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改教师读物.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925513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课改教师读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高中课改教师读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高中课改教师读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课改教师读物(写在前面的话)按照教育部要求,2010年秋季,我省正式启动高中新课程改革,我县的高中课改工作也将随之启动,这场改革,是对人的主体精神的尊重与唤醒,对人的内在潜能与积极性的激励的调动,对教师职业生活的改变和学生学习生活的改变,对现行高中教育弊端的冲击。根据实验区的经验,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在实践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以教学改革为例,课改时教师教学最大的障碍有五点:一是课时偏紧与教材内容偏多的矛盾难以统一;二是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失衡;三是以模块特征的教材体系于施教中的不适应,教师缺乏对教材的整合与“二次开发”的能力;四是基于大班额教学环境中的教师互动难以有效展开,教学方式的转变难于高效实现;五是课堂教学如何走出形式化误区,提高教学艺术性的同时提高实效性。面对实践中的可能出现的这些“两难”问题,我们需要结合工作实际,既定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底线在哪里,改革发展创造的空间在哪里,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点在哪里,新课程实施后教学管理的重心在哪里。面对种种新情况,我们需要更多一些求实精神,更多一些建设态度,更多一些实践行动;面对现实中的诸多矛盾,我们需要更多一些辩证思维,少一些二元对立,少一些非此即彼,注重找准尺度,搞好平衡,抓好结合,求得和谐。基于这样的思考,为了真正帮助我县高中教师切实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全面理解新课程改革重点与难点,解除教师们在工作中的困惑与疑难,引导教师们创新性地执行新课程,提高教学实施,选题指导和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在边研究、边实验、边推进的同时,我们编制了一些读的材料,就“教师认识、课程实施、课程解读、教学管理、教学组织、选课指导、考试评价”等问题进行阐释,以问题、板块的形式呈现给普通高中管理者及广大教师,以期为学校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推动我县高中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全面提高我县的高中教学质量。第一部分 课改理论一、 普通高中新课程的背景与目标1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它是与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特殊教育、义务教育相区别的一种教育,它兼容了按层次分的“中等教育”与按类别分的“普通教育”两重性质,是介于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教育,既是义务教育的延续、高等教育的基石,又是学生德性、才能、见识、学问、身心等素质基本成型的教育阶段。具有基础性、大众性、独特性、准定向性的特点。 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普通高中任务是“升学”与“就业”的双重任务,这只是普通高中的外生性、延展性,这种时空上的终点并不能上升为“任务”问题的核心。普通高中是以育人为基本职能,整合了培养素质、辐射文化、服务社区、开展交流、发展自身等任务。2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什么?(1)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宽视野,引导创新的实践;(2)适应社会需要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检测机制;(5)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和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3与以往课程相比较,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突出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新的高中课程与以往的课程相比较,最核心的转变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其最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确立了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力求从根本上扭转应试教育的局面,既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又强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比较好地阐释了新世纪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其变化的具体表现如下:(1)课程功能发生了转变。针对以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高中新课程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将学习过程变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举会做人的过程。打破了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价值取向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改变了以往教学大纲要求过高,教学内容“繁、难、偏、旧”的情况,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2)课程结构发生了转变。在对各门具体课程之间的比重进行调整的基础上,与以往课程多是由学科构成不同,建立了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组成的课程结构。