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I)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869037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科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苏科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科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I)卷一、 单项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有( )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实现全国统一 创立过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 修建过大规模工程 短暂统一,二世而亡A . B . C . D . 2. (2分)“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河”的中心在( ) A . 洛阳B . 长安C . 余杭D . 涿郡3. (2分)唐朝的读书人为了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最佳途径应该是( ) A . 参加科举考试B . 辛勤耕作C . 作战立功D . 经商致富4. (2分)“带一路”战略成为社会热点。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等素材,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 . 文明的冲突与融合B .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C . 帝国的扩张与崛起D . 中华文明的吸引力5. (2分)下面能佐证唐朝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 和亲结盟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遣唐使来访A . B . C . D . 6. (2分)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如图所示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A . B . C . D . 7. (2分)下面关于科举制表述正确的是( )科举制度首创于隋朝 科举制度促进了唐朝诗歌的繁荣科举制度改变了世家大族把持政权的局面 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A . B . C . D . 8. (2分)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根本目的是( )A . 发展日本B . 支援中国C . 弘扬佛法D . 文化交流9. (2分)有学者评价某一统治者“治宏贞观,政启开元”。他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A . 唐太宗B . 唐高宗C . 武则天D . 唐玄宗10. (2分)2008年5月,胡锦涛访日期间,参观了保留唐朝风格的世界文化遗产唐招提寺。该遗产是中日友好关系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它的设计兴建者是( ) A . 张骞B . 玄奘C . 鉴真D . 戚继光11. (2分)武侠小说天龙八部风靡一时,里面有大量情节描写了契丹与北宋的关系。契丹政权的建立者是( ) A . 李世民B . 李渊C . 赵匡胤D . 耶律阿保机12. (2分)有关两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哪幅是错误的?( ) A . B . C . D . 13. (2分)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A . B . C . D . 14. (2分)“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三足鼎立。”出现这种情况的前提条件是( ) A . 政府推广种植B . 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 . 海外贸易的发展D . 棉花成为经济作物15. (2分)流传于民间的“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宋朝的时候( )A . 全国的粮食只有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能够成熟B . 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的粮食熟了,就可以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C . 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成为当时全国的重要粮仓D . 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粮食不容易成熟16. (2分)2013年11月3日,第九届中美电影节开幕式在洛杉矶举行。忽必烈传奇获优秀电视剧金天使奖。下列属于忽必烈功绩的是 ( )A . 统一蒙古草原B . 定国号为元,定都大都C . 建立蒙古国D . 灭西夏、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17. (2分)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 . 战国时期修建的都江堰,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B . 汉朝时,我国就有了纸币交子C . 北方人民多次大规模的南迁,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D . 我国古代统治者大多强调以农为本,推行重农抑商政策18. (2分)“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天堂这首歌曲深情表达了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对家乡的赞美。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 . 成吉思汗B . 忽必烈C . 努尔哈赤D . 赵匡胤19. (2分)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面示意图中,属于我国大一统阶段的是( )A . B . C . D . 20. (2分)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相同,比现行公历确定早( ) A . 200年B . 300年C . 400年D . 600年二、 判断题 (共6题;共12分)21. (2分)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22. (2分)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的发展,邢窑的青瓷、越窑的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23. (2分)与雕版印刷术相比,活字印刷术的最大优势是节省了造字材料和时间。24. (2分)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25. (2分)玄奘西行与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虽都是古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件,但两者有本质区别:前者属于友好和平往来,后者则是抵御外来侵略。 26. (2分)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国力不断增强。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 填空题 (共3题;共13分)27. (5分)根据提示,将以下内容补充完整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对信息的记录、储存和传播,影响最显著、最久远的是_。 (2)大画家张择端描绘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的风俗画是_。 (3)井冈山会师后,形成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是_。 (4)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的武汉长江大桥修建于_时期 (5)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把世界分成“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的依据是_。 28. (4分)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信息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朝开始的。 (2)为了巩固统治,西周推行的制度_。 (3)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_。 (4)战国时期在成都西北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是_。 29. (4分)诗歌是历史的重要载体。(1)“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马鬼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这几句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2)“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概括了_(诗人)伟大成就。(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体现了李白诗歌_的特征。(4)“爆竹声中一岁除 ,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 , 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元日描写的中国古代民间节日是今天我国的_。四、 材料解析题 (共3题;共50分)30. (15分)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具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昂扬进取的精神。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唐杜甫忆昔材料二: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13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28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1)据材料一指出该诗人生活在唐朝的什么特殊时代?他的诗被后人称誉为什么? (2)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材料二的数据印证了材料一中哪一句诗所描述的情况? (3)材料二中,639751年问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31. (15分)我国古代经济格局曾出现过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材料二: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呈现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2)材料二图一中的“铜版”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项发明?图二“交子”在货币发展史上有何特殊地位?(3)如果选用以上图片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确定一个合适的研究主题。32. (20分)我国的历史是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原汉族政权的军事力量相对衰弱,这使汉族政权在处理同少数民族的关系时只能依靠岁币等方式。材料二: 蒙古族入主中原,更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形成了民族融合的新高潮。进入中原地区的契丹人、女真人被汉族同化,称为“汉人”;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长期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族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回回。材料三: 元朝疆域图(1)请你举出两宋时期“中原汉族政权”给少数民族政权送“岁币”的史实。(2)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发生在哪个朝代?(3)结合元朝疆域图归纳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哪些突出表现。(4)纵观中国古代史,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是什么?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判断题 (共6题;共12分)21-1、22-1、23-1、24-1、25-1、26-1、三、 填空题 (共3题;共13分)27-1、27-2、27-3、27-4、27-5、28-1、28-2、28-3、28-4、29-1、29-2、29-3、29-4、四、 材料解析题 (共3题;共50分)30-1、30-2、30-3、31-1、31-2、31-3、32-1、32-2、32-3、3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