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六次周考(I)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804308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六次周考(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六次周考(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六次周考(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六次周考(I)卷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伟大工程之一,它的完成,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它开凿于( )A . 秦始皇时B . 汉武帝时C . 隋文帝时D . 隋炀帝时2. (2分)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B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D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3. (2分)隋朝大运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被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观。该水利工程的中心应该是( )A . 江都B . 涿郡C . 洛阳D . 余杭4. (2分)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时期实现了统一局面的有( )秦朝西晋隋朝元朝清朝前期中华民国时期A . B . C . D . 5. (2分)近年来,我国政府倡议建设“一带一路”,即与欧亚非沿线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古代,隋炀帝时开凿的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是( )A . 长城B . 大运河C . 故宫D . 都江堰6. (2分)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千秋功过由后人评说。她是杰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具有大多数男人都无法企及的政治才能,历史上称她统治时期为( )A . 开皇之治B . 贞观之治C . 贞观遗风D . 开元盛世7. (2分)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这一制度正式诞生于( )A . 唐玄宗时B . 武则天时C . 唐太宗时D . 隋炀帝时8. (2分)李世民在争夺帝位过程中经历的重大事件是( )A . 立木为信B . 玄武门之变C . 鸿门宴D . 杯酒释兵权9. (2分)“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形容的是哪个皇帝的统治( ) A . 唐太宗B . 唐高宗C . 唐玄宗D . 武则天10. (2分)唐朝时期中日交往的著名人物是( )A . 玄奘B . 戒贤C . 鉴真D . 戒日王11. (2分)张敏同学学习了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后,对鉴真和玄奘的事迹进行了对比。下面是她归纳出的两人的共同之处,其中正确的是( )都是唐朝的高僧都是中外友好交流的使者都为完成使命历尽艰辛都应日本政府之邀前往传播佛法A . B . C . D . 12. (2分)ABCD四位同学在看完动画片西游记之后有如下叙述, 你认为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唐僧带回的除经书还有佛像、花果种子B . 别看他带回这些经书, 实际上没人看得懂, 由于那都是梵文写成的C . 唐僧去的西天实际上是今天的印度半岛D . 哎, 你别说, 唐朝的皇帝还真够开明的, 外国的东西都敢学13. (2分)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始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的皇帝是( )A . 隋文帝B . 隋炀帝C . 唐太宗D . 武则天14. (2分)“天可汗”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战略学者的重视,他们希望通过对天可汗制度的研究,找到一条在当今冷战格局瓦解的局势下,如何重建国际新秩序,维护世界和平的道路。历史上因执行开明民族政策而被北方各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的是( ) A . 唐太宗B . 唐玄宗C . 唐中宗D . 武则天15. (2分)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事件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A . 鉴真东渡B . 玄奘西行C . 文成公主入藏D . 戚继光抗倭16. (2分)下列有关我国朝代的特色,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唐朝:开放交流,兼容并包B . 隋朝:繁荣而短暂C . 西汉:出现大一统局面D . 清朝:学术自由,繁荣开放17. (2分)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做了主题演讲,最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A . 文明初露曙光B . 分裂奔向统一 C . 繁荣与开放D . 封建国家陷入危机18. (2分)唐朝前期统治者都十分重视人才。下列人物中唐玄宗和武则天都曾重用的是( )A . 房玄龄B . 姚崇C . 杜如晦D . 魏征19. (2分)中国著名导演蔡晶盛执导的历史剧梦回唐朝,在拍第十六集八方来客(反映唐朝繁荣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时,拟定了如下四个史实,请你帮他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 A .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B . 鉴真东渡传播中国文化C . 玄奘西游天竺研习佛经D . 日本遣唐使来华学习20. (2分)右下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反映的是唐朝皇帝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场景。下列事件与之直接有关的是( ) A . 昭君出塞B . 文成公主入藏C . 丝绸之路D . 张骞出使西域21. (2分)下列古代名画中,真实反映当时汉族中央政权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友好关系的是( )A . 女史箴图B . 洛神赋图C . 步辇图D . 送子天王图22. (2分)“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形象刻画出的科考情况是( )A . 秀才科B . 明经科C . 进士科D . 明算科23. (2分)“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这句话是谁对君民关系的认识 A . 唐高祖B . 唐太宗C . 唐玄宗D . 唐高宗24. (2分)科举制度的开创、完善和废除的朝代分别是( )A . 唐朝、隋朝、清朝B . 隋朝、唐朝、清朝C . 秦朝、汉朝、清朝D . 南北朝、汉朝、清朝25. (2分)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在我国持续了多少年( )A . 一千多年B . 一千三百多年C . 两千多年D . 三千多年二、 综合题 (共5题;共97分)26. (45分)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探究一制度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孙中山指出材料中所说的古代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什么?(2)探究二经济篇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我国古代唐朝历史上哪些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推动了经济发展。(3)探究三文化篇如图“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朝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4)探究四.感悟篇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结合本主题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5)社会经济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 (6)君主与大臣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一例相处融洽的君臣。 (7)民族与民族的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周边民族和谐相处的一个典型事例。 (8)这段时期因暴政而导致亡国的君主是谁? (9)结合本主题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27. (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太宗)谓使臣日: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谘其耕稼,此则富矣。”引自贞观政要材料二:武周时期搜罗人才,尝十道使人,天下选残明经、进士,及下村教童蒙博士,搜扬,不曾试练f并与美职。能够重视农业,规定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则升奖。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表现在户数增长上,从永昌(689年)时的三百八十万户,去世时增至六百一十五万余户。出自隋唐五代史纲材料三:“开元时,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娟一匹,钱二百;天下岁入之物,租钱二百余万缗(min),粟千九百八十余万户,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布千三十五万余端。”新唐书卷五一请回答:(1)上述材料一,三分别反映了谁在位时期的什么统治局面?(2)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指出这些局面的共同点?(3)想一想这些局面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处于什么时期?28. (1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见下图(1)上图,隋朝大运河中心地点在哪里?最北最南地点在哪里?(2)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作用?29. (19分)某校七年级(1)班正在进行有关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探究活动,请你参加。 【史料呈现】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北师大版七下历史教材材料二:两宋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民族政权并立。材料三:(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 (2)根据示意图和所学内容,请将下列一段对此示意图的简介补充完整。 北宋结束了A_分裂割据的局面,并与辽和西夏之间进行了长期的交战,后议和,与辽和西夏出于并立的状态。后B_灭辽,并南下灭亡北宋。1127年,北宋皇帝宋钦宗的弟弟_登基称帝,定都_,史称南宋。(3)材料二中的历史人物是谁?他的主要事迹与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何联系?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30. (8分)辨析题(1)西汉张骞出使天竺求取佛经,唐朝玄奘为弘扬佛法六次东渡日本。错误:_;理由:_。错误:_;理由:_。(2)假如小李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贞观年间,进入到当时的长安城,他能看到日本的遣唐使,并拜访了高僧鉴真。最让小李激动的是政府开创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错误:_;理由:_。错误:_;理由:_。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二、 综合题 (共5题;共97分)26-1、26-2、26-3、26-4、26-5、26-6、26-7、26-8、26-9、27-1、27-2、27-3、28-1、28-2、29-1、29-2、29-3、29-4、30-1、3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