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项目绩效考评指标与设计(参考)

上传人:hy****o 文档编号:103037506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0.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项目绩效考评指标与设计(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xx项目绩效考评指标与设计(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xx项目绩效考评指标与设计(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xx项目绩效考评指标与设计xx项目绩效考评指标与设计目录一、 产业环境分析3二、 载体支撑,实现集约高效发展。3三、 要素保障,夯实产业承载能力。4四、 强化服务,提高营商环境水平。5五、 必要性分析6六、 绩效考评主体的特点7七、 企业员工绩效申诉的处理8八、 工作岗位分析10九、 工作岗位分析信息的主要来源13十、 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求14十一、 绩效目标设置的原则16十二、 公司简介18十三、 经济效益分析20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20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2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23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26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28十四、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29建设投资估算表31建设期利息估算表32流动资金估算表33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34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36一、 产业环境分析哈尔滨,简称“哈”,是黑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哈尔滨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9个区、7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5310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76.3万人,城镇人口709.3万人,城镇化率65.9%。哈尔滨地处中国东北地区、东北亚中心地带,是中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哈大齐工业走廊的起点,国家战略定位的沿边开发开放中心城市、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及“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哈尔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国两朝”发祥地,即金、清两代王朝发祥地,金朝第一座都城就坐落在哈尔滨阿城,清朝肇祖猛哥帖木儿出生在哈尔滨依兰,金源文化由此遍布东北,发扬全国,是热点旅游城市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素有“冰城”、“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称。2018年10月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二、 载体支撑,实现集约高效发展。(一)重点打造州级园区提升和完善四川阿坝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积极鼓励园区企业加大科研投资,进行技术创新和工艺改造,大力推广绿色循环经济,依法依规逐步有序淘汰落后、低效、无效产能,杜绝“三高”企业无序扩产,推动“僵尸”企业出清,推进部分产业富余产能化解工作。(二)积极发展各县中小微企业产业园各县(市)因地制宜建设中小微企业产业园,引导项目向园区落地、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东南片区、西南片区、东北片区及西北片区各县中小微企业产业园区每年分别新增4户、3户、3户、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对县(市)有实际投入的中小微企业园区建设给予适当补助。(三)优化发展“飞地”园区做优成阿园区,紧扣成都“5+5+1”产业体系和阿坝州“5+N”生态工业体系,积极发展配套产业,巩固园区工业贡献地位。做大德阿园区,加快推进市政道路等涉藏专项项目,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园区承载力。做精绵阿园区,聚焦5平方公里的目标,高标准、高质量推进规划建设。三、 要素保障,夯实产业承载能力。(一)资金保障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引导作用,通过公私合营、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有序投资关系生态和资源安全、财政收入和群众就业的工业产业。精准投放预算资金、债券资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工业,帮助企业发展壮大。按照“能进能出”原则,引导和支持州、县各国有平台公司、社会资本投资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标准厂房等配套设施建设。(二)用地保障加快清理闲置土地,通过改建等方式提升工业用地容积率。加快解决“占而不建”等问题,足额保障工业用地。会同“飞地”园区所在地向上争取单列“飞地”园区空间规划用地指标,对省、州确定的优先发展产业且用地集约的工业项目,优先供应土地。(三)人才保障通过硕博进阿坝行动等方式,大力引进专业技术、高级管理人才。依托阿坝师院、阿职院等院校培养一批素质好、留得下、带不走的人才队伍。通过乡情亲情、优惠政策,积极招引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用电保障。加强留存电量争取,用好用活水电消纳示范区试点,大力推动直供电等新商业模式落地实施,维持州内工业用电价格洼地。统筹平衡州内全社会用电需求,继续推进“飞地”园区优势重点企业精准享用留存电量电价等电力政策,全力保持能源“洼地”优势。