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离合器设计

上传人:xgs****56 文档编号:9962923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45.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离合器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汽车离合器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汽车离合器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课程设计 0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3 1 1 前言 3 1 2 课程设计目的 3 1 3 设计要求 4 1 4 技术参数及设计要求 5 1 5 设计步骤 5 第二章 离合器摩擦片参数的确定 6 2 1 后备系数 6 2 2 单位压力 6 2 3 离合器传递的最大静摩擦力矩 6CT 2 4 摩擦因数 f 摩擦面数 Z 和离合器间隙 t 6 2 5 摩擦片参数的选择 7 2 5 1 初选摩擦片外径 D 内径 d 厚度 b 7 2 6 离合器基本参数的校核 8 2 6 1 最大圆周速度 8 2 6 2 直径误差 8 2 6 3 单位摩擦面积传递的转矩 8c0T 2 6 4 单位摩擦面积滑磨功 8 第三章 膜片弹簧的设计 10 3 1 膜片弹簧的基本参数的选择 10 3 1 1 截锥高度 H 与板厚 h 和板厚 h 的选择 10 3 1 2 自由状态下碟簧部分大端 R 小端 r 的选择 10 3 1 3 膜片弹簧起始圆锥底角 的选择 10 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课程设计 1 3 1 4 分离指数目 n 的选取 10 3 1 5 切槽宽度 及半径 101 2er 3 1 6 压盘加载点半径 和支承环加载点半径 的确定 10R1r 3 1 7 膜片弹簧工作点位置的选择 11 3 1 8 膜片弹簧材料 12 3 2 膜片弹簧的弹性特性曲线 13 3 3 膜片弹簧的相关参数如表 3 1 13 第四章 扭转减振器的设计 14 4 1 扭转减振器主要参数 14 4 1 2 扭转刚度 k 14 4 1 3 阻尼摩擦转矩 15 T 4 1 4 拉紧力矩 15n 4 1 5 减振弹簧的位置半径 150R 4 1 6 减振弹簧个数 Z 15j 4 2 减振弹簧的计算 16 4 2 1 减振弹簧的分布半径 R 161 4 2 2 单个减振器的工作压力 P 16 4 2 3 减振弹簧尺寸 16 第五章 离合器其它主要部件的结构设计 19 5 1 从动盘毂的设计 19 5 2 从动片的设计 20 5 3 离合器盖结构设计的要求 20 5 4 压盘的设计 21 5 5 压盘的结构设计与选择 21 第六章 参考文献 23 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课程设计 2 第一章 绪论 1 1 前言 对于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 离合器在机械传动系中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总成而存在 的 按动力传递顺序来说 离合器应是传动系中的第一个总成 目前 目前汽车上广 泛采用弹簧压紧的摩擦式离合器 摩擦离合器是一种依靠主 从动部分之间的摩擦来 传递动力且能分离的装置 它主要包括主动部分 从动部分 压紧机构和操作机构等 四部分 离合器是设置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动力传递机构 其主要功用是 切断和实 现发动机对传动系的动力传递 保证汽车起步时将发动机与传动系统平顺地结合 确 保汽车平稳起步 在换挡时将发动机与传动系统分离 减少变速器中换挡齿轮之间的 冲击 在工作中受到较大的动载荷时 能限制传动系统所承受的最大转矩 以防止传 动系各零部件因过载而损坏 有效地降低传动系中的振动和噪声 随着汽车发动机转速 功率的不断提高和汽车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 人们对离合 器的要求越来越高 从提高离合器工作性能的角度出发 传统的推式膜片弹簧离合器 结构正逐步地向拉式膜片弹簧离合器结构发展 传统的操纵形式正向自动操纵的形式 发展 因此 提高离合器的可靠性和延长其使用寿命 适应发动机的高转速 增加离 合器传递转矩的能力和简化操纵 已成为离合器的发展趋势 1 2 课程设计目的 汽车设计课程是培养学生具有汽车设计能力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设计则是学生在 学习了 汽车构造 汽车设计 