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A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819284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A卷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共25题;共50分)1. (2分)假如时光倒流,让你回到距今约170万年前的中华大地。你最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 A . 北京人正在猎捕野兽B . 元谋人正在采集食物C . 半坡人正在种植庄稼D . 黄帝、炎帝大战蚩尤2. (2分)两幅图片反映的是哪一远古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 A . 北京人B . 山顶洞人C . 半坡人D . 河姆渡人3. (2分)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 A . 会种植庄稼B . 能人工取火C . 能建造房屋D . 会制作陶器4. (2分)我国古代有“神农氏教民播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 . 农耕文明B . 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C . 神话传说D . 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5. (2分)礼记礼运篇描述了原始社会的一些情况,其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赞颂了( ) A . 黄帝的功绩B . 禅让的做法C . 公有制的先进D . 国家的出现6. (2分)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涿鹿之战 国人暴动 牧野之战 大禹治水A . B . C . D . 7. (2分)下列国王中,能从正面说明“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是( ) 夏桀 商汤 商纣 周武王A . B . C . D . 8. (2分)西周时期,举行仪式所用的舞队和鼎的数量都有严格规定,低等级的贵族使用了高规格的礼器或乐器,会被视为挑战等级秩序的“违礼”行为。这些规定( ) A . 形成了禅让方式B . 稳定了社会秩序C . 实现了土地分封D . 扩大了国人利益9. (2分)2017年11月2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布消息,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下列有关甲骨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骨文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文字B . 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C .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夏朝开始的D . 甲骨文还没有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10. (2分)断定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的依据是( ) A . 半坡彩陶上的符号B . 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金文C . 战国时期出现的竹书和帛书D . 记载商朝社会生活的甲骨文11. (2分)“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材料里的“鼎”有着丰富的政治含义,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 . 古代烹煮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B . 立国礼器,身份与权力的象征C . 比喻帝王,鼎业代指帝王的大业D . 象征三方并立、鼎峙或鼎足之势12. (2分)春秋战国时代历时500余年,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跌宕变幻。下面哪一项不是这一时期显著的时代特征( ) A .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及推广B . 各诸侯国之间发生了残酷的战争C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 . 思想学术繁荣各国竞相变法13. (2分)下列既是春秋霸主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 ) 齐国 燕国 楚国 赵国A . B . C . D . 14. (2分)我们可以从战国这部电影中看到下列哪些战役( ) 马陵之战桂陵之战长平之战牧野之战A . B . C . D . 15. (2分)假如你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下列哪件事情不可能发生( )A . 你作战有功,被赏赐很多良田B . 你耕种土地,喜获丰收,得到了政府的奖励C . 你看病时,医生会切你的脉搏D . 你看到了屈原用隶书写的离骚16. (2分)图2是文物铜方量的图片。其铭文中记载了公元前344年12月,大良造(爵位)鞅。定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容积为一升。该文物可实证( ) 图2A . 商朝青铜工艺高超B . 商鞅废除井用制C . 商鞅维护贵族特权D . 商鞅统一度量街17. (2分)下图修筑于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水利工程是( ) A . 长城B . 灵渠C . 大运河D . 都江堰18. (2分)中国古代有一位著名思想家,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面的双方能相互转化请问这位思想家是( ) A . 孔子B . 孟子C . 老子D . 墨子19. (2分)孔子的学生仲由敢做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教育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教育他凡事要马上去做。这体现了孔子在教育方面的什么思想( ) A . 创办私学B . 提出“仁”学C . 因材施教D . 认为“民贵君轻”20. (2分)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A . 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B . 诸侯争霸局面C . 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D . 商业繁荣局面21. (2分)秦朝设丞相,唐朝增加宰相人数,明朝废丞相,清朝设军机处这些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 . 中央集权的加强B .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C . 丞相制度的改革D . 地方权力的增大22. (2分)如图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秦朝创立皇帝制度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秦朝统一了文字A . B . C . D . 23. (2分)兼并六国后,王朝的疆域到达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带,王朝初立便北击匈奴收河套,又派遣屠睢率领50万秦军平定百越,疆域面积迅速扩展,达340万平方公里左右。该王朝的都城在( ) A . 长安B . 洛阳C . 成阳D . 镐京24. (2分)下列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包括( )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A . B . C . D . 25. (2分)贾谊的过秦论中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记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的名称是( ) A . 国人暴动B . 武王伐纣C . 秦末农民大起义D . 楚汉之争二、 综合题(共4个小题,第26小题12分、第27小题13分、第2 (共4题;共50分)26. (12分)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时期,去了解这一时期人类创造的文明。 (青铜器)(甲骨文)(1)请写出上面三幅图片中青铜器的名称。说一说这些青铜器的主要用途。这些青铜器主要是用什么方法铸造而成的? (2)在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功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这两幅图片中的文字都是甲骨文,请你说出这些文字首先是在什么时候被谁发现的。这些文字主要记载了哪一时期的历史? (4)甲骨文中主要记载的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文字?这一文字的发现有何重大意义? 27. (13.0分)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 (2)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张三这是因为哪一项改革措施而获田产的? (3)以上改革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4)材料二反映了历史上的什么历史事件?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什么改革内容? (5)材料二的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并请你谈谈你对我国推广普通话积极意义的认识。 28. (12分)请你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阐发自己的观点,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这一时期,思想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材料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材料三:“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请回答:(1)材料一中出现的文化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的言论出自谁?他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 (3)材料三中的言论出自谁?他是哪家学派的创始? (4)除了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提到的两家学派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哪些学派?(任写两个) (5)这些学派中你喜欢哪家学派?并说出理由是什么? 29. (13.0分)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有关制度的问题。 材料一:“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史记五帝本纪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礼记礼运材料三: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同时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材料四: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天下为家”的局面开始的标志着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哪一制度?从材料看,被分封做诸侯的主要是什么人?这一制度施行的目的是什么? (4)材料四,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状态? (5)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远古、夏商周和秦朝时期国家制度不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共25题;共5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二、 综合题(共4个小题,第26小题12分、第27小题13分、第2 (共4题;共50分)26-1、26-2、26-3、26-4、27-1、27-2、27-3、27-4、27-5、28-1、28-2、28-3、28-4、28-5、29-1、29-2、29-3、29-4、2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