四、 强化服务,提高营商环境水平。(一)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企业登记、注销便利化改革,进一步精简事项、优化环节、再造流程。加快推进“项目专员”联系制度,针对州内重点投资项目、重点企业发放“服务绿卡”,提供一对一、点对点全程代办精准服务。(二)提升政策转化效能做好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以及东西部协作、水电消纳示范区试点等政策研究,强化战略规划、优惠政策、行业“窗口期”的交叉应用,努力将政策效应释放出来。密切跟踪政策执行成效,及时补充完善政策内容,持续增强针对性和精准性。(三)形成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坚持全生命周期服务导向,采用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聚焦州内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企业,加强对主导产业不同成长类型企业的技术周期、产品周期研究,形成不同阶段企业敏感要素需求,形成完整服务体系,破解企业全流程各环节“痛点”“堵点”“难点”。五、 必要性分析1、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2、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六、 绩效考评主体的特点绩效考评主体一般具备六个方面的特点。1、熟悉被考评者的工作行为及其具体的工作表现。2、熟悉被考评者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及其特点。3、能够掌握考评对象的绩效考核指标和评定标准。4、具备将观察结果转化为有用的考评信息的能力。5、具备公正、客观、公平地提供考评结果的素质。6、具备熟练运用各种绩效考评工具以及有效进行绩效面谈的技能。从企业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的角度来看,对绩效考评组织者来说,选择任何一种考评主体都会有利有弊。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基于绩效考评的基本原则,根据被考评对象、考评形式、企业绩效管理的成熟度等各种条件,选择更为适合的考评主体。不同考评主体的选择,将会对考评结果有一定的影响。目前,企业应用最多的是将直接上级主管作为考评主体,因为作为被考评者的直接领导对考评对象的工作内容、工作表现等最为了解和熟悉,最能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同时,也可以有效地进行绩效的沟通、面谈和反馈,不但有利于组织绩效的改进以及绩效结果的应用,也对员工绩效的改善更为有利。七、 企业员工绩效申诉的处理(一)绩效申诉的管理机构一般来说,企业绩效考评机构一般由绩效管理委员会和绩效管理日常管理小组组成。前者主要负责绩效管理体系的总体设计和重大事项的管理,是绩效考评的领导机构,主要由企业高层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后者是绩效考评的执行机构,负责绩效考评的具体工作,一般设在人力资源部。绩效申诉处理一般是由上述两个机构负责,后者主要是负责初次绩效申诉的处理前者主要负责初次申诉无法解决的问题或重大绩效申诉事件的处理在大中型企业中,为了提高绩效考评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公平公正性,一般应设立两个专门委员会,即绩效考评结果评审委员会与员工绩效考评申诉委员会,后者主要负责接受和处理员工绩效考评的申诉。(二)绩效申诉受理内容绩效申诉受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结果方面的,如果员工对于自身的绩效结果无法认同,或发现绩效考评数据不准确,可以向人力资源部门提出申诉,并阐明申诉理由;二是程序方面的,如果员工认为考评者在进行绩效考评时违反了相关的程序和政策,或存在失职行为,也可以进行绩效申诉,要求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处理。(三)绩效申诉处理流程为了保证绩效申诉切实有效,企业一般为员工提供两次申诉机会,具体的申诉处理流程如下。1、初次申诉处理。被考评者如果对绩效考评结果存有异议,应首先通过与直接上级沟通的方式谋求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员工有权在得知考评结果后一定期限内向人力资源部提出申诉,超过期限则不予受理。2、人力资源部在接到员工的申诉后,需在一定期限内作出答复。人力资源部经理根据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和公司制度,出具第三方解决意见,与考评者面谈并解释原因,在员工申诉表上签署意见。如果员工的申诉成立,确需改正申诉者的绩效考评结果,人力资源部应当与被考评者的上级协商,报绩效管理委员会批准后,调整被考评者的绩效考评结果。3、二次申诉处理。如果员工对首次处理意见不服,还有权在接到首次处理意见后的一定期限内向公司的绩效管理委员会再次进行申诉,超过期限则不予受理;绩效管理委员会在接到员工的申诉后,需在一定期限内作出裁决。八、 工作岗位分析(一)工作岗位分析的概念工作岗位分析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进行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二)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在企业中,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有其名称、工作条件、工作地点、工作范围、工作对象,以及所使用的工作资料。工作岗位分析包括三方面内容。1、在完成岗位调查取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首先要对岗位存在的时间空间范围作出科学界定,其次对岗位内在活动的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即对岗位的名称、性质、任务、权责、程序、工作对象和工作资料,以及本岗位与相关岗位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方式等因素,逐一进行比较、分析和描述,并作出必要的总结和概括。2、在界定了岗位的工作范围和内容后,应根据岗位自身的特点,明确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提出本岗位员工应具备的资格和条件,如知识水平、工作经验、道德标准、心理素质、身体状况等。