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下生物教案设计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04535887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下生物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7下生物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7下生物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ord教学容:评讲上学期期末试卷重点:填空题第一章 人的由来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开展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2.比照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开展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开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3.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4.认同人类起源与开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开展的观点以与科学是不断开展的观点。教具准备: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教师讲述、启发与学生讨论探索相结合。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介绍达尔文的观点。3、分组讨论:观察与思考(现代类人猿)4、介绍森林古猿的生活。5、介绍森林古猿走向人类的过程。6、讨论:资料分析,得出森林古猿变化为人类的艰辛历程,强调:“艰辛7、小结板书: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开展1、达尔文的观点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3、森林古猿的进化为人的历程第二节 人的生殖教学目标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2.描述受精过程以与胚胎发育过程。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4.与父母交流自己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增进敬爱父母的情感。教具准备:挂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教师讲述、启发与学生讨论探索相结合。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讨论: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大家已经知道人类作为一种生物是由森林古猿进化来的。那么,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一个个体又是怎样来到世上的呢?课前教师让大家问问妈妈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妈妈是怎么说的?小时候男孩、女孩外貌差异不大,人们主要靠什么确定其性别呢?3、介绍男女性生殖系统结构:男性:精囊腺、前列腺、输精管、阴茎、阴囊、睾丸、附睾等女性:输卵管、卵巢、子宫、阴道等4、介绍男女性生殖系统各局部功能:略5、布置作业:课后题与学导练板书:第二节 人的生殖1、男性生殖系统结构:精囊腺、前列腺、输精管、阴茎、阴囊、睾丸、附睾2、女性生殖系统结构:输卵管、卵巢、子宫、阴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2.描述受精过程以与胚胎发育过程。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4.与父母交流自己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增进敬爱父母的情感。教具准备:有关图片教学方法:教师讲述、启发与学生讨论探索相结合。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简述生殖过程:受精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为一个新个体,要经历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变化。这是一个受精卵发育过程的示意图演示课件。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胎儿。两个月左右的胚胎,长约25厘米,初具人的形态,此后称为胎儿。3、讲述:子宫胎儿、脐带和胎盘之间的关系4、讨论:父母抽烟、喝酒、吸毒,对胎儿有无影响?为什么?5、讲述:胎儿发育成熟以后,就要与母体别离,这是分娩,同时胎盘也要排出来。这样,一个新生儿就诞生了。新生儿的脐带末端如此逐渐萎缩,日后就成了肚脐眼。6、小结:分娩是痛苦的,但新生命的诞生又是相当美好的。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人类的繁衍、延续。7、布置作业:课后题与学导练板书:3、生殖过程: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胎儿。4、生殖意义:人类的繁衍、延续。第三节 青春期教学目标1.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包括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2.通过讨论和交流,关注自己和同学的身心变化,共同健康地度过青春期。教具准备:挂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教师讲述、启发与学生讨论探索相结合。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问卷调查男孩:1你是几岁时身高开始突增的? 2你出现喉结了么? 3你有没有出现遗精回答“有或“没有 4你觉得你是不是进入青春期了? 5你有没有突然感到很烦躁的时候?你是怎么调节自己的情绪的? 6你有没有喜欢过哪个女生?你为什么会喜欢她呢? 7你对自身的发育有没有产生困惑?是否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女孩: 1你是几岁时身高开始突增的? 2你的乳房开始发育了吗?回答“是或“不是 3你有没有出现月经?月经期间你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么? 4你觉得你是不是进入青春期了? 5你有没有突然感到很烦躁的时候?你是怎么调节自己的情绪的? 6你有没有喜欢过哪个男生?你为什么会喜欢他呢? 7你对自身的发育有没有产生困惑?是否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3、讲述:青春期的身体变化4、讨论:资料分析5、小结:女生发育比男生早:女生平均在8岁至9岁时开始发育,而男生平均在9岁至10岁时开始发育。卵巢优先于睾丸发育,所以女生先长高,男生后长高。