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804021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陕西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陕西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陕西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分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必修部分包括必修 一、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必修五,共五个模块。每个模块分“课程目标”、“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栏目。“课程目标”提出本模块教学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学习要求”对学生达成本模块教学目标提出具体要求。“教学建议”对教师实现本模块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选修部分包括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共五个系列。其中前三个系列各分为两部分,即: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新闻、传记。每个系列分“课程目标”、“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栏目。“课程目标”提出本系列教学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学习要求”对学生达成本系列教学目标提出具体要求。“教学建议”对教师实现本系列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必 修必修一课程目标 1了解新诗的特点,发挥联想和想象,借助意象分析领悟诗歌内在情感,达到丰富心灵,陶冶性情的目的。 2在反复、流畅地诵读中,体会新诗的结构特征和语言特色,初步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坚持读写结合的原则,学习写作新诗。 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梳理并积累一定数量的常见文言实词、虚词,了解常见文言特殊句式与现代汉语的不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阅读古代叙事散文,领略古人的思想和品德,学习并借鉴古代叙事散文的艺术手法,体会文言叙事的简洁之美。5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反复品味,深入体会优秀文本,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个性化体验。6阅读优秀的写实文学作品,感知其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增长见识,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7阅读优秀的新闻作品,感知时代变化,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时代、历史的良好习惯,学会评价新闻事实,思考社会问题。了解新闻文体特点,弄清新闻的结构,学会提取信息。学习报告文学要能联系时代背景,把握作者倾向,鉴赏叙事技巧。 8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形成对社会和人生独特的感受和思考。 9书面表达力求做到: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思想健康;思路清晰,结构合理;表达富有创意。 10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诵各类文本,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11开展经典名著阅读活动,与文本展开对话,领悟其丰富的精神内涵,陶冶性情,提高文学修养和思想境界。学习要求 1了解中国现当代诗歌(新诗)的基本特点,领悟诗歌内在情感,激起感情共鸣,丰富自己的感情世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时,要注意把握词的写作思路,抓住关键词语来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把握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领略一代伟人主宰大地沉浮的雄才大略和革命豪情。 2在学习过程中,应通过反复吟诵来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多角度、深层次地解读鉴赏不同特点和风格的诗歌。如学习雨巷就应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体会诗歌营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之美,体会诗歌运用重叠和反复手法创造的节奏之美、音律之美,进而深层次地领悟作者的情感之美。 3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阅读浅显文言文;养成梳理和积累文言知识和特殊语法现象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重视朗读背诵,通过反复吟诵体会,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主旨。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应注意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克服语言障碍,把握文章情节,赏析人物形象,学习古人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借助本课的学习还应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4通过对古代叙事散文的阅读学习,培养丰富的情感世界、健康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体会作品中蕴涵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汲取民族智慧,学会运用现代观念审视历史作品,正确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性。如我们要能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运用现代观念,正确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刺”行为。 