3、将上述岗位分析的研究成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加以表述,最终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三)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1、工作岗位分析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通过工作岗位分析,掌握了工作任务的静态与动态特点,能够系统提出有关人员的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生理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并对本岗位的用人标准作出具体而详尽的规定。这就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选人用人方面有了客观的依据,经过员工素质测评和业绩评估,为企业招聘和配置符合岗位数量和质量要求的合格人才,使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尽其才、岗得其人、能位匹配”的基本原则得以实现。2、工作岗位分析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员工的评估、考核、晋级和升职,如果缺乏科学的依据,将会挫伤各级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的各项工作受到严重影响。根据岗位分析的结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制定出各类人员的考评指标和标准,以及晋职晋级的具体条件,提高员工绩效考评和晋升的科学性。3、工作岗位分析是企业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通过工作岗位分析,可以揭示生产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反映工作设计和岗位配置中不合理不科学的部分,发现劳动环境中有碍于员工生理卫生和劳动安全、加重员工的劳动强度和工作负荷、造成过度的紧张疲劳等不合理的因素,有利于改善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和工作条件,使员工在安全、健康、舒适的环境下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兴趣,充分激发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4、工作岗位分析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每个企业对于岗位的配备和人员安排都要预先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并且要根据计划期内总的任务量、工作岗位变动的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中长期的人才供给与需求预测。工作岗位分析所形成的工作说明书,为企业有效进行人才预测、编制企业人力资源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提供了重要的前提。5、工作岗位分析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因此,可以说,工作岗位分析为企业建立对外具有竞争力、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员工具有激励性的薪酬制度准备了条件。此外,工作岗位分析还能使员工通过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充分了解本岗位在整个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自己工作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和职务晋升路线,以及今后职业发展的方向和愿景,更有利于员工“量体裁衣”,结合自身的条件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精神愉快地投身于本职工作。总之,工作岗位分析无论对我国宏观社会和经济发展还是对企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都具有极为重要且不容忽视的作用。九、 工作岗位分析信息的主要来源1、书面资料。在企业中,一般都保存着各类岗位现职人员的资料记录以及岗位责任的说明,这些资料对工作岗位分析非常有用,如组织中现有的岗位职责、招聘用的广告等。2、任职者的报告。这是指可以通过访谈、工作日志等方法得到任职者的报告。由于是任职者自己描述所做的主要工作以及是如何完成的,因此很难保证所有的工作方面都能涉及,而且任职者本人所提供的信息难免会有失客观或者故意弄虚作假。3、同事的报告。除直接从任职者那里获得有关的资料外,也可以从任职者的上级、下属等处获得资料。同事的报告有助于提供一个对比,也有助于弥补仅从任职者那里获得资料的不足,上级的评价还可检查结果是否有效。4、直接观察。到任职者的工作现场进行直接观察也是一种获取有关工作信息的方法。尽管岗位分析人员出现在任职者的工作现场对于任职者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这种方法仍能提供一些其他方法所不能提供的信息。十、 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求在指标体系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按照考评规律的原则,遵守指标设计的总体要求,以反映考评活动的科学性。(一)框架性要求绩效考评项目和指标若是单一的,则无法有效反映指标之间的有机联系,因此,有必要选择有代表性的、能反映组织管理客观实际的重要指标构建组织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绩效管理的内涵和结构,可以从工作业绩、工作态度以及工作能力等几个方面设计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总体框架,然后在每个内容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指标组成指标体系。(二)关键性要求企业的绩效指标是在对企业战略目标进行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但由于战略分解产生的是全面的体系,因此可能会分解出很多的绩效指标,由此构成的指标体系也会因涵盖了过于广泛的范围而十分庞大。这样,管理者就不能对这些企业战略的实施具有决定意义,就会使企业的战略实施产生偏差。因此,必须通过对企业战略、流程和价值链分析,确定关键性的绩效指标。(三)完整性要求在设计绩效指标时要能够完整地反映考评对象系统运行总目标的各个方面,从多个角度对考评对象的绩效进行考评,全面衡量员工绩效,如果绩效指标过于单一,则有可能产生类似“晕轮效应”的绩效考评偏差,影响考评结果的准确性。