等课程后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基本的目的 是 通过课程设计 综合运用汽车设计课程和其它选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解 决汽车设计问题 掌握汽车设计的一般规律 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 培养分析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会分析和评价汽车及各总成的结构与性能 合理选择结构方案及有关参数 掌握一些汽车主要零部件的设计与计算方法 学会考虑所设计部件的制造工艺性 使用 维护 经济和安全等问题 培养汽 车设计能力 通过计算 绘图 熟练运用标准 规范 手册 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 进 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课程设计 3 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设计技能 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参数的优化设计 CAD 绘图 锻炼学生利用计算 机进行设计和绘图的能力 1 3 设计要求 通过课程设计 对轿车离合器的结构 从动盘总成 压盘和离合器盖总成及膜片 弹簧的设计有比较深入的熟悉并掌握 首先通过查阅文献 上网查阅资料 了解汽车 离合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结构组成及功能 通过对车型分析 路况分析和型式分析 制定出总体设计方案 并对轿车膜片弹簧离合器进一步的认知和建模 并在指导老师 的帮助下完成膜片弹簧离合器设计 为了保证离合器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设计的汽车离合器应满足如下基本要求 1 在任何行驶条件下均能可靠地传递发动机的最大转矩 并有适当的转矩储备 为此 离合器的摩擦力矩应大于发动机最大扭矩 2 接合平顺 柔和 即要求离合器所传递的扭矩能缓和地增加 以保证汽车起 步时没有抖动和冲击 3 分离时要迅速 彻底 4 离合器从动部分转动惯量要小 以减轻换挡时变速器齿轮间的冲击 便于换 挡和减小同步器的磨损 5 应具有足够的吸热能力和良好的通风散热效果 以保证工作温度不致过高 延长其使用寿命 6 应避免汽车传动系共振 具有吸收震动 缓和冲击和减小噪声能力 7 操纵轻便 准确 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 尤其是对城市行驶的轿车和公共汽 车 非常重要 8 作用在从动盘上的压力和摩擦材料的摩擦因数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要尽可能 小 以保证有稳定的工作性能 9 摩擦式离合器 摩擦衬面要耐高温 耐磨损 摩擦衬面磨损在一定范围内时 要能通过调整 使离合器正常工作 10 应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动平衡 以保证其工作可靠 寿命长 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课程设计 4 11 结构应简单 紧凑 质量小 制造工艺性好 拆装 维修 调整方便等 1 4 技术参数及设计要求 表 1 1 车型参数 爬坡度 最大功率 转速 最大转矩 转速 车身 总质量 一档 传动比 主减 速比 45 74kw 52000rpm 155Nm 38000rpm 1140kg 3 455 4 111 本次设计要求如下 1 离合器装配图一张 视图投影准确 结构合理 画法规范 图面整洁 字体 按规定用工程字书写 标题栏及零件明细表完整 2 零件图 四号图纸 非标准零件由老师指定 要求结构合理 尺寸公差标注规 范 基准选择恰当 3 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 用统一规格 1 5 设计步骤 1 熟悉离合器结构及相关理论知识 2 根据所给题目进行车型分析 道路情况分析 所设计部件型式分析 进行主 要参考型选择以及设计计算 3 绘制离合器总成装配图 4 绘制主要零件图 5 编写设计说明书 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课程设计 5 第二章 离合器摩擦片参数的确定 2 1 后备系数 后备系数 是离合器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它反映了离合器传递发动机最大转 矩的可靠程度 在选择 时 应考虑到摩擦片在使用中磨损后离合器仍能可靠地传递 发动机最大转矩 防止离合器滑磨时间过长 防止传动系统过载以及操纵轻便等因素 