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962857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成 果 报 告广安区大安镇初级中学校初中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是我们三人于2014年4月开始研究,根据生本课堂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在以后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已是不容置疑,而找出一种适合农村学校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刻不容缓。本课堂总结、分析了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结合农村学校的具体情况,尝试找出一种适合农村学校的小组合作学习新模式。一、 研究背景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农村中学的学生生源质量普遍有所下降,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长期以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注重“双基”学习,追求基础知识的扎实与基本技能的熟练;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由于教育投入不足、班额过大、资源短缺等原因,以及教师对新课程新概念的理解不够、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等主观因素,导致许多时候合作学习徒有形式,没有实效。有学生团团坐,组里“一人言”的包办现象;有合作无目的、任务不明确、讨论没实效、吵闹嬉笑顾此失彼现象;有凡问必议、点到为止、刚一开锣又收兵的花架子现象。孩子是属于二十一世纪的人,他们应该具有合作能力,否则就很难成功,所以,教会孩子与他人合作,首先是在学习上的合作,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但教师不能只注意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围聚在一起学习,却忽略了合作学习的实质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而目前的新课程改革突出了教学观念的转变,倡导教师的教不仅应该考虑到数学教学本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教师更应该在将“合作学习”应用于数学教学方面下足工夫,以求优化教学组织,提高育人质量。二、研究方法、措施和活动(一) 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我国绝大多数学校采取班级授课制,这种教育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学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形式已经在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普遍运用,特别在农村,小组合作学习势在必行,在我校教学的教学实践中却发现当前的数学课中有的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流程不清楚;有的教师即使清楚但是觉得这种模式不适合农村学校的学生。在这种前提下,找出一种适合农村学校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迫在眉睫。(二) 解决的问题本课题重在解决农村数学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上课气氛沉闷,没有人举手回答问题,更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的问题。(三) 研究目标通过研究,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分组,达到提高学生成绩;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创新意识的目的。最终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改变呆板、沉闷的教学探究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总结出新的更有实效的教学方法,为师生减轻不必要的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从而真正推动农村数学教学改革。【关键词】初中数学 合作学习 分组策略 农村学校 城区学习(四) 研究内容1.小组合作学习理论的研究合作学习首先解决的是学生分组的问题,这也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为了让学生求异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得到有利的锻炼和提高,为了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全面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创设快乐有趣的情绪氛围,让学生带来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推动他们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努力,所以必须科学的构建合作小组。2.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适度的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是由问题引发的。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是学生探究的出发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更应该精心设计探究问题,借助数学问题的魅力来引发学生探究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有这样的现象,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探索性,有时不假思索就能回答,有时的问题虽然有思考价值,但老师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匆忙展开讨论。学生对不同的想法根本无法提出有价值的独立的见解。我们要克服这一弊端,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要是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引起讨论的问题就要切实能够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能够引起思维活动的展开。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在现实课堂中,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们大多有两种表现,一是做自己的事,比如看课件、板书等,完全游离于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必要的指导;二是介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可往往教师一参与,学生就不敢说话,只听老师说,或者变为某一个学生和老师的对话。