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教案

上传人:xgs****56 文档编号:9803025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07 大小:8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与金融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财政与金融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财政与金融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通州职业教育中心校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通州学院 新编财政与金融 教 案 年级 08 电大会计 教师 吴 飞 云 新编财政与金融 课程 教 案 总学时 72 周学时 4 适用年级专业 学科类 08 电大会计 开课时间 2010 2011 学年第 2 学期 使用教材 新编财政与金融 李淑娟 授课教师姓名 吴飞云 第一章 财政导论 教 学 目 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 要求了解财政的一般概念 一般特征和社会特征 财政的产生与发展 弄清 财政与经济的关系 财政分配与生产的关系以及财政分配与其他社会产品分配形式的关系 要 求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再生产和社会产品分配原理 把握社会主义财政分配规律 本质 明确财政与生产的相互关系 理解财政分配与工资 价格 信贷分配的区别与联系 理解财政 模式及我国的双重结构财政特征 掌握财政的职能 了解西方财政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 学 重 点 财政的基本概念 财政职能 双重结构财政 教 学 难 点 财政同生产的相互关系 财政分配同价格分配的联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分配与信 贷分配的相互关系 教具 教学 素材 准备 多媒体 教学案例材料 教材 教 学 方 法 提问 讲授 课堂讨论 教学 时数 4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授 课 思 路 设 问 及 讲 解 要 点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授 课 思 路 设 问 及 讲 解 要 点 第一节 财政概述 一 财政的起源与发展 一 财政的起源 社会生产力发展 剩余产品 私有制 阶级 国家 二 财政的发展 三 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的形成与发展 二 财政的要素与本质 一 财政要素 1 财政的内涵 国家 政府 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其公共权力直接参与社会总产品分配的一种活动 2 财政要素 1 财政分配的主体 2 财政分配的客体 3 财政分配的形式 4 财政分配的目的 二 财政的本质 1 财政的本质 财政是以国家 政府 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2 财政关系包含两方面的基本分配关系 1 经济系统中 个人 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 2 国家机构系统内部 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 3 财政本质特征及其层次 1 自然属性 财政的本质是指财政与信用 价格 工资 财务分配形式的质的差异 或者 指财政在同一社会或不同社会的共性 国家主体性 无偿性 强制性 2 社会属性 在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中 财政还有着特殊的差异 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概括 第二节 市场 政府与财政 一 市场经济 一 财政与经济诸环节的关系 以财政与生产的关系为例 1 生产对财政的决定 1 生产的规模 速度和水平 决定财政分配的规模和速度 2 生产结构决定财政分配的规模和结构 3 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财政分配的性质 4 社会经济结构决定财政分配结构 2 财政对生产的影响 1 财政生产的规模制约着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和速度 2 财政分配结构影响生产结构 3 财政分配影响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完善 课后思考题 财政与交换 消费的关系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授 课 思 路 设 问 及 二 公共财政 一 公共财政 1 财政模式 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 为了界定财政的活动范围或领域而确立的某种形式 标准 2 双重结构财政 为满足国家行使政治权力需要的财政分配行为和行使国有资本所有者职能的财政分配行为并存 于国家财政统一体内部 3 公共财政 1 含义 国家 政府 以公共权力行使者身份 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收支活动或分配行 为 它是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模式或类型 2 特征 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 为市场活动提供一视同仁服务的财政 非盈利性的财政 法制化的财政 二 国有资本财政 1 含义 所谓国有资本财政 就是指国家以国有资本所有者身份 对国有资本进行价值管理 和收益分配而形成的政府收支活动或分配行为 2 内涵分析 1 国有资本财政的活动主体 2 国有资本财政的活动依据 3 国有资本财政具有宏观经营性 4 国有资本财政具有强制性和回报性 第三节 财政的职能 一 财政职能 一 