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范文范本劳动就业一体化发展意见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03639503 上传时间:2022-06-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范文范本劳动就业一体化发展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范文范本劳动就业一体化发展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年范文范本劳动就业一体化发展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就业一体化发展意见YOUR LOGO原 创 文 档 请 勿 盗 版劳动就业一体化发展意见劳动就业一体化发展意见一、引领思维与总体要求(一)引领思维。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统领,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与谐社会为主线,以落实市委、市政府“惠民66条”措施为着力点与根本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缩小城乡差距与提升城乡居民就业质量为目标,充分调动农村劳动力的热情、自觉性、创立性,以人为本,根据关键抓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着重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核心抓就业城乡统筹的基本要求,全面推动,突出着重,奋力形成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二)工作思路。坚强解放思维,开拓创新,以推进创业增进就业与深化创立充分就业社区为抓手,进一步完善积极的政策体系,着力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建立健全城乡统筹就业制度,全面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并逐步实现数量就业向素质就业与稳定就业的转型。(三)工作目标。2009年,力争实施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培训补贴制度与激励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制度,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前享受培训与鉴定的补贴,增进农村劳动力素质就业与稳定就业;制定城乡一体化就业服务体系机构科学编制初步方案;全市65以上社区创立为充分就业社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下。2010年,在全市建立较为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职业本领。培训体系、就业服务制度体系与农村新成长劳动力本领。培训机制、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机制、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激励机制、城乡一体化的就业目标职责机制等三大体系、四大机制;全市85以上社区创立为充分就业社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下。二、具体政策措施(一)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体系与职业本领。培训体系。1.科学建立城乡一体化就业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建设,结合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计划纲要,根据国家与省的安排,进一步增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与有效配置,逐步健全城乡一体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整合公共就业服务资源,推动就业服务体系化、专业化与社会化。2.科学编制城乡一体化的产业发展与布局计划。以全面提高农民生产效率为主要目标,合理当好城乡产业发展和布局计划特殊是城乡结合部的第二、三产业布局计划,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引导农民适当集中居住。3.加快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街(镇)、居(村)劳动与社会保障服务体系,根据服务场所、人员、经费、制度、工作“五到位”的要求,推动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强化部门协调,完善管理制度,维护人力资源市场的良好秩序,形成以市人力资源中心市场为龙头,区(县级市)人力资源市场为骨干,覆盖街(镇),辐射居(村)委会的四级人力资源市场网络,使所有用人单位招工、劳动者求职、职业介绍、职业引领、办理就业与失业登记等都可得到就地就近服务。4.健全完善城乡一体化职业本领。培训制度。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与国就业增进法为主线,以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为目标,加快健全完善职业培训体系,大力发展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网络,切实当好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与创业培训工作,不断加快高本领。人才培育与本领。劳动者队伍建设,为增进就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高素质本领。人才支持。一是进一步发挥好“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激励作用,实行城乡统一培训补贴政策,完善政府补贴政策,适时调整资助准绳与方式,完善各类群体的资助政策。二是继续推动职业培训基地的建设。完善镇级培训基地基础建设,继续推进培训基地建设向村(居)延伸,逐步构建*城镇劳动力职业培训与就业服务一体化网络。三是继续推动城乡退役士兵职业本领。免费培训工作,增强退役士兵就业能力,增进就业。四是建立完善的服务制度。健全全市职业本领。培训、鉴定、求职等多功能配套的信息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五是建立全市统一的职业培训管理规范,实行“六统一”:统一计划组织、统一报班审核、统一培训准绳、统一组织鉴定、统一发证、统一资助。六是完善培训方式。进一步探究面向二、三产业的就业市场,适合农民与农民工特点的长短结合与日夜班结合的初、中、高本领。渐进的职业培训方式,更好地发挥培训增进就业的作用。(二)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凭证与就业服务制度。1.建立城乡一体化就业服务凭证制度。建立覆盖城乡劳动者的劳动就业凭证管理制度,将原来对城镇劳动者、农村劳动者、入穗就业流动人员分别使用*市职工劳动手册、*市农村劳动力就业手册、*市流动人员劳动手册改为统一使用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并作为记载城乡劳动者就业、失业、再就业、本领。