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6 始得西山宴游记实战演练(含解析)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0680180 上传时间:2022-06-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6 始得西山宴游记实战演练(含解析)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6 始得西山宴游记实战演练(含解析)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6 始得西山宴游记实战演练(含解析)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始得西山宴游记一、基础知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僇人(l) 遁隐(dn)引觞满酌(shn)B累积(li) 颢气(ho) 颓然就醉(tu)C茅茷(fi) 箕踞(j) 施施而行 (y)D衽席(rn) 攒蹙(cun) 若垤若穴(di)解析:选C。施施而行(y)。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得西山宴游记宴:举行宴会恒惴栗 恒:常常B穷回溪 穷:尽,穷尽到则披草而坐 披:拨开,分开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极:到达,至缘染溪 缘:沿着D攒蹙累积 攒:聚集引觞满酌 引:拿起解析:选A。宴:用酒饭招待宾客。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B。项的“则”都解释为“副词,就”。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B攒蹙累积,莫得遁隐C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D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解析:选C。古今都是“认为”。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是()例: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A石之铿然有声者B环滁皆山也C何陋之有 D甚矣,汝之不惠解析:选A。都是定语后置句。B.判断句;C.宾语前置;D.主谓倒装。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是作者被贬谪永州时所作的“永州八记”中的首篇。题目中“始得”二字是全文关键,西山之游以前,作者始终未能摆脱“惴栗”的阴影,是西山之游始得让作者得到解脱,“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人格精神得以与宇宙自然合一。B第一段写作者贬官永州,喜爱山水且无远不到,却不知西山的怪异和奇特。目的是强调自己始终沉溺于恐惧抑郁的心绪,西山异景亦无法排解内心的苦闷。C第二段具体记述宴游西山的经过和感受。全段按照初望、细望、远望的顺序依次描写。作者对西山之景的描摹,不直接写眼中西山,而从多角度写登西山的所见所感,采用比照映衬手法突出其高峻峭拔之貌。在这比照映衬之下,西山之景更显其美,西山之游更觉其异,作者卓尔不群之人格才更具感染力。D“记”是古代一种即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文体。本文中的西山,不类培,与颢气俱,与造物者游,超凡拔俗,特立不群。显然,西山伟大的人格力量也正是作者高尚品格和人生理想的体现。赞美西山实则是以之来言志抒情。解析:选B。“恐惧抑郁”不对。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710题。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指异之 异:不同B外与天际 际:连接C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特立:独特出众D颓然就醉 就:接近解析:选A。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与“数州之土壤”一句中加点的“之”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始指异之B其高下之势C不知日之入 D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解析:选B。例句与B项中的“之”的解释都为“助词,的”。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颓然就醉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B莫得遁隐而莫得其涯C游于是乎始洋洋乎与造物者游D是岁元和四年也游于是乎始解析:选D。D项都为指示代词,“这,此”。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译文:_(2)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译文:_答案:(1)(大家)攀援着登(上山顶),伸开两腿像簸箕一样席地而坐,眺望四周观赏风景,凡是临近几个州县的土地,都(像是)在(我们的)坐席下面。(2)苍茫的暮色,从远处渐渐地笼罩过来,等到黑得什么也看不见时,还不想回去。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琅嬛福地记明张岱晋太康中,张茂先注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署篆,曰“琅嬛福地”。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甫出,门石忽然自闭。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茂先痴伫视,望石再拜而去。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繇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注】张茂先:名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门肃茂先入肃:恭敬的样子B茂先为停信宿而出 信宿:两三天C异日裹粮再访 裹粮:携带粮食D读书三十乘 乘:车解析:选A。