我们要研究这一问题,找到相应的对策。(五)研究方法1. 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和课堂观察等相关调查,进行结果统计分析,弄清目前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真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诊断原因,寻求矫正对策,指导研究活动。2. 比较法:边行动,边研究,边比较,在小组合作评价实际操作中比较不同评价方式,不同评价时间、地点,不同评价强度,同一评价对不同评价对象等对评价效果的影响,筛选最佳评价标准和机制,努力发挥评价的正向功能,最求评价的最佳效果。3. 文献资料法:广泛收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与信息、资料,分析研究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情况,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用他山之石来拓展研究视野,优化评价过程。4. 个案研究法:搜集、研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特殊性的评价对象和案例,对某一小组(或个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特殊状况进行跟踪评价分析,并慨括、提炼出其对评价其他群体或个体具有指导和启发意义的信息,用以指导评价研究和评价实践。5. 考核评价法: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制定出小组合作学习发展性评价的量表,评价主在听课、观察的过程中,对被评对象(含自己)进行打分的评价。(六)研究措施1.教师加强理论学,提高自习身素质首先抓好数学课堂标准生本课堂等的学习,这半年来在教学中我们三位教师根据新课程要求,从自身实际出发,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最好,每位教师还要充分讨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2.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分组的先进理念寻求解决问题的科学方式,研究过程中,我们三人在网上收集资料,并加以归类。总结,吸收其中的先进经验,在加以本校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3.注重过程管理,与实际相结合我们三人小组,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确立自己的小专题进行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前,每位教师的小专题的确定本着“小而精、有实效、可操作性强”的原则,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每位教师的小专题都与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相结合,与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相适应,达到预定目标。三、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表现形式(一)时机不当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习实际盲目地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太易或太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课改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由于实际不当,收效甚微。(二)分组不科学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最出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三)规则不明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形式,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虽然出现了一片热闹的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的“假”热闹,实际上是“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究其原因,主要缺乏小组合作的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四)时间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的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的目的,而且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五)评价不足开展小组活动后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依我之见”,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说的真好!”,“你的见解真不错”。显然,学生的不正确发言方式是由教师的不科学评价造成的,其主要原因在: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这种不公平、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的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六)课堂“讨论问题”的设计过易或过难在农村学校,学生整体素质很一般,学生在主动学习,积极探讨问题方面很欠缺。在数学课教学中,有时学生讨论问题教学环节出现鸦雀无声,安静冷场的场面。有时学生讨论问题漫无目的、羞羞答答、含含糊糊、动作迟缓、一言不发,急了教师,糊了学生,导致课堂教学容量小、效率低。(七)教师缺乏有效的 指导策略有的教师在实践中也感到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有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对于在哪些方面教师应该出手帮助,什么时候又应该大胆放手,教师还不能很好把握,究其原因是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策略,造成小组成员结构随意、自主学习没有明确目标、合作交流发言混乱各说各话、小组学习评价缺失等现象,学生没有得到该有的锻炼,自主学习成为空中楼阁,课堂教学效率低。四、产生问题的原因(一)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真正领会,导致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形式化利用小组的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是普遍采取的一种形式。但有的教师对新课改理念及其精神了解不深,简单的把学生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特别是在农村学校大部分地区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仍停留在传统的小组讨论的局面上。