身体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神经系统、心脏和肺等的功能也明显加强。男孩、女孩的性器官都开始迅速发育,男生出现遗精,女生会来月经。6、布置作业:课后题与学导练板书:第三节 青春期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1身体突增2神经系统、心脏和肺等的功能也明显加强3性器官都开始迅速发育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包括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2.通过讨论和交流,关注自己和同学的身心变化,共同健康地度过青春期。教具准备:挂图教学方法:教师讲述、启发与学生讨论探索相结合。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探讨青春期的心理变化与其卫生:和父母顶撞。认为父母什么都不懂,不爱听他们的。有事不爱和父母交流,想保守自己的小秘密。有时候,爱在父母面前撒娇。有独立性。又有一定的依赖性。心世界开始闭锁。我们怎样做才能正确地处理好这些事情呢?有一些事情需要和父母商量。多和父母交流、沟通,吸取、采纳他们的经验、教训。父母说的不一定都是非常正确的,但正确的应该照做。理解父母对我们的关心,要尊敬他们。不愿和父母说的事,要和教师、同学或其他长辈说一说。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增强是非观念。:遇事要多听听家长的意见,自己也要多想,不能武断。3、分组探讨:略小丽和王东都是学习非常优异的学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相互认识了,并且相互产生了好感。于是王东就经常以各种名义找小丽去逛街或去玩。一个学期过去了,小丽和王东的学习成绩在不知不觉中明显下降了。教师屡次找他们谈心,他们仍然不为所动。在我们同学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发生呢?4、小结5、布置作业:课后题与学导练板书:2、青春期的心理变化与其卫生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学目标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2.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测定食物中的能量。3.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教具准备:挂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教师讲述、启发与学生讨论探索相结合。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不同食物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是否一样?比拟、归纳得出结论。2、讨论: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那么,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体细胞所含物质有什么联系?哪些营养物质能提供能量呢?糖、脂肪、蛋白质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来源。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且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来源广泛。3、讲解并演示课本实验:食物中含有能量,不同的食物含的能量不同。4、讨论:糖类、蛋白质、脂肪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呢?它们又是靠哪些食物提供的呢?5、小结6、布置作业:课后题与学导练板书: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1、能源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2.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测定食物中的能量。3.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教具准备:挂图教学方法:教师讲述、启发与学生讨论探索相结合。教学过程:1、讲述: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为什么水分对我们这么重要呢?水份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离开水都无法进展,废物也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不管是从含量还是作用来看,水都是我们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所以,大家平时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白开水。2、讲述:无机盐和维生素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种类都非常多,如果同学们有挑食的毛病,就很容易因缺少某种维生素或无机盐而患病。按课本病例讲解3、小结并练习:设计探究方案,比拟不同蔬菜和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4、布置作业:课后题与学导练板书:2、非能源物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3.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4.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被吸收的曲线图。5.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教具准备:挂图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方法:教师讲述、启发与学生讨论探索相结合。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我们每天所吃的粮食、蔬菜、肉和蛋等食物,必须通过消化系统的消化才能被吸收,导入课题。对于消化系统的组成,运用消化系统的挂图,结合学生自身进展教学,使学生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器官和主要器官在人体的自然位置。学生对消化腺容易无视,因此应该利用模型指出它们在人体的位置、分泌哪种消化液,消化液的作用在以后的实验课中加以理解。口腔局部,人的一生有两套牙:乳牙20个和恒牙32个,再有一点需指出的是,牙齿不是骨,是一种结缔组织。牙齿的卫生保健,请学生说说患龋齿病的感受,是如何得的龋齿;其发病原因与不良的卫生习惯、个人体质、营养情况等有关,导致酸腐蚀牙齿,特别是釉质受酸的腐蚀而变软、变色,形成龋洞。教育学生如何保护自己的牙齿,保护牙齿对身体健康有什么重要意义。在讲述胃的位置、形状、结构和主要功能时,胃壁的结构是教学的重点。胃壁的结构与胃的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应该利用胃壁的结构挂图或模型,着重指出胃腺由胃黏膜上皮凹陷而成的,这有助于以后为讲述胃有一定的消化作用奠定根底。