(四)合理性要求合理性要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绩效指标要能够准确反映考评对象的绩效,如战略决策能力适用于对高管人员的考评,但却不能放入一般员工的考评体系;二是指绩效指标要能够科学引导员工的行为,如果指标设计不合理,就会导致员工行为出现偏差。(五)可操作性要求绩效指标必须是可操作的,如果指标设计完成后,无法收集到准确的数据,或收集到的数据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组织管理的现状,就难以进行有效绩效评价与分析。因此,指标应该有稳定而科学的数据来源,确保能够被有效评估。此外,在能够确保指标数据真实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了解每个指标的含义和准确程度,如有的指标有多种口径,就需要选择比较接近实际的含义。十一、 绩效目标设置的原则绩效目标简单地讲就是绩效指标与绩效标准的综合形式,即组织希望员工各项指标达到的预期程度。为了确保绩效目标切实有效,在绩效目标设计时需要把握好SMART原则。(一)明确具体的(Specific)明确具体,是指绩效目标应该尽可能明细化、具体化。绩效目标对员工的工作具有引导作用,组织只有将对员工的绩效要求表达得明确而具体,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员工实现这一目标,并能够引导员工全面地实现管理者的绩效期望。(二)可衡量的(Measurable)设定绩效目标是为了能够根据计划控制员工的行为,因此,目标必须可以衡量才能够对员工的行为进行有效反馈。可衡量,就是可以将员工实际的绩效表现与绩效目标相比较,也就是说绩效目标应该提供一种可供比较的标准,如客户经理的绩效目标为“24小时内答复投诉问题”而不是“提高客户满意度”。绩效目标的可衡量特征与绩效标准和绩效评价指标的可衡量特征是密切相关的,这三者的可衡量特征决定了绩效评价和反馈在绩效管理中的可能性。需要指出的是,可衡量并不一定要绝对的量化。(三)有行为导向的(Acion-oriented)绩效目标应该能够引导员工的行为,因此目标应具有行为导向的特征。这实际上是要求绩效目标不应该仅仅是一个能够衡量的最终结果,还应该包含对员工在实现该绩效结果的过程中应有的行为约束。举例来说,我们不仅要对营销人员提出“本月合同额达到.水平”的目标,还应该在目标中包含诸如“发展新客户合同2项以上”等对行为进行引导的内容。(四)切实可行的(Realistic)之所以要针对员工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绩效目标,就是要向员工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工作方向和目标,以激发员工更好地实现管理者对他的期望。实际上,目标切实可行并不仅仅强调不应该制定过高的不切实际的目标,还强调应该根据员工的工作潜力制定具有一定挑战性但是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过高的目标会使员工失去信心、失去动力,而太低的目标则无法使员工发挥应有的水平。切实可行是在这两者之间寻找到一个最好的平衡点,找到一个员工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可行的绩效水平。(五)受时间和资源限制的(Timeandresourceconstrained)绩效目标应带有时限要求和资源限制,如“在A时间内,投入不超过10000元使s指标增长30%”,而不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合理投入的情况下使S指标增长30%”。这种时间和资源限制实际上是对目标实现方式的一种引导。对于被授予权限较大的员工来说,制定他们的绩效目标时行为引导可能会较少一点,但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必不可少的。不论是时间或资源的限制,都有一个程度的问题。在目标一定的情况下,这一程度应该根据管理者的要求和员工的工作能力等方面的情况确定。另外,我们往往会根据需要制定分阶段的分目标。不论是整个绩效计划中的总目标还是分阶段的分目标,每一个目标都应受到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十二、 公司简介(一)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有限公司2、法定代表人:蒋xx3、注册资本:69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0-5-57、营业期限:2010-5-5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公司简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是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既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外在要求,也是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需求;既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需要。遵循“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回馈社会、实现价值共享,致力于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责任的有机统一。公司把建立健全社会责任管理机制作为社会责任管理推进工作的基础,从制度建设、组织架构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着手,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机制。公司坚持诚信为本、铸就品牌,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的经营理念,秉承以人为本,始终坚持 “服务为先、品质为本、创新为魄、共赢为道”的经营理念,遵循“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坚持高端精品战略,提高最高的服务价值”的服务理念,奉行“唯才是用,唯德重用”的人才理念,致力于为客户量身定制出完美解决方案,满足高端市场高品质的需求。十三、 经济效益分析(一)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本期项目所有基础数据均以近期物价水平为基础,项目运营期内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只考虑装产品及服务相对价格变化,同时,假设当年装产品及服务产量等于当年产品销售量。(二)项目计算期及达产计划的确定为了更加直观的体现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情况,本期项目计算期为10年,其中建设期1年(12个月),运营期9年。