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第一高中高一语文寒假作业.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874188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阜宁第一高中高一语文寒假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阜宁第一高中高一语文寒假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阜宁第一高中高一语文寒假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阜宁第一高中高一语文寒假作业(2月25日)命题人:陈昌茂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1、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有人认为中国的茶只是下里巴人用来解渴的东西,档次远不如进口的洋饮料。B、这座度假村建在山的最高处,面对着一望无际的大海,远远望去,的确给人以高 屋建瓴之感。C、对街头书摊上摆的那些封面花绿绿、内容低级庸俗的书刊,稍有欣赏水平的读者都会嗤之以鼻。D、当我们将一个民主与法制的社会完善成型后,腐败还会出现,但肯定有轻重之别,腐败者的数量将由多如牛毛变为凤毛麟角。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经济效益差一直困扰着这个国有特大型企业,三年来谁也提不出使企业走出困境的灵丹妙药。B、前不久,在美国召开的有27个国家数百位科学家参加的第三届国际固氮学术会议上,这两个模型受到了高度重视,给予很高的评价。C、我们不赞成应试教育,决不是主张取消考试,而是不赞成以应付升学考试为惟一目的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做法。 D、中国足协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制止球迷揭发少数裁判的黑哨假哨现象。3、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4分) 有拒绝才有追求,有追求才能坚持独立的自我。拒绝热闹,是为了追求淡泊的心境;拒绝华丽,是为了追求个性的独立,拒绝名利,是为了追求宁静的生活;拒绝时髦,是为了追求质朴的天性,拒绝放纵,是为了追求平凡安详的人生,拒绝忧愁,是为了追求快乐向上的心情;拒绝轰轰烈烈,是为了追求完善的自身。 答: 与 对调; 与 对调; 与 对调;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上级两袖清风,下级就会廉洁自津;领导带头苦干,群众自会不甘人后。如此上行下效,社会风气就会逐步好转。B、相同的生活经历,共同的志趣爱好,使他们两人早年结成了深厚了友谊;现在虽都已是年届花甲的老人,但彼此见面时仍然亲得不可开交。C、这次,他平时自学的电脑维修技术终于派上了用场,只见他二一添作五,一会儿工夫就把电脑故障排除了。D、某些用工单位招聘农民工时许诺的工资待遇根本不能兑现,这种骗人的行为不是卖狗皮膏药又是什么呢?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谁又能否认英雄的品质不是在这一天天的努力学习中渐渐培养起来的呢?B、海湾战争初期,伊拉克通过设置大量假目标,迷惑了多国部队的飞机和侦察卫星的侦察效果,最终使部分飞机保留了下来。C、他用铁一般的事实和确凿的证据,剥下了这个“正人君子”的真面目。 D、因特网作为传媒,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使各地的人们凭计算机的互联共享同样的信息。6、给所提供的语句排序,在横线上填写序号即可。(4分)据说清代有位读书人,因风吹乱了他的书页,引发诗兴,吟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便招致了杀身之祸。因为当权者认为 。这“清风”诗案,非常典型地反映了封建专制统治下,文字是极易招祸的。 满族过去称女真,曾被视为未开化的落后民族 “不识字”是诬蔑满族人文化水平低 满族入关后在武力上已征服了汉族 但他们在心理上却常有民族自卑感,对汉族知识分子十分害怕 “清风”是影射朝廷 答案: 二、(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染绿的声音(徐迅) 山居的日子,是在山中一座精巧的石头房里度过的。天天,我都被一种巨大的宁静所震慑着。经过许多尘嚣侵扰的心灵,陡然回归到这旷古未有的宁静之中,而又知道周围全是绿色的森林,心里似乎也注满了一汪清涟之水,轻盈盈的,如半山塘里绽放着的一朵睡莲。 也有声音,在白天的山峦;偶尔也有人语喧哗,幽谷回鸣。空山不见人,倒使人感觉到大森林的真切和人世的烟火之气。更多的是鸟声,从黎明的晨噪到傍晚的暮啼,耳闻着那密密松林里传出的啾啾鸟鸣,还可以看见那墨点般的小鸟,如大森林的音符跳荡着、栖落着。