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2011课标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教学设计课时第五单元

上传人:lil****n07 文档编号:9815793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2011课标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教学设计课时第五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北师大2011课标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教学设计课时第五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北师大2011课标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教学设计课时第五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2011课标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五单元本单元包括小兔请客(整十数相加减)、采松果(两位数加减一位数)、青蛙吃虫子(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拔萝卜(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收玉米(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回收废品(解决问题)、练习三等内容。其主要知识点:1.结合熟悉的事物和生活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会口算100以内简单的加减法。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会解决简单的加减法问题。3.经历尝试、探索和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使每个人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本单元学习以前,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学习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根据一年级的学生对“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感兴趣的特点,呈现儿童喜欢的数学。他们的思维特点、对数学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基础等差异较大。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所以本单元的重点是100以内的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的正确计算;难点是初步形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活动中,要结合具体情境和活动,要特别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孩子们认真倾听,大胆尝试操作,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运算与生活的联系。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1.结合生活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3.重视直观操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1小兔请客1 课时2采松果1 课时3青蛙吃虫子1 课时4拔萝卜1 课时5收玉米1 课时6回收废品1 课时7练习三1 课时8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复习1 课时9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复习1 课时10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复习1 课时小兔请客。(教材第49、第50页的内容) 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借助现实生活情境,自主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及语言表达能力。3.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合作交流等思维过程,理解算理,体验算法,促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理解、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的算理。课件、信封、成捆的小棒、答题卡。师:我们怎么写字?生:用手。师:(伸出双手)一双手有几根手指?10根手指是几个十?请大家十个十个地数,一直数到九十。(点课件)这些数就是我们已学过的整十数。(板书课题:整十数)【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用亲切生动的谈话、提问题的活动形式引入,通过在对话活动中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自然过渡到本课学习的课题,为全课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并且在学生提问题的过程中随意地请好朋友来回答自己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的意识,促进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出示教材第49页主题图课件)请认真观察,图中有谁,它们在干什么?2.尝试学习加法。尝试自学,发现问题。(1)观察,获取信息。(2)思考,提出问题。师:大家的眼睛可真亮!你们能根据“猴子、松鼠、刺猬面前有三盘果子,小兔又端出两盘果子”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边表扬边板书)20+30=3.尝试交流,生成问题。师:怎样口算20+30=?大家想知道吗?同桌相互说一说,看谁的想法最巧妙。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边摆边算。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师:谁来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生:我先摆2捆小棒,每捆10根,共20根,再摆出3捆小棒,每捆10根,共30根。20根和30根合起来是50根,所以20+30=50。师:如果不摆小棒,计算30+20等于多少,你会怎样算?生1:2个十加3个十得5个十,是50。生2:把十位上的数相加,个位写0。师:加号前面的数就叫作加数(板书:加数),加号后面的数也叫作加数(板书:加数),最后的结果叫作和(板书:和)。4.尝试学习减法。师:看来不摆小棒,同学们也能很快算出几十加几十等于多少。刚才小兔一共端出了50个果子,猴子、刺猬、松鼠一共吃了一盘果子,还剩下多少个果子?生:刚才有50个果子,吃了一盘,也就是吃了10个果子,还剩下(50-10)个。师:如果不摆小棒,你能计算出50-10等于多少吗?试一试。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个别指导。5.交流计算方法。师:谁来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结果是多少?生1:5个十减1个十得4个十,是40,所以50-10=40。生2:把十位上的数相减,个位上写0,5-1=4,所以50-10=40。师:那么在减法中减号前面的数就叫作被减数(板书: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就叫作减数(板书:减数),最后的得数就叫作差(板书:差)。6.尝试概括,整理知识。师:请同学们观察20+30=50和50-10=40,这两个算式里面20、30、50、10都是什么数?对,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补充完整课题)。小朋友们是怎样口算出结果的呢?小结:对,每一个整十数都是由几个十组成的,我们在口算时可以以十为单位,直接把十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师边说边用手指着这几个十位数),算出几个十就是几十。【设计意图:观察、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并用算式表示要求的问题。