,为什么在书上做上各种记号?试用心理学知识加以分析。1、答:根据知觉的选择性规律,人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反映的比较清晰,其余的事物则作为知觉的背景,比较模糊。强度大的、对比鲜明的刺激物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教师板书时,有时用彩色粉笔,教科书某些地方用粗体字或加上着重点;有些人读书,在书上做上各种记号就是为了使对象与背景在色彩、线条粗细、形状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别,使知觉的对象重点突出、形象鲜明,才容易吸引注意力,清晰地被感知和记忆(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亦可酌情给分)。2、初中学生看一部电影或听一个故事,很容易地把它记住,还能绘声绘色地讲给别人听,可是对书本上的东西,有时再三教还是记不住,这是为什么?答:这涉与到不同的记忆容的兴趣和类型。初中学生看一部电影或听一个故事,很容易地把它记住,还能绘声绘色地讲给别人听,说明他比较擅长对情节性容的记忆和形象生动的容的记忆,生动有趣的容易于引起他的兴趣;而课本上的容比较多地属于语义记忆,或者抽象逻辑记忆,如果再三教还是记不住,说明他可能因对抽象性的容不感兴趣,而影响了对课本知识的记忆效果,不擅长于对抽象逻辑性的容的记忆,表现出了对不同记忆容的差异性(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亦可酌情给分)。六、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1.答: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加强发散思维训练;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培养优良的个性。(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亦可酌情给分)。2. 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答:第一,与时复习。第二,分配复习;第三: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第四,复习方法多样化;第五,动员多种感官参与复习活动。(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亦可酌情给分)。第二章心理过程 第二和三节(附答案)一、判断题1、客观事物本身并不直接决定情绪和情感,它能否引起人的情绪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Y2、认知不能调节人的情绪活动。N3、白日梦不是挫折后的一种消极的表现形式。N4、自我整饰是挫折后消极的表现形式。Y5、情绪是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情感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N6、情绪发生时会伴随着机体部的生理变化N7、情绪发生时的机体外部表情变化包括面部表情、言语表情和身段表情。Y8、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久的情绪状态。Y9、道德感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者他人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Y10、随意动作受人的意志调节和控制,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但不是意志行动的必要条件。N11、“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是动机斗争中的双趋式斗争。Y1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指意志品质的果断性。N13、意志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执行决定的阶段Y14、动摇性和自制性均属于消极的意志品质。N15、意志总是和行为相联系,并对人的行为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Y二、选择题1.下列哪些不属于情绪(D)A 愉快 B 悲伤 C 恐惧 D 想象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C)A 情感不依赖情绪B情绪不是情感的表现C 情绪依赖情感D 情绪和情感可以分割3.在言语不通的情况下的信息沟通,可以通过观察对表情的观察达到交流的目的,这是情绪和情感的(A)A 信号功能 B 感染功能 C 调节功能 D 理解功能4.下别哪些不属于情绪情感的机体变化(B)A 呼吸节奏变化 B 视力变化 C语调变化D心跳变化5.下列情绪变化最大,自我卷入程度最大的为(A)A暴怒 B激愤 C 难过 D 怡悦6.下列不属于最原始的四种情感的是(B)A 恐惧 B 忧愁 C 愤怒 D 快乐 7狂喜是一种(B)情绪体验方式A 心境 B 激情 C 应激 D 应急8(C)是人们在感知和欣赏事物时产生的优美的情感A 理智感 B 道德感 C 美感 D 疑惑感9.不属于否定的道德体验是(B)A 羞愧 B 敬佩C 憎恨 D 厌恶10“酸葡萄”是一种(D)表现A 挫折后升华 B 挫折后补偿 C 挫折后自我整饰 D 挫折后的自我安慰11意志行动的(A)越强,意志水平越高,行为的盲目性和冲动性也就越小。A 目的性 B 随意性 C 情绪性 D 道德性1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指意志的(B)A 坚持性 B 自制性 C 自觉性 D 果断性13.