5学习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叙事脉络,做到纲举目张,化繁为简,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6品评人物是我们阅读和鉴赏写人记事散文的主要途径之一。品评人物,要以人物的性格、品质为关注点。品评时不仅要把握人物的外貌言行,还要着重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并重点分析理解人物性格中的时代因素。将对人物的分析理解与特定的社会背景和时代氛围相结合,有助于全面深入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人物的精神世界。如在小狗包弟中巴金先生坦陈深藏的心迹,从“忏悔”入笔,写出了作者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令人敬仰,要准确深刻地理解这一点就应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 7学习写人记事的优秀散文,既要学会品人,也要学会品文。品文就是品文章的一般写法、特殊技巧和语言艺术。本单元重点学习写人的技巧、叙事的技巧,赏析叙事散文的语言艺术等。 8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积累相关的文体知识,了解新闻和报告文学的特点,理解消息、特写、通讯、报告文学的异同。 9学会筛选和提取主要信息,学习去粗取精的阅读方法。通过整理文中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文字,把握作品的结构特点。分清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客观叙述与作者评价之间的区别,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10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有效关联整合阅读和写作两部分内容,以阅读带动写作,以写作促进阅读,实现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11学会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并能充分调动语言积累和情感积淀,准确真实地呈现观察和思考结果,追求个性,再现真实。 12朗诵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要了解朗诵的基本方法和常用技巧,并在朗诵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增强对文学作品的感悟。14积极主动地开展课外阅读,要养成阅读优秀时文与经典名著,撰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教学建议 1仔细并反复研读本模块的全部课文,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设计教学,针对不同类型的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鉴赏的指导,且一定要有所侧重,不必面面俱到。2人教版教材从“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角度将“阅读鉴赏”部分分为“品味与赏析”“思考与领悟”“沟通与运用”三个层面的内容。本模块具体包括四个单元,分别是:情感与意象(中外诗歌),提要钩玄(古代叙事散文),品人与品文(中外记叙散文),博观约取(新闻、报告文学)。准备教学时应理清教材编排和问题设置的思路和意图,实施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重点确定教学内容。 3情感是诗歌的灵魂,借助意象分析领悟诗歌的情感是鉴赏诗歌的重点。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意象,品味意境,进而体会诗歌的情感和主旨。如教学再别康桥,可以在音乐与朗读的帮助下,引导学生走进徐志摩创造的一个个美丽的画面,紧扣诗歌的典型意象,体会诗人眷恋、忧伤的复杂情感,领略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 4诵读的要点在于“口诵心悟”。教学本模块诗歌应强化朗读训练,诵读活动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如配乐朗读、分组朗读、朗读比赛等等。在诵读活动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处理好诗歌朗读的停顿、节奏、轻重等环节,并引导学生总结朗读诗歌的心得,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教学时应注意延伸拓展,如通过开展“中国新诗朗读比赛”、组织新诗写作和举办“赛诗会”等活动,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5学习中国现当代诗歌(新诗)需要“知人论世”,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联系诗人思想倾向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创作目的和思想情感。教学时也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和独特理解,应引导学生在紧扣文本并整体把握诗歌的前提下调动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生活经历创造性地解读诗歌,赋予诗歌新的内涵和意义。 6古代叙事散文单元教学应重视朗读和背诵的指导和检查,重视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和阅读能力,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依据言文并重的原则处理好语言教学和篇章教学的关系。督促学生梳理积累文言文特殊语法现象,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引导学生了解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特殊句式与现代汉语的不同。在疏通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理清行文思路,概括情节要点,赏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内涵,领略叙事魅力。