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考试试卷(二)A卷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81706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考试试卷(二)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考试试卷(二)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考试试卷(二)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考试试卷(二)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下列的远古人类遗址,位于长江流域的是( ) A . 山顶洞人B . 元谋人C . 蓝田人D . 北京人2. (2分)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取得的几项重要成就是( )种植粟、水稻 制造陶器 铸造铁器 饲养牲畜A . B . C . D . 3. (2分)传说黄帝时,人们已能够制作衣裳,能挖井,发明舟车,有了文字和乐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这些事物都是黄帝一人发明的B . 这时的文字已经是我国比较成熟的汉字C . 黄帝时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最重要时期D . 有许多考古发现验证了这种传说的真实性4. (2分)以下是一位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示意图,其中处依次应填( )A . 夏、商B . 商、春秋C . 春秋、西汉D . 西汉、东汉5. (2分)商周时期,手工业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 A . 纺织业B . 制瓷业C . 青铜铸造业D . 畜牧业6. (2分)学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中最合适的是( ) A . 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B . 反抗暴秦: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C . 道教产生:奠定传统文化的根基D . 逐鹿天下:争夺帝位的楚汉之争7. (2分)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是得益于( ) A . 商鞅奖励耕织B . 大运河的开通C . 都江堰的修建D . 唐朝重视兴修水利8. (2分)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 )A . 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B . 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C . 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D . 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9. (2分)古今中外,民主与专制的斗争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下列有关民主与专制的人物中,与其他三人存在着明显不同的是( )A . 秦始皇B . 伯利克里C . 查理一世D . 路易十六10. (2分)下列人物中谁的学说被秦始皇吸收并加以实践( ) A . 孔子B . 董仲舒C . 老子D . 韩非子11. (2分)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着力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实现对所有公职人员监督全覆盖,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初创于秦汉,那么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 A . 丞相B . 刺史C . 太尉D . 御史大夫12. (2分)“汉并天下”瓦当(图)的出土进一步证明了( )A . 西汉的建筑技术高超B . 汉王朝的兴盛和统一C . 西汉想统一的愿望D . 震慑少数民族的手段13. (2分)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 ) A . 恢复和西域各国的交往B . 加强对西域的控制C . 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D . 打通丝绸之路14. (2分)能够通过史记这部著作查到的史实有( )秦始皇统一文字文景之治蔡伦改进造纸术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A . B . C . D . 15. (2分)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你知道其中的“三国”是指( ) A . 魏、蜀、西晋B . 魏、蜀、吴C . 吴、东晋、梁D . 宋、齐、梁16. (2分)淝水之战作为著名战役的典范而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下列成语,不是出自淝水之战的是( ) A . 投鞭断流B . 草木皆兵C . 风声鹤唳D . 破釜沉舟17. (2分)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原因不包括下列哪项( )A . 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利于发展农业B . 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C . 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D . 南方各地陆续兴建了许多水利设施18. (2分)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 ) A . 公元3世纪初期B . 公元3世纪20年代C . 公元2世纪初期D . 公元2世纪20年代19. (2分)从下列四张学习卡片上,你可以提炼的学习主题是( )A . 民族的交流与融合B . 国家的统一与发展C . 对外的交往与进步D . 经济的繁荣与昌盛20. (2分)下列各项属于东晋时期的是( )兰亭序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齐民要术A . B . C . D . 二、 非选择题 (共4题;共69分)21.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汉武帝采取董仲舒、公孙弘的建议,京师设立学校,又令郡县推举孝廉、茂才,供朝廷选用。儒学与仕途结合起来,要做官非学儒不可,士人都变成儒生了。京师的学校(太学)五经博士当教官,有正式学生五十人,叫做博士弟子,全国各郡保荐学生到博士处受业,待遇同博士弟子一样,名额不定。两种学生都是一年考一次,考上中等的给官做,考下等的黜令退学。又选通经学的小官吏作地方官府的卒吏。职务是用经义装饰政事。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三:科举选官制是中国文官制的基石。因为它的考试内容和形式正造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因此从隋唐时期开始就成为历代统治者选官的主要途径。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以宗法伦理为核心的儒家经义,与各种政务并不相合,主要的目的是笼络读书人,愚化百姓。科举考试的形式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经过乡试、会试、殿试,从初级到高级的层级考试选拔,统治者的意识形态已深深地灌输到应试士子的心里,从而形成了一个有利于统治的社会基础逮慧娟同文馆与中国文官制度的近代化(1)图A中孔子的言论体现了“_”的学说,其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是最高准则和道德规范。从孔子到孟子,大体经历了五代,孟子将孔子民本思想发展为“仁政”,主张“民贵君轻”;同时孟子提出做人要有骨气和正气,如教材中“_”,孔孟民本思想的实质是_。图B孟子言论被后世凝练为_,成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激励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民族、人民英勇无畏、甘愿牺牲的民族精神。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题作答。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是何意图?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选官制度的特点,分析其积极作用。科举考试主要科目有哪些?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分析其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坚持文化自信。 22.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材料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请回答:(1)以上语录出自谁的观点?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他的教育思想和成就有哪些? (3)他的学说和思想后来被哪位帝王立为正统思想而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23. (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1)材料一文中“皇帝”指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请任写两项) (2)材料一改革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这段材二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次著名的变法?材料二中“卫鞅”的思想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这次变法中的哪一项内容有利于秦国军事实力的增强? (4)根据所学知识总结,上述材料所说的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作用? 24.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述了战国时的一次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赋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1)材料一中的“商君”实行变法受到谁的支持?这次变法中有关土地制度方面的内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江南地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北魏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4)综合以上两大改革,你认为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非选择题 (共4题;共69分)21-1、21-2、21-3、22-1、22-2、22-3、23-1、23-2、23-3、23-4、24-1、24-2、24-3、2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