虎头蛇尾、见异思迁、朝暮楚”DA 坚持性 B 自制性 C 自觉性 D 动摇性14与盲目性、独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DA果断性;B自制性;C坚持性;D自觉性15. “前怕狼,后怕虎”是指(A)的动机斗争A 趋避式 B 双趋式 C 双避式 D 逃避式三、名词解释1、情绪: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2、应激: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急速而高度紧的情绪状态。3、挫折:一个人目的性行为受到阻碍或者中断时所感受到的情绪体验。4、意志: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四、简答 1、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关系联系:1)情绪与生理需要相联系,是由对事物单纯的知觉或感觉直接引起,具有情境性,不稳定性,是人和一些动物共有现象;2)情感与社会需要相联系,是由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具有稳定性,是高级复杂,人所特有的现象。区别:1)情感作为比较稳定深刻的态度体验,它从根本上影响着情绪的表现;2)情感又总是在各种不断变化着的情绪中得到表现,3)情绪是情感的表现形式,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容2、 简述情绪的功能1)信号功能 2)感染功能 3)调节功能3、简述意志的过程1) 采取决定的阶段,包括:动机斗争、目的确定、方法选择;2) 执行决定的过程,包括:意志对行动的调节、克服外困难、经受成败的考验五、事例分析1、征曾对唐太宗说“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每致所失”。请结合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分析意志的特征和品质。意志的特征包括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与困难相联系与与随意动作为基础。意志的品质包括:(1)自觉性,是指一个人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并且能够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于既定目的的意志品质。(2)果断性,是指一个人善于适时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执行决定的意志品质(3)自制性,是指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并能有意识地约束和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的意志品质(4)坚持性,是指在行动中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坚决地实现预定目的的意志品质题中征对唐太宗提与的意志品质主要是指贤人由于具有自制性,能节制自己的情绪,而愚蠢之人对自己的情绪不加以约束,放任自己,往往导致失败。2、某学生考试失败之后,认为失败原因是学习课程太多,考试题目太难,打游戏看电影以发泄不满。请从挫折后表现分析这个学生的行为。1)挫折后表现有积极的表现和消极的表现和妥协的表现。积极的表现包括:升华、补偿、改变策略。消极表现包括:攻击行为、固执行为、退化行为、白日梦和逆反行为。妥协表现包括自我安慰、自我整饰和推诿。2)该学生将考试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课程太多、题目太难外部因素,而没有寻找自身原因,以减轻自己的焦虑,是一种妥协推诿表现,而在挫折之后未能正视失败,而是通过一种简单幼稚的方式发泄不满,是挫折后的退化表现。论述1、 论述情绪情感、意志与认知之间的关系(1)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意志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均与认知过程相联系。(2)认知过程通过形象或者概念来反映客观事物,而情绪情感通过体验来反应客观事物。情绪情感会影响人的认知过程,而人对事物的不同认知也会影响情绪情感。(3)意志与认知的关系:认知是意志的前提。意志具有目的性,人的目的性不是凭空产生而是认知活动的结果。意志能影响认知过程,人在进行各种认知活动时会遇到各种困难,要克服困难则需要作出意志努力。(4)意志与情感的关系:首先,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其次,意志可以影响情感的发展,使情感服从理智。1、 论述处理挫折的策略(1)挫折是一个人目的性行为受到阻碍或者中断时所感受到的情绪体验。(2)如何减少挫折的消极影响,处理挫折措施可以包括:情境转移:受挫折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因此,挫折后因尽量使受挫者离开引起挫折的情景。精神宣泄:不危与别人利益的情况下将心的困扰发泄或者表达出来,而不是过分压抑自己。代偿转移:通过另一种活动来弥补未能达到的愿望,减轻挫败感。通过一些代替性和或者是弥补性的行为以求得心理平衡。心理咨询:通过请教心理医生或者心理咨询人员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解决或者减轻心理压力的方法。宽容受挫者:对于受挫者,其周围的人应该给予理解和宽容,给予与时帮助和关怀;而不是嘲笑、讽刺和漠不关心。