如教学鸿门宴,可由学生自主完成语言疏通任务,然后引导学生概括情节要点,帮助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可采用分类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赏析活动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7圈点批注是阅读文学作品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从品评人物和文章两个角度重点品味文中的关键语句和精彩语段,深入体会、咀嚼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并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如教学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可指导学生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重点理解赏析鲁迅先生精练的人物刻画和深刻的哲理名言,同时应指导学生真实地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和评价意见,并鼓励学生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在交流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8“个性化的阅读”是学习者审美再创造的过程,它要求教师要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本模块的许多文本内涵非常丰富,这样就为学生搭建了实施个性化阅读的平台,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思考和独特的心灵体验,借助文本与一个个有个性、有内涵的人物对话,与一种种深刻而富有哲理的思想碰撞,促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如教学小狗包弟,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对作者本人心灵伤害和内心反思过程的深刻认识,获得对悲悯和忏悔的高尚情感的体验,获得对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的认识,进而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深入思考一些相关问题。 9指导学生掌握消息、通讯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新闻线索,让学生懂得如何寻找新闻写作的价值。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借助背景资料来理解和学习本单元新闻作品。如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教学中,历史背景与奥斯维辛集中营情况的介绍就成为必不可少的内容,学生也只有在这些资料的帮助下,才能理解文章中心,领悟作者的感情倾向,尤其是理解本文独特的新闻角度和新闻价值。 10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关注自然,思考生活,思考人生,为学生创设关注与思考的交流对话空间,使学生的关注与思考在对话中得以提升和延伸,使学生心灵深处的感知和领悟得以激活,帮助学生进入“有感要发”“有情要述”“有事不写不快”的主动写作状态。 11以“写作就是写特征”为思想核心,指导本模块的“表达交流”部分的教学,教师应使学生明确“写人要凸显个性,触动心灵”,“写事要以情动人,波澜取胜”,“写景要抓住特征,突出感情”。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捕捉人、事、物的特征,学会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选择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形成富有个性的书面表达。 12根据学生兴趣和爱好划分合作学习小组,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本模块“梳理与探究”的学习任务。指导学生梳理有关汉字和对联的知识,整理生活中新生词语,进行交流互动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合理规划,有效控制,共同参与,切勿放任自流。针对本模块“梳理与探究”内容的特点可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前布置,采用专题研究的方式来完成,实施过程中注意有效指导,重视研究成果的展示。 13朗诵教学以开展朗诵活动为主,朗诵活动一般分为“指导与探讨”和“实践与交流”两部分。“指导与探讨”主要是指导一些必要的知识和基本方法,并提出在活动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实践与交流”帮助学生开展各类朗诵活动,如“现当代诗歌朗诵”、“古诗文朗诵”、“现当代散文朗诵”、“新闻播报”等。 14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一方面应定期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文学时文,另一方面按照模块安排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古典读物论语和世界名著大卫科波菲尔。开展“读书笔记”或“读后感”交流展示活动,使学生在交流中,深化理解,逐步提高。必修二课程目标1通过品味和鉴赏活动,感受大自然与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创造能力。2通过阅读和思考,养成独立分析问题、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严密性,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3学习写景状物散文的一般写法,品味散文语言之美,体会作品传达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探究文本中蕴涵的人文精神。4了解先秦诗歌的构句方式、艺术手法,重点学习“赋、比、兴”和“重章叠句”手法。了解汉乐府民歌以及南北朝诗歌的艺术特色。5学会分析诗歌的景物形象、人物形象和意象,并通过对诗歌形象的分析,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理解诗歌的思想意旨。6比较中国古典诗歌抒情方式与现代写景抒情散文抒情方式的异同,进而深入理解和领会不同文体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征。7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疏通古代诗文大意,继续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特殊语法现象和文言特殊句式。8欣赏古代写景游记散文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感情,培养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力,体会文章的艺术特色。 9重视朗读和背诵。用普通话有感情的朗读文本,通过朗读来传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整篇背诵优秀诗文或重点背诵优秀诗文中的优美语句。 10通过实用类文章的学习,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掌握演说辞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形式,学习演讲的技巧,掌握演讲的要领,大胆尝试,增强与人沟通和交往的能力。