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述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32546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述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朱述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朱述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案课题:第16课社戏第2课时备课人:留庄一中 朱述干教学目标:1、 感情朗读,培养语感。2、 品析语言,评析是非。3、 体会童趣,感受生活。重 点:品析语言,体会意境。难 点:人物性格的赏析。教 法:朗读法 自主合作探究发教 具:多媒体 小黑板课 型:新授课课 时:2课时(第二课时)课前预习: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解决生字生词。教学过程:学 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 承接第一课时,简练导入。二、 板书目标。三、 再读课文,品味文章重点词语、句子或语段。四、精读课文,品评是非,体会深意。五、美读课文,感悟意境。六、拓展延伸,创新写作。(有时间找同学读读自己的文章,没时间就作为课下作业的小作文)七、达标测试:(一)、根据文本,强化基础。20分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10分)惮 踱 颇 归省 行辈 撺掇 凫水 潺潺 宛转 絮叨 怠慢 蕴藻 家眷 渔父 喝采 旺相 桕树 楫子2、理解下面的词语。(10分)惮: 絮叨:撺掇: 弄潮:依稀: 宛转:悠扬: 自失:皎洁: 归省:(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80分1、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并简要归纳各部分大意。6分第一部分(第 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 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 自然段): 2、课文以“社戏”为线索,以“看戏”为故事主要内容,为什么开头要写在平桥村的生活?下面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交代出故事叙述的主要人物。B、揭示出故事发生的主要环境。C、写出“我”和小友们之间的亲密关系。D、渲染气氛,介绍故事的特定环境,为情节的发展创造条件。3、平桥村之所以“在我是乐土”,是因为(用概括的语言填写):12分 4、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看社戏的经过,可以分为四个层次。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出看社戏经过层次表。16分层次起止段 地 点 事 件1 2 3 4 5、下面是对写这个波折的目的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增加小说的生动性,使情节曲折,更吸引人。B、表现外祖母对“我”的宠爱,刻画了外祖母慈祥的形象。C、表现平桥村少年朴实好客的特点。D、表现平桥村少年聪明能干的特点。6、在下面句子的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动词,然后分析一下这些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10分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 )开船,在桥石上一( ),( )后几步,即又( )前出了桥。答:7、课文写少年们夜行船有下面两句:9分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想一想:第句话写船行的迅速,为什么说连山像兽脊踊跃,向船尾跑去?第句写行船的夜景,为什么用了一个童话色彩的比喻?为什么写老渔父的喝采?答:8“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六一公公是在责怪孩子们偷他的豆吗?4分答:9、下面对结尾所写的“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戏,看得令人昏昏欲睡,气得少年们破口骂;豆,也只是滴着露水、带着泥土的普通罗汉豆。这是说反话,显示了语言的幽默性。B、这是在乐土看的戏,是在乐土吃的豆,这是日后所看的戏、所吃的豆无法比拟的,因此“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C、这样写,为的是突出那夜生活的难忘,突出对乡间少年朋友诚挚情谊的怀念。D、因为这样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的关系,是在“我”以后的生活中没有再见到过的,所以豆特别好吃,戏特别好看。11、课文的主要情节开列如下。请按叙述的先后,重新编排它们的顺序,并指出哪些情节是详写的,哪些情节是略写的。15分A、赵庄看社戏 B、夜航去看社戏途中C、看社戏前的波折 D、看社戏后归航偷豆E、六一公公送豆 F、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G、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顺序是:1 2 3 4 5 6 7详写的是: 略写的是: 12、为下列加点的词语选择一种最恰当的解释。是待客礼数里从来所没有的 答:( )A、礼节 B、几样礼节 C、礼物 D、礼貌的程度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答:( )A、竟然 B、抄近 C、一直 D、拐弯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 答:( )A、某种联系 B、原因条件 C、表明组织的证件 D、关联、牵涉小小年纪便有见识 答:( )A、知识 B、认识 C、胆识 D、阅历八、课堂小结文章讲述了童年生活的一段难忘的经历,充满着童趣,带着生活气息。