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三政治 第二课 探索规律 事实求实知识、要求与训练 沪教版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1962877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高三政治 第二课 探索规律 事实求实知识、要求与训练 沪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上海市高三政治 第二课 探索规律 事实求实知识、要求与训练 沪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上海市高三政治 第二课 探索规律 事实求实知识、要求与训练 沪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课 探索规律 事实求实一、基本学习内容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宇宙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纯粹”运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并不是事物绝对地不运动、不变化的状态,而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处于相对稳定和暂时平衡的状态,因而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以下两种状态称之为静止:一是事物运动的平衡状态,即某事物相对于一定的参考系来说,没有发生空间位置变化。二是事物运动的稳定状态,即事物保持者自身的性质,尚未变成他物。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绝对的动中包含着暂时的、相对的静,相对的静中又包含着永恒的、绝对的动。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宇宙中各种运动形式按照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大体可分为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思维运动等基本形式。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1)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所有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的客观性是规律最重要的特点。(2)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联系。规律不是表面现象的联系,而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本质的联系。(3)规律是事物发展中的必然联系。只有确定不移的、必定如此的联系,才能称为规律。(4)规律是事物发展中的稳定的联系。规律的稳定性也就是它的重复性。规律性的联系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再重复,表明了规律的普遍性。3科学认识的任务是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科学认识的任务,在于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规律是科学研究的对象。任何一门科学都以研究某种规律或规律群为己任。科学体系本质上是规律体系的理论反映。探索规律是一个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过程。规律是事物本质的联系,是深藏其内的,而现象是事物外在的表现,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也都是本质在某一方面的表现。认识事物既不能抛开现象直接认识本质,也不能使认识停留在表面现象,而必须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把握规律。4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认识事物运动的规律,是一个寻求真知的过程。这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逐步深入的过程。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种:第一,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第二,实践是自觉、能动的活动。第三,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实践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生产实践、调整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人只有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同外界接触,才能接受事物发出的信息,外界事物才能反映到人脑中来。5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一个人既可以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读书、听讲等方式获得间接经验。一个人的大部分知识是间接经验,他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亲身实践去获得全部知识。但这不等于说直接经验不重要。因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相对而言的,在我为间接经验的东西,在前人或他人则仍为直接经验。一切真知最终来源于实践,来自于直接经验。因此,青年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尽可能多地获得直接经验,尤为重要,青年学生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真正深刻理解书本知识,才能对所学的书本知识进行验证,才能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6寻求真知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寻求真知必然要经历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对此反复,逐步深入的复杂过程。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从感性认识开始。在实践中,人们通过自己的感官等同外界事物打交道,使事物的外部状态和特征等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由此形成的认识就是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人们借助于抽象思维去把握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概念、判断和推理是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一方面,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提供的感性材料,就不可能形成理性认识。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否则,就不能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寻求真知将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不断发展过程。7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实践对人的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这是因为: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8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上下求索、探索规律,并依据对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坚持事实求实的科学态度。(1)按规律办事,才能取得成功。规律是不可抗拒的,只有尊重它,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得成功。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可以借助对于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从而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2)认识和利用规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理性思维,才能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形成计划、方案等指导人们的行动(3)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又是认识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9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叫做“实事求是”。“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体现。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概括。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解放思想,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青年学生要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青年学生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要积极参加实践,科学地认识和掌握规律;要尊重客观规律,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要学会具体分析,努力做到按规律办事。二、基本学习要求(一)识记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能够将哲学上所讲的运动同日常生活中所讲的运动区别开来。从物质都是运动的和运动也都离不开物质载体两个方面,把握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的关系。从静止是事物运动的平衡状态和事物运动的稳定状态两个方面,把握静止的含义,知道静止并不是事物绝对地不运动,而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能够结合身边的事例,体会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二)理解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能够联系所学的自然科学知识理解规律的含义。懂得客观性是规律最重要的特点。能够结合某一具体规律进一步理解规律的几个特点。3科学认识的任务是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能够结合某一门具体的科学,通过分析该科学研究的对象和揭示的规律,来理解科学的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和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4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从实践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来把握实践的含义。结合社会生活中具体的实践活动来理解和区分实践的三种形式。 结合自己的认识过程,理解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5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结合自身获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经历,理解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6寻求真知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首先,知道实践是认识产生的起点和基础。其次,懂得实践基础上产生的认识是一个从低级的感性认识发展到高级的理性认识的过程,能正确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最后,懂得理性认识还必须回到实践,接受检验,从而真正理解寻求真知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不断发展过程。