项目自投入运营后逐年提高运营能力直至达到预期规划目标,即满负荷运营。(三)营业收入估算本期项目达产年预计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13200.00万元;具体测算数据详见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所示。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营业收入8580.009900.0011220.0013200.002增值税348.29412.89477.49574.392.1销项税1115.401287.001458.601716.002.2进项税767.11874.11981.111141.613税金及附加41.8049.5557.2968.933.1城建税24.3828.9033.4240.213.2教育费附加10.4512.3914.3217.233.3地方教育附加6.978.269.5511.49(二)达产年增值税估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和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及相关规定,本期项目达产年应缴纳增值税计算如下:达产年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574.39万元。(三)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本期项目总成本费用主要包括外购原材料费、外购燃料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修理费、其他费用(其他制造费用、其他管理费用、其他营业费用)、折旧费、摊销费和利息支出等。本期项目年综合总成本费用的估算是以产品的综合总成本费用为基点进行,根据谨慎财务测算,当项目达到正常生产年份时,按达产年经营能力计算,本期项目综合总成本费用10328.88万元,其中:可变成本8734.32万元,固定成本1594.56万元。达产年项目经营成本9928.06万元。具体测算数据详见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所示。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原材料、燃料费5349.926172.996996.058230.652工资及福利费503.67503.67503.67503.673修理费100.77100.77100.77100.774其他费用1092.971092.971092.971092.974.1其他制造费用99.1399.1399.1399.134.2其他管理费用100.56100.56100.56100.564.3其他营业费用893.28893.28893.28893.285经营成本7047.337870.408693.469928.066折旧费264.79264.79264.79264.797摊销费5.295.295.295.298利息支出130.74130.74130.74130.749总成本费用7448.158271.229094.2810328.889.1其中:固定成本1594.561594.561594.561594.569.2可变成本5853.596676.667499.728734.32(四)税金及附加本期项目税金及附加主要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项目达产年应纳税金及附加68.93万元。(五)利润总额及企业所得税根据国家有关税收政策规定,本期项目达产年利润总额(PFO):利润总额=营业收入-综合总成本费用-税金及附加=2802.19(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按25.00%计征,根据规定本期项目应缴纳企业所得税,达产年应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2802.1925.00%=700.55(万元)。(六)利润及利润分配该项目达产年可实现利润总额2802.19万元,缴纳企业所得税700.55万元,其正常经营年份净利润:净利润=达产年利润总额-企业所得税=2802.19-700.55=2101.64(万元)。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营业收入8580.009900.0011220.0013200.002税金及附加41.8049.5557.2968.933总成本费用7448.158271.229094.2810328.884利润总额1090.051579.232068.432802.195应纳所得税额1090.051579.232068.432802.196所得税272.51394.81517.11700.557净利润817.541184.421551.322101.648期初未分配利润0.00735.791728.192951.559可供分配的利润817.541920.213279.515053.1910法定盈余公积金81.75192.02327.95505.3211可供分配的利润735.791728.192951.554547.8812未分配利润735.791728.192951.554547.8813息税前利润1493.302104.782716.283633.48(四)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系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为零时的折现率,本期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为: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6.99%。本期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26.99%,高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表明本期项目对所占用资金的回收能力要大于同行业占用资金的平均水平,投资使用效率较高。(五)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后)所得税后财务净现值(FNPV)系指项目按设定的折现率,计算项目经营期内各年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财务净现值(FNPV)=3482.13(万元)。以上计算结果表明,财务净现值3482.13万元(大于0),说明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在财务上是可以接受的。