在操作、试算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把整十数看作几个几十相加的计算方法。为学生创造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背景下,自主尝试计算的机会,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师:刚才我们一起解决了图中的数学问题,学会了加减计算。现在请同学们看50页“练一练”第1题,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师:现在请同学们列式并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算,教师掌握学生完成的时间。师:我看有的同学很快就算完了,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算法:(1)把整十数看作几个十相加减。(2)先算出左边的加法:40+20=60,右边的60-20=40就直接写出来了。(3)把40、20、60分别看作4个十、 2个十、6个十,根据以前学的4+2=6,6-2=4,得出40+20=60,60-20=40。如果学生方法(2)没出现,教师给予引导或介绍,方法(3)没出现不作介绍。刚才同学们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接下来我们用“练一练”第3题进行一次口算比赛,比一比哪名同学做得又对又快。学生完成“练一练”第3题,教师记录学生完成的先后顺序,然后交流得数。师:我们来看一看“练一练”的第4题,请同学们为鸡妈妈找宝宝,用线把它们连起来。学生连线,教师巡视。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生:我先把鸡宝宝叼的卡片算出来,再去找鸡妈妈。师:我们来看第2题,把答案写在你的课本上。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出示第5题情境图:同桌一起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并解答。全班交流。【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的空间,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师:今天学得高兴吗?有哪些收获?在帮助小动物们解决问题的同时,又有这么多的收获,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更为你们乐于合作的精神感到自豪!整十数加减整十数20+30=5050-10=40 加数加数 和被减数 减数 差1.以现实生活为主线,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现代建构主义的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生活情境是知识经验建构的最可靠的生长基地,它是知识经验得以产生并保持其生命活力和价值的根本条件。所以以现实生活为主线,使学生在富有现实生活的情境中认真观察,获取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亲切感,从而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2.以问题引领先试后导,使学生善学。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考是数学的核心,尝试是获取知识的方法。本节课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以问题为主线,将文本知识问题化,为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搭建“桥梁”,引领学生经历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联系学习实际,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优化问题内容,把握问题时机,讲究问题技巧,进而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善于学习。3.以评价为手段,激励学生乐学。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个体自身的发展状况等不同方面,以激励性评价为主贯穿整个活动的全过程,激励学生乐于学习。4.以完成任务为驱动途径,让学生会学。“以完成任务为驱动”有助于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经历,获得对数学的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及情感体验。为此,教师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时,不是直接讲解教学内容,而是把教学内容分解到精心设计的一系列任务之中,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调动各种感官去分析任务、解决任务,学会数学知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学习。A类今天我们学的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请同学们自己编几道这样的题写在本子上,小组内交流。(考查知识点:能编写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题目,并能计算;能力要求:能编写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题目,并能计算。)B类回家帮妈妈算算她今天买菜用了多少钱,并说出一些整十数加减的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比一比谁是细心的孩子。(考查知识点: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略B类:略教材习题第50页“练一练”1. 40+20=60(根)60-20=40(根)2. 30+50=8090-30=603. 90907090703010204. 5. (答案不唯一)苹果比桃多多少个?50-30=20(个)采松果。(教材第51、第52页的内容)1.结合对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算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计算。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3.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4.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重点: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算法,掌握计算方法。难点: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计算方法。课件、口算卡片、小棒、计数器等。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习。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多少?46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28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设计意图:通过对“数的组成”这部分的复习,为下面进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学习作好铺垫。】1.教师创设情境,利用课件进行演示:第51页的采松果情境图。师:谁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生1: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生2: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生3: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这样的问题设计主要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经常思考、提问的意识。】2.解决25+4。师:我们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教师表扬学生爱动脑筋,选择一个问题问: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应该怎样计算?