(3)课程内容发生了变化。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而是从高中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结合社会和学科发展的实际,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课程内容既要体现其时代性,又要反映其基础性,同时还强调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4)课程设置发生了转变。高中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研究性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5)课程实施发生了变化。以往教学大纲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缺乏对课程实施特别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新课程实施致力于学生个性成长。学校要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并在选课前及时提供给学生,鼓励学生在感兴趣、有潜能的方面选修更多的模块,使学生实现有个性的发展。新课程方案还要求学校应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保障高中课程更有个性。(6)课程评价方面发生了变化。新课程方案要求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给予学生更大的生长空间,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二、 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结构和内容4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整体结构和特点是什么?新的高中课程结构分三个层次,上层为学习领域,学习领域下设学科科目,科目下设模块,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构成了新的高中课程的基本结构。其整体结构如下:普通高中课程结构表学习领域科目必修学分(共计116学分)选修学分I选修学分II语文与文学语文10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科课程标准分类别、分层次设置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修。外语10数学数学10人文与社会科学思想政治8历史6地理6物理6化学6生物6技术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8艺术艺术或音乐、美术6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11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15社区服务2社会实践6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一) 体现基础性,强调课程统整。(二)体现选择性,突出多样化。(三)体现均衡性,重视艺术类和技术类课程。5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高中新课程标准最突出的特征是,规定了未来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求。(2)确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3)突破学科中心,精选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5)评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建议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6)统一目标要求,弹性指导。6为什么要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活动(6学分)。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1)改变学生以往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2)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综合应用的机会;(3)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三、普通高中新课程与教学改革7新课程理念下,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2)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3)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4)该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5)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 (6)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8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1)高中教学首先要处理好教学实施中各个学习领域中的模块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场地、设备等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2)模块背景下,教学内容以模块为整体,教师要结合整个模块整体把握,设计模块的教学实施。要深入理解各模块的主题,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主题开展,避免学习过程过于发散,导致主题的迷失。 (3)在高中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4)以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指导学生选课也是教学实施的重要内容。