鸟鸣常常使大森林归于虚静,它天生就是一种虚幻的精灵呢!鸟声让人着迷地听,这时听出的就是一阵阵染绿的声音。 当然有许多声音是有颜色的。如皑皑白雪,潺潺流泉,响动的就是一大片白;如春花秋菊的凋谢,细心的人也会听出它的艳红和鹅黄的色调。在大森林里,此时我极激动的不是这种颜色的声音,而是满山攒动着的森林那浓绿浓绿的声音了。满山密密的松林、枫树、珍珠黄杨、翠竹树丛间刮过的风也是绿的,绿将大森林融为碧翠的一体,分不清颜色的浓淡深浅。那声音自然也不用侧耳倾听,触目皆是大片森林的宁静固然会使人坠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孤独和虚空当中,而这染了绿的声音,却让人感到一种生命的快意和心灵的悸动。黎明的时候,“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森林里露珠“扑扑”滴落的声音,在我听出的是一种轻柔凝重的绿色;森林静静肃立,错叶交柯,在我听出的是一种茁壮生长的蓬勃的绿色;狂风呼啸,排山倒海咆哮着的松涛,在我听出的是一种悲壮和磅礴的绿色;阳光拂动滔滔无边的绿海,阳光掠去又显出一江春水,在我听出的是一种恬淡而平和的绿色。山居无事的时候,只要静静地穿行在这无边的大森林之中,我满心的尘垢,便一下子就被荡涤得无影无踪,只觉得身心惬意和愉悦,心中陡然就有层斑驳的绿爬上心壁,盈注着生命那清凉的绿意来。 听惯了这种声音,在夜里我常常睡不着觉。拥被而坐,此时周遭那染了绿的声音已渐渐无声无息,看很白的月光,慢慢浮上窗棂,月光里的绿色冷冷如春水荡漾着,使人感觉到那绿色的声音一定是被浓浓的月光消融,隐翳在莽莽苍苍的大森林之中了。但这时这刻,我思想的羽翅还翩翩起伏着,希冀那染了绿色的声音出现。有风的夜晚,我看窗外的大山果然是混沌未开的一团绿色,那染了绿的松涛之声,铺天盖地的在我石屋周围如狂飙般的春潮,惊涛拍岸,振聋发聩,让我激动得恨不得长啸这些年,我知道我常常谛听水声,谛听鸟声,不仅是因为我对尘嚣之声异常地厌倦和唾弃,更多的是在寻找清纯的自然和人生的大自然。那是我生活须臾不可缺少的思想的源泉若能轻轻地裹在这染了绿的声音里,心就会轻灵得像一朵绿荷,即便泊在波涛里滚动,那梦也是常常染了绿呢! 7、文中描写“染了绿的声音”,运用了何种修辞格?请简析其表达效果。(4分)答:8、作者听大森林中染绿的声音,为什么会“感到一种生命的快意和心灵的悸动”?(6分)答: 9、文中两次描写松涛之声,其作用各是什么?(4分)答: 10、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A、这篇散文以山居生活环境的宁静开篇,以追求生命的绿意为主旨,以实见虚,虚实结合,独具匠心。B、全文以“染了绿的声音”为线索,用描写和抒情的笔调,揭示出人对大自然的依赖性,从而告诉我们,唯有善待自然,才能获得自然的恩赐。C、“阳光拂动滔滔无边的大海,阳光掠去又显出一江春水”一句,真实地流露出作者对充满阳光生活的渴望与追求。D、最后一段末句既与第一段心灵轻盈的睡莲的意思相呼应,又进一步阐释了第一段的内容,文章结构浑然一体。E、文章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语言既生动形象,又含蓄深沉,耐人寻味。三、名句默写8分1、 不积跬步, ,2、 诵明月之诗, ;3、 ;哀吾生之须臾;4、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5、 四十三年, , 。6、 ,宫车过也;辘辘远听, 。1C(A指艺术通俗,不用于人,B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式,不用于形容人的感觉,D指稀少而珍贵的人或事物,褒义词) 2、C(A搭配不当,改“灵丹妙药”为“好的建议”;B残缺,“给予”前加“与会的科学家”;D歧义,“少数”是限制“裁判”,还是限制“现象”。) 3、与,与, 与对调 4、D(A“上行下效”为贬义词,B“不可开交”是“无法摆脱或结束”的意思;C“二一添作五”是平分的意思) 5、D (A意思说反了,B“迷惑效果”不当,C“剥下”换为“揭露”) 6、 7、通感;用语新奇,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心,给大森林的声音注入了生命快意的内涵,增强了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8、作者在用心感受大森林中各种染绿的声音时,满心的尘垢被荡涤得无影无踪了。此时此刻,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只觉得惬意和激动。 9、第一次写松涛之声,表达了作者对尘世喧嚣的厌弃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第二次写松涛之声表达了作者在寻找清纯的自然和人生的大自然。 10、A、E(B线索应是“我”对绿色的不同感受,未提到“善待自然,获得自然恩赐”的内容;C的主旨有拔高之嫌;D末段并不能进一步阐释第一段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