讲清胃壁的结构很重要,因为除口腔外各段消化道壁的结构与胃壁的结构根本上相似。4、进展小结。5、作业:课后题6、课后查找资料:关爱肥胖学生,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谈谈如何节食。哪种减肥方法更好?为下一节演讲做准备板书设计第二节消化和吸收一、消化系统的组成:1、消化道2、消化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3.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4.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被吸收的曲线图。5.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教具准备:挂图教学方法:教师讲述、启发与学生讨论探索相结合。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什么样的人需要节食?青少年在生长发育时期不需要节食,但要注意科学的饮食习惯和合理膳食。但是青少年中一些肥胖的学生却十分有必要进展节食,必须坚持科学的饮食和坚持锻炼才能达到节食的目的。那么营养物质是主要通过哪个消化器官进展吸收的呢?导入课题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首先是小肠的位置和长度,出示消化系统的挂图,让学生形象地看到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小肠的结构特点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小肠壁的结构与胃壁相似,小肠黏膜的外表,有很多环形的皱襞,准备好洗干净的一段动物小肠,纵向剪开,露出小肠的外表,注意小肠外外表的比照,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小肠外表的环形皱壁,同时注意把小肠放在盛水的培养皿或试管中,使小肠绒毛漂浮在水中,再用放大镜观察小肠绒毛,用手指在轴膜外表左右抚摸,会有什么感觉?使学生看到、摸到小肠绒毛,提出问题:小肠外表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结构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有什么意义呢?分析:在小肠外表具有的皱壁和小肠绒毛,可以大增加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最后通过挂图展示出一段小肠,先展现小肠外表皱壁,然后展现皱壁上一个小肠绒毛,讲清楚小肠绒毛的结构,那么小肠绒毛是怎样吸收营养物质的呢?吸收途径:营养物质绒毛壁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静脉血液。甘油、脂肪酸绒毛壁毛细淋巴管淋巴管静脉血液。 要注意肠腺的位置,容易无视,肠腺开口于相邻的两个小肠绒毛之间。 总结小肠的结构特点;总面积大长度、有皱壁、有小肠绒毛、小肠绒毛壁薄。说明小肠的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进而指出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结合挂图进展讲述,重点介绍盲肠和阑尾的位置。同时介绍如何预防阑尾炎?便秘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危害?教育学生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4、进展小结。5、作业:预习下节课容板书设计二、小肠的结构和功能三、大肠的结构和功能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3.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4.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被吸收的曲线图。5.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教具准备:挂图教学方法:教师讲述、启发与学生讨论探索相结合。教学过程:1、通过录像和演示观察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2、三种物质的消化 消化器官消化腺消化液消化酶 口腔唾液腺唾液唾液淀粉酶 讲述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里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进展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小肠液中也含有能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消化酶的作用下,进入小肠的蛋白质被进一步分解成氨基酸。问题:生物是由蛋白质组成的,为什么胃液中的盐酸和蛋白酶不会破坏胃壁本身的细胞?解答是由于胃黏膜可分泌动液,使胃外表被动液覆盖,从而起到保护作用。但如果分泌失常,致使黏液分泌不足,胃壁受胃液的侵蚀,会导致胃溃疡。 胆汁把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这就是胆汁的乳化作用。从而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最后,由学生归纳总结三种有机物的化学性消化过程。5.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可以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直接被吸收 水、无机盐、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甘油、脂肪酸这些营养物质分别被胃、小肠、大肠吸收的过程,总结归纳出吸收的概念。用图和文字相配合的方式进展教学。 讨论:人体在宇宙空间站失重时或人体倒立时,仍可吞食固态食物,并迫使食物违抗地心引力而进入胃,试说明其原因7、进展小结。8、布置作业:课后题与学导练板书:四、三大营养物质的吸收第三节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2.关注食品安全。3.尝试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4.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教具准备: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教师讲述、启发与学生讨论探索相结合。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列举某同学一位大学生为追求苗条,盲目减肥不正常吃饭最后失去生命;我校局部学生长期用方便面、烧烤等小食品代替午餐导致身体瘦弱;与之相反,据有关报道称:近几年我国肥胖儿童比例上升趋势显著;当地大家很熟悉的吃婚宴导致集体中毒等事例,引出不注意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带来的严重后果。2、分析不良营养和饮食习惯带来的危害。3、讲述:什么样的营养才算合理呢?