9新课程背景下应有怎样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师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应该相信学生的确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从教育角度讲,它意味着学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而且要承认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学生和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着明显的不同。(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不依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学生是责权主体。学生是权利主体,学校和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学生是责任主体,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10什么是校本教研?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就是指在推行新课程的过程中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提高课程实施和教学实践的效果为目的的一种研究形态。“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有如下特征:(1)中小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中小学校是师生交往、构建知识的场所,也是教育意义生成的场所。在中小学校活生生的日常教学活动中,蕴涵着教师教学的无穷智慧和学生发展的无限可能。因此,以中小学校为基地进行教学研究,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研究活动,也可以获得有利于解决具体问题的研究结论。它可以弥补以高校为基地的教学研究不能关照具体情境性的缺陷,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研究结果的可行性。(2)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这一特征抛弃了专业研究者是教学研究的主体这一传统假设,赋予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实践的权利和义务。教师作为教学研究的主体,可以将教师从“教学匠”和“接受者”的形象中解放出来,为教育教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做出贡献。(3)以提高课程实施与教学实践的效果为理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教师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而展开研究的,它不以构建宏大的教育理论为追求,而是以解决具体问题、提高课程与教学实践的成效为己任。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致力于促使教师通过研究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而不断理解新课程、接受新课程,最终成功地实施新课程。 四、普通高中新课程与评价改革11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在评价方面有哪些要求?在评价方面,新课程要培养全面而个性发展的人,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实际上就给高中学生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学生评价改革必须紧紧围绕着这一核心目标,在评价功能、目标、主体、内容、标准以及过程和方法等各个方面做出相应的整:(1)淡化分数与评比,重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 (3)评价标准与内容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4)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5)采取多样化的学生评价方法。12教师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要建立起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建立新课程要求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1)打破唯“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了解和尊重、教学实施与设计以及交流与反思等。一方面以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来评价教师工作业绩,另一方面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需要。这是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基础。 (2)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一方面,通过评价主体的扩展,加强对教师工作的管理和监控;另一方面,旨在发展教师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重视教师在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中的主体地位。(3)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即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转向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诸多方面,而不仅仅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使“教师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 13学生课堂表现评价的原则是什么?(1)课堂表现评价首先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学。教师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学生通过反馈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来改进学习。(2)课堂表现评价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在参与中进一步熟悉所学过的内容,熟练已有技能以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进行自我评价打下基础。 (3)具体背景性。每一个课堂都是独一无二的。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不同学生、教师组成的课堂是各不相同的。因此,课堂表现评价也是各异的。它与教师的评价风格、学科特点等因素密切相关。某课堂中一位教师的成功的评价方法和技术如果移用到另外的课堂中,或者由其他学科教师实施则很可能是失败的。(4)小组合作评价是课堂表现评价的有效方式。教师很难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对所有的学生完成有效的评价,因此,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进行学习,通过互评发现问题。(5)教师不能仅凭学生在某一课堂中的表现,就对其下结论。教师需要综合学生在不同课堂中的不同表现,这样才能保证课堂表现评价的有效。14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以后,考试改革的重点体现在哪些方面?(1)在考试内容方面,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关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淡化以记忆性内容为主的考试;考试命题应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2)在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打破唯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考试的方式应灵活多样,体现先进的评价思想,如辩论、课题研究、情景测验等,纸笔测验只是考试的一种方式,部分学科可实行开卷考试,可考虑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考试相结合。同时试行提供多次考试机会,同一考试也可多样化呈现,给予学生选择的空间。考试还可分类、分项进行,加强综合评价。(3)在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要求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考试和其他评价方法一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对考试的结果应加强分析指导,重在为学生提供建设性的改进意见,而不应成为给学生“加压”的手段。(4)关于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倡导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应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建议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逐步扩大高一级学校的招生自主权等。15普通高中模块学业成绩如何评价?在新课程背景之下,高中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应包括过程性的评价和终结性的测验考试,其中终结性的测验考试分为两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基于课程模块的学业成绩评价;第二层次是学生毕业成绩水平的评价。(1)模块学业成绩测验是一次终结性的成绩测验,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在该课程模块的学习所达到的水平。从高中课程的情况来看,模块的类型大致可分三类:第一类是基于概念、规律和知识学习的模块,要求学生掌握指定的知识与技能的必修模块;第二类是开阔视野的模块,如理科一些介绍现代科技最新发展的模块或文化介绍、艺术鉴赏的模块;第三类是基于活动与实践的模块,如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中的一些模块。在这三类模块中,学生所经历的学习活动在形式上大不相同,评价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对于第一类模块,书面笔试的形式还是有效的。但应有适量的开放式或半开放式试题,以便对学生的深层次学习能力进行测验。第二和第三模块最好采用开放式的开卷考试或表现式的测验,可要求学生解决一个问题、写一篇论文、参加一次实践活动或进行表演等等,更加注重学生表现的质的方面。模块学业成绩测验一般由学校自主进行。(2)模块学业成绩与过程性评价模块学业成绩的评价不应只有终结性的成绩测验,还应包括过程性的评价在内。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化,包括成长记录和各种质的评价方式。(3)模块学业成绩与学分认定。学分的认定必须与模块学业成绩(包括成绩测验和过程性评价的结果)挂钩。有种意见认为学分认定不需考虑成绩,但这样的做法可能导致学习环境过分松散,由于学生还未完全成熟,没有适当的压力,对绝大部分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16.普通高中毕业水平如何评价?(1)毕业水平考试。毕业水平考试的目的在于检查学生所达到的学业成绩水平,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依据之一。在新课程背景之下组织统一的毕业水平考试会有一定困难。主要是由于选修模块的数量多、涉及面广,学生所选修的课程模块差异大,且有相当一部分模块不适宜用考试的方法检测。针对这一情况,毕业水平考试应分三部分。第一是统一考试,第二是学校自主考试,第三是开放式考试。基于必修模块的统一考试:统一考试基于必修模块的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只对那些适宜采用书面考试方式的学科,如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的必修模块组织统考。组织统一考试的好处是可同时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统一考试一般由省或地区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主持,这样可以保证统一考试的正统、规范,可信度高。基于选修模块的学校自主考试:上述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的部分选修模块,其内容是必修模块的进一步加深和拓宽,其教学目标基本上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延伸。可考虑对这些学科的选修课程组织毕业水平考试。开放式考试:开放式考试适用于以活动和训练为主要学习方式,以体验、了解和技能发展为主要学习目标的学科。开放式考试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如现场表演、实践操作、撰写论文、面谈口试等。