各类汽车离合器 的取值范围见表 2 1 表 2 1 离合器后备系数 的取值范围 车型 后备系数 乘用车及最大质量小于 6t 的商用车 1 20 1 75 最大总质量为 6 14t 的商用车 1 50 2 25 挂车 1 80 4 00 根据设计要求本次课程设计的后备系数 范围为 1 20 4 0 取 1 2 2 2 单位压力 当摩擦片采用不用的材料时 取值范围见表 2 2 表 2 2 摩擦片单位压力 P0 的取值范围 摩擦片材料 单位压力 MPa0p 模压 0 15 0 25石棉基材料 编织 0 25 0 35 铜基粉末冶金材料 铁基 0 35 0 50 金属陶瓷材料 0 70 1 50 选择 本次设计选取 MPa2 0 0PMPa5 1 0 2 3 离合器传递的最大静摩擦力矩 CTmNXeC 1865 max 2 4 摩擦因数 f 摩擦面数 Z 和离合器间隙 t 摩擦片的摩擦因数 f 取决于摩擦片所用的材料及其工作温度 单位压力和滑磨速 度等因素 各种摩擦材料的摩擦因数 f 的取值范围见表 2 3 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课程设计 6 表 2 3 摩擦材料的摩擦因数 f 的取值范围 摩擦材料 摩擦因数 f 模压 0 20 0 25石棉基材料 编织 0 25 0 35 铜基 0 25 0 35粉末冶金材料 铁基 0 35 0 50 金属陶瓷材料 0 4 本次设计取 f 0 20 摩擦面数 Z 为离合器从动盘数的两倍 决定于离合器所需传递转矩的大小及其结 构尺寸 在前面的设计分析中已经陈述了本次设计选用的是双片推式膜片弹簧离合器 因此 Z 4 离合器间隙 t 是指离合器处于正常结合状态 分离套筒被回位弹簧拉到后极限位 置时 为保证摩擦片正常磨损过程中离合器仍能完全结合 在分离轴承和分离杠杆内 端之间留有的间隙 该间隙 t 一般为 3 4mm 本次设计取 t 3mm 2 5 摩擦片参数的选择 2 5 1 初选摩擦片外径 D 内径 d 厚度 b 摩擦片外径是离合器基本尺寸 它关系到离合器的结构重量和寿命 它和离合器 所需传递转矩大小有一定关系 D 178mm 2 1 330max 1 2CPfTe 30 6 1 240 15 取 D 180mm 离合器摩擦片尺寸系列和参数表 2 4 外径 D mm 160 180 200 225 250 280 300 325 350 380 405 430 内径 d mm 110 125 140 150 155 165 175 190 195 205 220 230 厚度 b mm 3 2 3 5 3 5 3 5 3 5 3 5 3 5 3 5 4 4 4 4 c d D 0 687 0 694 0 700 0 667 0 620 0 589 0 583 0 585 0 557 0 540 0 543 0 535 1 c3 0 676 0 667 0 657 0 703 0 762 0 796 0 802 0 800 0 827 0 843 0 840 0 847 单位面积 106 132 160 221 302 402 466 546 678 729 908 1037 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课程设计 7 摩擦片标准系列尺寸 取 mD180 d25mb 3 694 0c 2 6 离合器基本参数的校核 2 6 1 最大圆周速度 smnveD 70 6 31084601603max 式中 为摩擦片最大圆周速度 m s 为发动机最高转速取 4000 maxenr in 为摩擦片外径径取 180 故符合条件 2 6 2 直径误差 摩擦片的内 外径比 c 应在 0 53 0 70 范围内 本次设计取 c 0 694 代入 2 Dd 1 中 得 D 176mm D 与 D 的误差在 1 3mm 之间 符合要求 11 2 6 3 单位摩擦面积传递的转矩 c0T N 0cT 42dZ 215 8x460 8 m2 式中 为离合器传递的最大静摩擦力矩 186 c N 式中 为单位摩擦面积传递的转矩 N m 为其许用值 N m 0CT 2m2m 按下表 2 5 选取 表 2 5 单位摩擦面积传递转矩的许用值 离合器规格 D mm 0 28 0 30 0 35 0 40 当摩擦片外径 D 210mm 时 0 28N 0 0008N 0cTm2m2 故符合要求 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课程设计 8 2 6 4 单位摩擦面积滑磨功 为了减少汽车起步过程中离合器的滑磨 防止摩擦片表面温度过高而发生烧伤 离合器每一次结合的单位摩擦面积滑磨功 w 应小于其许用值 w 汽车起步时离合器结合一次所产生的总滑磨功 J 为 W 11143 0 J 180n 2e graim18024 3 224 13 50 x 式中 W 为汽车起步时离合器结合一次所产生的总滑磨功 J m 为汽车总质量取 1140kg a rr 为轮胎滚动半径 0 3m i 为汽车起步时所用变速器档位的传动比 3 455 g i 为主减速器传动比 4 111 0 n 