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层结构说课稿.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920961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的圈层结构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的圈层结构说课稿课题选自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本节内容安排课时为一个课时,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地球内部圈层和地球外部圈层两部分。下面我将从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法、学法、课堂结构、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评价六部分,简要向大家介绍我的教学思路。一、教学背景(一)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刚从初中地理转入高中地理学习,地理学习能力比较薄弱,尤其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地理读图的技巧。而,初中时死记硬背的地理学习模式在学生脑海中依然根深蒂固,缺乏勇于读图思考、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意识,所以,本节课我将着重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进一步提升图表在地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另外为了降低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授课过程中,我将更着眼于课本,力求参透课本中出现的每个图、表、活动跟案例,紧扣课文每个知识点,让学生在课后复习和二次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有书可参,有理可依,减少高一地理学习的盲目性。(二)教材分析:在教材中地球内部圈层部分占用篇幅和内容较多,而地球外部圈层部分比较简略,而且地球外部各圈层在必修一后面都有各自章节详细介绍,所以在此不作重点讲解,而是蜻蜓点水,埋下伏笔。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将设置在第一部分地球内部圈层部分。在本章前三节分别从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形式的特征及其意义几方面对地球概况进行详细讲解,虽然第四节地球圈层结构与之前各章节知识之间联系不大,学生基本可以独立看待本节学习,但是,高中地理学习更注重的是学生空间思维的培养和读图技能的锻炼,无论是地球运动、还是地球圈层结构,图表教学都应贯穿其中。而教材中无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依据到划分方法,从各内部结构到各内部圈层的特征,都离不开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所以利用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理解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划分方法、圈层结构、圈层特点,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地球的圈层结构”部分提出的要求是“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主要特点”。并且在活动建议中提出:“绘制示意图,或利用教具、学具,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因此,在教学中,始终把握住该节内容的标准要求,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读图分析的能力,是本节课力求完成的主要任务。根据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2、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和划分方法3、了解地球内部、外部圈层的结构和各圈层的基本特征。4、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 利用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能准确说明地震波传播特点以及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过程2. 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初步掌握读图分析技能。3. 能够结合地球各圈层结构特点,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科学精神认识地球的圈层构造。三、课堂结构分析本节课将在老师步步设问的带动下,通过学生自主读图思考,逐步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构建知识网络,提高课堂质量。 基本概念初探读图技巧讲解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 大胆假设,提出疑问 (10分钟) 读图得出结论地球内部圈层(25分钟)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不连续面的分布: 明确概念(10分钟) 提出问题 读图解答加强图的运用教师归纳 拓展探究(5分钟)地心之旅能否成行?地球外部圈层(约8分钟)总结归纳(2分钟) 提高认识,巩固体系课堂练习(5分钟)四、教法和学法分析 学案法、表格法、读图分析法,填图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讲授法。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利用科幻小说地心游记作为话题,提出入地是人类面临的最大难题,人类通过钻井技术能到达地球的深度只是地球半径的5000分之一,再深就没办法到达了。到目前为止,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是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那什么是地震波呢?他是怎样让人类认识到地球的内部的呢?而我们人类目前对地球内部的认识有多少呢?通过一系列设问引起学生对探索地心奥秘的兴趣,引出地球圈层结构这一章节的学习(二)讲授新课我将新课分成两部分:地球内部圈层25分钟和地球外部圈层8分钟两部分,一、地球内部圈层,这部分讲解分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不连续面的分布和拓展探究三部分1.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的突然变化本环节是教学的第一个重难点,我将通过三个步骤的教学设计,导出结论第一步:基本概念初探: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完成学案和表格,初步掌握地震波的概念、分类和主要特点在讲解地震波的概念时,让学生左手放桌面,右手敲打桌子,亲身感受什么是弹性振动、弹性波。第二步:读图技巧讲解:读图完成活动一,思考图中两曲线分别代表的地震波是哪种?【活动一的设计如下】:根据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填写图中虚线和实线所代表的地震波在1000,2000,5000千米深度处的传播速度分别是多少。老师首先以1000千米深度为例作读图示范,边示范边提醒学生读图要领:纵坐标表示,横坐标表示,找到2000千米深度后用尺子划一横线,找到与虚线和实线的交点,然后向上读数,填写表格。