(2)针对学习水平与过程的质性评价。高中毕业水平评价既要反映终结性考试的结果,也要反映关于学习过程的质的评价结果。质的评价结果的报告方式可以是资料性、描述性的,或为了简便起见,用具有相对稳定内涵的等级进行报告。与模块学业的评价一样,不应把质性的评价结果与量化的评价结果简单地相加或加权相加,而应同时分别报告。五、普通高中新课程与管理改革17选修制、学分制的涵义是什么?选修制又被称为“选课制”,就是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课程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根据个人的学习需求做出选择修习的一种教育管理制度。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来衡量学生学业进程和完成状况、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发展的课程与教学的管理制度。它来源于选修制,是在选修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管理制度。18.推行选修制与学分制有何意义?(1)从课程本身来看,选修制可以促进学术自由,推动学科发展与学校课程的改进。选修制鼓励教师开设新的课程,允许学生选择课程。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选择与竞争机制,促使教师提高课程实施的水平和转变教学方式;同时学生需求的变化也引导学校在设置课程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开发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进而优化课程结构、促进课程的改进。(2)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选修制与学分制推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课程与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发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自立自信的精神。高中实现选修制与学分制,可以跟高中生旺盛的求知欲和广泛的兴趣结合起来,体现高中生学习主体性,培养其学习的主人翁意识。(3)从管理功能角度来看,选修制与学分制体现出课程与教学管理的灵活性与开放性。随着科学进步和社会文化的变迁,知识越来越分化、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越来越多。对于一个涉及几千门、上万门课程的课程系统而言,如果不是实行选修制和以每学期的学时数为学分单位的标准化记分方法,课程的实施与管理是难以进行的。还有,选修制学分制提出了开放性的特点。这为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学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了一个渠道。第二部分 课程管理一、学校课程方案1.形成的基本程序学校的课程方案的编制直接影响学校对新课程的实施。各学校在形成课程方案、编排课程时可以探索自己的程序,一般地,形成学校课程方案要遵循以下大体框架。 步骤1,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这是实施高中课程新方案所必需的。课程指导委员会主要由校长或主管校长、教务和教研部门负责人、各科目负责人等组成。步骤2,成立学科课程小组。指导委员会负责组建各学科课程小组(年级任课教师的意义淡化,学科任课教师的意义强化),学科课程小组的核心成员为本学科任课教师。步骤3,提出课程开设方案。各学科课程小组讨论并提出本学科必修课和选修课开设方案以及课程说明,并上报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各学科的课程开设方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编排课程的基本依据。方案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影响到学校课程总方案的质量。一般地说,该方案包括本学科(课程)的课程性质和学分分配情况,必修模块的开设顺序,选修模块的选课要求与开设安排,本学科教师的开课能力等。步骤4,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汇总、整合、公布课程清单。课程指导委员对各学科上交的方案及时汇总并进行整合,列出和公布下一学期供学生选择的所有课程的总清单(见下表)。XX中学XX年上学期可供学生选择的开课清单学习 领域科目及代码系列课程(模决)任课教师选修课课程代码主要内容学分语言与文学英语EEl语言知识与技能2X X步骤5,学生选择,填写选课单。学生依据学校的课程清单,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意愿进行选课,填写选课单。这个过程最好在期末放假前(见下表)。XX中学XX年上学期学生选课单姓名: 学号: 年级: 班级:学段 课程名称及代码 任教教师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步骤6,班主任对本班学生选课单进行统计,并上报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见下表)。 XX中学XX年上学期学生选课情况统计表班主任_班级_学生总人数_课程代码选课学生(学号、姓名)总计 (人)任课教师E1101张丽,102刘兵, 704人30人步骤7,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编制课程方案与课程表。学校课程委员会对全校各班学生选课情况进行汇总、统计、调整,编排出下一学期的课程表。步骤8,学生依据学校课程表确认自己的选择课程,必要时做出适当调整,制定自己的个性化课表。(上述6、7、8步骤有可能多次重复,若按传统人工编排将非常复杂,可由计算机完成。)学校成立课程委员会组织各学科课程小组提出各学科必修课、选修课的开设方案学生选课、将选课单上交班主任公布学校下一学期可供选择的课程清单学校课程委员会汇总班主任对本班学生选课情况进行统计并将结果上报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汇总学校课程委员会对全校学生选课情况汇总和调整排出学校下一学期的课程表学生依据学校课程表,制订和调整自己的个性化课表课程方案的编排流程图2.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形成学校课程方案过程中,各学校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一般地,学校课程方案形成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的问题。(1)高一以必修课为主,尤其是高一的第一学期应以必修课为主,高三尽量少排或不排必修课。