A项,“肃”有“恭敬”“严肃,庄重”“揖拜”等义项,结合语境看,这里应该是“揖拜”的意思,也就是“恭敬地引进”。B项,“信宿”是“连宿两夜”之义,即两三天。C项,联系语境,“裹粮”解释正确。D项,古代很少用量词,再联系“千乘之国”等,可以判断解释为“车”正确。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B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C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D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解析:选B。根据游踪和对话标志,运用排除法即可确定答案。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张茂先的自矜面前,老人“微笑”;当张茂先提出“裹粮再访”的请求时,老人又笑而不答。两“笑”之下,老人宽容、神秘的形象呼之欲出。B本文借一个充满神异色彩的故事,揭示了山外有山、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桃花源记则借虚构桃源仙境寄托社会理想: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C本文叙事简练,描写细腻,结尾议及“嬴氏焚书史”,旨在批评秦王嬴政焚书坑儒,导致典籍损毁的行为,体现了“记”叙议结合的特征。D张岱行文善于渲染,笔墨传神:说老人,则有“枕书石上卧”;写福地,则有痴龙“守此二千年矣”。结尾用韵文的形式点明主旨,发人深思。解析:选C。“旨在批评损毁的行为”错误,文中议及“嬴氏焚书史”,是为说明琅嬛福地书籍保存完好无损。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译文:_(2)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译文:_解析:本题考查内容涉及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1)“爽然”,茫然若失的样子。“乃”,于是。“饷”,作动词,译为“给饭吃”。“非”,表否定的判断。(2)“见”,动词活用为名词,见识。“小”,结合语境,译为浅陋。答案:(1)张茂先感到茫然、失落。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的鲜美洁净不是人间能拥有的。(2)(经过此事)才知道我见识浅陋,就像夏生秋死(或“春生夏死”)的蝉不知道四季的转换。【参考译文】晋朝太康年间,张茂先担任建安从事,在洞山游玩。沿着溪流深入,见到一位老人枕着书在石上躺着,茂先便坐下与他谈论。看到他所枕的书上的文字都是蝌蚪样的,不能分辨是什么字,茂先以之为奇。老人问茂先说:“你读了多少书?”茂先说:“二十年内的书,我还没有读完,如果是二十年前的书,那么我确实已经全部读完了。”老人微微一笑,拉着茂先的手臂走到石壁下,忽然出现一扇门可供进入,道路很宽,来到一个精致的小屋,屋内藏书万卷。茂先问老人说:“这里藏着是什么书?”老人答:“是历代史书。”又来到一间室内,藏书更多。茂先又问:“这些是什么书?”老人答:“是各国的史志。”后来又来到一密室内,门锁很坚固,还有两只黑狗守在门前,门上刻着篆书,文字是“琅嬛福地”。茂先问老人:“这是什么地方?”老人答:“这里藏着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老人指着两只狗说:“这是痴龙,守在这个地方已经两千年了。”老人开门恭敬地引茂先进入,茂先看到这些藏书,记载的都是秦汉以前和海外各国的事情,大多是自己没听说过的,像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秋这些书也都在这里。张茂先感到茫然、失落。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的鲜美洁净不是人间能拥有的。茂先为此在这里逗留了两三天才出来,对老人说道:“过段时间我多带点吃的再来拜访,看遍群书。”老人笑笑,什么也没说,送茂先出去。茂先刚一出门,门外的石头突然自行闭合。茂先回头看着石头,只见到杂草藤萝,绕着石头而生,石头上的苔藓也严丝合缝。茂先呆呆地站着看了良久,对着石头拜了两次后离去。秦始皇嬴政烧尽史书,咸阳城的大火正猛。但这里却有完整的史书,连一个字都没有少掉。向上追溯到有文字记载以前,连结绳记事都有记录。在繇前看伏羲,不过像他小时候。海外有很多国家,我们中原九州之地与之相比小的如同一粒黑痣。我读了这么多史书,不过是千万分之一二。(经过此事)才知道我见识浅陋,就像夏生秋死(或“春生夏死”)的蝉不知道四季的转换。即使像石彭与凫毛这样的长寿者,其所见所闻也不过如同儿童。我想再进去向老人请教,无奈迷失路途不能进入。回头看绝壁,只见荒蔓与薜荔缠绕。我好后悔出了那扇门呀,如今只能可望而不可即。在这里等上十几年,或许这扇石门才会再次开启。四、语言运用将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惟有两者和谐统一的人,才算得上又富又强的人。能否在精神上坚定地保持同步富裕评价一个人是否真正富有主要还得看他在物质富裕的同时决不能单凭他拥有金钱的多少A BC D解析:选D 。本段的句意主要是评价一个人是否真正富有的标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中国史学原本注重图像。先秦时期的山海经记录了很多物产、民俗、宗教。山川鸟兽等内容,本来也有图像,_,最终只剩下文字。中国史学,_。宋代的郑樵在图谱略中说:“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当然,_,凡是在平面或是空间构成图形、实体的物体都可以称之为图像。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处,结合前后句,图像“本来”有,“最终”没有,那么处应该填与“在流传的过程中渐渐散失(遗失)”类似的内容。根据上下文分析,处所填内容应该是对中国史学某种特征的判断,而判断依据则是后郑樵的话“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其中前两句是特征,后两句是古代学者结合特征总结出的史书的使用方法,因而处可填与“素有左图右史的传统”类似的内容。处所在句子是在强调图像所包含的内容,即平面构图、空间构图和实体,之前所说史书中的图片显然是平面构图,因而处应承上启下,可填与“图像不仅指平面的图画”类似的内容。答案:只是在流传的过程中日渐遗失素有“左图右史”的传统图像不仅指平面的图画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