为发动机转速 r min 乘用车 n 取 2000 r min e e w 0 38J mm 42dDZW 215 803 4x 2 式中 W 为汽车起步时离合器结合一次所产生的总滑磨功取 11143J 满足 w 2 则 r 2 100 10 90mm2ereer 故取 80mm er 3 1 6 压盘加载点半径 和支承环加载点半径 的确定1R1r 和 需满足下列条件 1Rr 71 R 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课程设计 10 601 r 故选择 115mm 106mm 1R1r 校核 压紧 2 41DRdD 分离 11r 压紧 209 12580 4 分离 18 故满足条件 3 1 7 膜片弹簧工作点位置的选择 膜片弹簧工作点位置如图 3 1 所示 该曲线的拐点 H 对应着膜片弹簧的压平位置 而且 新离合器在接合状态时 膜片弹簧工作点 B 一般取在凸点 M2 11NMH 和拐点 H 之间 且靠近或在 H 点处 一般 以保证摩擦片在最大磨HB11 0 8 损限度 范围内的压紧力从 到 变化不大 当分离时 膜片弹簧工作点从 B 变到 BF1A C 为最大限度的减小踏板力 C 点应尽量靠近 N 点 图 3 1 膜片弹簧工作点位置 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课程设计 11 3 1 8 膜片弹簧材料 制造膜片弹簧用的材料 应具有高的弹性极限和屈服极限 高的静力强度及疲劳 强度 高的冲击强度 同时应具有足够大的塑性变形性能 按上述要求 国内常用的 膜片弹簧材料为硅锰钢 60Si2MnA 3 1 9 膜片弹簧强度计算与应力校核 分析表明 B 点的应力值最高 通常只计算 B 点的应力来校核膜片弹簧碟簧的强 度 由参考文献 1 P65 可知 B 点的应力 为t E 1 2 r e r 2 2 e r h 2 t 令 对 的导数等于零 可求出 达到极大值时的转角B P h e r 2P 自由状态时碟簧部分的圆锥底角 0 245 rad 中性点半径 e R r R r 96 82 96 82 108 629 mm 此时lnln 0 245 3 108 629 82 2 0 386 radP 离合器彻底分离时 膜片弹簧子午断面的实际转角为 f f 2 1f R1 r1 2 2 1 4 90 82 2 0 088rad 此时 则计算 时 取 所以f PtB f 2 1 100000 1 0 32 80 108 629 98 0 0882 2 108 629 98 tB 0 245 6 2 0 088 753 55 MPa 为一个分离指根部的宽度 2 r n 2 3 14 82 18 28 6 mm 所以brbr 6 82 35 675 2 18 28 6 62 102 7 rB MPa 考虑到弯曲应力 是与切向压应力 相互垂直的拉应力 根据最大切应力强 tB 度理论 B 点的当量应力为 102 7 753 55 856 25 tBr MPa 在这次设计中 膜片弹簧材料采用 60Si2MnA 所以 846 25 符合tB jB 1500 1700MPa 的强度设计要求 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课程设计 12 3 2 膜片弹簧的弹性特性曲线 假设膜片弹簧在承载过程中 其子午线刚性地绕上地某中性点转动 向变形为 mm 则膜片弹簧的弹性特性如下式表示 1x 2111121211 2 ln 6 hrRxHrRxHrRbEhfP 式中 E 弹性模量 钢材料取 E 2 06 Mpa 50 b 泊松比 钢材料取 b 0 3 R 自由状态下碟簧部分大端半径 mm r 自由状态下碟簧部分小端半径 mm 压盘加载点半径 mm 1 支承环加载点半径 mm h 膜片弹簧钢板厚度 mm 图形如下 图 3 2 弹性特性曲线 3 3 膜片弹簧的相关参数如表 3 1 表 3 1 截锥高度 H 板厚 h 分离指数 n 圆底锥角 4 8mm 2 4mm 18 14 C0 膜 片 弹 簧 弹 性 特 性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0 1 2 3 4 5 6变 形 1 mm 工作 压力 F1 N 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课程设计 13 第四章 扭转减振器的设计 4 1 扭转减振器主要参数 4 1 1 带扭转减振器的的从动盘结构简图如下图 4 1 所示弹簧摩擦式 图 4 1 带扭转减振器的从动盘总成结构示意图 1 从动盘 2 减振弹簧 3 碟形弹簧垫圈 4 紧固螺钉 5 从动盘毂 6 减振 摩擦片 7 减振盘 8 限位销 由于现今离合器的扭转减振器的设计大多采用以往经验和实验方法通过不断筛选 获得 且越来越趋向采用单级的减振器 极限转矩受限于减振弹簧的许用应力等因素 与发动机最大转矩有关 一般可取 T 1 5 2 0 j maxeT 其中 对于乘用车 系数取 2 0 则 T 2 0 2 0 155 310 jmaxe N 4 1 2 