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复习导学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87141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三复习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历史必修三复习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历史必修三复习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复习【新课标要求:】 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3、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一、理论:一定的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受社会经济基础的决定和制约。二、知识结构 理清中国汉字发展的基本过程: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籀文小篆隶书楷书(总趋势:由繁到简) 理清中国书法各时期特色走向:魏晋成自觉艺术追求自我表达隋唐书法新高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宋代追求个性忽略法度、有意无法明代追求个性化 理清中国诗歌发展的基本过程: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散曲 理清中国传奇小说发展的过程:唐传奇宋话本明清小说 诗歌、传奇小说都是文学形式:诗经楚辞汉赋唐诗、传奇宋词、话本元散曲明清小说 理清中国戏曲发展的基本过程:古代傩戏萌芽;宋代南戏开始成熟;元代杂剧真正成熟;清代京剧高峰。第7课 汉字与书法【问题导学】1. 简述汉字的起源及演变的过程,认识汉字统一的意义。2.概述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3.中国古代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原因 4.汉字演变的趋势 【知识概要】填空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时代字体趋势新石器时代刻画符号具体(图画象形)抽象(符号表意)复杂简单不规则规则、稳定实用实用兼审美商代甲骨文 标志 商周时期金文春秋战国字体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大篆)秦小篆、隶书汉代以后草书、楷书、行书【小结考点1 】 汉字演变的趋势:1、人教版教材指出,汉字字体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书楷书的演变,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2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在古文字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在隶楷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隶书、楷书。 3汉字在演变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辅助性的字体,例如在隶楷阶段,出现了辅助书体草书和行书。对楷书而言,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而钟繇、王羲之居功至伟。 书法的演变时代书法特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秦秦小篆 李斯泰山刻石汉汉隶 蔡邕熹平石经张芝草书帖东晋 书虚幻灵动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快雪时晴帖(三希堂法帖之一)唐 书 狂放不羁张旭肚痛帖、古诗四帖怀素自叙帖、食鱼帖注重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梦奠帖颜真卿多宝塔碑、争座位帖“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宋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 宋四家苏轼“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诗帖黄庭坚花气薰人帖米芾研山铭、蜀素帖蔡襄昼锦堂记明平民化、 化、个性化祝枝山太湖诗卷等文徵明前后赤壁赋等董其昌杜甫醉歌行诗等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处于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在此,需注意:王献之、宋徽宗、三希堂法帖乃至杨凝式、赵孟頫、王铎等中国书法史上的代表性人物或作品,课本虽未提及,但诸位应于课下有所了解。【小结考点2】、时代特征与书风的形成唐代国家统一,繁荣强盛,开拓奔放,书法达到新高峰:张旭、怀素的草书狂放洒脱;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注重法度规范,雍容遒劲;宋代重文轻武,商品经济繁盛,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书法追求个性与韵味,忽略法度与规范,尚意轻法;明朝商品经济繁盛,市民文化发展,书法艺术进一步世俗化、平民化;明清时期封建制度腐朽,皇权专制走向顶峰,思想文化专制强化,一方面出现僵化呆板的馆阁体书法;另一方面,反传统的思想文化产生,出现“扬州八怪”为代表的个性化艺术。【知识链接】中国印文化中国的印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内涵。它和我国另外两支艺术书法和中国画,共同构成华夏民族的瑰宝“金石书画”。中国印又称篆刻或玺印、印章, 历来被归为“金石艺术”,英文为:Seal Cutting Or Chinese Seal。金石、书法、国画与中国的诗词歌赋等一样,都是祖先留下的文化精粹 。中国印的红白二色中极富内涵,方寸间蕴含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与丰富哲理在这里,金石为印章之别称,现代则称之为篆刻艺术。小小的一方印,它和经济、政治、文化、艺术、考古、民俗等都有关系。即以艺术而论,方寸之间,气象万千,自古至今,凝聚了古今艺术家的心血。1)在篆刻艺术上, 是一个标志性的时期。2)宋元以后,书画家开始用 来给书画作品加印。3)明中叶以后,篆刻才终于与 一起,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力升级】知识点1 汉字成为书法艺术的原因1艺术是社会现实的产物,同时也是服务于社会现实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请回答:中国古代汉字成为书法艺术的原因是什么?知识点2 隋唐、宋、明书法家的书法特点2 材料一张旭草书 颜真卿多宝塔碑1) 观察上述两图,说明张旭和颜真卿书法的特点,并总结出隋唐时期书法有什么特点?材料二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2)请根据材料二回答宋代书法的特点有哪些材料三 明代,几乎同时生活于苏州的祝枝山、文徵明虽为好友,但书法情态迥然有别,祝枝山书法潇洒风流,如斜雨疾风;文徵明书法则温柔婉约,如春日柳莺。3)请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明代书法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拓展探究】拓展点 汉字的起源和“书同文”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许多关于文字起源的学说。古人常说:“上古结绳而治。”古书上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大其绳;事小,小其绳。” 材料二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尚书多士 材料三 普天之下,持心揖志,器械一量,书同文字。 