让学生明确五类食物的大致比例,并认同只有每天均衡地吃这五类食物,才能防止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4、讨论:良好饮食习惯有哪些?一日三餐,按时进餐;早中晚三餐能量的分配;饭前饭后不宜立即进展剧烈运动等。5、活动:“我该怎么做?6、小结。7、布置作业:课后题与学导练板书: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1、合理营养2、食品安全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2.通过分析有关的资料,说出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教具准备: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教师讲述、启发与学生讨论探索相结合。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人只吃饭,不呼吸会怎样?人体呼吸是如何进展的?不能呼吸的人将死去,呼吸的人能继续生存。2、填图:呼吸道的组成3、讨论:资料分析4、观察、归纳;或请学生直接看书上呼吸系统模式图,从而归纳出呼吸道的组成与功能。5、小结: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能对吸入的气体进展处理,使气体温暖、湿润、清洁。6、布置作业:课后题与学导练板书: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肺2、呼吸道的作用:气体的通道,能对吸入的气体进展处理,使气体温暖、湿润、清洁第二节 发生在肺的气体交换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2.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教具准备:挂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教师讲述、启发与学生讨论探索相结合。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讲解:胸围差先示吸气时胸腔,再示呼气时的胸腔,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得出二者之间有差值,并分析出差值大小,反映出肺功能的强弱,使学生理解胸围差。3、测定胸围差。测量胸围差的位置:男生胸前是软尺下缘与乳头上缘平齐,背侧是软尺要在两肩胛骨下角;女生胸前是使软尺经过乳头上方的第四肋骨处; 测量呼气时胸围和吸气时胸围各两次,并计算出两次两者的差值,即是胸围差。4、测量后的讨论、交流。 测量、计算后,讨论、明确须知事项,进一步理解肺活量的概念和胸围差的含义。5、将呼吸运动过程制成课件。使学生通过观察理解肋骨运动时,胸廓前后、左右径的变化以与膈肌运动时胸廓上下径和肺的变化,并启发学生分析、归纳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呼吸肌收缩和舒胸廓有节律地扩和缩小肺被动地扩和回缩肺气压下降和上升气体进出肺泡。6、布置作业:课后题与学导练板书:第二节 发生在肺的气体交换1、测定胸围差2、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呼吸肌收缩和舒胸廓有节律地扩和缩小肺被动地扩和回缩肺气压下降和上升气体进出肺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2.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教具准备:挂图教学方法:教师讲述、启发与学生讨论探索相结合。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肺的组成和功能利用课件示肺的位置、肺泡的结构与其特点。即:肺泡壁和肺泡外缠绕着的毛细血管壁是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从而能进一步分析出肺泡的结构与气体交换这一功能是相适应的。3、演示实验:资料分析验证实验局部。 从示意图中可发现: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那么用什么方法去验证这个结论呢?启发,设计实验,用最简单、安全、可操作、现象明显的方法。因为初一做过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实验,学生能借鉴这种方法,在达成共识后,采用向石灰水中吹气。吹气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学生进展讨论分析,最后明确:a.石灰水要用新配制的;b.操作时应选另一试管做对照;c吹气吹到石灰水变浑浊就要停止吹气;d不许向口中吸。4、练习5、小结6、布置作业:课后题与学导练板书:3、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教学目标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2.尝试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教具准备: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教师讲述、启发与学生讨论探索相结合。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分析资料:交流有关呼吸系统卫生保健的知识,知道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适宜的体力劳动能促进呼吸系统发育,减少呼吸系统疾病,讲究呼吸系统的卫生。 吸烟和吸毒的危害是当前教育青少年较为棘手的问题。一般初中学校的学生,有相当一局部人吸烟,要使其危害让学生彻底认清,使学生自觉不吸烟,自觉远离毒品。播放有关吸烟、吸毒危害的录像,请学生点评,使学生进一步知道吸烟、吸毒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从而使学生真正懂得不吸烟和远离毒品的道理,并进展小结。3、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提醒学生观看当地的天气预报。4、讲解常见的大气污染与其防治措施:1工业生产的排放2车辆、船舶尾气3秸秆燃烧4地面扬尘5、小结6、布置作业:课后题与学导练板书: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1、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2、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3、常见的大气污染源第四章 人体物质的运输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目标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教具准备:挂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教师讲述、启发与学生讨论探索相结合。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了解血常规化验单与病历重点看患者症状。课上学生阅读自己收集的化验单,教师引导学生重点看“项目和“测定值这两栏,并提出阅读中的困难与疑点问题,问题:项目中的英文缩写表示什么?各次测定值是否正确?