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5+4=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小棒摆一摆或用计数器算一算。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结果是多少?生:先摆出2捆零5根,又摆出4根,把5根和4根合在一起是9根。2捆零9根就是29根,所以25+4=29。师:如果不摆小棒,可以怎样算?说一说你的想法。生1:25里面有2个十,5个一,再加上4个一就是9个一。2个十与9个一合起来就是29,所以25+4=29。生2:把25分成20和5,先算5+4=9,再算20+9=29。生3:只把个位上的5和4相加,十位上的2不变。生4:在计数器的个位上拨5个珠子,十位上拨2个珠子,是25;然后在个位上再拨4个珠子,这样个位上就是9个珠子了,所以25+4=29。结合第二名同学的发言,教师可板书:【设计意图:先交流摆小棒的方法,再讨论怎样口算,一方面使学生经历由动手操作到“摆”算的方法;另一方面为学习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打基础。】3.解决25-4。师:现在我们解决第二个问题: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请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25-4=师:现在请各小组用小棒摆一摆或计数器算一算。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结果是多少?生:先摆出2捆零5根,再从5根里拿走4根,还剩1根。2捆零1根就是21根,所以25-4=21。师:如果不摆小棒,可以怎样算?说一说你的想法。生1:25里面有2个十,5个一,5个一减去4个一就是1个一。2个十与1个一合起来就是21,所以25-4=21。生2:把25分成20和5,先算5-4=1,再算20+1=21。生3:只把个位上的5和4相减,十位上的2不变。生4:在计数器的个位上拨5个珠子,十位上拨2个珠子,合起来是25个珠子,再从个位上去掉4个珠子,这样计数器上就是21个珠子了。结合第二名同学的发言,教师可板书:【设计意图: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不仅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特别是不爱发言的学生,同时还体现了算法可以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交流,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师:同学们真聪明,很快就学会了。1. (第52页“练一练”第4题)下面看谁计算得又对又快。学生做题,教师计时,做后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83+6和88-5这两道题的。2. 师:第5题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看谁完成得又对又快。让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说方法。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如42+3。生1:42里面有4个十,2个一,再加上3个一就是5个一。4个十加5个一就是45,所以42+3=45。生2:把42分成40和2,先算2+3=5,再算40+5=45。生3:只把个位上的2和3相加,十位上的4不变。生4:我算出42+3=45,也就知道了3+42=45。因为它们两个加数分别相同,所以算出第一行,也就知道了第二行的得数。师:说得太好了。请同学们再试着写出两组这样的算式。3. 师:看第3题的图,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生:原来有19个草莓,吃了9个。师:请你结合第3题的问题,在书上列式计算。4. 师:看第1题,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请同学们自己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并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设计意图:两位数加一位数最终目标是用口算,给学生练习口算的机会。在已有笔算经验的基础上归纳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巩固计算方法,提高归纳能力。】师: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生1:我学会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相加,十位不变。生2:我学会了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个位相减,十位不变。生3:我学会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生4:我还知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等于这个一位数加这个两位数。师:同学们刚才说的是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不退位的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1.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虽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但教师在每出现一个情境或情节时,都让学生试着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引导大家来解决这位同学所提出的问题。这样做非常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也因为这样才能对“问题”感兴趣。2.教师以激励评价贯穿课堂。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最能反映教师的评价观。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以激励为主,充分发挥了生生互评、师生评价的作用。这有利于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同时也鼓励学生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3.重视“三维目标”在课堂中的落实。本节课,教师采取“以旧引新”的做法,为学生学习新课作了较好的铺垫,在新课教学中,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在操作中明确算理,在学习中鼓励学生互帮互助,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别人。A类填一填。89-()=8163-()=6078-()=7236-()=34(考查知识点: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能力要求:学生能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B类下面括号里可以填什么数?(1)10+30()(2)20+()25(3)25+()=25-()(考查知识点: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能力要求:学生能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8362B类:(1)039(2)04(3)00教材习题第52页“练一练”1.(答案不唯一)学生比老师多多少名?34-3=31(名)2. 3779723. 19-9=10(个)25-2=23(米)4. 69776540892983425. 45674741+5=463+23=264567475+41=4623+3=26(算式答案不唯一)青蛙吃虫子。(教材第53、第54页的内容)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3.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会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4.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课件、信封、成捆的小棒、答题卡。1.填一填。(1)50里面有()个十,30里面有()个十,合起来是()。(2)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设计意图:复习数的组成,为学生铺垫了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算理。】2.口算。