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2000和5000千米深度的读数,学生完成表格。对照表格,结合横波纵波传播速度特点,得出虚线表示横波传播速度,实线表示纵波传播速度的结论。【活动的目的】:1,让学生真正学会读懂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读懂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曲线,2.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让学生通过读图分析,结合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的结论,自主得出图中纵波和横波的表示曲线,并非死记硬背,而是有理可依。这里除了要求学生读懂哪条是横波哪条是纵波曲线外,我还要求学生准确地读出横波和纵波在地表以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过程。为后面得出地球内部物质性质不均一,可分成不同圈层以及稍后学生能自主找到地震波发生突然变化的不连续面作技巧的铺垫。第三步:大胆假设,提出疑问:抓住“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改变而改变”,通过设问与思考,得出“地震波是地球圈层划分依据”的结论【设问】:假如地球内部物质性质完全是均一的,那么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会否变化?答案是不会。那么纵波和横波在不同深度传播速度变化曲线应如何表示?答案是直线。【结论】:既然图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变化曲线是弯曲的,说明地球内部物质性质是不均一的。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地方,物质性质肯定是发生明显改变,所以我们就能根据这点把地球内部划分成不同的部分,而地震波的突然变化就是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不连续面的分布步骤一:明确概念明确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是地震波的突然变化后,引出波速发生明显变化的面就是不连续面的概念,不连续面就是地球内部圈层之间的界限。接着继续讲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不连续面的分布。步骤二: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读图解答有了活动一的读图基础,到这里,我基本可放手让学生自主读图解答以下问题,1、让学生找出2900千米深处,横波、纵波传播速度分别发生的明显变化,得出第一个不连续面古登堡界面的概念2:找出第二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及地震波通过此时的变化步骤三:老师投影表格,小结归纳:步骤四:读图思考横波在2900千米深处消失的原因,得出不同圈层成分和结构不同的结论由于2900千米(古登堡界面以下)横波消失,根据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纵波能通过固液气的知识,学生很容易联想到,在此肯定有非固体的物质阻断了横波的传播,然后老师补充说,外核(液体),地壳、地幔、内核(固体)步骤五:最后,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找出地球内部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老师通过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达到掌握这部分知识的目的。提问一:地壳的位置和外貌?(莫霍界面以上,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固体外壳提问二:以下四地同时进行地震波测试,最迟收到从莫霍界面传来的地震波的是 AA珠穆朗玛峰 B四川盆地 C太平洋 D黄土高原让学生解释原因,因为地壳厚度不一,大陆部分比较厚,大洋部分比较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地壳厚度最大,所以。提问三:地幔的位置?软流层在哪里?由于学生会有疑惑,地幔是固体物质,为什么在上地幔上部会有软流层?老师在讲解软流层时要疏导学生,岩浆其实是属于流质固体,它与液体有所不同。提问四:地核的位置和主要特征?(温度很高,密度和压力很大)这样,通过带领学生读图、分析、拓展思考,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到地球内部圈层的知识和基本的读图技巧。& 拓展探究地心之旅能否成行为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科学精神认识地球的圈层构造。课堂上还加设拓展探究,让学生所学知识在课堂上立刻得到运用,激发学生勇于思考探究科学的兴趣材料 19世纪,法国儒勒凡尔纳写的从地球到月球幻想发射一颗空心炮弹将人载到月球上去旅行;他的另一部科幻小说地心游记则幻想到地球中心去探险,这两部小说代表了人类“上天入地”的梦想。人类对外层空间的探索已经超出了凡尔纳的想象,而对地球内部的探索情况进展相对缓慢。圈层名称特征组成物质密度、厚度、压力和温度地壳1、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2、厚度不均(大洋薄,大陆厚)3、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坚硬的岩石(硅酸盐类)逐渐增大地幔1、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2、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铁镁的硅酸盐类物质,由上而下铁镁含量逐渐增加地核温度、压力(地心的温度约为7000、压力约为360万个大气压)和密度很大以铁、镍为主上表是人类利用科学手段获得的地球内部信息,结合表中的信息,你认为人类的地心之旅面临哪些困难?二、地球的外部圈层。为了让学生对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有初步的认识,我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找出答案,老师适当梳理,完成教学任务:1.地球外部圈层的关系2.大气圈的组成和成分3.水圈的分类,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含义4.生物圈的含义和范围。(三)课堂总结,加固知识框架课堂小结过程中,让学生边听老师归纳,边回忆地震波特点、划分依据、地球内部分层的划分及其不连续面的分布等知识要点,提高课堂效率。(四)课堂练习、布置课后作业六、教学评价设计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从以下方面关注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反应1. 关注学生在完成活动一,学习读图技巧时的反应,对有读图障碍的学生可下台个别指导2. 关注学生在自主读图解答问题过程中,对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的描述的语言准确性,若出现意料外的答案,应及时更正并引导。对未能准确把握老师问题要求的同学给予适当暗示和鼓励。3. 本课读图量较多,涉及的数字、概念也比较多,教师要适时提醒学生跟上老师的思维和进度,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老师应反复强调4. 关注课堂小结时,学生反应迟钝的知识点,注意查缺补漏以上是我对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明,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