化验结果说明什么问题为了使每组学生都能对血常规化验单有较全面的分析。 引导学生了解各项目中英文缩写的含义。 回忆三种血细胞的正常值,然后引导学生找出正常人的血常规化验单,并根据各项测定值判断前面各项目中英文缩写的含义。学生根据上一节课所学知识可判断出RBC代表红细胞,WBC代表白细胞,PLT代表血小板,而对Hb的含义难以判断。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红细胞和贫血的知识,并向学生交待Hb的含义与其正常测定值。为了使学生加深记忆,可向学生指出:RBC中的R是英文“红色的第一个字母,WBC中的W是“白色的英文第一个字母这两个单词学生很熟悉。引导学生找出化验单中不正常测定值,并分析产生的原因。指导学生找出不同患者的化验单,并分别找出不同化验单上不正常的测定值,判断测定值是偏高还是偏低。各小组对照病人的症状讨论引起不正常测定值的原因。各小组边讨论分析边以表格韵形式对造成各项测定值偏高或偏低的可能原因进展归纳总结。各组学生交换材料,最后由各组提交讨论结果。引导学生讨论:如果某项测定值不正常,能否说被检人一定是患了某种疾病?为什么?注意被检人的性别、年龄、生活地域、职业特点与所处的状态等,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分析问题时应全面地看问题,防止结论的片面性。2、观察血细胞引导学生探究下面的问题:如果我们是科学家,通过什么方法可知血液的成分?学习教材:参加抗凝剂已分层的血液、人血永久涂片、显微镜。学生用肉眼观察血液分层现象和在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初步识别分层后的血液,感知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存在。提问引导:观察到血液分层和在显微镜下了解人血涂片后,你会想到哪些是要去继续探究的问题?血液为什么会分层?分层后的各局部都是什么成分?血涂片中有几种血细胞?各种血细胞都有何特点?分别起什么作用?血细胞的种类、形态、结构、数量等特点在自述过程中同步显示。对于三种血细胞的数量值,由各组学生研究记忆方法,并在组互相提问、加强记忆,看哪组学生记得快。容易忽略的错误指导:红细胞中间是空的;有的学生容易把血涂片中白细胞上染料的颜色当成白细胞本身的颜色;有的学生容易把血涂片或镜头上的灰尘当成血小板;有的学生只观察一个视野就误认为自己观察的血涂片上没有白细胞,血细胞的数值、单位容易丢掉3、小结4、布置作业:课后题与学导练板书:第四章 人体物质的运输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1、常规血化验单2、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教具准备:挂图教学方法:教师讲述、启发与学生讨论探索相结合。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血细胞的功能。 这局部容是本节的重点难点, 红细胞的功能。 举例设疑:甲面色苍白,头晕无力,医生说他红细胞少;乙的症状和甲一样,医生说他血红蛋白含量低。请学生分析两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症状。阅读教材后分析: a.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 b.血红蛋白有何特性? c.什么是动脉血和静脉血? 同时设计探究实验证明血红蛋白的特性。为配合学生设计实验,教师可提供以下阅读材料:参加抗凝剂的血液、分别封装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注射器、橡胶导气管、凝固的血块、解剖刀、解剖盘,建议学生任选其中的几种材料去设计实验作,看血红蛋白是否有以上特性。 学生实验可设计为: a.观察分层血液中红细胞的颜色,再把上层的血浆局部倒出,并把血细胞的液面倾斜,观察斜面局部红细胞颜色的变化; b.把封装有氧气的注射器里的气体通过导气管,导入分层血液的红细胞中,观察红细胞颜色的变化,再把封装有二氧化碳的注射器里的气体通过导气管,导入红细胞中,观察红细胞颜色变化; c.用解剖刀剖开凝固的血块,看血块里面和外表颜色有何不同。最后,学生小结红细胞的功能并对教师提出的病历加以分析。白细胞的功能。 举例设疑:当我们身体某处受伤后,受伤部位周围会出现红肿现象,过一段时间之后,红肿可能会自动消失,这是什么原因呢?阅读教材分析: a.白细胞是怎样消灭入侵人体的细菌的? b.当体有炎症时,白细胞的数量发生什么变化? 最后,小结白细胞的功能并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血小板的功能。 举例设疑:当皮肤划破流血之后,过一会儿血就会止住了,这是怎么回事?参阅教材分析: a.血小板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b.为什么在显微镜下很难找到血小板?观看凝固的血液,感知血液的凝固现象。分析:凝固的血液和参加抗凝剂后分层的血液有何不同?把凝固的血液倒入解剖盘中,观察血浆和血清有何不同。小结血小板的功能并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注:可把红细胞比喻为人体氧气的搬运工;把白细胞比喻为保卫人体的铁血战士;把血小板比喻为血管中专堵伤口的工程兵等等。 3、血量和输血。 案例:师大学50名学生不顾刚参加完考试的疲惫,积极参加义务献血,挽救重症患者的生命。各地血站纷纷告急,库存血量不能满足医疗需求。乾县一女孩手术急需救命血,数名同血型者志愿献血。根据这些案例分析:由案例所涉与的问题,你会想到哪些生物知识?哪些问题值得探讨?重点讨论以下问题:人的血量是多少?病人失血多少时需要给予输血?为什么各地血库血量会频频告急?参加义务献血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给案例3中的女孩输血?为什么?如果你已满18周岁,会不会参加无偿献血的行列?为什么?仅靠健康人无偿献血能否满足医疗的需求?请根据你所了解的科技动态或所学知识大胆设想,通过哪些途径可解决血源问题?如研制人工血液,植物有望给人供血等。4、进展小结。5、布置作业:课后题与学导练板书:3、血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含血红蛋白,运输氧气和局部二氧化碳 概念:动脉血 静脉血 贫血 白细胞:防御和保护 概念:炎症 血小板:止血和加速凝血 概念:血清 4、血量和输血 血量:约为体重的7%8%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如此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目标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与血液在这三种血管流动的情况。教具准备: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教师讲述、启发与学生讨论探索相结合。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思考:心脏中血液流动的方向和动脉、静脉有什么关系呢?你能根据血流方向给动脉、静脉下个定义吗? 2、血管结构和功能。 设置问题:哪位同学能让大家“看一下你的血管?你能告诉我们它是哪种血管吗?动脉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但在体表的个别部位也能摸到。静脉有的与动脉伴行,有的在体表就可以看到。毛细血管的径仅有810微米血红细胞直径约7微米。 学生根据平时的经验和教师的提示很容易找到桡动脉、颈动脉和手上、胳膊上的“青筋静脉。有的学生甚至指着他的伤口处说:这里就有毛细血管。