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金溪县第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22看云识天气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02380772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金溪县第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22看云识天气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西省金溪县第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22看云识天气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西省金溪县第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22看云识天气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2 看云识天气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字词,把握内容;通过学习,能预测天气。2.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运用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看云识天气的知识,培养观察自然的习惯和探索自然的精神。【学习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获得识别阴晴雨雪的知识。【知识链接】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科学知识为根本任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说明事物说明文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因此,阅读此类文章,自然也应该抓住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看看它是如何来“说”的。方法主要有三点: 首先可抓住文章的标题明确说明点。俗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说明文的标题往往揭示了说明的中心。其次可抓住文章的结构归纳说明点。一般说明文往往都会围绕一个主要问题或内容进行说明,而有的说明文则需要我们把小说明点归纳起来,构成全文的说明点。另外可抓住说明的顺序弄清说明点。事物事理的本身是有其顺序的,人们认识事物事理也有一定的顺序,因此理清了文章的顺序,也就有助于弄清说明的中心。【学习难点】云的形状、云彩的种类繁多,变化复杂,难于分辨。【学法指津】1朗读法。本文语言生动、细致、用语准确,在反复诵读中体会生动说明的好处。2观察与联想。作者运用大量的比喻等修辞手法,通过细致的描绘勾画出千姿百态的云。我们应从实践中观察和总结,激发丰富的联想。3图表概括法。课文主体部分重点介绍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涉及的云层、光彩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可引导学生通过列图表,使之结构层次清楚,内容明确。【自主学习】一、课前准备:搜集积累了有关云和天气的成语、俗语、谚语,以便让同学们相互交流。二、解题:标题中“看”可以理解为“观察”的意思,“识”可理解为“识别、推测”的意思。文章标题即点明了要介绍的事理。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移速、厚薄、颜色等的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编成谚语,方便人们判断。所以为了享受快乐的户外生活,我们在收听天气预报的同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气候知识,学会看云识天气,使自己能从容应对天气的异常变化。三、导语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从中也可看出作者对这一现象细致入微的观察。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留心观察自然界,以便掌握日月星辰等自然物来了解天气的变化,并总结出许多相关的谚语、诗词等,而在各种观物识天气中,最重要的方法莫过于看云识天气。俗话说:“进门看脸色,出门看天色”,云就是天的“脸色”,通过“云”的变化,可以“识”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四、畅读诗歌,整体感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峰峦( ) 一霎间( ) 卷云( ) 谚语( )弥漫( ) 日晕 ( ) 崩塌( ) 预兆( )2.解释词语笼罩:预兆:丝丝缕缕:朦胧:弥漫:3、 朗读课文,完成下列各表。晴天云简表云名云的形态变化高度厚度天气征兆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云名变化过程形状位置天气征兆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云的光彩简表光名产生和分布情况色彩天气征兆晕华虹霞4.通过诵读,我已经获得了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就是: 。5、请写出文章的主旨【合作探究】1.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切合文题揭示云和天气关系的句子是哪一句?它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2.记叙文中,比喻是一种修辞方法;说明文中,运用比喻来说明事物,叫做比喻说明法,一般简称为打比方。课文中打比方的运用,使得行文生动活泼,饶有趣味。请从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讲讲这样说明的好处。3. 文中清晰的思路是通过分类别的方法表现出来的,其中提到了卷云、卷积云、积雨云、高积云、积云、高层云、卷层云、雨层云等八种云。采用这种方法用什么作用?【展示提升】1、第1段中“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2、你还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请用我认为“ ”一句话很美,美在 写一句话。【拓展创新】有些事物很难描摹,打个比方,就容易讲清楚,而且显得生动活泼,很有趣味。仿照下面的示例造句。