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学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83665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江花月夜》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春江花月夜》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春江花月夜》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江花月夜学案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张若虚不同凡响的艺术功力,在意境、情趣上的新的开拓。 2诗中多角度写景的手法。过程与方法 诵读、品味诗中优美浓郁的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诗句,把握诗歌的景与情,理解诗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走近作者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今属江苏)人。官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吴中四士”。今仅存诗二首;春江花月夜为人传诵。字音识记 滟滟( ) 霰( ) 汀( ) 纤尘( ) 衣砧( ) 扁舟子( ) 碣石( )字形辨识 河畔 嫁妆 碣石 羁绊 装饰 拜谒 搅拌词语释义 滟滟:水波闪耀动荡的样子。 芳甸:长满花草的原野。 霰:小冰珠。 汀:水边的平地。 皎皎:月光明亮的样子。 扁舟:小船。 捣衣砧:洗衣时捶捣衣物的砧石。 逐:追随。 闲潭:安静的水潭。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北渤海边上。名句诠释 1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江流绕着芳草蔓生的原野,月光下的花林,如水珠般晶莹剔透。 2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人生一代一代没有穷尽,江月一年一年始终如一。不知江月等待什么人,只见长江送走东流水。 3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大雁远飞,飞不过这片无尽的月光。鱼龙在水中游动跳跃,激起波纹,却不能传递音讯。 4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在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个游人能乘月而归,游子缭乱不宁的情思,伴随着月光的余晖散落在江边的树问。内容感悟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渎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对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蕴含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从表层看,明月长圆而人事难圆,显示了景物与人事的违背;明月长在而人生不再,则展示了字宙与人生的矛盾。但从深层看,“借明月寄相思”又显示了人心与自然的和谐、而“人生代代无穷已”与“江月年年只相似”,则展示了生命与宇宙的统一。写法点击 1景、情、理完美融合。 这首诗细腻地描绘了月夜、春江、花林等美妙景色,抒写了离人相思之情以及对人生哲理、宇宙奥秘的沉思遐想。全诗诗情、画意、哲思水乳交融,创造了令人心醉神迷的意境。诗中紧叩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展开描写,而以月为主线贯穿全篇,随着月的升起、高悬、西斜、落下,依次展开画面和思绪;以月的升落为时间线索,把从天上到地下的寥廓空间,从明月、江流、花林、青枫、白云到水纹、落花、海雾等众多景物,以及游子、思妇种种细腻的感情,通过环环相扣、连绵不断的结构方式组织起来。由春江引出海,由海引出明月,又由江流明月引出花林,引出人物,转换情意,前后呼应,若断若续,使全诗既完美严整,又有反复咏叹的艺术效果。 诗的前半部分重在写景,在美景下生发出对宇宙奥秘的思考,富有理趣;后半部分重在抒发游子思妇之情,这情是在景的基础上产生的,景中亦自有情。,结尾一句,更是情景交融。全篇有情有景,亦情亦景,情景交织成有机的整体,其中还蕴含着一种哲理的思想。 2多角度、多色彩描绘景物。 这首诗的景物描写,采取多变的角度,辅以斑斓的色彩,很有艺术效果。同是写月光,就有初生于海上的月光,有花林上似霰的月光,有沙汀上不易察觉的月光,有妆镜台上的月光,有捣衣砧上的月光,有斜月,有落月,多么富于变化! 诗中景物的色彩,虽然统一在皎洁光亮上,但是因为衬托着海潮、芳甸、花林、白云、青枫、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因此随着景物出现变化,而取得了斑斓多彩的效果。 3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恍惚,气氛朦胧。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此忽彼,亦虚亦实,跳动着,断续着。有时让人觉得难以把握,但又觉得有深邃的东西在里边,值得深入发掘。这就是人生的短暂,离别的痛苦,以及青春的美丽。诗题中的五个字:春、江、花、月、夜,全都点到了,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其他四个字都是陪衬。诗人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诗歌意境。合作探究1这首诗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在前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2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试就这一点,谈谈自己的理解与感悟。3简析这首诗景物描写在角度选取、色彩变化方面的特点。知识积累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汀上( ) 纤尘( ) 扁舟( ) 捣衣砧( ) 碣石( ) 青枫浦( )2改正下列诗句中的错别字。 (1)江流惋转绕芳甸: (2)佼佼空中孤月轮: (3)鸿雁长飞光不渡: (4)碣石萧湘无限路: 3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字词。 月照花林皆似霰: 人生代代无穷已: 谁家今夜扁舟子: 愿逐月华流照君: 4把下面的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2)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3)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5填空。 (1)张若虚, 代诗人。开元初年,与 、 合称“吴中四士”。春江花月夜被闻,多先生誉为“ , ”。(2)春江潮水连海平, 。(3) ,月照花林皆似霰。(4)江天一色无纤尘, 。(5)谁家今夜扁舟子? ?(6)鸿雁长飞光不度, 。阅读鉴赏6阅渎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句,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1)阅读诗的前八句,分析“生”字的表达效果。 (2)皎洁的月色引发了诗人怎样的遐想?涛人对人生对宇宙的认识有何特点? (3)找出全诗的过渡句,并指出是如何过渡的。 (4)在本诗中诗人是如何写思妇对亲人的怀念的? (5)最后八句写了什么内容?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的?试作简要分析。拓展提升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问题。十五夜望月王 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第一句中的“地白”“树栖鸦”分别从 觉和 觉的角度来写景,“树栖鸦”巧妙地烘托了月夜的 。 (2)“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冷”表现了诗人 的心境;“桂花”既指庭中的桂花,又使人联想到 。 (3)如果把“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字改成“在”,行不行?为什么?8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宁夹口三首(其三)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舟下建溪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2)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绝 句吴 涛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种“情味”,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高考链接10(2006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夜 归周 密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