出示人体三种血管模式图有并行的动脉、静脉血管更好,请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后填出下表:血管壁弹性 血管腔 血流速度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提示:动脉壁、静脉壁中间局部由平滑肌组成,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根据平滑肌的厚薄,你能推测出各血管血流的速度吗?由此也可判断血管壁的弹性。 介绍:毛细血管可堪称“五最: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管壁最薄、管腔最小、血流速度最慢。一个70kg重的人将全身毛细血管连接起来可绕赤道一圈。 提出问题:流到人体足底部的血液为什么能从低处往高处流回心脏呢?思考:除了心脏给它动力之外,在静脉中还会有什么结构帮助它吗?推测:人体哪些部位的静脉瓣分布多?为什么? 3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情况 观看录像,提出以下思考题:为什么鱼儿离开水后会乱蹦?怎样能让鱼儿离开水后又不致于缺氧而死?显微镜呈像有何特点?毛细血管红细胞会怎样通过?4、进展小结。5、作业:预习下节课板书: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一、血管1、动脉:概念、管壁、管腔、分布、弹性特点2、静脉:概念、管壁、管腔、分布、弹性特点3、毛细血管:概念、管壁、管腔、分布、弹性特点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目标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教具准备:挂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教师讲述、启发与学生讨论探索相结合。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出示人体血液循环图,提出问题:血液在哪里流动?你能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大小吗?心脏为什么能终生跳动? 2、心脏结构。 思考提纲:怎样区分心脏的上下、腹背、左右?心脏有哪几个腔?心脏各腔接哪种血管? 人的心脏结构与哺乳动物的大致一样,请12名学生讲解边心脏彩色结构图标上名称,提出问题:分别从心脏结构的血管向心脏注水,水可能从哪儿流出?进展分析:为什么肺动脉和主动脉注入的水会原路返回?从上腔静脉注入的水从哪儿流出?由此你能判断出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向吗?心脏的血液为什么不能倒流? 3、心率和心脏保健。请学生自然坐好,将自己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放在左手的挠动脉处,教师开始计时1分钟,让学生默数自己的脉搏,然后统计同学们的脉搏情况。由于每个学生的脉搏数不尽一样,产生疑问:我的脉搏正常吗?脉搏跳得快好还是慢好呢?引入了心率的概念,心率的正常围等知识,并分析心率多少与心脏功能的关系。这里教师要说明心率与脉搏的关系此时有的学生可能要提问有关心脏病的问题和现象,补充一些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等知识。4、进展小结。5、布置作业:课后题与学导练板书:1、心脏:四腔特点2、心率3、心脏保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教具准备:挂图教学方法:教师讲述、启发与学生讨论探索相结合。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思考:血液是怎样在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封闭管道中流动的呢?引出课题血液循环。2、血液循环途径课本阅读引导:请在作业纸上标出心脏、血管的结构名称。用箭头标出血液循环的途径。用红笔涂出流动脉血的血管;用蓝笔涂出流静脉血的血管。 然后开始阅读书上有关容,并集体讨论关于人体血液循环的详细过程与路径,完成阅读作业。思考并解释:动脉里流动脉血,静脉里流静脉血,此说法对吗?经体循环后为什么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肺循环后为什么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由此你能总结出血液循环的意义吗?3、出血的初步护理可日常生活经验进展假设: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出血的情况会怎样?哪种血管破裂对人的威胁最大?简述理由。 判断是哪种血管出血并思考应如何紧急处置。准备纱布、碘酒、剪子、镊子、止血带、创可贴等用具进展演示。4、进展小结。5、作业:课后题1板书:4、血液循环的途径1体循环2肺循环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教学目标1.列举ABO血型的类型。2.概述人体的血量,以与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3.参与关于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4.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教具准备: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教师讲述、启发与学生讨论探索相结合。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简述:血型的发现3、讲解:同型输血4、讨论:血量和输血5、小结6、布置作业:课后题与学导练板书: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1、血型的发现2、讲解:同型输血3、讨论:血量和输血第五章 人体废物的排出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教具准备:挂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教师讲述、启发与学生讨论探索相结合。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提问题“人出汗是什么生理现象?汗液的成分说明体有些物质由此排出,这种现象是排泄生理现象。那么什么是排泄?排泄又有什么生理意义呢?导出新课。2、肾脏结构。 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组织学生先观看教学录像片解剖肾脏,然后组织学生进展实验。解剖肾脏前,要对肾这一器官进展形态特征方面的仔细观察,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包在肾脏外面的薄膜,位于肾盂出口处的三根管子,并指导学生加以区别,其中柔软下垂的是输尿管,管腔口开、管腔粗大的是动脉,而管腔塌陷、细薄的是静脉。要告诉学生用解剖刀由输尿管口处伸入肾盂,将肾纵剖开。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肾脏的外形建立了感性认识,同时学会了解剖肾脏。3肾脏部结构。将纵剖开的肾脏,指导学生利用放大镜进展观察,宏观上学生观察到肾脏的边缘局部色深,伴有无数个褐色小体,里边如此颜色浅,有许多纵行条纹,由条纹再向里可看到像小乳头状的突起,会对观察到的这一切产生浓厚的兴趣。