7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四个方面,理解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三)运用8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2)发挥主观能动性又是认识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可以结合近年来我国在重大科学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的实例,分析说明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也可以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失败的教训,从反面的实例中加深对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的理解。9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所需掌握的知识点:(1)实事求是的含义。(2)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要积极参加实践,科学地认识和掌握规律;要尊重客观规律,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要学会具体分析,努力做到按规律办事。通过对实事求是概念的分析,懂得实事求是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体现;结合中国革命史的相关内容,理解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概括;结合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我国各项制度形成过程和取得的成就,分析实事求是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法宝;结合青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解决问题。 三、学科活动指引1根据教材 “操作平台”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阅书刊资料或者上网搜索,寻找科学或生活中的实例,说明认识是一个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过程。2结合所掌握的自然科学知识,每一小组选择某一具体科学规律,小组成员讨论分析规律所具有的四个特性。3每位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搜集1个实例,在班级交流说明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的重要性。4利用网络,搜集一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取得重大成就的著名工程,分析该工程的建设过程是如何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统一起来的。四、基本训练示例(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从哲学的角度看,这说明( )A 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B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C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 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2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最重要的特点是( )A客观性 B内在性 C必然性 D重复性3马达加斯加的农民移栽了中国农业科技人员培育出来的新的杂交水稻品种,比当地的品种产量提高一倍多,收获时在当地引起了轰动。这说明人类( )A可以改变规律造福人类 B实践活动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C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创造一切奇迹D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能动作用4“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一千年前,诗人李白如此表达了不能登月的惆怅。今天,我们通过“嫦娥一号”传回的图片清晰地感受到了月亮的倩影,千年梦想变为现实。这说明实践具有( )A社会历史性 B客观物质性 C主观能动性 D对立统一性5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人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观念、新的见解、新的理论。检验这些新观念、新见解、新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是( )A 是否得到多数人的拥护B 社会实践C“科学发展观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二)不定项选择题1庄子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庄子的这一说法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运动是相对的 B 静止是绝对的C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 D 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2“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揠苗助长” 的成语故事蕴涵的哲学道理有( )A事物的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 B违背客观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C尊重客观规律性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D规律是客观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3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曾告诫是身边的工作人员,做任何工作要“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这是因为( )A尊重客观事实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础B个人获取知识的具体途径只能是实践C人们必须事事亲身实践才能获得知识D 唯上和唯书是唯心主义世界观 4上海市中学生成长记录册记录学生按照学科学习的要求,参与社会调查、参观考察、社会服务等实践探究活动的能力状况,旨在鼓励青年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学生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才能( )A 获得个人成长需要的所有知识B 真正深刻理解书本知识C 获得人生成长所需要的直接经验D 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5实践不仅对社会发展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而且对人的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体现在(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目的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三)简答题1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是怎样的?请举一个事例加以说明。2有人认为:“实践出真知。只要参加社会实践,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3什么是实事求是?青年学生应当怎样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四)分析说明题1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战略思想,推动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请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2上海电机学院14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离开讲台,分赴10家企业开始为期一年的“拜师学艺”。大学教师“变身”为企业普通员工,他们收获颇多。一位教师感言:“通常书本上的知识是正确的,但是公式、订立的应用是有条件的,而在实际应用中条件常常不能完全具备。因此,运用书本知识时必须更仔细,考虑要周全。”王老师在本次挂职锻炼之前,已经任教三年半。经过本次企业实践锻炼,她发现,传统的教法习惯于单向的灌输,很多学生即使考试得了高分,一踏上工作岗位却感觉脱节、不适应,因此,她向学校提出了从用人单位需求的角度安排教学内容。学校根据王老师的建议,及时调整了教学内容。请运用本课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第二课答案(一)1、B2、A3、D4、A5、B(二)1、CD2、ABCD3、AD4、BCD5、ACD(三)1、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性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又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例如,嫦娥一号在地球轨道上将进行次变轨,让卫星不断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正是尊重大气运动客观规律性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取得成功的典范。 2、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因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获得对事物的认识,因此,实践出真知是正确的观点。要获得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人们必须通过实践,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并且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才能透过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因此,仅仅参加实践活动,未必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实事求是是指我们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可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青年学生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要积极参加实践,科学地认识和掌握规律;要尊重客观规律,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要学会具体分析,努力做到按规律办事。(四)1、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社会实践的变化发展推动了理论的创新;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推动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说明意识具有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党中央的上述做法说明党中央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践无止境,创新也无止境,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表现。 2、上海电机学院的青年教师,分赴企业 “拜师学艺”,说明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位教师在企业学习后的感言,说明在实践中获得的理性认识,还需回到实践中进行检验,加以修正、补充和发展。寻求真知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王老师经过本次企业实践锻炼,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产生了新认识,为了改进学生高分低能的现实,向学校提出教学内容安排上的建议,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学校根据王老师的建议,调整教学内容也说明学校能够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