32+5=70-60=78-6=39-4=6+3=88-5=30+20=83+6=【设计意图:复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为学生架设学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桥梁。】1.创设情境。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请同学们注意听,看看老师今天带给你们的谜语是什么。(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生:“青蛙”。师马上予以肯定。师:那你们知道关于青蛙的哪些知识呢?生:青蛙会吃害虫。师:对!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青蛙吃虫子这一课。(板书课题:青蛙吃虫子)师:青蛙会吃害虫,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对学生进行了人文教育。】2.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师:请同学们听听,两只青蛙在说什么呢?(出示教材第53页情境图课件)生:大青蛙说:我吃了56只害虫。小青蛙说:我吃了30只害虫。师:听了它们的话,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生2: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生3: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几只害虫?【设计意图:学习内容的形成来源于学生,而且呈现形式活泼,学生感到亲切,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3.解决数学问题,探讨计算方法。教师把三个问题呈现在黑板上。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生:56+30。师:56+30等于多少,该怎样计算呢?师: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同桌合作,利用你们的学具帮忙算一算。学生动手操作。全班汇报交流。(1)摆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6根,合起来是86根。(2)从计数器上拨珠子,我先拨出56,再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这样十位上就是8个珠子,个位上是6个珠子,合起来就是86。(3)我们没有摆小棒,也没有拨计数器,我们是这样算的:先把个位上的6+0=6写在得数的个位上,再把十位上的5+3=8写在得数的十位上,得数就是86。师:同学们想的方法都很好,你们明白了,老师也明白了,现在老师也来提个问题:为什么30中的3要加在十位上?学生四人一组讨论。汇报交流。师强调: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师小结:56+30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想出了好几种,你们说的这些方法都很好,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在今后的计算中可以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设计意图: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同时让学生自主进行选择,培养优化意识。】师: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多少只害虫?怎样列式?生:56-30师:56-30怎样计算呢?(教学过程与56+30相同)4. 小结规律。师:这几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生:都是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师:要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减,得到的结果再加上个位上的数,在今后的计算中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1.同学们,大青蛙和小青蛙忙碌了一天,动物之王为慰劳它们,特意为它们举行了一场音乐会,你看多热闹啊!(出示教材第54页“练一练”第5题课件)师:大家从图中能获得什么信息?生:有38只青蛙。师:音乐会结束了,青蛙该回家了,荷叶上还剩下几只青蛙?那么谁知道跳下去几只青蛙?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出来。(计算方法不要求统一)2. “练一练”的第1题。师:其实除了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还有许多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如啄木鸟就是大树的好朋友,它能给大树治病,帮大树捉虫子并吃虫子,(出示第54页“练一练”第1题课件)你们看这两只啄木鸟也在比赛吃虫子,你们谁愿意说说啄木鸟吃了多少条虫子呢?(1)小啄木鸟说“我吃了20条虫子”,大啄木鸟说“我吃了32条虫子”。(2)小组讨论,发现、获取信息,提出、解决问题。通过讨论,学生可能提出以下三个问题:一共吃了多少条虫子?小啄木鸟比大啄木鸟少吃了几条虫子?大啄木鸟比小啄木鸟多吃了几条虫子?(3)选用数字转盘游戏选号的方式,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3.“练一练”第6题。师:从图中你能看懂让我们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吗?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吗?试一试。【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充分自主探究的空间,把发现、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师:我们和青蛙一起度过了愉快的40分钟,对它也有了一些了解,对它有兴趣的,回家查一查一只青蛙一年大约吃多少只害虫。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56+30=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56-30=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多少只害虫?56-30=这节课总体来说,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谜语引入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吸引过来了,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合作,获取、发现信息,提出、解决问题。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A类20元5元50元 7元42元(1)你喜欢哪两种玩具?需要多少元?()+()=() (元)(2)说一说50元可以买哪两种玩具。(考查知识点: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并能计算;能力要求: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B类联系生活实际,你能提出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吗?(考查知识点: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会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能力要求:学生能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略B类:略教材习题第54页“练一练”1.(1)20+32=52(条)(2)32-20=12(条)2. 摆小棒略98353. 22+30=5289-30=594. 5586182496656785. 38-5=33(只)6. 42-30=12(瓶)拔萝卜。(教材第55、第56页的内容)1.在具体的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3.初步学会应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课件、成捆的小棒。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幼儿园时学过的一首儿歌吗?