扭转刚度 k 由经验公式初选 k jT 13 即 k T 13 310 4030 N m rad 13 j 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课程设计 14 4 1 3 阻尼摩擦转矩 T 可按公式初选 0 06 0 17 maxeT 取 0 1 0 1 155 15 5 TmaxeN 4 1 4 拉紧力矩 n 减振弹簧在安装时都有一定的预紧 满足以下关系 nT 0 05 0 15 且 15 5 nTmaxeTn mN 而 0 05 0 15 7 75 23 25 则初选 20N mn 4 1 5 减振弹簧的位置半径 0R 的尺寸应尽可能大些 一般取0R 0 60 0 75 d 20 则取 0 65d 2 0 65 125 2 40 6 mm 可取为 42mm 0 4 1 6 减振弹簧个数 Z j 表 4 1 减振弹簧的选取 摩擦片外径 Dm25 02352 350350 jZ46811 当摩擦片外径 D 250mm 时 Z 4 6j 故取 4jZ 4 1 7 减振弹簧总压力 F 当减振弹簧传递的转矩达到最大值 时 减振弹簧受到的压力 F 为jT F T R0 310 42 7 38 kN j 310 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课程设计 15 4 1 8 极限转角 本次设计 2arctnR 03425 arct 5 2 2 4 2 减振弹簧的计算 在初步选定减振器的主要参数以后 即可根据布置上的可能来确定和减振器设计 相关的尺寸 4 2 1 减振弹簧的分布半径 R1 R 的尺寸应尽可能大些 一般取1 R 0 60 0 75 d 21 式中 d 为离合器摩擦片内径 故 R 0 65d 2 0 65 125 2 40 625 mm 即为减振器基本参数中的 R1 0 4 2 2 单个减振器的工作压力 P P F Z 7380 4 1845 N 4 2 3 减振弹簧尺寸 1 弹簧中径 D C 其一般由布置结构来决定 通常 D 11 15mmC 故取 D 12mmC 2 弹簧钢丝直径 d d 4 84mm3 8 Pc3280 145 式中 扭转许用应力 可取 550 600Mpa 故取为 580Mpa d 取 5 0 mm 3 减振弹簧刚度 k 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课程设计 16 应根据已选定的减振器扭转刚度值 k 及其布置尺寸 R1 确定 即 k 407 4 N n210R6 210 4 03 4 减振弹簧有效圈数 i 弹簧的切变模量 E 19600 GB T 1236 76 表 30 2 4785 GMPaMPa4 2607 12 5 33434 kDdic 所以 4 5i 5 减振弹簧总圈数 n 其一般在 6 圈左右 与有效圈数 之间的关系为i n 1 5 2 6 减振弹簧最小高度 33mmdnnl1 mi 弹簧总变形量 mm52 4078 kPl 减振弹簧总变形量 0l 33 4 52 37 52mmll min 减振弹簧预变形量 0 201mm1 kZRTln 6 407 2 减振弹簧安装工作高度 l 37 52 0 201 37 31mm 0l 6 限位销与从动盘毂缺口侧边的间隙 1 sin2R 式中 为限位销的安装尺寸 值一般为 2 5 4mm 2R1 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课程设计 17 所以可取 为 3 8mm 为 72mm 1 2R 7 限位销直径 d 按结构布置选定 一般 9 5 12mm d 可取 为 10mm d 8 选择旋绕比 计算曲度系数 根据下表选择旋绕比 表 4 2 旋绕比的荐用范围 d mm 4 0 21 5 2 6 5 1742 8 C 1720946 确定旋绕比 曲度系数 3 0 CCK 扭转减振器相关参数表 4 3 极限转 矩 jT 阻尼摩擦转矩 T预紧转矩 nT减振弹簧的位置半径 0n减振弹簧个数 jZ 216 N m 10 8 N m 10 N m 46mm 4 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课程设计 18 第五章 离合器其它主要部件的结构设计 5 1 从动盘毂的设计 从动盘毂是离合器中承受载荷最大的零件 它几乎承受由发动机传来的全部转矩 它一般采用齿侧对中的矩形花键安装在变速器的第一轴上 花键的迟钝可根据摩擦片 的外径 D 与发动机的最大转矩 T maxe 表 5 1 从动盘毂花键的尺寸 花键尺寸摩擦片 外径 D mm 发动机最大 转矩 T N m maxe 齿数 n 外径 D mm 内径 d mm 齿厚 t mm 有效尺 长 l mm 挤压应力 MPac 160 49 10 23 18 3 20 9 8 180 69 10 26 21 3 20 11 6 200 108 10 29 23 4 25 11 1 225 147 10 32 26 4 30 11 3 250 196 10 35 28 4 35 10 2 280 275 10 35 