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82671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2)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3)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知道冷热空气的流动方向和风的形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2)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难点:理解风的成因。三、教学准备: 蜡烛、火柴、纸蛇、纸杯、线香、有关风形成的视频、PPT课件。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1、(播放刮风的视频)谈话:你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景象?2、谈话:你想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吗,它和我们今天所要讲的热空气和冷空气有什么样的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研究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1.谈话: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板书:热空气)要研究热空气首先要制得热空气,在我们现在的这间教室里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法?(提示:我手里有支蜡烛)实验1:感觉热空气让学生点燃蜡烛,用手分别放在蜡烛火焰的上面、两侧,感觉什么地方最热?(安全教育)1.学生猜测。2.谈话:刚才,哪位同学说得对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3.学生分组实验。4.提问:热空气在哪里?5.学生回答。6.小结:热空气在蜡烛火焰上方。 实验2:研究热空气的流动1.我们知道空气具有流动性,那热空气又是如何流动的呢?下面我们接着研究。2.讲述:把纸蛇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3、提问:实验说明了什么?是什么力量使纸蛇转动的?4、小结: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板书:上升)(三)再次验证热空气向上流动1.吹灭蜡烛,观察烟的流向。实验3:再次验证热空气向上流动2.谈话:你可能会觉得蜡烛是直立放着的,烟,也就是热空气它往上流动是理所当然的,换种玩法是不是也是这样呢?我们换根线香试一试。3.点燃线香。直着拿、横着拿、倒着拿。4.谈话:看来热空气的确是向上流动的,那热空气为什么会只往上升而不流向其它地方呢?我们接着研究。(三)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实验4:认识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在木棍两端各挂一只大小相同的纸杯,使木棍保持平衡;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烧的火柴烤热另一端纸杯内的空气;移开燃烧的火柴,同时松开扶住木棍的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1.提问:为什么底下点火柴的纸杯会上翘?2.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3.小结:点燃火柴后,使纸杯里的空气变热,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就推着纸杯往上升了。(四)热空气的运用谈话: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热空气向上流动,同时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要轻,利用这个原理,你知道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运用吗?(五)研究冷空气是怎样流动的1.提问:那冷空气又是怎样流动的呢?(板书:冷空气) 2.谈话:既然我们可以通过点燃一支蜡烛来加热空气,同样我们也可以使用增加空气湿度的方法来获得冷空气。所以我选择用个加湿器。实验5:打开空气加湿器3.提问:冷空气是如何流动的? 4.学生回答。(板书:下降) (六)解决问题生活中的取暖器、制冷空调应安放在什么位置?为什么?(七)讲解风的形成1.提问:我们知道热空气向上流动,冷空气向下流动。那这和我们之前所讲的风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2.播放视频:风的形成 板书设计:2、热空气和冷空气 热空气 上升 冷空气 下降 (空气流动风)课后反思:热空气和冷空气一课旨在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冷热空气的流动方向及风的形成。内容虽简单,但实验紧凑。在实验环节的把握方面就考验了老师的把控能力,而我恰恰在这方面犯了大错。整堂课明显前紧后松。对整节课的课堂效果造成了较大影响。在40分钟的课堂上,30分钟就完成了所有内容的讲解,剩下的时间就显得尴尬了。其次对知识点的拓展也不足。如利用热空气可以做什么?同学回答做热气球、孔明灯,老师出示图片后就带过,此处可稍微拓展一下,简单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发明过程,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在知识运用上也能起到发散思维的作用。最后,在提问艺术方面,专门挑了一些积极举手回答的学生来回答问题,而这部分学生常常在问题抛出时,就能准确的给出答案,没有照顾到想回答却不敢回答的这部分学生,考虑欠佳。也存在了在问题设置方面过简的问题,回顾环节所设置的问题,通过学习,学生不假思索分秒就答出了,也是教学时间剩余的一个问题方面。整堂课不算一节成功的课,更别提拿去做课赛。但通过这样的一堂课,让我明显感到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通过这样一次经历,发现不足,改正不足。多向前辈请教,时时充电,尽努力尽责任上好每一堂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