关于小兔的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讲一讲小兔的故事,解决一些与小兔有关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拔萝卜)师:丰收的季节到了,两只可爱的小兔正在山坡上拔萝卜,同学们来看看,通过看图,你们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呢?生:小白兔拔了36个萝卜,小灰兔拔了23个萝卜。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呀!勤劳的小白兔拔了这么多萝卜,心里美极了。同学们,根据小兔为你们提供的数学信息,你们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生1:两只小兔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生2:小白兔比小灰兔多拔了多少个萝卜?生3:小灰兔比小白兔少拔了多少个萝卜?【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儿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师:同学们通过认真观察,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那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怎样来解决呢?师:这节课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小兔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36+23=师:为什么要用加法?生:要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师:同学们很聪明,知道求“一共是多少”或者“合起来是多少”这样的问题要用加法计算。下面,咱们一起来研究。先看36+2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生:以前学过的是一位数加一位数或者两位数加一位数,而今天学的算式是两位数加两位数。师:嗯,你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非常扎实,老师很佩服你,那么这样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是老师讲给你们听还是你们勇敢地尝试着自己做一做?生:自己做。师:好,那你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试着解答吧,可以用上手中的计数器,还有小棒,或者练习本。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师:刚才老师看了一下,同学们都很了不起,想出了很多简洁、独特、有创意的办法,那你们想知道别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吗?请你们到小组内去学习一下别人是怎么算的,同时也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小组同学听听。师:在交流之前,我想问问大家,我们小组学习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生1:要互相帮助。生2:要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不要影响他人。生3:小组内的同学按顺序一个一个地说。师:那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看看哪组同学会说、会听、会合作。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师:好了,你们的方法一样吗?哪个小组愿意向全班的同学汇报你们是怎么做“36+23”的?生1:30+20=50,6+3=9,50+9=59。生2:36+20=56,56+3=59。生3:30+23=53,53+6=59。生4:用摆小棒的方法。(叫到黑板前来摆。准备好学具:成捆的小棒)生5:用计数器来算。(叫到黑板前来拨。准备好学具:计数器)生6:列竖式。师:指名到黑板上板演。师:你们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多的计算方法。老师想要介绍一种新的方法,就是第6名学生的方法,即列竖式计算的方法。请大家仔细看,咱们再一起做一遍。两位数加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或者说就是十位对十位,个位对个位。加号写在第二个加数的前面,横线相当于等号,用直尺画在第二个加数下面,从个位加起。通过老师用语言描述加法的计算法则,学生初步懂得加法竖式计算的算理。(带直尺)师:同学们个个都很了不起啊!一道小小的加法算式,竟然想出这么多的算法,请你们再来看看这些算法,看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师:这些方法都不错,那我们看看哪种方法比较简单呢?你最喜欢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为什么?师追问:有没有这样的情况,你原来喜欢的是一种方法,可是经过和同学交流之后,你又喜欢上另外一种方法了?师:同学们很会学习,知道吸取别人的长处,开阔自己的思路,使自己的计算方法更简便、更快捷。今后我们在做题时,只要选择自己会用的、喜欢的、做起题来又对又快的方法把题做对就可以了。【设计意图: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同时让学生自主进行选择,培养优化意识,同时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1.师:咱们知道小兔不仅爱吃萝卜,还爱吃白菜。看,小兔收完了这块地的萝卜,又去收白菜了。(出示教材第56页“练一练”第5题课件)师:有哪些数学信息?会做吗?学生试做。教师巡视。指名汇报。指名到黑板上板演。2.同学们喜欢天鹅吗?(出示教材第56页“练一练” 第4题课件)学生独立完成。3.找朋友。(“练一练”第13题做成的卡片)好,下面我们就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谁愿意来做这个游戏呢?发数字卡片(做教具),好,请你们找到自己的朋友吧!呀,原来还有一个同学没有朋友呢,那谁愿意与他交朋友呢?那你得想一个什么办法才能成为他的朋友呢?还有谁愿意与他交朋友?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都找到了这么多的好朋友,如果在我们的身边有更多的好朋友,那么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就会更加快乐了。【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培养了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上得开心吗?数学有趣吗?相信你一定有很多收获,请把你这节课的收获、感受写成一篇数学日记,好吗?拔萝卜36+23=5624+24=4836+235924+2448注意: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算起。1.通过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乐趣,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2.通过拔萝卜这个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培养了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让学生在实践反思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4.要加强训练生生之间合作交流的团队意识。A类26+6288你能像左边那样写出两个数相加得数是88的竖式吗?考查知识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力要求: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B类( )+2 57 5()+() 6 0考查知识点: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44+44 8853+35 88(答案不唯一)B类:(5 0)+2 57 5(1 0)+(5 0)6 0(第二个算式答案不唯一)教材习题第56页“练一练”1. 6998982. 36+52=88(个)3. 37+12=495+63=6872+27=9937+12495+6368 72+27994. 14+55=69(只)5. 24+24=48(棵)收玉米。(教材第57、第58页的内容)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并能正确地列式计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2.