11学会选取恰当的叙述角度,运用描写、抒情等方法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学会借助想象进行大胆合理虚构。12揣摩成语中承载的文化信息,积累一定量的成语,并在运用中获得对语文知识新的认识和体验。深入思考文化现象,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学习修辞知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13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名著阅读活动,继续做好读书笔记和摘抄,坚持撰写读书心得,并与他人交流。学习要求 1学习写景状物散文要学会赏析景物描写,体会思想情感,品味语言艺术,探究人文精神。赏析景物描写就要抓住景物特点,分析写作角度,理清写景状物的线索;体会思想情感要注意理清作家的情感线索,同时注意情感的一致性、变化性和含蓄性。重视通过有感情地诵读体会文中流露出的独特感情;继续运用圈点批注的方式品析精彩的散文语言;通过品读赏析文本接受美的熏陶,激发美的追求,感受文化韵味,提升文化品位,体会崇高情感,净化灵魂世界。2重视诵读训练,掌握朗读技巧,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并初步领会不同节奏产生的不同情味。注意揣摩精彩语句,体味精妙用词,进入语言内部去探询语言运用的奥妙。按照教学要求背诵诗歌和散文,汲取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精神。通过比较学习,理解诗歌和散文在抒发情感方面的异同。3了解先秦诗歌、汉乐府民歌以及南北朝诗歌的艺术特色,重点判断和掌握“赋、比、兴”和“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学会通过分析诗歌的形象,把握诗歌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4在预习和学习中,要学会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并且尝试通过结合文本和背景来分析解决问题。例如在本模块的学习中,可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探讨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对后世的影响,也可以探讨浪漫主义风格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等有意义的问题。 5继续积累文言文常用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并学会借助语境推断词句意思。6学习演讲的技巧,体会演讲的魅力,提高演讲的能力。通过学习演讲,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境界。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运用演讲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潜能。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各类演讲活动,在语文活动中锻炼自己的才干,提高自己的能力。 7通过专题学习,养成关注社会生活,思考人生价值的习惯,学会根据表达的需要选取恰当的记叙角度,学会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学会借助想象大胆、合理地虚构。 8有意识地对成语进行归类,揣摩成语的文化特色,达到最终能正确自如运用成语的目的。尝试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培养自己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本着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原则梳理修辞知识,学会修饰自己的文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9根据自己的兴趣、积累和阅历选择阅读书目,应合理安排好时间,处理好常规学习和课外阅读的关系,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制订读书计划。同时还应做好读书笔记和摘抄,及时整理读书心得,并多与老师、家长、同学交流。教学建议 1仔细并反复研读本模块的全部课文,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设计教学,针对不同类型的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鉴赏的指导,且一定要有所侧重,不必面面俱到。2人教版教材从“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角度将“阅读鉴赏”部分分为“品味与赏析”“思考与领悟”“沟通与运用”三个层面的内容。本模块具体包括四个单元,分别是:情趣与理趣(中外抒情散文),含英咀华(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写景与抒情(古代写景散文),对话与交流(演讲)。准备教学时应理清教材编排和问题设置的思路和意图,实施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重点确定教学内容。 3语文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感悟生活,感悟人生,并且在感悟中学会做有价值的人,过有意义的人生。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应从树“人”的角度入手把握文本中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体味作品中反映出的人生的价值和人生追求。4教学时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还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如感受形象,体味感情,品味语言,通过关键词句的揣摩分析深入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注意作品的多义性和模糊性等。比如教学荷塘月色时就应重点抓住精彩景物描写片断,从写景的角度、景物的特点、语言运用等多个侧面赏析景物描写并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人文精神。5古诗文阅读应重视通过诵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文言文特殊语法现象,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并能利用工具书解决阅读中的障碍。