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B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859157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青海省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青海省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海省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B卷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如果你要实地考察我国境内最早远古人类的遗址,你应该去( ) A . 云南元谋县B . 北京周口店C . 陕西西安D . 山东大汶口2. (2分)绥宁、城步一带的苗家吊脚楼是苗族人民智慧的体现。无独有偶,远古时期人们在建造房屋时便能综合考虑气候等环境因素。建造利于通风防潮干栏式房屋建筑的原始居民是( )A . 元谋人B . 半坡人C . 河姆渡人D . 北京人3. (2分)歌曲中华好儿孙展现了中华男儿的精气神,其中“俯首的神农,为民谋幸福”中“神农”是指( ) A . 炎帝B . 黄帝C . 尧D . 禹4. (2分)从夏、商两代的灭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国君应该( )A . 重视教育B . 勤政爱民C . 发展经济D . 增强国力5. (2分)以下关于夏商西周国家,为了对外征战和对内镇压反抗所采取的措施包括( ) 军队刑法兴办教育礼仪教化A . B . C . D . 6. (2分)下列人物中,具有“部落联盟首领”与“奴隶制国家国王”双重身份的是( )A . 尧B . 黄帝C . 舜D . 大禹7. (2分)将“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并由此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是( )A . 周武王B . 大禹C . 商汤D . 嬴政8. (2分)“围魏救赵”这一成语出自下列哪一著名战役( )A . 城濮大战B . 长平之战C . 马陵之战D . 桂陵之战9. (2分)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开始于( )A . 夏朝B . 商朝C . 秦朝D . 汉10. (2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是( )A . 青城山B . 都江堰C . 郑国渠D . 随县编钟11. (2分)商代青铜器四羊方尊出土的地点是( )A . 湖南宁乡B . 湖南望城 C . 湖南道县D . 湖南澧县12. (2分)受益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天俯之国”是今天的哪一省( )A . 广东B . 重庆C . 四川D . 云南13. (2分)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 ) A . 甲骨文B . 金文C . 小篆D . 隶书14. (2分)都江堰、大运河、明长城、北京故宫都是( )A . 杰出的水利工程B . 华丽的皇宫建筑C . 保卫边防的防御工程D .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15. (2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学派林立。其中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主要主张是( ) A . 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B .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C . 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主张“仁政”治国D .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16. (2分)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一名句。此名句出自( ) A . B . C . D . 17. (2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局面。下列选项,体现了孟子思想的是( ) A . “兼爱”“非攻”B . 实行“仁政”C . “无为而治”D . 以法治国18. (2分)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评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B . 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C . 秦朝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D . 长平之战标志着秦统一六国的完成19. (2分)人们经常用项羽的破釜沉舟来比喻下最大的决心,这一历史典故出自于下列哪一战役( ) A . 巨鹿之战B . 官渡之战C . 赤壁之战D . 淝水之战20. (2分)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从哪一位皇帝开始( )A . 秦始皇B . 汉武帝C . 孝文帝D . 唐太宗二、 非选择题 (共4题;共75分)21. (20分)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 (2)据图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 (3)最后完成“扫六合”的是哪个诸侯国?这个诸侯国能够“扫六合”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4)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四海一”。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22.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材料二: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有的成功了,也有的失败了。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射死在楚王的尸体前;商鞅在秦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五马分尸而死。(1)商鞅的观点属于哪家的学说?他代表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2)变法中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是什么?有利于增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机构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什么?(3)商鞅在秦国的变法起到了什么作用?(4)联系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当今改革开放,你能得到什么启发?23. (15分)根据材料回答。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三)P23材料二: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体著作。“泛爱众,而亲(接近)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等,意蕴深刻。材料三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据岳麓版课标教材历史必修三(1)根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2)概括材料二中孔子的思想主张。谈谈我们可以从孔子思想中汲取哪些智慧。(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24.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引自人教版教材材料三: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时期在政治上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3)观察材料三,西汉疆域比秦朝多了什么地区?该地区即为今天的什么地方?该地区的开通主要得益于谁的“凿空”之举?从巩固边疆的角度来分析两张地图,请思考秦汉两朝在处理匈奴的威胁时,两朝的举措是什么,请各举一例说明?(4)“秦皇汉武”总是被人相提并论,你认为他们共同的伟大政治功绩是什么?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非选择题 (共4题;共75分)21-1、21-2、21-3、21-4、22-1、22-2、22-3、22-4、23-1、23-2、23-3、24-1、24-2、24-3、2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