使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3.使学生由加法笔算知识迁移到减法笔算,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4.通过自主探索、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重点: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过程和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过程和方法。课件、实物投影、小棒、数位表等。师:(出示教材第57页场景图课件)秋天到了,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笑笑和淘气也在收玉米。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1)笑笑和淘气一共收了多少个玉米?(2)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3)淘气比笑笑多收了多少个玉米?师:笑笑和淘气一共收了多少个玉米?你会解答吗?自己解答出来。【设计意图:因为田野里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场景,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不论是发现信息,还是提问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些数学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1.师: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淘气比笑笑多收了多少个玉米?怎样列式?生:57-42=(1)小组合作讨论:怎样计算57-42等于多少?(2)指名说怎样算的。鼓励算法的多样性。(3)引导学生摆小棒,探索57-42的计算方法。(4)生观察后思考:如何列竖式算?小组讨论。(帮助学生先回忆笔算两位数加法,引导出笔算两位数减法。)(5)生汇报讨论结果。生1:50-40=10,7-2=5,10+5=15。生2:57-40=17,17-2=15。生3:57-2=55,55-40=15。生4:用摆小棒的方法。(叫到黑板前来摆。准备好学具:成捆的小棒)生5:用计数器来算。(叫到黑板前来拨。准备好学具:计数器)生6:列竖式。教师指名到黑板上板演,并板书计算的过程。57-42 15(6)列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小组合作讨论。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7)引导学生把上述计算法则与加法计算法则进行对比。2.教师小结,引出课题。(板书:收玉米)3.做一做。教材第58页“练一练”第3题,学生直接在课本上完成,分小组进行计算比赛。完成后在小组内进行算法交流。【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所以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交流各自算法的机会,鼓励和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为不同的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供有效途径。但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低,在学生提出多种算法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推荐一种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普遍适用、易于接受的方法,即算法优化。我想:好的方法应该让大家分享。】1.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鲜美多汁的桃子也熟了。看,小猴在忙着摘桃子(出示教材第58页“练一练”第5题课件),你能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解答吗?学生试做,同桌交流。教师巡视,个别指导。2.独立完成教材第58页“练一练”第2题。教师注意指导个别学生。(出示课件)集体订正。3.师:啄木鸟是大树的好朋友,它能给大树治病,帮大树捉虫子,并吃虫子,你们看,(出示教材第58页“练一练”第4题课件)森林医生啄木鸟正在给大树治病,你能给大树治病吗?同桌合作试试看,给大树找出病因并给其治好病。汇报交流。生:4+5393病因:数位没有对齐。4在个位上,应与3对齐。改正: 4+535778+1167病因:看错了符号,把加号看成了减号。改正: 78+118947-2661病因:加减混淆,个位用减法正确,十位用加法错误。改正: 47-2621 60+30=63病因:应该是6个十和3个十相加,把3个十看成了3个一。改正:60+30=90师:大树笑了,在表扬同学们呢!【设计意图:在教学中采取一些小措施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将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罗列出来,请学生当小医生,请他们来改错。】师:今天有哪些收获?回家和爸爸妈妈说一说。两位数减两位数十个位位57-4215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1.以创设情境为主,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自然平和的气氛中学会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2.在算法的追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激活已有经验,尝试笔算,激发兴趣。3.对比板演,探索笔算(不退位)算法。4.多样练习,巩固笔算(不退位)算法。学生在初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笔算方法后,让学生进行一些笔算练习、纠错练习及实际问题的练习。尤其是第4题纠错练习,让学生说一说错在哪儿,帮助学生掌握算法。A类小明和小红给小树浇水。小红浇了46棵,小明浇了32棵。(1)小红比小明多浇了多少棵? (2)小红和小明一共浇了多少棵? (考查知识点: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能力要求: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B类()-184153-()1296-()34考查知识点: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过程和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能力要求: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46-32=14(棵)(2)46+32=78(棵)B类:594162教材习题第58页“练一练”1. 1231212. 56-22=34(个)3. 44+327654-233176+239968-11574. 4+535778+118947-262160+30=905. 47-35=12(个)回收废品。(教材第59、第60页的内容)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学会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列式计算,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3.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合作意识。重点:解决“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能正确列式计算。难点:理解“甲比乙多几个,甲比乙少几个”的意思。课件、图片、小棒、答题卡。(教师出示一个塑料袋)问:这是什么?你们用过吗?用过的塑料袋你是怎么处理的?(让学生简短地说说)师小结:塑料袋是用地球上最宝贵的能源石油制成的,石油的形成需要几百万年的时间,但是石油一旦变成塑料袋,就再也无法还原成石油了。所以,多用一个塑料袋,就等于多消耗了一点石油,多制造了一些垃圾,同时,对地球和人类又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因为废弃的塑料袋,如果随意在露天底下燃烧,便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以及其他酸性气体。人们生活在这种空气中,易出现皮肤过敏、神经失去控制、癌症等疾病。而且,会使地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破坏臭氧层等。塑料袋的危害如此之大,我们最好自觉放弃使用塑料袋,还自己一个绿色的家园。