秦琅邪台刻石 请回答:1) 材料一中对中国文字起源的看法有无道理?为什么?2) 材料二的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3) 简述秦朝“书同文”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8课1.说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列举绘画艺术的发展阶段及代表人物和作品。2.了解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基本特征,感受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魅力。 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填空时代社会背景画种画风代表性画作或画家新石器时代岩画、陶纹稚拙、简朴而不失浪漫马家窑文化集体舞蹈图、半坡人面鱼纹战国出现毛笔绘制的绢帛画楚人物龙凤图汉帛画浪漫、神秘而不失古拙马王堆汉墓帛画魏晋时期乱世纷纭,士人谈玄清谈之风,即所谓“魏晋风骨”绘画理论出现, 兴起士人群体的追求体现在画作之中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 唐政治统一,经济繁荣人物画、壁画等 ,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敦煌壁画两宋时期 兴起,文人更加注重内心修养文人山水画由注重写实转为更注重 意境北宋文人山水画构图气势雄伟,画风阳刚豪放范宽溪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南宋文人山水画构图不追求对称,墨色恬淡马远踏歌图夏圭十二景山水商业及城市兴盛,文化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风俗画描绘 风情北宋张择端 元民族歧视政策,异族统治文人山水画南方士人郁闷的心情借以表达“元四家”明清时期封建社会已近黄昏文人画或继承宋代宫廷画风,或沿袭元人山水意趣清初“四王”等明清动荡之际,出现不拘成法之独特画风“明四家”、八大山人、扬州八怪、徐渭等小说盛行,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学读物版画、年画、布贴画、剪纸画形象生动,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世俗审美趣味杨柳青年画等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和发展脉络:原始社会到秦汉时期是中国绘画起源和初步发展的阶段魏晋隋唐时期凸现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出现了一批名家和名作宋元明清时期山水画兴起并发展,绘画更加注重意境明清时期出现与正统画风不同的、风格奇特和不拘成法的画家画派,更加体现文人画的个性特点;自宋以后,描绘民间题材的画作和民间绘画发展起来。【本课结构】起源: 新石器时代到汉代质朴与浪漫发展: 魏晋南北朝到唐代从顾恺之到吴道子繁荣: 宋代到明清文人意趣(文人画);民间风情(世俗画)(一)起源篇战国帛画人物御龙图这幅帛画反映了先民们对人死后灵魂不灭,乘龙天游或乘龙升天的愿望。 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征服自然的浪漫主义气质。请回答:战国秦汉时期绘画有何鲜明的特色? (二)发展篇:绘画艺术的发展繁荣阶段从魏晋到隋唐【猜一猜:】魏晋南北朝时期,建康城里要修建一座寺庙,主持和尚因找不到资金而没了办法。这时候来了个贫苦的年青人,说要捐一百万钱。主持以为他吹牛,起初不相信。青年人提出要在一面粉刷好的墙上画一幅维摩诘(传说中一个佛教徒)像,可以向前来观看他作画的人征集捐款。就这样,一连三天,观众人山人海,把寺庙挤得水泄不通。等到最后,这个年青人为维摩诘点上眼珠的时候,画上的人物就像活了一样,观众的赞叹声、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这时募集的钱早超过了一百万。同学们,你能猜到这个年轻人是谁吗?请介绍一下有关他的一些情况。为什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凸显个性的文人画(文人画出现的时代背景)?【回扣课本:】隋唐时期是绘画的高峰期,这一时期的绘画特色有那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点?举出唐代绘画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三)繁荣篇综合探究两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如何影响当时绘画特点的?试举例说明【自主探究:】材料一:明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以画竹为生度过了他贫寒而很有气节的一生。他一生只画兰、竹、石。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这正好与他倔强不驯的性格相合。他的画一般只有几竿竹、一块石、几笔兰,构图很简单,但构思布局却十分巧妙,用墨的浓淡衬出立体感。竹叶兰叶都是一笔勾成,虽只有黑色一种,但能让人感到兰竹的勃勃生气。 材料二:画僧八大山人为明宗室,本名朱耷。其大写意手法画的花卉、鸟兽,形象洗练,奇特险怪。在他的笔下,鱼、鸟多是“瞪眼鱼”、“伤心鸟”,表情冷冷逼人,“白眼看青天”,神情桀骜不驯。两则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画家绘画有什么特色?呈现这种特色的时代背景是什么?【重点突破】民间风情画-之一:宋风俗画【张择端及其作品】山东诸城人,徽宗时代宫廷画家,后失位家居,卖画为生,成民间画家,复杂阅历,成就了他的艺术高峰。欣赏清明上河图,从中发现哪些信息?结合当时历史分析此图说明了什么?之二:明清版画年画剪纸画为什么在明清时期出现出现了那么多民间绘画形式?【能力深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材料二 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有一次出考题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获得第一名的画的是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达题中的“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请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北宋书法、绘画的什么特征?其共同特征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北宋书法、绘画呈现上述特征的主要原因。【考点小结】考点1 思考: 魏晋、唐朝、两宋、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如何影响绘画特点的?小结考点2 归纳: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特点和作用风格特点:写实与写意的两大风格,早期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后来逐渐出现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作用:国画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考点3 简要说明“文人意趣”与“民间风情”的区别与联系1文人意趣体现在绘画艺术上即是追求“形神兼备”,重视意境,追求个性的发挥;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作品多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结合;在创作思想上提倡以貌写神,重视主观意兴的抒发。但是这样的画也存在缺点,主要是回避社会矛盾,脱离现实,境界冷僻。2民间风情在绘画上的体现不同于文人意趣,后者讲究诗意、画境等文化内涵,而前者更通俗化,为一般文化层次的平民所喜爱。民间画比起文人画缺乏文学和理论修养,但是它趋于朴实、热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