这样既可以避免将课程拉得太长,造成学生学习心理上的倦怠,又有利于选修课程的开设,为学生后期进行个性化选课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更大的选择空间。(2)学生要有自己的个性化的课表,即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课表。可以说,学生有没有自己个性化的课表,是检验学校是否实施新课程方案的试金石,学生的个人课表至少应包含三个要素,课程名称、上课时间、上课地点。(3)学校只需排108个学分的必修课程。高中课程方案(试行)规定学生毕业要求修得116个必修学分,但学校必修课表只需排出108个必修学分,其余8个必修学分将从其他渠道获得,比如社会实践。(4)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要修得一定学分(必修、选修均可)。(5)体育、艺术课程应延续到高三下学期。高中课程方案规定,高三下学期应有一定的体育、艺术等课程开出。(6)部分必修学分要从选修模块中获得。必修课中,物理3、化学3、信息技术2个两个学分,以及艺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的所有或多数学分都要从选修模块中获得。(7)选修课宜从高一第二学段以后全面引入。这样可以留出一定时间让教师熟悉学生,促成相对稳定的行政班集体的建设;让学生有时间了解高中的新课程方案和学校课程。但这并不排除个别选修课程或少数学生很早就开始引入并学习,比如有的学生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段就可以选择课程学习。(8)学生选课最好以学期为单位。即在假期一次选定一个学期内两个学段所有想修习的课程,而不是每次只选一个学段的课程。二、 课程开设1.各学科课程结构及开设意见学习领域科目必修学分 模块说明及开设建议 语 文 10必修课程:语文15五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共10学分。选修课程:5个系列。(1)诗歌与散文,(2)小说与戏剧,(3)新闻与传记,(4)语言文字应用,(5)文化论著研读。每系列下设若干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建议:先按必修模块15顺序开设,选修在第一学年第2学段开设IA;下学期第2学段开设IB;第二学年上学期第2学段开设IB;第三学年上学期开设IA、IB模块。无论必修还是选修,每学期两个模块。凡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语文选修课列为必选。毕业餐:10学分 希望餐:从5个系列的选修课程中选修4个模块(8学分)+毕业餐(10学分)18个学分。深造餐:希望餐(18学分)+再从5个系列里任意选修3个模块(6学分) 24学分 语言与文 学 英 语 10必修课程:英语15五个模块。按顺序开设,共10学分。选修课程:系列I是顺序选修课程包括英语611六个模块,每模块2学分。系列是任选系列,下分语言知识与技能、语言应用和欣赏三类,每类有若干模块。建议:必修模块英语15个,选修模块英语68,在高一和高二按顺序开设。高三根据学校情况开设英语911。对于任选系列的课程,建议高一下学期开设歌曲欣赏或中国之旅;高二、高三学年选修初级英语语法与修辞、英语应用文写作或报刊阅读。由于初、高中教材不衔接,新课标要求有较大幅度提高(如高考要求的词汇量将从现在的2000个提高到3500个),为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保证教学质量,英语18每模块的学习时间,周课时数可参照课标酌情调整。毕业餐:完成英语 1一5的学习:10 学分,达到七级目标 要求即毕业要求。八级餐:毕业餐+ 完成模块英语6一8的学习16学分,可以达到八级目标要求。九级餐:毕业餐+ 完成模块英语9一11的学习16学分,可以达到九级目标要求。数学数学 10必修课程:数学15五个模块,按1、4、5、2、3的顺序开设,共10学分。选修模块:有4个系列。系列1:有2个选修模块。每模块2学分,文科选用,顺序开设;系列2:有3个选修模块每模块2学分,理科选用,顺序开设;系列3:有6个专题,每专题1学分,可不按顺序开设;系列4:有10个专题,每专题1学分,可不按顺序开设。凡参加高考的学生,除完成必修学分外,人文方向发展的学生,还应在系列1中选修2个模块,在系列3中选修任意2个专题,共16学分(希望有较好发展的,还要在系列4中任选4个专题,共20学分);理工方向发展的学生,还应在系列2中选修3个模块,在系列3中选修任意2个专题,在系列4这选修任2个专题,共20学分(希望有较好发展的,还要在系列4中再选4个专题,共24学分)。建议:高一至高二第1学段,开设必修模块数学15,每学段1模块,周课时4。高二从第2学段开始到第4学段,同时开设选修系列1和2,分别供文科方向和理科方向的学生选修(必选)。系列3的专题侧重于数学文化,系列4侧重数学研究,这两个选修系列的开设,可有两个方案:(1)系列3在高一每周用1课时选讲,2个学段(18课时)完成1个专题,可得1学分;系列4安排在高二(每周1课时,2个学段完成1个专题)和高三上学期进,供希望获得较高数学素养的学生选学。(2)高一不开选修。毕业餐:10学分。人文、社科方向兴趣餐:选修1中的两个模块(4学分)+选修3中任选2个专题(2学分)=16学分;发展餐:选修1中两个模块(4学分)+选修3中任选2个专题(2学分)+选修4中任选4个专题(4学分):20学分。理工、经济方向兴趣餐:选修2中选修21,22和23(6学分)+选修3中任选2个专题(2学分)+选修4中任选2个专题(2学分):20学分;发展餐:选修2中选修2,l,22和23(6学分)+选修3中任选2个专题(2学分)+选修4系列中任选6个专题(6学分)24学分。人 文 与 社 会 思 想 政 治 8必修课程;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共4全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共8学分。选修课程;有6个模决。(1)科学社会主义常识,(2)经济学常识,(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4)科学思维常识,(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6)公民道德和伦理常识。每模块2学分。建议:4个必修模块在高一、高二两年完成,按照必修1、2、3、4的顺序,每个模块2学段(即1个学期)完成,每周2课时。从高一下学期开始可以开设选修模块,1个选修模块可以每周4课时,1学段完成,也可以每周2课时,2学段完成。两种方式可以根据学校条件灵活采用。按照必修课的学习顺序,高一可先开选修模块(2)和(3),高二可开选修(6)和(4),高三可开选修(1)和(6)。毕业餐:必修4个模块,8个学分。发展餐:毕业8个学分+在选修课中学修6个模块获得12个学分=20个学分。 历 史 6必修课程:历史13,共3个模块,每模块2分。选修课程:共6个模块:(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5)探索历史的奥秘,(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文科学生在前4个模块中任选3个。