培训、本领。等级、享受公共就业服务、签订劳动合同、参与社会保险等劳动保障信息的凭证;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在计算机业务系统可满足记载劳动者劳动用工备案、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就业困难认定、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缴费情况、失业保险待遇核定情况、职业本领。培训情况的前提下,将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的功能过渡到通过使用*市社会保障(市民)卡完成。2.建立城乡一体化失业登记制度。除城镇失业人员可进行失业登记以外,对本市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愿望、拟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与在本市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流动人员也可以进行失业登记,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失业登记制度。同时,分别建立农村与城镇人员就业与失业统计制度,分别发布统计数据,双轨运行,逐步按照本地统筹城乡就业的进程进行并轨。3.建立城乡一体化就业服务制度。对进行了失业登记的农村劳动力与常住户籍城镇劳动者提供相同的就业服务内容,建立相同的就业援助制度。失业登记后的农村劳动力与流动人员和常住户籍城镇劳动者享受免费的职业引领、职业介绍、政策咨询、就业失业登记等公共就业服务。(三)建立农村新成长劳动力本领。培训机制与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机制。1.建立农村新成长劳动力本领。培训机制。充分发挥技工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各区(县级市)就业训练中心与镇级培训基地的主体作用,以培育农村实用人才为着重,以本市户籍农村初、高中及高校毕业生为对象,以开展毕业、就业前的职业引领与实用技术培训为内容,以实现职业资格证书或单项证书为目标,全面推行农村新成长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与“无缝衔接就业”服务,增进城镇就业由数量型向素质型、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由体能型向本领。型改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与谐发展提供人才支撑。2.建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机制。通过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培育造就一大批有觉悟、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能从事农业专业化生产与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使其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成为农业生产技术骨干与农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争取使每8户农户有一名农民参与培训,每年培训7000人。3.提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制定生态区农民向城镇转移就业规划与措施,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制定产业集聚区优先吸纳生态区农民转移就业政策。4.扶持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通过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与国就业增进法与党的十七大关于“实施拓展就业的发展战略,增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及国务院关于当好增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5号)要求,积极营造我市创业促就业的良好氛围,着力推动创业增进就业工作,鼓励扶持本市农村劳动力、失地农民通过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与各项非农产业创业致富。研究制定农民自主创业工程导向,搭建信息发布交流平台。(四)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激励制度。1.健全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培训补贴制度。在实现农村劳动力职业本领。培训与鉴定补贴准绳和城镇失业人员统一的基础上,按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后回流比例较高的情况,提升农村劳动力培训补贴准绳,增加农村劳动力特殊是农村规划生育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前享受培训与鉴定补贴的次数,增进农村劳动力素质就业与稳定就业。2.健全激励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制度。加大农村贫困户劳动力、农村规划生育家庭劳动力与新成长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社会保险补贴力度,增进农村贫困户劳动力、农村规划生育家庭劳动力与新成长劳动力稳定就业,实现家庭脱贫。通过健全激励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制度,形成城镇着重补贴大龄就业困难群体,农村着重补贴贫困户劳动力、农村规划生育家庭劳动力与新成长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社会保险补贴机制。(五)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就业目标职责机制。推动城乡就业一体化是一个社会系统项目,各级管理部门要增强强化责任感,积极稳步推动我市城乡就业一体化工作,将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工作任务纳入就业工作目标职责制中。每年将当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指标要求纳入到市就业工作目标职责考评体系中,随就业工作目标职责制考评办法印发到各区(县级市)党委、政府与市直各目标职责单位。通过落实就业工作目标管理职责制,形成领导重视、部门协调、上下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有效增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后记:本文档可操作性强的文档模板,供您学习参考,减轻你的工作负担。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文档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格式都按照公文标准排版好了,直接下载编辑/打印使用即可,上面前言和页眉部分使用时可以删除,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