第三章 心理状态 试题一、名词解释:1、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2、心理状态:是个体在面临一定情境时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状态与特征。3、意识状态:是指能够被主体清晰觉知到的心理活动,是自觉的心理活动,是人心理的主要方面和基本状态。二、判断1心理状态的不同水平代表着主体心理活动的积极水平和脑功能的激活状态。(V)2人的一切自觉的心理活动,都是以注意为基础的。(V)3刺激物的特点是引起不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 。( V )4注意是一种比较紧、积极的心理状态。(V)5随意注意形成与产生的根本条件在于练习与熟练。(X)6分心是与注意的分配特征相反的。(X)7随意后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几乎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V)8注意不能离开心理过程而单独存在。(V)9. 注意的稳定性就是注意长时间的保持在同一个对象上,而不能有任何变化。(X)10. 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教师讲课,这是学生的注意发生了转移。(X)三、选择题1以下哪个不是心理状态的特点:( D )A动态性;B直接现实性;C综合性;D稳定性2一个人的注意离开了应该注意的对象,这是注意的( C )A转移;B分配;C分散;D稳定3(A )是一种比较紧、积极的心理状态。A注意;B应激;C振奋;D激动4人的一切自觉的心理活动,都是以(D )为基础的。A感知;B思维;C记忆;D注意5(B )本身是心理活动存在的直接形态。A心理过程;B心理状态;C个性心理;D心理特征6随意后注意具有高度的(A),是人类从事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A稳定性;B主动性;C随意性;D客观性7“头悬梁,锥刺股”是为了唤起人的哪一种注意? (B )A.不随意注意 B. 随意注意 C. 随意后注意 D. 三者都没有8(C )使人对感兴趣的事物予以优先注意。A需要;B价值观;C兴趣;D动机9以下哪个不是注意的特征:(C)A注意的围、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分散、D注意的转移10、学生上课时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这是注意的:(A) A.分配 B.分散 C.转移 D.起伏四、简答题1简述不随意注意产生的条件。答题要点:客观条件:刺激物强度的相对性;刺激物之间的对比性;刺激物的变化性。主观因素:人的个性倾向性,需要、兴趣、价值观决定着对注意对象的选择;人的心境如何,身体疲劳与否,对事物有无期待,以与过去的知识经验等都是不随意注意产生的重要条件。2简述随意注意保持的条件。答题要点: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合理地组织活动;排除外界干扰。3、注意有哪些特征?答题要点: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五、案例分析今天是林老师第一次上公开课,她穿着漂亮艳丽的新衣服提前来到教室,带来了很多直观教具,有实物、模型、图片。进教室后,她把这些教具放在讲台上或挂在黑板上,然后用彩色粉笔把黑板边缘装饰得格外醒目。开始上课了,林老师显得镇定自若,她先宣布了期中考试的成绩,并鼓励大家再接再厉。在讲课中,林老师言语平静流畅。由于准备的容十分丰富,她便加快了速度,对讲课容也不予重复。正当她专心致志地讲课时,发现有个别学生在开小差,她立即点名批评,制止了这种不良行为,然后继续上课。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林老师从容地走出了教室,她想,今天的课效果一定很好。你认为林老师的公开课是否成功?请运用所学的注意规律说明理由。答题要点 林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注意学习的效果。根据不随意注意的规律,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客观条件有:刺激物强度的相对性;刺激物之间的对比性;刺激物的变化性。主观因素有:人的个性倾向性,需要、兴趣、价值观决定着对注意对象的选择;人的心境如何,身体疲劳与否,对事物有无期待,以与过去的知识经验等都是不随意注意产生的重要条件。林老师艳丽的新衣服、过多直观教具、过早呈现教具、格外醒目的黑板边缘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另外宣布了期中考试的成绩,点名批评,容易影响学生的情绪,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六、论述题如何运用注意的规律提高学习效率?(或:提高教学效果?)答题要点 学生的注意集中是实现学习高效率的前提条件。(一)利用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习者的不随意注意。1、不随意注意的规律更多的是依赖刺激物,强度大、新颖、对比鲜明和活动变化的信息容易引起人的不随意注意,学习中要善于利用刺激物的特点组织不随意注意,同时,抑制与学习无关的刺激干扰。注意学习环境的选择与布置,环境要安静、简朴、整洁等。2、符合个体需要和兴趣的事物容易引起人的不随意注意,因此,要注意学习容的选择与使用,学习容能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容丰富、难易适中,带有实践性的。(二)采用活动组织的方式着重培养学习者的随意注意。