(六)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是指以项目的净收益抵偿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时间,是财务上投资回收能力的主要静态指标;全部投资回收期(Pt)=(累计现金流量开始出现正值年份数)-1+上年累计现金净流量的绝对值/当年净现金流量,本期项目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Pt)=5.01年。本期项目全部投资回收期5.01年,要小于行业基准投资回收期,说明项目投资回收能力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这表明项目的投资能够及时回收,盈利能力较强,故投资风险性相对较小。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现金流入0.008580.009900.0011220.0013200.001.1营业收入0.008580.009900.0011220.0013200.002现金流出4981.487943.668051.429736.7410325.662.1建设投资4981.480.002.2流动资金854.53131.47985.99328.672.3经营成本7047.337870.408693.469928.062.4税金及附加41.8049.5557.2968.933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4981.48636.341848.581483.262874.344累计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4981.48-4345.14-2496.56-1013.301861.045调整所得税373.32526.20679.07908.376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4981.48363.831453.77966.152173.797累计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4981.48-4617.65-3163.88-2197.73-23.94计算指标1、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35.72%;2、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26.99%;3、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前,ic=14%):6212.76万元;4、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后,ic=14%):3482.13万元;5、项目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4.35年;6、项目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5.01年。(七)债务资金偿还计划本期项目按照“按月还息,到期还本”的模式偿还建设投资借款计算,还款期为10年。借款偿还资金来源主要是项目运营期税后利润。(八)利息备付率测算按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规定,利息备付率系指在借款偿还期内的息税前利润(EBIT)与应付利息(PI)的比值,它从付息资金来源的充裕性角度反映出项目偿还债务利息的保障程度,本期项目达产年利息备付率(ICR)为27.79。本期项目实施后各年的利息备付率均高于利息备付率的最低可接受值,说明本期项目建成正常运营后利息偿付的保障程度较高。(九)偿债备付率测算按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规定,偿债备付率系指在借款偿还期内,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EBITDA-TAX)与应还本付息金额(PD)的比值,它表示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偿还借款本金和利息的保障程度,本期项目达产年偿债备付率(DSCR)为24.50。根据约定的还款方式对本期项目的计算表明,在项目实施后各年的偿债率均高于偿债备付率的最低可接受值,说明项目建成后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保障程度较高。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单位:万元序 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借款1.1期初借款余额2668.192668.192668.192668.191.2当期还本付息65.37130.74130.74130.74130.741.2.1还本1.2.2付息65.37130.74130.74130.74130.741.3期末借款余额2668.192668.192668.192668.192668.192利息备付率27.793偿债备付率24.50(十)级标题经济评价结论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132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10328.88万元,税金及附加68.93万元,净利润2101.64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6.99%,财务净现值3482.13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01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综上所述,本期项目从经济效益指标上评价是完全可行的。十四、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一)投资估算的依据本期项目其投资估算范围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估算的主要依据包括: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3、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审规程4、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深度规定5、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6、企业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7、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二)项目费用与效益范围界定本期项目费用界定为工程费用和项目运营期所发生的各项费用;项目效益界定为运营期所产生的各项收益,并严格遵循财务评价过程中费用与效益计算范围相一致性的原则。