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20年高考生物 考前增分专项练辑 专项1 选择题速练 专练9 生态与环保(含解析)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3694853 上传时间:2022-06-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20年高考生物 考前增分专项练辑 专项1 选择题速练 专练9 生态与环保(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浙江专用)2020年高考生物 考前增分专项练辑 专项1 选择题速练 专练9 生态与环保(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浙江专用)2020年高考生物 考前增分专项练辑 专项1 选择题速练 专练9 生态与环保(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练9生态与环保1如图是果蝇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K346,表示该果蝇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036d,果蝇的个体数量呈直线增长C36d后,果蝇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改变饲养条件,该果蝇种群的K值不变答案A解析在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所以346为该果蝇种群的环境容纳量,A项正确;由题图可知,036 d,果蝇的个体数量呈“S”形曲线增长,B项错误;36 d后,果蝇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出生率等于死亡率,C项错误;种群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若环境(如饲养条件)改变,K值也会改变,D项错误。2(2019绍兴模拟)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15,死亡个体数为5,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每年生殖次数增加,则出生率一定会更高D若某种群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只要保持替补出生率,种群数量就会实现零增长答案B解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一年新生个体数量为15,出生率为15100100%15%,A项错误;雌雄比例越接近11,且婚配制度为一雌一雄,出生率越高,B项正确;出生率取决于种群的数量和年龄结构等,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每年生殖次数增加,但是处于生育期的雌性动物数量减少,种群出生率也不一定会更高,C项错误;种群数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D项错误。3(2019全国,6)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个营养级是牧草,第二个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个营养级是乔木,第二个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答案A解析夏季草原生态系统中,作为第一个营养级的牧草的个体数量远多于作为第二个营养级的羊的个体数量,该生态系统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金字塔形;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作为第一个营养级的乔木的一个个体上生活着大量的作为第二个营养级的昆虫个体,该生态系统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为倒金字塔形,故选A。4(2018浙江五校9月联考)如图是某地新迁入的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b点之后,开始出现环境阻力Bc点时,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Cd点之后,种群数量不可能再增加D改变种群性比率,可能延长到达K值的时间答案D解析题图表示种群增长的“S”形曲线,在b点之前就已出现环境阻力,A项错误;c点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年龄结构呈增长型,B项错误;d点后种群数量会在环境容纳量附近波动,可能会出现增长,C项错误;改变种群性比率,间接影响种群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到达K值的时间,D项正确。5如图显示了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初级生产量和呼吸量的变化。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呼吸量是指群落中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呼吸作用的总量B群落演替至成熟阶段时,初级生产量与呼吸量大致相等C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生物量不断增加,最终达到最大并保持稳定D为保持原有演替方向,应将每年的采伐输出量控制在当年增加的生物量以内答案A解析呼吸量是指群落中生产者、各级消费者和分解者呼吸作用的总量,A项错误;据题图分析,群落演替至成熟阶段时,初级生产量与呼吸量大致相等,B项正确;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生物量不断增加,最终达到最大并保持稳定,C项正确;每年的采伐输出量控制在当年增加的生物量以内,可保持原有演替方向,D项正确。6(2019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如图是生态系统的有关示意图,其中不符合该示意图关系的是()A甲:摄入量乙:同化量丙:粪便中的能量B甲:同化量乙:次级生产量丙:呼吸量C甲:净初级生产量乙:生物量丙:呼吸量D甲:总初级生产量乙:净初级生产量丙:呼吸量答案C解析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生物的摄入量等于同化量和粪便中的能量之和,A项符合;生物的同化量为次级生产量和呼吸量之和,B项符合;净初级生产量为总初级生产量与呼吸量的差值,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为生物量,C项不符合;生物的净初级生产量与呼吸量之和为生物的总初级生产量,D项符合。7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丁中包含的生物处于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B生物圈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能量是需要不断补充的C各级消费者的能量总和一定小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碳主要以CO2形式进入生物群落,又以CO2的形式离开生物群落返回到无机环境答案A解析丁中包含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链,不属于任何营养级,A项错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能量逐级递减,所以生物圈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能量是需要不断补充的,B项正确;每一个营养级都有呼吸消耗的能量和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所以各级消费者的能量总和一定小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项正确;碳主要以CO2形式进入生物群落,又以CO2的形式离开生物群落返回到无机环境,D项正确。