1、随意注意是以学习活动的自觉性、目的性和组织性等为条件的,因此,应加深对学习目的任务的理解,激发对学习活动的自觉性,对活动任务的意义理解得越清楚、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越强烈,越能保持良好的随意注意。2、培养间接兴趣。稳定的间接兴趣有助于引起和保持随意注意。3、合理组织学习活动。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有助于引起和保持随意注意。(三)开展自我指导训练,培养学习者善于利用两种注意的规律。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经常交替地出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能够使注意长时间地保持集中。第四章1、2、3节一、 名词解释1动机: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部动力。2需要:需要是个体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3气质:人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即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稳定性、灵活性和指向性方面的特征。4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所必备的心理特征。二、判断题1智力测试得分高的人能力水平一定也高。N2婴儿一出生就具备较为稳定的个性。N3马斯洛认为,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尊重的需要。N4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远近关系以与动机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将动机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N5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之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Y6价值观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一个人一旦形成某种价值观,他就会时时处处自觉不自觉地根据自己心的标准来衡量客观事物的价值。Y7一定的能力总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不论什么能力都离不开具体的活动。Y8多血质的人比粘液质的人更能促进社会进步。N9个体心理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遗传和环境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Y10智力测试可以精确测试一个人的智力水平。N11.气质与遗传的关系尤为密切,具有很强的天赋性。Y12.儿童的遗传素质越接近,气质的表现也越接近。Y13.气质较多地依赖于先天素质,因此,气质在个性中具有较大的稳定性。Y14.按照气质类型的分类,红楼梦之中的林黛玉属于粘液质气质类型。N15.多血质的人往往比较安静、行为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N三、单项选择题1( C )在个性中处于核心的地位,是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的重要心理生活标志。A能力;B气质;C性格;D价值观2个性的社会性并不否定个性的( A )。A自然性;B整体性;C生物性;D遗传性3( C )使人对感兴趣的事物予以优先注意。A需要;B价值观;C兴趣;D动机4以下哪项不是性格的结构特点:( B )A整体性;B一致性;C稳定性;D可塑性5.以下哪项不属于动机的功能:( D )A激发功能;B指向功能;C维持功能;D发展功能6.有机体为满足对食物、水分、空气和避开危害等需要而进行活动的动机,称为:( C )A近景性动机;B远景性动机;C生物性动机;D社会性动机7.交往动机和成就动机属于:( D )A近景性动机;B远景性动机;C生物性动机;D社会性动机8.有的学生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提问而复习功课,这种持续时间短,比较局部狭隘的动机属于:( A ) A近景性动机;B远景性动机;C兴趣动机;D因性动机9.马斯洛认为,人类最低层次的需要是:( C )A 归属爱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10.马斯洛说:“一个音乐家必须作曲,一个画家必须绘画,一个诗人必须写诗,否则他就无法安定。”人们都需要尽其所能,这一需要称为:(C)A归属爱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11.马斯洛认为,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C )A归属爱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12.在以下各项中,层次最高的需要是:( D )A归属爱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13.以下哪项不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 C )A智力;B能力;C需要; D人格14.以下哪项不属于个性心理倾向性的成分?( D )A动机;B兴趣;C价值观;D人格15.以下哪项不属于需要的特点?