大部分嫩时间教师让学生几个人一组坐在一起,教师布置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逃了,然后说下各个小组的结果就算完成任务。这时教师还没有完全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和实质,只是一个形式上的认识。(二)具体实施阶段一是教师准备不充分,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新课改意识不强,没有很好的理解新课标要求,不能很好的分析教学内容,不能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具体实施上准备不充分,分组不科学,小组合作问题不明确,教学需要道具准备不到位,包括记录合作学习过程和成果的报告等。因此有的小组合作学习看上去热热闹闹,学生参与积极。然而,学生学习盲目,没有明确目的的讨论;二是时间不充足,质量不高。经试验表明:小组进行较复杂数学问题的讨论交流或操作探究至少需要五到八分钟,即使是较简单的数学问题也不能少于五分钟。很多小组在宣布小组合作学习开始时,只过十几秒就宣布停止,有的学生还没来得及发言,更不要说讨论,造成小组合作学习合而无质;三是要求不到位,合而无作。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不到位,表现有两种:一是没有明确要求,二是没有及时宣布要求,学生对和这些什么,怎么进行合作,学生在合作些什么,怎么进行合作,学生在合作时做些什么,以及时间限制,竞争条件,如何展示,汇报要求等不明白;四是不能及时指导,把握不住时机。指导不及时,是指教师在学习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最后成果交流时不能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引导;五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单一,不到位。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制定者和引导者。建立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是为了不断调整小组成员各种行为和活动规范,引导小组成员向更有利的方向发展。(三)学生方面的问题学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参与者,也是合作的主体,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参与情况,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成败。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表现出以下几方面。一是缺乏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技能;二是学生缺乏自制力,不专心;三是小组合作学习参与程度不一;四是对自己扮演角色不明确。五、农村小组合作学习新模式(一)教师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理论的学习自我们三人接到这个课题,我们在网上搜集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关资料,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小组合作教学经验,我们一边学习,一边探讨,不仅在流程上了解这一模式,更要把握其本质,应用小组学习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教师应该从哪方面入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一边总结,一边反思,一边改正。(二)分组方式1.分组人数。学习小组人数一般为偶数,以2人为基本小组,4人为大组。本班65人,分16组,所有问题由组长布置分工,安排学习,小的问题两人组交流解决,难的问题全组解决,组内每个学生都有展示、交流的参与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2.精心搭配小组成员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意愿只能作为参考。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一定要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人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由于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充分体现了“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具体分组方法:(1).确定小组数目。本班的学生每班64人,按人数分为16组,每组4人。(2)给学生排名次。要求把实验班上的全体学生按其以往的学业成绩从最高排至最低。这种排列要做到完全客观。(3).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到各小组。要注意以下几点:每组都应包含学习成绩好、中、中、差的学生。应使全班各组的平均成绩大致相同。不允许学生自由选择本组成员,防止出现组内同质的现象。应注意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合理搭配。每小组选出学习、常务组长各1名,确定组名、本组目标。(4).实验班的座位排列见下图讲台中等生 中等生教师巡视走廊中等生 中等生后进生 优生优生 后进生这样安排有如下优点:组长集中坐在走廊边,便于教师巡查快速了解各组的情况,便于教师指导组长开展工作。组长都坐在每个小组的后排,三个组员都在组长的视线范围内,小组长对前排的组员及同桌的管理和提醒伸手可及,并且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时,小组长都是正面而坐,便于给组员讲解学习问题,便于记录组内情况。3.及时进行组间调整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或重新搭配,不断改变学生的合作对象,使之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好互补了解,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4.明确组内分工我班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我们老师帮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并且明确任务职责,学习时才不会盲目,在我们班上每个小组设组长、副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每次合作学习有序开展;副组长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相互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会很不平衡,甚至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负责联络其他组,负责组间交流;记录员要负责将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便于向全班交流汇报;汇报员负责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的结果。