建议:考虑师资条件和课时总数等因素,模块的学习时间可根据学校条件灵活安排。必修模块安排在高一进行(每周2+1课时,一学期学完15个模块),选修模块安排在高二学期,每周3+1课时。毕业餐:6学分任选餐:任选若干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发展餐:在人文社会科学方向发展的学生,应至少选修3个模块。 地 理 6必修模块;地理13共3个模块,按顺序开始,每模块2分,共6学分。选修模块:含7个模块。(1)地球与宇宙,(2)海洋地理,(3)旅游地理,(4)城乡规划,(5)自然灾害与防治,(6)环境保护,(7)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选修(7)可暂不列为开设科目;选修模块不需按顺序开设。建议;根据学校师资条件以及周课时总数,地理课建议高一每周2课时,用4个学段完成必修1和必修2个模块,高二在完成必修模块3的同时开设两个选修系列,供不同需要的学生选择。一般文科方向发展的学生,在上学期的2个学段内完成必修3和1个选修模块,建议在选修(1)、(3)、(4)、(6)中选择,每周4课时;理科方向发展的学生,在上学期完成必修模块3,每周2课时,建议在选修(4),(6)中选择一个模块,以获得毕业必需的学分。毕业餐:6学分报考餐:报考普通高校相关专业(如地学、环境、农林、水利、经济、管理、新闻、旅游、军事等)的学生必须修满地理选修课程4学分。科学物理 6必修课程:物理1和物理2两个模块,各2学分。另必须从选修模块中至少选择1个模块。获得不少于2个学分,总共不少于6学分。选修课程:含3个系列。系列1侧重物理的人文性,2个模块;系列2侧重技术应用角度,3个模块;系列3侧重理论物理角度,5个模块。建议:考虑师资安排、实验室条件以及学生学习的连贯,物理课和化学课的开设可统筹考虑。高一每周2课时,用4个学段完成物理1和物理2两个必修模块(即1学期学习1个模块)。高二开始同时开设3个选修系列,供不同需要学生选择,一般文科方向发展的学生,建议在选修系列1中选择1个模块,以获得毕业必需的学分;理科方向发展的学生,在系列3中选学3一l,35按顺序选择,每周4课时。毕业餐:在学完必修课程模块之后,可获4学分,之后必须再在选修课程中再选择一个模块,获得2学分,这样才完成6个必修学分的学习任务,达到毕业要求。兴趣餐:根据学习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选学有关内容。最好参照选修模块的顺序选择课程。科学 化 学 6必修课程:化学1和化学2两个模块,各2学分;另必须从选修模块中选择1个模块,获2学分,总共不少于6学分。选修课程:含6个模块。(1)化学与生活,(2)化学反应原理,(3)物质结构与性质,(4)有机化学基础,(5)实验化学,(6)化学与技术。每模块2学分。建议:考虑师资安排、实验室条件以及学生学习的连贯,课程的开设可统筹考虑。高一每周24课时,完成化学1和化学2两个必修模块后,至高三上学期,分别开设各个选修模块,供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选择。其中,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适合一般文科方向发展的学生,可推荐选学,以获得毕业必需的学分;有志于化学方向发展的学生,上述选修模块(2)(5)都应选学。毕业餐:在学完必修课程模块之后,至少还应学习选修课程中的一个模块,并获得学分,可达到毕业要求。文科餐:报考人文学科或杜会科学专业的学生,可修至8学分。即必修+选修一个模块,最多不超过3个模块。理工餐:有理工类专业发展倾向的学生,可修至8到10学分。即必修十选修两个模块,最多不超过4个模块。发展餐:有志于向化学及其相关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可修至12个学分。即必修+选修三个模块,最多不超过6个模块。 生 物 6必修课程: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共3模块,各2学分。选修课程:3个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2)生物科学与社会,(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每个模块2学分。建议;根据学校师资条件以及周课时总数,生物课建议安排到高一和高二。高一完成2个必修模块,每个模块用2个学段完成(每周2课时);高二用2个学段完成1个必修模块;从高二第二学期开始,同步开设选修课程,有志于生命科学方向发展的学生,对选修(1)模块和选修(3)模块都应选学。毕业餐:在学完必修课程的3个模块之后,可达到毕业要求。理工餐:继续学习理工类专业或对实验操作感兴趣的学生可选择模块1。文科餐:继续学习人文和社会科学类专业及直接就业的学生可选择模块2。技术信息技术必修课程:1个模块(信息技术基础)2学分,另必须从选修模块中选择1个模块获2学分,共4学分。选修课程:含5个模块:(1)算法与程序设计,(2)多媒体技术应用,(3)网络技术应用,(4)数据管理技术,(5)人工智能初步。每模块2学分。建议:根据学校的设备条件以及师资力量,必修模块建议安排在高一上、下学期共4个学段完成,每周1课时,高二开始开设选修模块,学生至少要从中选择1个,以获得毕业必需的学分。毕业餐:必修2学分+选修2学分:4学分,可获得毕业资格。兴趣餐:建议有兴趣、有潜能的学习再加修若干学分。通用技术 4必修课程:技术与设计1、2,共2个模块,各2学分。选修课程:7个模块:(1)电子控制技术,(2)家政与生活技术,(3)现代农业技术,(4)简易机器人制作,(5)服装及其设计,(6)建筑及其设计,(7)汽车驾驶与保养。每个模块2学分。建议:考虑周课时总数以及学习特点,根据师资、教材、设备等条件,本课程安排到高二开设。建议必修模块分别安排在高二1、2两个学段,高二的3、4学段用于选修课开设。 艺 术 音 乐 美 术 6艺术领域的学习可用综合课程(艺术,6学分)或分科课程(美术与音乐,各3学分),根据师资条件酌情处理。音乐课和美术课全部为选修模块,分别选修3个学分,共6学分。音乐共6个模块:音乐鉴赏(2学分);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5个模块各1学分。美术课分5个选修系列: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每个系列有若干模块。建议;根据学校师资条件以及美术室、音乐室的数量,可以有几种。安排:(1)音乐在高一年级开设,美术在高二开设,每周均为2课 时,1个学段完成1个模块;(2)美术和音乐都分别在高一、高二两年完成,每周1课时,2个学段完成1个模块;(3)美术和音乐都分别在高一、高二两年完成,每周2课时,1个学段完成1个模块。美术和音乐的模块错开进行。音乐可先设“音乐鉴赏”,再从另5个模块中开设若干模块,学生 至少从中选修1个;美术课可根据学校条件和特色,从5个系列中开设若干模块,学生至少从中选修3个。音乐毕业餐:必修2学分+选修2学分4学分,可获得毕业资格。兴趣餐:建议有兴趣、有潜能的学习再加修若干学分。美术毕业餐:3个学分。建议在3个基本学分中采取“1+2”的选课策略,即学生先选修“美术鉴赏”获得1个学分,再在其他内容系列中任意选修两个模块内容获得另外2个学分。