( D ) A对象性;B驱动性;C发展性;D稳定性四、简答题1. 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参考: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很多需要,这些需要组成一个有层次的系统。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要由低到高分别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只有前一种需要得到了基本满足,有一种需要才能产生。2. 简要说明动机在人的行为活动中的功能参考要点:(1)激发功能(2)指向功能(3)维持功能(4)调节功能3简述价值观与行为的关系。参考要点:(1)价值观对行为具有动力作用(2)价值观对行为的定向作用三、 事例分析1.洋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班主任为了了解班里同学的智力水平,对所有同学做了一次智力测试。在这次测试中,洋取得了比较低的智力分数,于是在家长会上,洋的班主任当众告知洋的父亲洋属于智力比较底下的孩子,事后,洋智商低这件事像风一样很快传遍了校园。请尝试分析班主任做法的不妥之处。参考要点:一)班主任选择智力测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二)智力测试的精确性和学生做测试过程中的诸多影响因素; 二)班主任做法对学生的伤害性。2.人们常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然而,古希腊的哲学家格拉底年轻时暴躁易怒,富有挑衅性,后来经过努力,却改变了自己的气质。据此,请尝试分析气质的特点。参考要点:一)气质与遗传的关系密切,具有天赋性; 二)气质虽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六、论述题1论述性格与能力、气质的关系。一)性格与能力的关系;1)性格影响能力的发展方向和能力的发展水平;2)能力影响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的方式。二)性格与气质的关系;1)性格在某种程度上掩蔽或改造着气质,使气质服从于实践活动的要求;2)气质影响性格的表现特点,使性格的表现涂上气质的色彩;3)气质影响性格的发展速度。2气质与教育活动关系密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气质类型,应该如何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一) 正确区分和对待学生气质类型的特点;二) 在了解学生气质类型的基础上因材施教;三) 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和控制自己气质的能力。第五章试题一、 选择题1、( B )是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 A、生理成熟 B、遗传素质 C、社会生活条件 D、教育2、( A )就是关于“我是谁”与“我将要成为什么样子”等概念形成稳定、连续、统一的自我认识。 A、自我同一性 B、自我中心主义 C、自我意识 D、自我体验 3、( C )是指人的一生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A、生理发展 B、身体发育 C、心理发展 D、个性发展 4、( D )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次序和规律A、遗传素质 B、社会生活条件 C、生理成熟 D、教育 5、( C )决定了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速度和方向 A、遗传素质 B、生理成熟 C、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 D、生理发展 6、在中学生的思维中,( A )成分已在一定程度上占优势这是中学生思维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 A、抽象逻辑 B、具体形象 C、直观动作 D、直观形象 7、由于少年身体迅速长高,知识、能力增加,其家庭和社会地位也不断提高,他们觉得自己不再是个孩子了,逐渐产生了自己是大人的意识,即( D ) A、闭锁感 B、独立性 C、批判性 D、成人感 8、从初中二年级起,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有经验水平向( B )水平转化 A、形式 B、理论 C、辩证 D、形象 9、青少年的自我中心主义让他们具有一种奇怪的想法每个人都在观察他们、关注他们,这种思想观念就是( A ) A、想象中的观众 B、自我中心主义 C、个人神话 D、自我意识 10、青少年感到自己是特殊而独一无二的,并且具有巨大的能力,这是青少年的( C )在起作用 A、想象中的观众 B、自我中心主义 C、个人神话 D、自我意识二、判断题 1、青少年期是指11、1217、18岁这个年龄阶段 ( 对 ) 2、青年初期是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自觉性和幼稚型错综复杂的时期 ( 错 ) 3、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与断续性的特点 (错) 4、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特点 (对) 5、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稳定性与不稳定性的特点 (错)6、生理成熟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次序和规律 (对)7、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决定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速度、方向 (对)8、青少年最为突出的生理特点是第二性征出现和性成熟开始。 (对)9、学者把青年初期称为“危险期”、“过度期”“急风暴雨期” (错)10、社会生活条件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前提 (错)三、名词解释 心理年龄特征:个体的心理在某个年龄阶段具有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点,叫心理年龄特征。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它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我中心主义:指儿童不能完全客观地认识世界以与与他人进行交往,不能把他人关心的物体和事件与他们自己关心的物体和事件区分开来。四、简答题 简述青少年自我中心主义的具体表现(6分)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自我中心主义指的是儿童不能完全客观地认识世界以与与他人进行交往,青少年为我不能把他人关心的物体和事件与他们自己关心的物体和事件区分开来(2分)。青少年的自我中心主义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假想的观众(2分);2、个人神话(2分)。五、实例分析小飞自小聪明伶俐,听话乖巧,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可自从上初中后,他好象变了个人似的:凡事总爱与父母顶嘴,还喜欢自作主,有时还偏要同父母“反其道而行之”。如妈妈给他买的衣服嫌难看,丢到一边,要自己去买;不准父母随便动他的任何东西,说是他的个人隐私;小飞有鼻炎,妈妈为他买了鼻炎通,他却故意把它扔了。试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答案要点:主要需根据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如反抗心理、成人感与独立性要求等来进行分析。(只要涉与了此方面的容都可酌情给分)。六、论述题 试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答案要点与评分标准: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生物方面的因素,二是环境方面的因素。(3分)具体来说有:1、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3分);2、社会生活条件(3分);3、教育(3分)(具体分析各方面的具体作用)。第六章学习心理和第七章教学心理一、名词解释1、成就动机:就是想要很好地完成工作,在工作中创造出优异业绩的那种动机,即尽可能发挥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难,尽可能地去完成目标的一种动机。2、课堂教学程式:指教师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和容而采取的一定的教学组织与操作形式。3、心理效应:指由于某种刺激或作用的影响使得人产生相应于这种刺激或作用的心理效果或反应。4、自我提高的驱力:是个体试图通过提高自己的心理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利相应地位的需要。二、判断题1、人类个体的学习是对生理需要的直接反应。N2、认知驱力是一种在动机。Y3、学习目的要最好地发挥作用,必须通过制订具体目标来实现。Y4、只有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目标才能起作用。Y5、归因理论认为,不管失败还是成功,能力的归因都能引起更强的情绪体验。N6、学生对某学科的认知驱力或兴趣,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习得的。Y7、自我提高的驱力是一种部动机。N8、奖励一定能够提高人的做事的动机。N9、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出现认知失调时,人的心理就会出现紧,极力想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以达到新的平衡。所以,认知失调必然导致态度的改变。N10、适当中止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容。Y11、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教师要多多开展各种学习竞赛来促进学习。N12、奖励会引起愉快的情绪,惩罚则引起消极的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只能使用表扬和奖励,不可使用惩罚。N13、反馈可以促进学习,所以只要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有反馈就可以,与不与时不要紧。N14、研究表明,低成就动机者把失败归于外因将提高以后的作业成绩;高成就动机者把失败归于外因则会阻碍其积极性的发挥。Y15、根据归因理论,将失败归于可控因素时,则会继续努力;将失败归于不可控因素时,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Y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并将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1、“好心办坏事”体现了动机和行为的( B )A、密切性;B、复杂性;C、依赖性;D、依存性2、根据动机引发的原因,可把动机分为(C )。