8引起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的气体依次是()ACO2、硫和碳的氧化物、氟利昂BCO2、硫和氮的氧化物、氟利昂C硫和碳的氧化物、CO2、氟利昂D硫和氮的氧化物、CO2、氟利昂答案B解析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会引起温室效应。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形成酸雨。氟利昂逸散到大气圈上层,在强紫外线的照射下通过化学反应使臭氧量减少,形成臭氧层空洞。9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个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B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C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D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答案A解析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受气候、食物、天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为Y、X、Z分别为生态系统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个营养级的生物,从题图乙可以看出,一段时间后,X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Y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变化不大,因此X营养级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A项正确;Z营养级生物捕食对象没有改变,个体数量的增加不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B项错误;从题图中不能看出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C项错误;X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变化,也可能是由Z营养级生物的选择性捕食引起的,D项错误。10(2018温州期末)研究者对某水域浮游生物群落进行调查,绘制出如图所示能量金字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群落共有4个营养级,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间的关系是捕食B该群落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C分解者是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有重要意义D该图能说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答案D解析题图中有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共3个营养级,A项错误;题图中第一、第二、第三个营养级的能量分别是8 690 kJ、142 kJ、12 kJ,所以第一个营养级到第二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428 690100%1.6%,第二个营养级到第三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2142100%8.5%,B项错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C项错误;题图中第一、第二、第三个营养级的能量分别是8 690 kJ、142 kJ、12 kJ,依次减少,体现了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D项正确。11生态学家林德曼对一个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如图所示的数据。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注: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GP为总初级生产量;H为草食动物;C为肉食动物;R为呼吸J/(cm2a)。A.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464.6 J/(cm2a)B.能量从第一个营养级到第二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13.52%,能量从第二个营养级到第三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20.06%C.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D.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与流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相等答案D解析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464.6 J/(cm2a),A项正确;能量在第一、二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约为62.8/464.6100%13.52%,第二个营养级到第三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2.6/62.8100%20.06%,B项正确;“未利用”就是指同化量中除去自身呼吸消耗、分解者利用和下一个营养级生物利用之外剩余的能量,C项正确;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因此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不等于流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项错误。12如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B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灭绝的危险,图b中物种2也有灭绝危险D两图中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程度相等答案C解析从a、b两图分析可知,图a中3个物种共同利用的资源不多,因而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有许多共同利用的资源,它们会因共同利用的资源而发生激烈的种间竞争,可排除A、B项;两图中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程度是不相等的,故可排除D项;图a和图b中的物种2所需要的资源条件都与物种1和物种3所需要的资源条件存在交集,即物种1和物种3都同时和物种2发生竞争,因此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物种2有灭绝的危险,C项正确。13不同种群密度下,鼠害对高寒草地生物量的影响如图所示。等级所示鼠类种群密度依次增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都能用于调查鼠类种群密度B当鼠类种群密度达到级时,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较低C当鼠类种群密度达到级时,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较高D不同鼠类种群密度与高寒草地地下生物量呈负相关答案A解析鼠是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一般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项错误;题图中显示当鼠类种群密度达到级时,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较低,B项正确;当鼠类种群密度达到级时,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较高,地下生物量较低,C项正确;随着不同鼠类种群密度的增加,地下生物量逐渐降低,即不同鼠类种群密度与高寒草地地下生物量呈负相关,D项正确。