出示多媒体教学课件肾脏的部结构,引导学生将宏观结果与微观结构相结合,探索肾脏的部结构。 4、归纳小结。5、作业:预习下节课容板书:第五章 人体废物的排出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一、排泄概念、排泄途径:二、泌尿系统的组成1、肾脏的功能2、肾脏的结构:肾单位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教具准备:挂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教师讲述、启发与学生讨论探索相结合。教学过程:1、复习上节课容,导入新课: 尿的形成过程,主要是由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相互作用实现的。回顾肾脏的结构,是顺利完本钱节课教学容的关键。在回顾了肾脏结构的根底上,提出:“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结构与尿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来引入新课。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利用尿形成教学课件尿的形成过程来演示,且配有相应的讲解。由学生来分析、总结出尿的形成过程与其特点。学生已有“肾脏结构的知识储藏,因此,回答这一问题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讲述: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程中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所导致的物质变化。3、尿的排出。 展示“肾单位的结构、“泌尿系统组成的挂图,整合出尿的排出途径。4、泌尿系统的卫生。 采取分组讨论、学生间相互交流等方式,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泌尿系统的卫生习惯。5、归纳小结。6、作业:1、2板书设计 三、尿的形成过程: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原尿尿液 四、尿的排出: 肾脏形成尿液肾盂输尿管膀胱存储一定量尿道排出体外 五、泌尿系统卫生: 1每天喝适量开水 2与时排尿 3女性注意尿道外口的清洁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目标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与各主要组成局部的功能;说出近视的成因与预防的方法;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与预防的措施。2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能。3认同视觉卫生和听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和听觉障碍的人群。教具准备:挂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教师讲述、启发与学生讨论探索相结合。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讨论:平常的感觉3、分析:人眼球和照相机的特点4、讲解:人眼球的根本结构与其功能5、讲解:视觉的形成光线 角膜 瞳孔 晶状体 玻璃体 视网膜 视觉神经 视觉中枢6、探究:人瞳孔大小能否改变7、小结:近视的预防8、布置作业:课后题与学导练板书: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1、眼球的结构2、视觉的形成:光线 角膜 瞳孔 晶状体 玻璃体 视网膜 视觉神经 视觉中枢3、近视的预防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与各主要组成局部的功能;说出近视的成因与预防的方法;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与预防的措施。2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能。3认同视觉卫生和听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和听觉障碍的人群。教具准备:挂图教学方法:教师讲述、启发与学生讨论探索相结合。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介绍耳的功能特点3、讨论:资料分析4、讲解:耳的根本结构和功能5、讲解:听觉的形成声波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听觉神经 听觉中枢6、讨论:保护听觉器官7、介绍:其他感觉器官8、小结9、布置作业:课后题与学导练板书:4、耳的根本结构和功能5、听觉的形成声波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听觉神经 听觉中枢6、保护听觉器官7、其他感觉器官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教学目标1.描述神经系统和神经元的组成和功能。2.说明人体各局部的协调动作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教具准备: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教师讲述、启发与学生讨论探索相结合。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讲述: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其功能1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2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3、在所有具有脑的生物中,人类的大脑是最兴旺的,所以人类在整个生物界中才能占据统治地位。a.大脑的表层由什么构成?有多厚?叫什么?面积有多大? b.大脑皮层上有哪些重要的神经中枢?其中什么中枢是两半球都有而调节活动又是交叉进展的?什么中枢是人类所特有的?4、讲述:小脑有保持身体平衡的功能。5、讲解:脊髓有反射、传导的功能。6、讲解:神经元的结构与其功能。7、练习8、小结9、布置作业:课后题与学导练板书: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1、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其功能1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2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2、神经元的结构与其功能:突起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根本方式教学目标1.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根本方式。2.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3.描述反射弧的结构。4.