比如:在兰亭集序和赤壁赋的教学中,应让学生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文词汇、文言句式,比如实词有“修”“期”“次”“致”“属”“止”“泣”等,虚词有“之”“然”“于”等;教学游褒禅山记一文时应重点掌握“其、以、而、之”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另外,还应对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词汇及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句式进行整理。6教学抒情诗应注重分析诗歌的景物形象和意象,教学叙事诗应重点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才能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理解诗歌的思想意旨。教学第二单元时首先应区分不同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风格,并相应地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7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前提下,通过自己搜集、整合、分析资料提出独到的见解。比如在教学孔雀东南飞时,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查找资料,或教师补充相关资料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比兴”手法及其作用;也可以组织学生围绕“焦母为什么非要将刘兰芝赶出家门”这个话题深入探讨,以此带动学生理解作品主题;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结尾并与其他古代作品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化碟”的结尾相比较,体会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及其艺术魅力。 8同中求异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和教学实际适当补充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如可以补充诗歌、散文、传记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还可以在教学诗经孔雀东南飞等诗歌时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赋、比、兴手法及其表达情感的作用。 9演讲辞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应首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旨。比如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教学中,教师应介绍当时的社会现状,明确演讲的对象,借此把握演讲的目的和旨意。其次,还应启发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体会其说理深刻、有力的论证过程。第三,还应引导学生体会演讲词的情感力量,学习生动的语言及丰富的修辞手法。最后,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有选择地介绍演讲辞的几种常见的形式和基本写法。当然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在公共场合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10朗读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教学形式。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示范朗读受到感染熏陶,并学习必要的朗读方法和朗读技巧。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朗读实践机会。比如在教学第一、二、四单元时,可以举办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或开展课前五分种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语文活动中感受语文带来的乐趣,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11观察感悟是语文的一种能力,它贯穿在教学的始终。在训练写抒情文章时,应重视对学生观察感悟能力的培养。例如,在第一单元、第四单元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体会文中所写之景与所发之情或所述之理之间的关系,然后尝试观察身边之景物,抒发心中之情感,进行散文练笔。 12学生对描写、抒情、记叙等表达方式较熟悉。因此,教学时应将重点放在专题训练上,如描写要写出人的心灵、事的本质,叙述要选择巧妙的角度,抒情要抒发真实、健康的感情等。写作训练既要重视篇章练习又要重视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片断训练。 13梳理探究重在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为学生搭建一个活动的平台。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语言、文学以及文化现象,善于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自己动手收集材料,学会深入思考,独立探究和解决问题。如,可引导学生运用卡片或表格对已积累的成语进行分类,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语境正确使用。也可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引出相关的课题,由学生自主选择进行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做到在不同的环节都能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 14“名著导读”部分可以穿插在课内教学之中,也可以放在时间相对宽裕的周末或假期。教学时教师要通盘考虑,提前安排,循序渐进。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等方式,交流阅读成果,分享阅读乐趣,共同提高阅读能力。 必修三课程目标 1深刻体会人与自然、社会的种种复杂关系,珍惜生活,珍爱生命,热爱自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宇宙观。 2认识人在自然中的地位和作用,懂得与其他生物和谐相处,形成健康、快乐的生存意识。 3与文本展开对话,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感受艺术和科学的美,提升审美境界。体悟人生,感受伟大人物的崇高品格和美好情怀,追求高尚情趣。 