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质量检测(十)第十单元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 人民版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2829672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质量检测(十)第十单元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 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通史版)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质量检测(十)第十单元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 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通史版)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质量检测(十)第十单元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 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质量检测(十)(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江苏宿迁高三期末)邮票,常常以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物古迹、文化典籍等作为题材,以小小的“方寸之地”承载着往昔的历史。下列三张不同年份发行的邮票,见证了1949年以来中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迁。这些变革都()A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B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党的路线C促进了农民生活的不断改善D坚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解析:选D。实行农业合作社、发展人民公社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在维护生产资料公有制前提下的改革,故D项正确;人民公社违背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故A项错误;人民公社的实行说明当时出现急躁冒进思想,不是与时俱进,故B项错误;农业合作社的目的主要是促进工业发展,故C项错误。2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图(单位:元)。图中城乡差距最小的年份出现的原因是()A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影响着企业的发展C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建立解析:选A。依据题干图示可知,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年份是1985年,这一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故A项正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是在20世纪90年代,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故D项错误。3(2020广东佛山一模)据统计,从1978年到1996年,中国乡镇企业的工业增加值由占GDP不到6%到26%,其雇员人数从 2 827 增加到1.35亿,年增长率达到9%。这表明乡镇企业的发展()A增加了农民的收入B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C缩小了城乡的差距D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大调整解析:选B。材料中乡镇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和雇员人数增加,说明乡镇企业发展有利于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机会,故B项正确;A、C、D三项材料均未涉及,故排除。4在深圳被设立为经济特区后,有人说,在深圳这块土地上,除了五星红旗是红的,其他一切都成“黄”的了,还有人说特区是走私的主要通道,是旧中国上海的“租界”,等等。材料主要说明当时()A经济特区开发不得人心B特区违法行为日益增多C特区改革开放的阻力较大D特区享有一定的自治权解析:选C。由材料信息可知,改革开放初期保守思想成为经济特区发展的巨大阻力,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经济特区发展的阻力,而非对经济特区的否定,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经济特区发展的阻力,而非特区的违法行为,故B项错误;经济特区没有自治权,故D项错误。5下图是台湾第一个返乡探亲团于1988年1月抵达北京时手持的小旗子和穿的夹克。这反映了当时()A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B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共识C两岸当局接受“一国两制”构想D海峡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解析:选A。根据“台湾第一个返乡探亲团于1988年1月抵达北京”、夹克上的“想家”等信息可知,当时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故A项正确。6北京大学教授王东在中国共产党怎样破解了历史与现实难题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头八年相比,同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黄金时代。”两个时期经济发展迅速的共同原因()A清除经济发展中的“左”倾错误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正确引领C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大力引进和运用D市场经济的发展解放了社会生产力解析:选C。解答本题注意题干中时间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头八年”即 19491957年,“改革开放20多年”即 19781998年,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头八年主要引进苏联的经验,改革开放引进外国的经验更明显。故C项正确。7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有利于中国企业三次创业高潮形成的因素分别是()A建立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B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三个代表”理论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确立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D扩大企业自主权、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解析:选D。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关键,推动了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仅解放了人民的思想而且成为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动力;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搭建了更好的平台,故D项涉及的三个方面能与题干三个时段一一对应。故D项正确。8下表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结构变化。时间结构1954年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1982年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国旗、首都这一变化表明()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变化D社会主义法制完善解析:选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结构变化”体现了法制的演变过程,其变化表明社会主义法制的完善,故选D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于21世纪初,排除A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是1954年宪法的规定,排除B项;材料中的变化无法体现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变化,排除C项。9(2020江淮十校联考)下图反映了19902016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单位:%)。注:恩格尔系数指家庭食品支出与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值。据上图分析可知()A改革开放促进人民生活改善B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不断缩小C城市经济的发展滞后于农村D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经济发展解析:选A。材料反映了恩格尔系数减少,这说明家庭的消费支出不再以食品为主,体现的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比较,故B、C两项错误;根据题目时间可知,当时已经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故D项错误。101985年中央决定进行工资改革,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这说明当时()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B企业完全实现了经济的自主管理C按劳分配原则得到全面贯彻D工资改革逐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解析:选D。D项表述与题目中“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相符,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于1992年,与题目中时间不相符,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中的“完全”是错误的,故B项错误;C项表述中“全面”是错误的,故C项错误。11(2020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领导人于2018年6月10日共同会见记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介绍了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达成的重要共识和成果:各方同意加强团结协作,深化和平合作、平等相待、开放包容、共赢共享的伙伴关系;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等。