32 4 40 12 5 300 304 10 40 32 5 40 10 5 325 373 10 40 32 5 45 11 4 350 471 10 40 32 5 50 13 0 本次设计 D 180 mm T 155N m 故选择花键类型为 maxe 花键尺寸摩擦片 外径 D mm 发动机最大转 矩 T N m maxe 齿数 n 外径 D mm 内径 d mm 齿厚 t mm 有效尺 长 l mm 挤压应力 c MPa 180 69 10 26 21 3 20 11 6 花键尺寸选定后应进行挤压应力 及剪切应力 的强度校核 j MPaj MPa znldDjej 3082max Pazlbjej 154ax 式中 分别为花键外径及内径 mm d n 花键齿数 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课程设计 19 b 分别为花键的有效齿长及键齿宽 mm lmaxe z 从动盘毅的数目 发动机最大转矩 N mm axe 从动盘毅通常由 40Cr 45 号钢 35 号钢锻造 并经调质处理 HRC28 32 由表 3 1 选取得 花键齿数 n 10 花键外径 D 26mm 键内径 d 21mm 键齿宽 b 3mm 有效齿长 l 20mm 挤压应力 11 6MPa 校核计算如下 MpaznldDej 6 0 210426 1058832max lbej 4 9 3 443ax 6 60MPa j MPaj0 4 99MPa j j15 符合强度得要求 5 2 从动片的设计 从动盘对离合器工作性能影响很大 设计时应满足如下要求 1 从动盘的转动惯量应尽可能小 以减小变速器换挡时轮齿间的冲击 2 从动盘应具有轴向弹性 使离合器结合平顺 便于起步 而且使摩擦面压力均 匀 以减小磨损 3 应安装扭转减振器 以避免传动系共振 并缓和冲击 本次设计初选从动片厚度为 2mm 5 3 离合器盖结构设计的要求 1 应具有足够的刚度 否则影响离合器的工作特性 增大操纵时的分离行程 减 小压盘升程 严重时使摩擦面不能彻底分离 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课程设计 20 2 应与飞轮保持良好的对中 以免影响总成的平衡和正常的工作 3 盖的膜片弹簧支承处应具有高的尺寸精度 4 为了便于通风散热 防止摩擦表面温度过高 可在离合器盖上开较大的通风窗 孔 或在盖上加设通风扇片等 乘用车离合器盖一般用 08 10 钢等低碳钢板 本次设计初选 08 钢板厚度为 3mm 5 4 压盘的设计 对压盘结构设计的要求 1 应具有较大的质量 以增大热容量 减小温 防止其产生裂纹和破碎 有时可设 置各种形状的散热筋或鼓风筋 以帮助散热通风 中间压盘可铸出通风槽 也可以采 用传热系数较大的铝合金压盘 2 压盘应具有较大刚度 使压紧力在摩擦面上的压力分布均匀并减小受热后的翘 曲变形 以免影响摩擦片的均匀压紧及与离合器的彻底分离 厚度约为 15 25 mm 3 与飞轮应保持良好的对中 并要进行静平衡 压盘单件的平衡精度应不低于 15 20 g cm 4 压盘高度 从承压点到摩擦面的距离 公差要小 压盘形状较复杂 要求传热性好 具有较高的摩擦因数 通常采用灰铸铁 一般 采用 HT200 HT250 HT300 硬度为 170 227HBS 5 5 压盘的结构设计与选择 t mcW m V 4 2 dDh t 1 94c 42 dDh 4 8170 421580 3 C 式中 W 为汽车起步时离合器结合一次所产生的总滑磨功 取 W 11143 0J 为传到压盘的热量所占的比例 对单片离合器压盘 0 5 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课程设计 21 m 为压盘质量 kg V 为压盘估算面积 c 为压盘的比热容 铸铁 c 481 4 J kg C 为铸铁密度 取 7800 kg m 3 为摩擦片外径取 180 Dm 为摩擦片内径取 140 d h 为压盘厚度 取 15 mm t 为压盘温升 C 满足压盘温升不超过 8 10 要求 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课程设计 22 第六章 参考文献 1 徐石安 汽车离合器 汽车设计丛书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 王望予 汽车设计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3 陈家瑞 汽车构造 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 4 刘惟信 汽车设计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5 巩云鹏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M 沈阳 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