举例说出反射包括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5.提出有关反响速度的问题,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教具准备: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教师讲述、启发与学生讨论探索相结合。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实验:膝跳反射两人为一实验小组,被实验者坐在课桌上,两条小腿自然下垂,精神要放松。实验者用手掌侧边缘,快速叩击被实验者膝盖下位的韧带髌骨下方凹陷处,同时观察被实验者的小腿有何反响。当前面实验完毕后,两名学生交换位置,重复上述实验。 当实验全部完成时,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回答。叩击膝盖下韧带时,发生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属于什么活动?3、讲述:经系统调节人体各项生理活动的根本方式是反射4、资料分析:反射弧的组成5、分析讨论:分析这些现象又属于什么活动? a. 守门员看到足球向球门射来时,他会奋不顾身地向球扑去。 b. 小孩的手被爆竹崩过之后,不敢再放爆竹。 c. 拉车的马听到赶车人喊声“驾之后,会加快行进的步伐。 d. 狗听到主人的呼唤声,向主人奔去。通过分析讨论,学生会得出:“这些现象都属于反射的结论。在此根底上教师再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反射的概念。6、分析讨论:这些反射的反射弧各应是人体的哪一局部完成: a. 给衣服钉扣子时,手偶然被针刺了一下,手缩回来。 b小孩尿床。 c. 一个在沙漠中长途旅行的人,当他饥渴难忍之时,突然发现了水源,他会向水源奔去。d一只被主人打过屡次的狗,当他发现主人手提木棍向它走来时,它会远远躲开。7、小结8、布置作业:课后题与学导练板书: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根本方式3.反射弧:概念、结构第四节 激素调节教学目标1.说出分泌腺的特点、种类和激素的概念和主要种类;举例说明人体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2.运用资料分析的形式,获得研究激素功能的根本方法;尝试设计对照实验。3.举例说明激素调节受神经系统的调控,人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调节,但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教具准备: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教师讲述、启发与学生讨论探索相结合。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讲解:激素概念3、讲解:人体分泌系统的组成4、分析资料:激素的作用5、认识病例分泌失调:侏儒症、呆小症、甲亢、糖尿病等6、讨论: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7、小结8、布置作业:课后题与学导练板书:第四节 激素调节1、分泌系统的组成2、垂体3、甲状腺4、胰岛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目标1.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展分析,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2.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教具准备: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教师讲述、启发与学生讨论探索相结合。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资料分析:课本彩图3、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造成多种灾害的形成原因4、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做5、小结:我们要爱护环境6、布置作业:课后题与学导练板书: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1、人类对环境的破坏2、我们要爱护环境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目标1.以酸雨或废电池的危害为例,说明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2.设计并完成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影响的探究实验。3.认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教具准备: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教师讲述、启发与学生讨论探索相结合。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了解什么是酸雨形成原因、危害和固体废弃物3、探究实验:1酸雨对生物影响2废电池对生物影响4、讲解: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非常大5、呼吁:我们要提高环保意识。6、小结7、布置作业:课后题与学导练板书: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1、酸雨对生物影响2、废电池对生物影响3、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教学目标1.尝试完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2.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3.认同作为地球的公民,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应尽的责任。教具准备: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教师讲述、启发与学生讨论探索相结合。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参照课本的计划表,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生态环境。3、分组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3、强调相关要点、须知事项。4、呼吁:作为地球的公民,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应尽责任!5、小结。6、布置作业:课后题与学导练板书: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1、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2、实施行动第19-20周复习教案根据学习发的配套练习册里面的知识网络和配套练习复习共有4节课的复习时间41 / 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