表现了童年生活的无忧无虑,体现了小伙伴的纯真、无私、勤劳能干、热情淳朴。让我们带着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带着一颗童心去读,去发现美、感受美。也希望同学们能保持一颗童心,能够发现我们生活中的美。板书设计:看戏前 美的水乡美的社戏 社戏 看戏中美 美的人 美的生活 看戏后 美的心灵教学反思:我们知道,这篇文章是作者对童年生活回忆。回忆的总是美好的事物。那么,该如何来引导学生来理解这篇文章呢?从社戏文章来看,那晚的戏并不好看,豆呢也仅仅是水煮豆。而作者呢,却说是:“我实在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我想,作者在写社戏的时候,也仅仅是把社戏作为一个引子而已,真正要写的是他们自己表演的戏,自己演的戏那才是真正难忘的好戏。在优美的环境中,以一颗优美的、淳朴的心灵去演出一场自己导演的戏该有多美。 我和同学们都感觉得到书中的故事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以自己的生活经历来感悟书中的内容,比起我们空洞的说教好得多了!所以,我就让学生自己参与,自己读、自己谈、自己演。实际上不是在上课而是在演一出优美感人的“社戏”。课外练习题精编没想到十多天后,忽然有人告诉我们:老人去世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 “儿女”们 过了一会儿 ,海鸥纷纷落地 ,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xun)涡(w)中脱出身来。 在为老人举行的葬礼上,我们抬着那幅遗像缓缓向灵堂走去。老人背着那个蓝布包,撮着嘴,好像还在呼唤着海鸥们。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1. “营”查音序应查( ),完整的音节是( ),查部首应查( )部。(2分)2.给下列词语分别写上反义词。(2分) 容易 反义词:( ) 惊异 反义词:( )3.用“”在文中画出描写“意想不到”事情的句子?并回答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3分)。4.“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xun)涡(w)中脱出身来。”从加点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5.当你看到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的悲壮场面时你想说什么?(3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着鲁迅先生的妙笔走进了江南水乡,吃了豆、听了戏,让我们也回到了童年。下面,我们继续听戏,让我们用心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生活的情趣。2、在原来读课文的基础上再一次跳读课文,把你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词语、句子、段落勾画出来,然后进行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导学生六人一组交流讨论,然后再进行全班的交流讨论。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学生找的地方不够准确,教师要引导。)3、同学们是否还对文章中的某些地方存在疑问,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如:“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吃到那夜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的好戏了”。真的是豆好吃,戏好看吗?)4、文章的情节中有一个很有趣的部分“偷豆”,“偷”,一般意义上是不好的行为,但作者却写得津津有味,那么小朋友的“偷豆”是对还是错呢?(教师要放开,鼓励孩子们,言之成理即可。)5、作者带着对家乡的思念、对小朋友的思念、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写出了自己童年的一段难忘经历,神秘、令人陶醉。请同学们找出让自己心动或自己认为最生动传神的段落读一下,看谁读得好。6、我们怀着一种愉悦的心情读完了这篇文章,让我们放飞想象,创新练笔。假如20年后,作者又回到了平桥村,又见到了当初一起去听戏的小伙伴,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写下来。学生六人一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修改旁批。然后再全班进行交流讨论,并进行美读课文。学生在浏览课文的基础上提出疑问,全班交流解决问题。学生各抒己见,从一个孩子正常的心理上去品析“偷豆”。同学们快速寻找自己喜爱的段落,并积极踊跃的美读,大家再从发音、语速、感情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根据学过的文本,发挥想象创新写作。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在回忆上节课内容的基础上,带着兴趣走进第二课时。让学生更进一步的熟悉课文,锻炼他们赏析语言的能力,美读课文的能力。在读中理解文章深意。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读懂文章,读懂作者。让学生能明辨是非,读懂“偷”所体现的待客的诚恳热情,纯洁无私的心灵,天真纯朴的性格。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学会拓展延伸,学会深化文本,同时锻炼了写作能力。达到所学知识堂堂清,加深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