这主要体现了中国()A积极参与互利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B积极推动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C积极参与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积极与欧亚国家结成政治联盟解析:选A。由材料“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达成的重要共识和成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等”可知上海合作组织是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故A项正确。122017年海南省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0 817元和12 902元,较之于1987年,分别增长了30.3倍和24.7倍。此外,海南环岛高铁已全线开通,旅游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医疗健康产业等12个重点产业均有重大发展,特色产业小镇、美丽乡村也正在蓬勃兴起。海南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A自然环境的独特优势B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C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D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解析:选D。材料中2017年海南省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1987年相比有较大幅度增长,海南得到进一步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得益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洪武年间先后设立北平行省和北平布政司,对今京津冀一带实行管理。明迁都北京后,京师宫廷、百官及军队所需要的大量粮食及各类物资,主要通过大运河运往北京,而天津是重要的转运中心,水陆交通将北京、天津及河北一带连通起来。为守卫京畿,清朝除在京津冀地区布防八旗兵外,还设立了正定镇、天津镇等七镇绿营兵。清雍正二年,改直隶巡抚为直隶总督,辖区包括今天京津冀的大部分地区。明清时期,今津冀一带有许多商人来京贩粮,北京也吸纳津冀之土特产等。河间府志卷七记载,该地贩盐商人来自沧州、天津,贩木材商人来自真定(今河北正定)。 摘编自肖立军明清时期的“京津冀一体化”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后,天津同广州构成了牵动南北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龙头。京津冀城市网络格局发生了以津京冀为序的新调度,初步构建起以北京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以口岸城市天津为北方金融商贸中心,环绕京津,形成由保定、石家庄等中等城市和高阳、辛集等一大批小城市和商业市镇组成的城市网络体系,进而同世界城市网络联结在一起。从1905年开始,天津口岸同英美德日等国的直接贸易量已超过从上海转口的贸易量,成为华北贸易货栈,京冀则成为天津口岸第一位的洋货销售市场和土产货源供给地。 摘编自胡光明清末民初京津冀城市化快速进展的历史探源与启示等 材料三1981年,华北地区成立了华北地区经济技术合作协会,开展区域经济联合。1986年,时任天津市市长的李瑞环提出环渤海区域合作问题,15个城市共同发起成立了环渤海地区市长联席会。随着长江三角洲掀起了新一轮区域经济合作浪潮,2004 年,国家发改委决定启动京津冀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转向规划的编制工作,共同构建区域统一市场体系。随着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区域合作的内生动力逐渐增强。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摘编自魏丽华建国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脉络与阶段性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京津冀一体化”的主要表现。(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京津冀一体化”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改革开放初期和21世纪初“京津冀一体化”的阶段性特征。解析:(1)根据材料一“明洪武年间先后设立北平行省和北平布政司,对今京津冀一带实行管理”“为守卫京畿”“天津是重要的转运中心”“水陆交通将北京、天津及河北一带连通起来”“今津冀一带有许多商人来京贩粮,北京也吸纳津冀之土特产等”归纳即可。(2)第一小问新变化,根据材料一、二,从形成以京津为中心的网络体系、天津成为金融商贸中心、对外联系的加强、城市化和近代化进程的加快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二,从列强入侵的影响、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的推动等方面回答。(3)改革开放初期的阶段性特征,根据材料三,从政府主导方式的转变方面回答;21世纪初的阶段特征,根据材料三,从政府与市场、国家战略等方面回答。答案:(1)设置行政机构管理;津冀地区拱卫北京;津冀地区服务北京;水陆相通,交通便捷;商务联系密切。(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新变化:形成以京津为中心的网络体系;天津成为金融商贸中心;对外联系加强;城市化和近代化进程加快。(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原因:列强对华经济入侵;天津开埠的影响;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的推动;商品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出其中两点即可)(3)改革开放初期的阶段特征:单一的政府主导型;地方政府自发倡导协同发展。(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1世纪初的阶段特征:政府与市场共同推动;国家战略;市场体制的主导作用在不断增强。(答出其中两点即可)14(2020山东德州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492008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简表时间法律1949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或者批准的法律共23件,包括政务院及所属各机构组织通则、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选举法等19541958年1954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此后,通过的法律共60件,包括全国人大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组织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兵役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19591978年1966年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停止工作。除1975年、1978年,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分别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三部宪法外,全国人大共通过法律6件,包括商标管理条例等19791992年除3件宪法修改和1982年宪法外,共通过法律126件,包括选举法、地方组织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19932003年除宪法修改2件外,共通过法律153件,包括立法法、行政复议法、公司法、证券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拍卖法、票据法等20032008年除宪法修改1件外,共通过法律72件,包括劳动合同法、循环经济促进法、企业破产法、物权法、行政许可法、监督法等摘编自陈斯喜新中国立法60年回顾与展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中某一时段或若干时段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法律的制定和修改。根据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法律制定的背景和影响,说明法律的制定和修改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发展的。如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作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写入宪法,体现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法律保障;改革开放后,形成了以1982年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为新时期的建设保驾护航。答案:示例一看法:我国宪法的制定与修改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说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通过的共同纲领带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对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1954年,为了从政治上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用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我国的国体与政体,也指明了全国人民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通过了修订的1982年宪法,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此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国人大又对宪法进行了多次修改,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使之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示例二看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说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国家立法工作全面展开。1982年宪法的颁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供了根本依据,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刑事、民事、诉讼程序和国家机构等方面的一系列基本法律,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992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法律件数大为增加。一方面我国加强了经济立法,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针对立法、行政、司法等制定了相关法律,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而保障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