那我们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有三个小朋友也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他们决定一起来收集这些废品。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回收废品”。(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情境进入主题,学生很熟悉,就很容易进入到情境中。】1.用课件出示情境图。2.师:他们好像在说什么,你能读出他们说的话吗?(学生读信息)3.师:从信息当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让学生提问题)重点解决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小青收集了多少个。(1)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用小棒表示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呢?请大家先自己动手摆一摆小棒,然后小组合作,小声讨论。(2)问:谁愿意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再把你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呢?(让学生说,列出算式,教师同步板书,演示过程,得出得数。)(3)师小结:原来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可以用加法,多了多少就加多少。(4)师:你们刚才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解决了这个问题,表现得很棒。你们有没有信心解决另一个数学问题呢?(5)让学生用学具先自己摆一摆,然后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再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6)集体交流,说想法,说算式,教师演示,同步板书。(7)小结:小红比小林多,我们就是在13的基础上加,现在小青比小林少,我们就在13的基础上减。师小结:像这一类比多比少的问题可以用加法或减法来解决,如果是求一个数增加一部分后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如果求一个数去掉一部分是多少,则用减法计算。【设计意图:让学生找数学信息,并通过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小组解决,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1.师:你们表现得真棒,解决了不少的难题。淘气和笑笑也忙起来了,正在为环保小卫士折幸运星,咱们去看看他们折了多少个。(出示教材第60页“练一练”第3题课件)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问题,然后用小棒摆一摆,再列式计算。做完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2.师:保护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淘气、笑笑和机灵狗都有行动了,我们快去看看。(出示教材第60页“练一练”第4题课件)问:他们在做什么呢?师:他们捐的都是环保方面的书,咱们帮帮他们吧!让学生找到信息,然后问:“二班捐的书比我们班少12本”是什么意思?(学生说,独立列式解答,最后汇报。)3.师: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的家园得到了净化,小动物们也很高兴,它们正在森林里比年龄呢,我们快去看看。(出示教材第60页“练一练”第1题课件)让学生在小组内读信息,交流讨论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解决。然后集体交流反馈。【设计意图:通过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现实的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老师希望你能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收获运用到生活中,并转告你周围的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我们一起行动,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回收废品(解决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小青收集了多少个?13+3=16(个)13-4=9(个)1.在课堂教学中,我遵循“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一原理,设计了一系列符合一年级特点的教学活动。对于刚入学的孩子而言,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情境教学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用生活中的“回收废品”的场景引入新知,不仅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还使学生树立了环保意识。让孩子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2.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回顾旧知,引入新知。通过主题情境,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入学习内容,教学自然巧妙;有水到渠成之感,充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通过丰富的情境,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参与到教学中,能主动地学教学。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都得以提高,建立较强的数感。3.尊重学生,给予语言的鼓励,学生用词不当时,委婉纠正。让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学生合理的选择,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油然而生,自然而然地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提出数学问题,进而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A类看一看,填一填。(1)24,31,(),(),52,(),()。(2)69,62,(),48,(),(),27。考查知识点:能正确列式计算,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能力要求: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题目。B类你家有几口人?都有谁?你知道他们的年龄吗?根据他们的年龄,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请爸爸妈妈一起来做做吧!(考查知识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学会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要求:能在具体情境中,解决一些简单的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38455966(2)554134B类:略教材习题第60页“练一练” 1.(答案不唯一)大象多少岁?37+12=49(岁)小兔几岁?12-7=5(岁)2.画图略(1)7+5=12(个)(2)13-7=6(个)3. 42+6=48(颗)4. 47-12=35(本)5. 7639631835633855练习三。(教材第6163页的内容)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通过生活实际理解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还剩另一部分,求这个数是多少的应用题。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3.渗透集合的思想。重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件、口算卡片、小棒、计数器等。57-3=7+60=20+43=30+50=63-6= 78+20=28+8=67-5=3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