A、一般动机和具体动机;B、高尚动机和低下动机;C、在动机和外在动机;D、长远动机和短暂动机;3、王涛学习很努力,因为他想争取奖学金,他的学习动机属于:BA、在动机;B、外在动机;C、高尚动机;D、低下动机4、根据归因理论,( B )的人会受到最高评价:A、能力低而不努力;B、能力低而努力;C、能力高而不努力;D、能力高而努力;5、根据归因理论,( D )的人会受到最低评价:A、能力低而不努力;B、能力低而努力;C、能力高而不努力;D、能力高而努力;6、学生通过考前开夜车记住的学习容,一旦考试结束就忘得一干二净。这是(A )效应的表现。A、蔡加尼克; B、反馈; C、罗森塔尔;D、认知失调;7、老师在学生做完习题或回答完问题时,他都会与时将自己的想法告知学生,结果期末考试全班的平均成绩和优秀率都在全级名列前茅。这是利用了( B )效应。A、蔡加尼克; B、反馈; C、罗森塔尔;D、认知失调;8、赏识教育是( C )效应的一种表现。A、蔡加尼克; B、反馈; C、罗森塔尔;D、认知失调;9、根据奥贝尔的观点,以下( D )不是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A、认知驱力;B、自我提高驱力;C、交往驱力;D、成就动机10、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B )问题是适宜的。A、困难的;B、适中的;C、容易的;D、任何难度的;11、把预定的事情写进记事本中防止遗忘,到时反倒忘记了。这是( A )效应的表现。A、蔡加尼克; B、反馈; C、罗森塔尔;D、认知失调;12、根据归因理论,不论成功还是失败,( B )归因都将引起更强的情绪体验。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D、运气;13、在有意义的学习中,( A )驱力是一种最重要、最稳定的动机。A、认知; B、自我提高; C、交往; D、成就14、过分强调( B )驱力将导致功利主义倾向,使学习变成一种枯燥乏味的工具。A、认知; B、自我提高; C、交往; D、成就15、( C )驱力在儿童期最为突出。A、认知; B、自我提高; C、交往; D、成就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简述成就动机对学习的影响。2、简述教学活动中利用反馈效应需要注意的问题。3、简述利用认知失调转化学生的态度和品德时要注意的问题。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某位心理学家到一所学校做实验,让同学们做一份测试题,测完后,心理学家当着全班与班主任的面宣布,“测试结果显示,坐在第一排的同学是本班最有潜力的同学。”期末考试,果不出所料,第一排同学的语、英数三科期末考试成绩平均提高幅度高出全班10分。根据这一现象,请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效应分析。2、老师是一个同学喜爱的老师,平时在课前课后他经常给同学们提一些问题(与所学知识有关的),让他们思考,这些问题不易不难,同学们只要用点时间思考,总能解决,为此,同学们在老师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非常有热情。试从学习动机激发的角度,分析王老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这一心理效应叫罗森塔尔效应也叫期待效应(1分);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抱以的期待和热爱而使学生出现相应发展的现象(2分)。产生这种效应的心理机制是: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以对学生的总体印象为基础的,这种印象一旦形成,就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他方面的行为表现产生相应的期望,这种期望将直接对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方式产生影响(2分);期望行为引导教师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对不同的学生实行区别对待(1分)。以上例子中第一排的同学正是因为被老师寄予了积极的期待,所以他们的成绩才得到较大的提升,由此说明期待效应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2分)。2、老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分);就是使新的学习容与学生已有的经验相联系,因学生使用现有经验不能解决当前的新问题,从而激发起强烈的好奇心,进而通过积极的探索去消除心理上的冲突状态(2分);创设问题情境要求教师一方面要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间的在联系(1分);另一方面还应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状况,在此基础上创设适宜的疑难情境(1分);问题过易或过难,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认为中等难度的问题情境较为适宜(1分)。创设问题情境,可通过变更作业容和形式以保持作业的新异性来实现,特别是容的新异性比形式的新异性有更大的吸引力(2分)。六、论述题(每小题12分)1、谈谈如何有效地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