发展餐:在取得必修的3个学分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继续修习以获得其他学分。所选模块不加规定。 体 育 与 健 康 体 育 与 健 康 ll7个系列:(1)田径,(2)球类,(3)体操,(4)水上或冰雪运动,(5)民族民间体育,(6)新兴运动,(7)健康教育专题,每个系列下设若干模块。建议;高一至高三每周2课时,在7个系列中至少选4个系列,每个系列可选若干模块,其中田径系列至少1模块,健康教育专题至少选1个模块,可在高一、高二分散排列或高三上学期集中完成。毕业餐:学生修满11个必修学分方可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毕业要求。兴趣餐:学校鼓励有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学生在完成1个必修学分的基础上修得更多学分。发展餐:建议有志于向体育运动及相关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至少在选修1范围内再选择5个学分以上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进行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 23建议:研究性学习三年总学分数为15,一年级完成6学分,二年级完成6学分,三年级完成3学分。高一全年、高二全年和高三上学期开设,平均每周至少3课时,根据需要,课时可以以学段为单位,学校灵活安排,分散与集中使用相结合。研究课题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种,但学生应在高一至高三上学期这5个学期中,至少完成3个研究课题。建议:社区服务共2学分,一般可在高一和高二完成,共需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活动并取得相关证明。建议:社会实践共6学分,三年中每年须参加1周,可获2学分,三年共6分。 选 修 6建议:选修为地方和校本课程,三年总学分数为6,建议主要安排在前二年完成,每周2课时,完成1个学段选修,可获1学分;学生在高一和高二两年8个学段中,至少应完成6个学段“选修”的学习。“选修可使用校内自行开发编写的校本教材,也可根据本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还可根据学生发展方向,选修其他科类。2.课表编排原则(1)课程编排应遵循高中课程方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精神、原则和要求。(2)课程编排应立足于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3)系列之间、模块之间、专题之间有递进关系的课程,应按顺序开设;系列之间、模块之间、专题之间没有递进关系的课程,可平行开设,以便学生选择。(4)高一年级以开设必修课为主。为了探索总结经验,从高一年级第一学段开始,在部分学科开设选修课。(5)希望在有关方面得到较大发展的学生,除了获取本学科较高(或最高)学分外,还可以通过参加每天课外活动的学习,发展专业特长。(6)每位教师一个学段最多可同时开两个不同模块,以保证开课质量。(7)学生按学校开出的课程选课,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选课要求,学校整合后开班人数一般达20人即开课,同一学段选择同一模块的人数超过100人即应分班开课。(8)应满足学生每学年在八个领域都获取学分的需要。(9)应满足学生每学年在选修(校本选修)获2个以上学分的需要。三、校本课程开发(一)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程序一般说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主要有调查、选题、申报、审定、实施、评价等。1.调查:通过发放问卷、开座谈会、走访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学习需求调查和对学校、社区进行教育资源的调查评估,进行开发前的研究。2.选题:校本课题的开发首先需要明确主题、范围与领域。要在学生学习需求调查和学校资源的调查的前提下,考虑教师自身才能优势确立课题。确立的课题一是要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二是要根植于社区和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中,三是要展示教者的才能优势,甚至体现学校独特的办学追求。课题主题确定后,要大量搜集资料。资料搜集渠道要广泛,既要利用图书室、资料室收集文字资料,也要充分利用网络获取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和应用要注意以下几下问题:一是资料的科学性要经得起推敲;二是信息具有前沿性,要把与课程有关的最新信息、最新研究成果通过课程介绍给学生。3.申报:申请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必须与一份简要的课程纲要,同时要附有课程介绍,交给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初审。课程纲要一般包括主讲教师、教学材料、课程类型、授课时间和授课对象等内容。具体内容有:课程目标(必须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设计的目标与学习要求);课程实施(包括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进行学习评定,包括确定模块学分标准,设计评定方式、记分方式等)。4.审定:由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负责。审定的依据是:确保开出的校本课程具有教育性和趣味性,激发主体情感、态度、观念的合理形成,而不只是教师个人知识的展示;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以诱导学生探索能力的提高与创新,而不是陈述性知识的的灌输;具有特色性的针对性,以促进主何等个性发展的飞跃,而不是书本知识的“抄袭”;具有系统性和实效性,以实现学生人格、认知的发展和完善,而不是零散知识的拼凑。凡符合以上要求的可安排开设;基本符合尚有不足的提出修改意见;对不符合要求的,指出研究方向,重新考虑课程的相关内容。经初审通过后,列入校本课程目录,提供给学生选择,实施后进行小结再修订。5.实施: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审定通过的校本课程,由教务处列入校本课程实施计划进行实施。其实施步骤为选课、排课、上课、考核(其形式可以测试、小论文、实验、设计、竞赛等,结果可计入学生学分)。6.评价:校本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效果、学情调查四个方面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