本期项目建设投资4981.48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三个部分。(三)工程费用工程费用包括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等;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包括:建设管理费、勘察设计费、生产准备费、其他前期工作费用,合计4343.83万元。1、建筑工程费估算根据估算,本期项目建筑工程费为1966.60万元。2、设备购置费估算设备购置费的估算是根据国内外制造厂家(商)报价和类似工程设备价格,同时参照机电产品报价手册和建设项目概算编制办法及各项概算指标规定的相应要求进行,并考虑必要的运杂费进行估算。本期项目设备购置费为2243.54万元。3、安装工程费估算本期项目安装工程费为133.69万元。(四)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本期项目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524.75万元。(五)预备费本期项目预备费为112.90万元。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建筑工程设备购置安装工程其他费用合计1工程费用1966.602243.54133.694343.831.1建筑工程费1966.601966.601.2设备购置费2243.542243.541.3安装工程费133.69133.692其他费用524.75524.752.1土地出让金264.69264.693预备费112.90112.903.1基本预备费48.0848.083.2涨价预备费64.8264.824投资合计4981.48(六)建设期利息按照建设规划,本期项目建设期为12个月,其中申请银行贷款2668.19万元,贷款利率按4.9%进行测算,建设期利息65.37万元。建设期利息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合计第1年第2年1借款1.1建设期利息65.3765.370.001.1.1期初借款余额2668.191.1.2当期借款2668.192668.190.001.1.3当期应计利息65.3765.370.001.1.4期末借款余额2668.192668.191.2其他融资费用1.3小计65.3765.370.002债券2.1建设期利息2.1.1期初债务余额2.1.2当期债务金额2.1.3当期应计利息2.1.4期末债务余额2.2其他融资费用2.3小计3合计65.3765.370.00(七)流动资金流动资金是指项目建成投产后,为进行正常运营,用于购买辅助材料、燃料、支付工资或者其他经营费用等所需的周转资金。流动资金测算一般采用分项详细测算法或扩大指标法,根据企业流动资金周转情况及本项目产品生产特点和项目运营特点,该项目流动资金测算参照同行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合理周转天数,采用分项详细测算法进行测算。根据测算,本期项目流动资金为1314.66万元。流动资金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流动资产5332.486152.866973.258203.821.1应收账款2399.622768.793137.963691.721.2存货1866.372153.512440.642871.341.2.1原辅材料559.91646.05732.19861.401.2.2燃料动力28.0032.3036.6143.071.2.3在产品858.53990.621122.701320.821.2.4产成品419.93484.54549.14646.051.3现金426.60492.23557.86656.311.4预付账款639.90738.35836.79984.462流动负债4477.955166.875855.796889.162.1应付账款1612.071860.072108.092480.102.2预收账款2865.893306.803747.704409.063流动资金854.53986.001117.461314.664流动资金增加854.53131.47131.47197.205铺底流动资金1599.751845.862091.982461.15(八)项目总投资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6361.5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981.4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31%;建设期利息65.3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3%;流动资金1314.6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67%。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指标占总投资比例1总投资6361.51100.00%1.1建设投资4981.4878.31%1.1.1工程费用4343.8368.28%1.1.1.1建筑工程费1966.6030.91%1.1.1.2设备购置费2243.5435.27%1.1.1.3安装工程费133.692.10%1.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524.758.25%1.1.2.1土地出让金264.694.16%1.1.2.2其他前期费用260.064.09%1.2.3预备费112.901.77%1.2.3.1基本预备费48.080.76%1.2.3.2涨价预备费64.821.02%1.2建设期利息65.371.03%1.3流动资金1314.6620.67%(九)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本期项目总投资6361.51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2668.19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数据指标占总投资比例1总投资6361.51100.00%1.1建设投资4981.4878.31%1.2建设期利息65.371.03%1.3流动资金1314.6620.67%2资金筹措6361.51100.00%2.1项目资本金3693.3258.06%2.1.1用于建设投资2313.2936.36%2.1.2用于建设期利息65.371.03%2.1.3用于流动资金1314.6620.67%2.2债务资金2668.1941.94%2.2.1用于建设投资2668.1941.94%2.2.2用于建设期利息2.2.3用于流动资金2.3其他资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