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 , , 远处的霓虹灯亮了, , , 【自测提升】一、积累运用(6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冰雹(bo) 崩塌(bn) 预兆(sho)B峰峦(lun) 薄云(b) 凸起(t)C点缀(zhu)模糊(m) 绫纱(ln)D趋向(q) 鳞波(ln) 顷刻(qn)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删去后意思仍不改变的一项是( )(2分)A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睛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B卷云和卷积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C当那连绵的雨雪要来临的时候,卷云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D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睛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3.对下面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开始下降。“一”和“就”这对关联词,说明“雨层云”是雨雪很快来临的标志、预兆。B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这句话使用比喻说明的方法,突出卷云轻盈和洁白的特点。C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这两个句子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揭示了“晕”的特点。D日晕和月晕常常出现在卷层云上,当卷层云后面有一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时,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作者引用谚语说明云的形状的变化与天气变化的关系。二、课内阅读(11分)最轻盈、站的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找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的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白色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的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他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的分散着,迎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色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1本段的中心句是:(2分)2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3分)3本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 )(2分)A总分式 B分总式 C总分总式4这段文字的语言,既有平时说明,又有生动说明,各举一个例子。 (2分)平时说明:生动说明:5文中两句中“一般”和“常”用的准确,简要说明这两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2分)三、类文赏析短期气候预测:帮你“听风便知雨”短期气候预测,就是每天电视广播里的天气预报吧?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三五天内的气温、温度、风力等“一切尽在掌握”,大大便利了日常起居。但是,想不想在酷夏里知道这个冬天冷不冷?想不想在寒冬中预知到明年夏天发不发洪水?那就要靠“短期气候预测”了。中国是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旱涝、高温、冷害等气候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年均约1000亿元,死亡人数年均6000人以上。同时,中国又是农业大国,农业“靠天吃饭”,气象预测工作尤显重要。因此,刚刚过去的5年里,一个关于气候预测的“九五”攻关项目,引来全国105个单位、400多名科研人员为之奔忙,这个项目,就是“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究”。“短期气候预测”,是相较“长期气候预测”而言,后者做的是未来50年、100年的气候分析,难度极高。而“短期”,也不像天气预报时段那么“短”,它的时间概念不是“日”,而论“月”、“季”、“半年”、“一年”。它所要承担的是,帮助国家决策部门了解掌握未来数月里或一年里的气候变迁,减免不必要的人财物损失。例如,预测即将来临的冬天何时更冷,石油开采部门由此决定油井需要何时封井,稍有迟缓,冰就会像刀子般把油管割裂;天气冷到何种程度,便可预知某些海湾会不会结冰,破冰船之类的交通运输工具要不要及早调度;而农业部门也可根据预测的气候冷暖,提前选择明年播种的作物品种。甚至于,明年的空调产量乃至于扇子、饮料产量,相关行业都会随时看“短期气候预测”的“脸色”行事。农业、水利、文通、工业等等,短期气候预割的作用无处不在,说它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绝非夸张。短期气候预测,印度做了百余年,日本、俄罗斯做了七八十年,与之相比,中回这方面的“资历”同样不算短。1958年,我国首次发布“长期气候预报”,这就是“短期气候预测”的前身,40多年来经验积累了不少,一直到90年代,我国始终处于各地零散研究的状态,从未将之“业务化”,换句话说,完整的预测系钝尚未建立。科研的每一点进展都不会是来自一两个人的一蹴而就。预测系统包括全球各国的各种气候资料收集齐全,随之建立一个包括预报大气、海洋与大气耦合模式、中国及邻近区域地区细化、厄尔尼诺系统预报等繁杂的模式系统这一切,意味着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5年奋战,终使“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究”大功告成。作为“九五”重中之重的科技项目,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曾在“1988抗洪年”准确预报了长江、松花江洪水以及2000年的汛期。目前,该系统在国家气候中心用于年、月、季节、年及年际时间尺度的气候预测业务试报。与天气预报相比,短期气候预测面对更多不确定因素。凭啥判断下一个季是热是冷、是旱是涝?即便掌握征兆、周密演算,也还可能要面对一些不可预知的变数。1988年大洪水之所以能准确预报,正缘于一些重要征兆被我们及时抓住:1997年冬天,青藏高原大雪频频,与此同时,“厄尔尼诺现象”频频光顾我国。科学家通过系统中众多模式对其进行了繁杂的演算,从而判定,第二年有洪水。这套系统主攻的是汛期预报,每年4月间都会向有关决策部门通报当年夏天汛情预报结果。对于今夏还会不会干旱下去、雨水多不多,目前仍意见不一。气象变幻莫测,短期气候预测绝非万能,在误差中不断修正,气象科学才能进步。1本文围绕着“短期气候预测”,主要说明了哪些内容?2文中说:“对于今年夏天还会不会干旱下去,雨水多不多,目前仍意见不一。”“短期气候预测绝非万能,在误差中不断修正,气象科学才能不断进步。”透过这些话,你对气象学研究的本身或说明文写作产生了怎样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