4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发展阅读能力,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能从规范、准确的语言表述中体悟出文本的深刻思想及作者的态度和立场。 5了解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的主要特征和一般表现手法;初步掌握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步骤。 6感受古典诗歌的博大丰富及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品味诗歌的语言美、节奏美、意境美。 7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浅易文言文中的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8流畅地背诵本模块的全部诗歌,熟悉或背诵文言文的经典范文及重要文句,感受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体会传统文化中深蕴的民族精神。 9能够准确地领会写作的目的和要求,学会选择恰当的论述角度,学会筛选并合理运用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进行有条理的分析论证,懂得运用精当的叙述增强论述的形象性和说服力。 10口语表达能力是在长期实践中通过不断反思、充实才得以提高的,因此要从诵读文本、背诵优秀诗文做起,在掌握了正确的读音、语调和节奏后,深入体会诗文的精妙之处。 11在讨论中积极发言,能准确地阐发见解,能言简意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还需要认真倾听,能准确地领会别人的意思,从而使讨论的过程更热烈、更有效,收获也更大。学习要求 1学会通过分析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这三要素把握小说的主旨,探究作品的现实意义,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其中以人物形象的分析为重点,一是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二是分析形成人物性格的社会和时代因素,三是理解人物形象蕴含的社会人文价值。分析人物时可以从人物的语言、心理、神态、动作等方面来把握。 2在准确把握作者创作意图和作品主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进行个性化阅读,主动积极地发现并思考问题,让自己的情感活动始终贯穿在阅读和鉴赏中,渗透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以期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悟。如,祝福中祥林嫂的悲惨一生是怎样形成的;林黛玉进贾府中封建家族的奢华和没落境况,各种人物的出场和表现;老人与海中人与自然的斗争虽遭失败却仍然昂扬奋发的精神;不同人物形象在一定社会和时代背景下反映出的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这些都需要我们在阅读和思考中去感受,去理解。3通过阅读理解,学会小说的一般鉴赏方法,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学会分析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会品味小说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及作者的叙述语言;梳理和归纳作品的一般创作方法和规律,如小说的线索设置,铺垫、渲染等手法的安排与运用。善于在对不同艺术特色文本的比较中获得启示。4认真诵读并熟练背诵诗歌单元的所有唐诗。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着的作者的丰富情感,感受他们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切,对百姓生活际遇的同情。初步了解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以及作品的艺术特点。如:李白歌行体诗歌的想象丰富,比喻奇特,笔法夸张;杜甫律诗的沉郁顿挫,音律优美,构思奇特;白居易琵琶行的通俗晓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5鉴赏诗歌要感受诗歌的意境美,鉴赏时先把“凝炼的艺术形式”用优美的现代语言溶解,深切感受诗人勾画出的绝妙意境,再进一步体味作者的情感、态度、立场,把握诗歌的主旨、倾向。鉴赏诗歌还要品味其语言美,感悟古人炼字、炼句的妙处。6落实文言文的朗读和背诵,养成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重视文言词语和句式的积累,识记必要的文化常识,学会根据具体语境进行语义推断的一般方法,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学习文章立论、论证的方法。7能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词句,疏通文意,理解文章观点句和主旨句。文言实词的通假现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文言虚词在不同结构和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特殊句式与现代汉语的不同,这些都是学习古代文化论著的重点和难点,对此应深入了解并牢固掌握。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不但要多积累而且要注意归纳整理,更重要的是应学会比较分析的方法,并付诸于学习实践。 8积极参与“梳理探究”语文活动。了解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情况,指导自己的日常交际。理解个性化解读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并付诸实践,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水平。通过交流,反思自己语文学习的途径、内容、习惯和方式;通过自我评价,调整自己的学习。 9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悉心观察社会,从细微处发现、采撷写作素材,选取合适的角度来论述观点。而“合适”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自己的深刻分析,感觉这些问题比较熟悉,观点可以准确把握,论述材料能够轻松驾驭,问题的本质也能清楚认识、分辨。10支持论点的理论和事实依据应该经过收集、筛选和加工,要较有力地支持观点并能让人信服。筛选论据材料时要与自己的观点和论述方向进行比较,感觉与观点一致并合理恰当方可选用。11材料和观点之间的联系,全靠写作者的点示和分析,因此文章的论证过程相当重要,把一则或多则材料随意的罗列在文章里,并不意味就有了论证,还需要对材料进行一番说明和分析,然后引到观点上去,这样才是论证,才显得严密而有力。