这种角色分工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职务要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三)学习方式根据学科特点及教学内容上的差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1.基本式。基本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师精讲和小组成员互助合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合作学习形式。其具体流程为:教师精讲。这是在课的起始阶段进行的。在这一阶段,教师应用生动、直观的手段,扼要讲解所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其中的关键内容加以提示和点拨。小组成员进行互助性合作活动。这是在教师精讲学习材料后,小组成员通过组内的互助性合作,掌握教师精讲的内容。小组合作活动有以下几条规则:一是每个学生都有责任保证他们的小组成员学会教学内容。二是只有在所有小组成员都掌握了学习材料后才能算完成学习任务。三是在请教老师之前要先请示小组所有成员的帮助。四是小组成员可以小声地讨论。形成性测验。对学生进行形成性测验的目的是检查各小组每一成员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同于前一阶段的是,测验不允许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助活动,而必须由个人独立完成。测验的试卷可由不同小组交换批阅。小组奖励。与传统教学的个人奖励不同,小组合作学习实行小组奖励。即对测验中个人成绩较好的成员以及均分较高的小组进行奖励。基本式小组合作学习这种侧重奖励优胜小组的做法,能大大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下一阶段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在实施基本式合作学习56周以后,应对学生重新进行分组,这样可保证各小组力量均衡,并使学生有机会同别的同学合作,从而使教学过程充满生气和新意。2.拼盘式拼盘式就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之后,把一项学习任务分割成几个部分,各小组的各个成员负责掌握其中的一个部分。然后,将分在不同小组中学习同一部分任务的学生集中起来,组成一个个专家组,共同学习和研究所承担的任务以至熟练掌握。最后,全部学生都回到自己的小组中去,分别就自己掌握的那部分内容教给同组其他同学,从而全面掌握全部的学习任务。一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测验,检查每个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每个学生的测验成绩单独记分,小组之间不进行比较。拼盘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显著特点在于,由于任务的关联性很强,大家对其他同学的学习都会产生兴趣并表示关心,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教,从而共同掌握学习内容。3.游戏竞赛式游戏竞赛式与基本式在许多方面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游戏竞赛式以学业竞赛代替了基本式的测验。在游戏竞赛式中,学生都作为不同小组的代表,同以往成绩与自己相当的其他小组成员展开竞赛。其教学流程是:教师精讲。小组合作活动。游戏与竞赛。其中与基本式前两个步骤基本相同。游戏通常与教学内容有关。游戏以3人一张竞赛桌的形式展开。竞赛桌的3位选手由每小组推选产生。游戏的过程是:一个学生抽出一张带有数码的卡片,就必须回答与数码相应的问题。按照竞争的原则,参赛者可对别人的回答进行质疑或提出自己的答案,正确者记分,错则扣分。游戏竞赛式通常是在一个单元结束之后,在每周的周末进行为宜。可根据竞赛的成绩对参加竞赛的选手进行调整,尽量做到使组内每个成员都得到参赛的机会。(四)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1.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适度我在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问题时,尽量做到问题要明确,并且紧紧扣住教学目标,特别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从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入手,设计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并且注意了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要经常进行,但并非每堂课必要,要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而定。2.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一是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二是要提供充裕的时间。没有充足的时间,合作学习将流于形式。因此我在教学中都会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的时间,这样可以让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并且在合作学习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对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能有效。3.教师的介入要把握时机教学应该给学生较大的空间让学生去自主地做一些创造性的学习,过早介入影响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把学生的发展性思维抑制教师在介入小组合作时往往没有经过考虑就投入到小组活动中去,但是却往往由于介入时机把握不好而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在介入时间上,介入过早,学生还没有充分地开展活动,一则会剥夺学生的思考时间,二则会打断学生的思路,以致使学生丧失了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如果教师的点拨错过了时机,介入过晚,让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不仅会使小组的讨论迟迟不能进入实质内容,既浪费了时间,又降低了质量,而且这样几次下来,就会打击了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使学生失去兴趣和自信。特别是当组内讨论进入到“两难”境地,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帮助时,教师的点拨才真正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显然,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参与和点拨,即要顺着学生的思路,又要把握恰当的时机,才会出现令人满意的成效。如果不能及时介入,学生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就不能及时发现,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介入过晚,导致学生完不成任务,不能及时完成教学。教师的指导常常根本不必要或不应该,因为在有些情况下会剥夺了学生尝试错误和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又因教师的指导不够充分,使学生感到手足无措。