14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X1X4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X1X4的存在是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原因之一B肉食动物中的能量不会经过微生物的分解流入草中C草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量中流向分解者的一部分D肉食动物的个体数量只受肉食动物的影响答案D解析X1X4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这正是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原因之一,A项正确;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不循环,因此肉食动物中的能量不会经过微生物的分解流入草中,B项正确;草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草这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因此不属于草食动物同化量中流向分解者的一部分,C项正确;肉食动物的个体数量不仅受肉食动物的影响,也受草食动物的影响,D项错误。15就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而言,自我调节功能的强弱为()A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热带雨林生态系统B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大小与生态系统的成分及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功能就越强;反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一,营养结构越简单,其自我调节功能就越弱。就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而言,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功能最强,其次是草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功能最弱的是农田生态系统。16下列有关食物链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食物链中,若乙以甲为食,则乙消化道内未被吸收的能量属于乙所同化能量的一部分B食物链是能量流动、物质移动以及有害物质移动和浓缩的通道C将农作物秸秆作饲料喂牲畜,畜粪入沼气池,沼气作燃料,沼渣作肥料,能够实现对能量的循环利用D经干旱环境的长期诱导,生物体会发生耐旱突变,抗旱能力增强答案B解析在食物链中,若乙以甲为食,则乙消化道内未被吸收的能量属于甲所同化能量的一部分,A项错误;食物链不仅是能量流动和物质移动的通道,也是有害物质移动和浓缩的通道,B项正确;将农作物秸秆作饲料喂牲畜,畜粪入沼气池,沼气作燃料,沼渣作肥料,能够实现对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但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项错误;生物体发生耐旱突变在前,干旱环境只起到选择的作用,抗旱能力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项错误。17研究人员对某林区猕猴的种群数量和性比率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注:412岁为猕猴的生育年龄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林区猕猴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B调查时猕猴种群数量已经达到环境容纳量C79岁个体中,雄性个体与雌性个体的数量比值最小,这与雄性个体因争夺王位及配偶导致死亡率较高有关D各年龄组个体数量不变,若性比率变为11,则猕猴的出生率将升高答案C解析由题图可知,该林区猕猴种群中,幼年个体数量明显多于老年个体数量,因此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 项错误;调查时猕猴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说明其种群数量还会增长,并未达到环境容纳量,B项错误;由题图可知,79岁个体中,雄性个体与雌性个体的数量比值最小,这与雄性个体争夺王位及配偶死亡率较高有关,C 项正确;根据题图中信息不能说明性比率为11时猕猴的出生率会升高,D 项错误。18如图表示在光强度为660lx(未达到光饱和点),其他条件均适宜的情况下,小球藻和鱼腥藻单独培养与混合培养时的生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单独培养时鱼腥藻在不同水层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混合培养有利于小球藻的繁殖,但不利于鱼腥藻的繁殖C适当增大光强度,鱼腥藻和小球藻单独培养时的K值可能增大D单独培养时鱼腥藻由于不存在生存斗争,其种群数量呈“J”形曲线增长答案C解析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中不同种群在垂直空间上的分布,不同水层的鱼腥藻属于同一种群,A项错误;共同培养时小球藻的藻细胞数低于单独培养时,故混合培养不利于小球藻的繁殖,B项错误;适当增大光强度,可以为鱼腥藻和小球藻提供更加充足的光照条件,单独培养时的K值可能增大,C项正确;单独培养时鱼腥藻个体之间存在生存斗争,其种群数量不会呈“J”形曲线增长,D项错误。19如图中曲线、分别表示甲种群在理想条件和乙种群在自然条件下的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种群无K值B甲种群的增长速率保持不变C乙种群在D点时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乙种群在F点对应的时间之前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答案B解析由题图可知,曲线为种群的“J”形增长曲线,曲线在C点前为种群的“S”形增长曲线,CD段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分析曲线,甲种群数量持续增加,无K值,A项正确;在呈“J”形曲线增长的种群中,增长速率是逐渐增大的,B项错误;分析曲线,乙种群在D点时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项正确;乙种群在F点对应的时间之前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D项正确。20如图为同一地区甲、乙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0t1乙种群的生物量大于甲种群Bt1t2甲、乙曲线的峰值代表种群的K值Ct2t3乙种群数量主要受内源性因素调节Dt3t4甲种群呈逻辑斯谛增长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t0t1乙种群数量虽然大于甲种群数量,但无法判断乙种群的生物量是否大于甲种群的,A项错误;t1t2甲、乙曲线波峰和波谷的中间值代表种群的K值,B项错误;t2t3乙种群数量主要受外源性因素调节,C项错误;t3t4甲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逻辑斯谛增长,D项正确。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