12在观点的选择和材料的选用上都要有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在原则问题上和审美情趣上一定要有正确的是非观、社会观和历史观。 13中外名著的阅读是一项必要而且重要的学习任务。阅读过程中应认真梳理归纳,细心揣摩,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文本的主旨、社会意义、艺术特色和作者的感情倾向,同时还应做好读书笔记和摘抄,及时整理读书心得,并多与老师、家长、同学交流。教学建议1仔细并反复研读本模块的全部课文,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设计教学,针对不同类型的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鉴赏的指导,且一定要有所侧重,不必面面俱到。2人教版教材从“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角度将“阅读鉴赏”部分分为“品味与赏析”“思考与领悟”“沟通与运用”三个层面的内容。本模块具体包括四个单元,分别是:人物与环境(小说一),感受与共鸣(唐诗),质疑解难(古代议论散文),启迪与想象(科普科幻作品)。准备教学时应理清教材编排和问题设置的思路和意图,实施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重点确定教学内容。3应在认真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主题。对课文的分析鉴赏重点要有区分,如林黛玉进贾府祝福的线索、背景和人物形象应作为重点,引导学生梳理分析。老人与海的叙述和描写语言极富特点,可引领学生品味精彩语句从而准确把握人物性格。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建议采用专题研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拓展学习成果。可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进行问题探究,也可引导学生扩展阅读同类比较。具体实施时,应组织引导学生共同参与整个学习过程。4诗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落实好朗读和背诵训练;其次是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诗人独特的精神追求和心理体验;第三是应重视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和艺术手法;第四是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和多样化理解。品读蜀道难,精读杜甫律诗三首时,可以设计若干问题,如情景关系,意象理解,写景特点,文化积淀和象征(孤舟),语言特征和技巧(炼字),借古讽今等。这样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为学习李商隐马嵬作好准备。琵琶行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诗中的事、情、物、景的关系,重点是物(音乐的描写)与情(同病相怜)的关系。李商隐诗两首,重点是咏物抒怀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也可以与杜甫咏怀古迹作比较阅读或迁移阅读。 5古代议论散文单元教学应重视朗读和背诵的指导和检查,重视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和阅读能力,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依据言文并重的原则处理好语言教学和篇章教学的关系。熟读并且背诵文中的主旨句、关键句,识记文中富含哲理的经典语句,涵泳、品味文章的深意和艺术特色。寡人之于国也中“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孟子描绘的理想社会,劝学中骈散结合、深刻而优美的语言,过秦论中丰富的史料论据和多种对比手法的运用,都需要在熟记的前提下方可深入体会。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阅读障碍,疏通文意,是文言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质疑解难培养语感,提高阅读能力,是文言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指导学生及时积累特殊语法现象,科学归类,坚持不懈,是文言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是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指导学生学习应重点突出,方法得当,例如本单元课文中的常用的重要实词、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虚词中的“之”“于”“以”“而”等,在意思和用法上不但要准确辨析,而且要让学生记住典型例句,能在自学时自如运用。对于重要的固定句式如“或或”“直耳”“是也”“何异于”等,要帮助学生从规律上掌握其用法和意思。对于一些特殊句式,如省略句、倒装句要归纳其规律和要求,不能只是了解,还要有理论上的依据。6科普科幻作品的教学,重在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其科学精神,还要注意审美鉴赏,感受科学思维及其语言表达的特殊美感。对于严谨的科普文章的行文线索要精心寻找,还要能发现其阐释现象、总结规律和表达重要观点的语句,要能够对照文本解决概念、思路、观点、立场等问题。如动物游戏之谜宇宙的边疆,无论是大胆的猜想假设,还是准确严密的科学知识,都有一个合理而严谨的思路顺序,都有观察推理出来的科学道理构织在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出文脉思路和安排文章的方法。而科幻作品则侧重于想象力、创造力的合理运用。对科学作品的分析理解要注重材料和观点的真实合理,不能妄加臆断、随意发挥,而创造力则是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产生和发挥的。 7教学“选取合适的论证角度”时应抓住新颖性和有针对性这两点来启发学生,而审题的准确、全面与否又是能否正确选取论证角度的重要因素,所以要重视审题思维的训练。写作时对论据的要求有三点:典型、新颖、能证明观点。教学时要强调论据的详略得当和准确有力,更应要求学生注意论据排列顺序的合理性,有主次,有先后。写作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根据文章需要选择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教学中要强调对例证和引证的分析,要联系观点,挖掘其中的含义,不能生搬硬套。应让学生明确记叙文中的记叙同议论文中的记叙之间的差别,明确议论文中的记叙主要是为论点服务的,目的在于交待议论的前提或背景。对议论文写作方法的指导须结合写作实践,教师可以在专项训练中分步指导,也可以在综合练习中整体教授。口语交际和表达则主要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