这些,都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针对不同的探究活动,进行不同的指导。(五)采取多样化的评价的奖励方式在教学中,我们几位教师注重个人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这样可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助、互补、互促。我们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作为教师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进行充分的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具体标准如下:1.课堂上积极参与,积极提问题,大胆回答问题,每举手一次给该组加1分2.大胆回答问题或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答案正确者加2分,只要大胆,声音洪亮,语言清晰,即使答错了也可以加1分在黑板上把每个小组列出,让同学们都可以看到自己小组的得分情况,每节课进行总结评出优秀小组并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对各小组一周的得分情况,评选出优秀学习小组进行鼓励和适当的物质奖励。对经常得分较低的小组,老师进行个别谈话,了解情况,多加鼓励,关注这些小组,多给这些小组得分的机会,使他们树立信心,迎头赶上。六、取得的成果自2014年上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来,班级、课堂、教师、学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合作学习不仅改变了我们的课堂,还改变了我们师生的观念,小组合作学习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惊喜。组长黄绍迷在一次班会上说:“我本来是一个内向的人,自从当了小组长后,我变得开朗活波了,我觉得这样的学习愉快而轻松,当组长虽然辛苦一点,但却锻炼了我很多能力。”刘万松同学在合作学习问卷上写道:“我原来成绩很差,现在我有信心读书了,因为组长每天帮助我,比老师讲的还听得懂一些。期中考试我们小组评上了优秀小组,得了奖,还照了相。这是我读书以来第一次得奖,我高兴极了。”对我们三位老师来说的感受是:原以为只要老师知识水平高,在课堂上挥洒自如,这样的老师就是好老师,这样的课堂就是精彩的课堂。通过这次课题研究,通过合作学习的开展,我们的观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现在,我们认为,能激励学生积极参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学生精彩的课堂才真精彩。(一)课堂结构分析本实验为自然情境实验,不设对照班。为了研究传统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活动时间的构成情况,分别对开展小组合作实验前后的10节数学课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见表1:表1 实验前后10节课的活动构成实验前5节课教师讲解时间(分)学生活动时间(分)实验后5节课教师讲解时间(分)学生活动时间(分)1301512520235102281733312326194405425205321352322从表1不难看出,在进行小组合作实验前后,教师在课堂活动的时间均占课堂时间的主体,但在互动时间的构成上存有明显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实验前,教师几乎不与学生小组交往,而注重与学生个体及全班学生交往,并将后者置于更优先地位;而在小组合作教学实验展开后,教师的课堂交往对象不仅是学生个体和全班学生,而且,学生小组也作为一个重要的功能单位成为教师的重要交往对象。这种时间构成表明,在传统的集体教学中,学生的课堂交往对象主要是教师,课堂主要是以教师权威为中心,学生及学生小组在课堂中几乎是没有作用的,学生处于被动和孤立的地位。而在开展小组合作实验后,师生之间的交往改变了“师个”的单维交往状况,学生小组作为有实质的功能和意义的单位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比例有显著上扬。这表明课堂上的信息、情感交流改变了传统的直线式而成为网状立体的交流,从而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二)数学成绩分析进行小组合作教学实验前后,实验班学生的数学学科成绩有了变化。实验者在实验班中随机抽取了10名学生,对他们在实验前后的数学成绩进行了分析,结果见表2:表2 实验前后十名学生数学成绩变化表姓名实验前月考实验后期中考实验后期末考姓名实验前月考实验后期中考实验后期末考张鹏728096陈源100118117赵正鹏505663刘万松364554龙宇96109108牟磊8590104苏莉98115113杜强98113115李柠96110116莫龙丹616572从表2可以看出,这10名学生数学成绩在实验后有了明显提高。然后,又对整个班级的数学考试情况做了分析,结果见表3:表3 20142015年度上期期中期末成绩比较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实验前月考10%38%62实验后期中考试15%42%69实验后期末考试20%60%75从表3可以看出,学生数学成绩在实验后有了提高,且前后的差异十分显著。在期末广安区的全区统考中,该班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班级总积分位于全校第一。这表明,尽管我们还不能排除其它因素的影响,但从实验前后学生成绩的显著提高来看,小组合作学习能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三)学习主动性分析学习主动性的测查进行了两次,测查工具是学习主动性自陈问卷,结果见表4 实验班自陈问卷测查分析表按时完成作业学习主动性高学习兴趣强实验前测查70%20%25%实验后测查85%40%45%由表4可以得知,学生在实验前后,其学习主动性有了明显提高。这表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的提高和积极、健康个性的养成有较大促进作用。七、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思考由于城市和农村在经济、文化和生活上的很大差距,初中数学教育在农村和城市当中是不一样的。农村的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师资力量的影响,发展相对落后。对于新课改理论的接受与理解也相对滞后于城区学校。(一)教育资金缺乏,投入不足,教学基础设施陈旧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中国是农业大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在校生占全国在校生的绝大多数,在学历、教学水平以及教师精力上相对城市老师要落后一些。国家对农村学校的财政投入相对不足,一般农村初中,教学所需教具相对匮乏,教师也对一些新事物较不理解和排斥。(二)社会关注度低新课改往往首先在教育条件好,教育相对发达的地方进行。而且对一个地方教育的评价,主要看城市教育发展,侧重高中和城市初中。农村学校很容易被忽视。八、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生本课堂农村中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介入时机的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