资源配置 效率职能 运用有限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 产业结构 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 达到优化资源结构的 目标 讲 解 要 点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授 课 思 路 浪费总 是惹我 烦恼 雷 特 巴特 勒 Rhett Butler 飘 二 收入分配 公平职能 1 概述 收入分配职能是财政本质的集中反映 也是财政存在的直接动因 是财政固有的 基本功能 2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分解 1 集中组织收入 聚财 功能 2 收入分配功能 向穷人的大方提供是对文明的真正检验 塞谬尔 约翰逊 Samuel Johnson 一般说来 政府的艺术就在于 从一个公民阶级中拿走尽可能多的钱 把它给予另一个阶级 伏尔泰 课堂讨论 1 造成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富悬殊 两极分化的因素有哪些 2 财政如何通过收入再分配达到调节收入悬殊 贫富不均 促进社 会公正 改善社会福利 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Vote with somebody s feet 原 指 对 上 市 公 司 不 信 任 而 抛 售 其 股 票 后 来 在 投 资 消 费 应 聘 等 经 济 活 动 中 人 们 采 取 主 动 选 择 或 被 动 规 避 的 行 为 在 经 济 学 上 都 可 以 称 作 用 脚 投 票 vote with somebody s feet 现 在 还 超 出 经 济 范 畴 可 用 在 政 治 文 化 等 方 面 人 才 流 动 实 际 就 是 使 用 人 才 的 环 境 和 体 制 间 的 竞 争 如 果 体 制 不 合 人 才 就 会 用 脚 投 票 用 退 出 来 表 示 对 体 制 缺 陷 的 不 满 蒂布特的 用脚投票 理论现在已经成了一个众所周知的词汇 在公共财政 民主选举 证券市场研究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所谓 用脚投票 用最简单的话来 说 就是各辖区之间的竞争 使得资源可以通过公民的迁移来实现其配置的最优化 例如当前我国各地之间展开的激烈的招商引资竞争 我们就不妨拿 用脚投票 理论来分析 哪里的投资环境好 企业就转移到哪里 各地之问是如此 各国之间 何尝不是如此呢 当然 这样的迁移和竞争 是否真能如蒂布特所说的那样带来资源配置的最优 化 参考 蒂布特模型 公司治理中的 用脚投票 与 用手投票 用脚投票 抛股走人 用手投票 更换经营者 设 问 及 讲 解 要 点 三 调控经济 确保经济的平稳运行 促进经济发展 1 政府购买 2 政府转移支付 3 调整税率 四 监督管理 1 清产核资 2 企业财务准则 会计制度通则 3 国有企业并购与重组 4 国有企业股票 债券发行及其有关规定的审定与管理 5 国有企业产权转让和交易的监管 6 国有资源的开发使用进行价值管理和监督 课后要求 1 整理课堂讲授内容的笔记 2 预习财政收入部分的内容 3 思考题 1 财政的本质是什么 财政具有哪些基本职能 2 如何完善我国双重结构财政模式下财政的功能 3 热点追踪 如何更好地发挥财政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的作用 4 财政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 教学 后记 课题 第二章 财政收入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 要求理解财政收入的一般概念 财政收入的原则 掌握财政收入的分类 重点掌 握财政收入规模的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能分析我国财政收入规模演变的影响因素 理解税收的 概念和主要特征 掌握税收的负担分析 教学重点 财政收入的原则 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因素 财政收入的分类 税收的特征 税收转嫁与税收归宿 教学难点 税收转嫁与税负归宿 教具教学素材准备 多媒体 教学案例材料 每位学生一份 教材 教学方法 提问 讲授 课堂讨论 教学时数 6 复习提问 1 在导论部分 我们用四个字概括了财政学部分的基本内容 同学们还记得吗 2 公共财政学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一节 财政收入概论 一 财政收入 概念与原则 一 理解财政收入的含义 1 概念 财政收入是政府为满足支出的需要 依据一定的权力原则 通过国家财政集中的一定数量 的货币或实物资财收入 1 财政收入是一定量的公共性质的货币资金 2 财政收入又是一个过程 3 不同时期财政收入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二 财政收入的分类 1 亚当斯密 1 来自君主私产或国家公产的收入 2 来自人民财产的收入 税收 2 道尔顿 1 强制收入 税收 2 代价收入 公产收入 自由公债收入 3 其它收入 3 我国对财政收入的分类 1 按所有制 2 按产业部门 3 按缴纳形式 税 利 债 费 4 按取得财政收入的依据 政府公共财政收入 国有资产收入 4 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三 财政收入的取得形式 税收 国有资产收入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身份 以资产占用费 上缴利润 租金 股息 红利等 形式所取得的收益和国有资产的转让收入 债务收入 其他收入 事业收入 中央和地方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向国家交纳的收入 规费收入 国家机关居民或组织提供某些特殊服务时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 罚没收入 国家资源管理收入 公产收入 国有山林 芦苇等公产的产品收入 政府部门主管的公房和其它公产的租赁收入 以及公产变价收入等 四 财政收入的原则 1 根本原则 1 受益原则 按对政府所提供的物品和劳务的消费和受益 消费受益多的多分担 消费受益少的少分担 2 支付能力原则 按人们的支付能力 收入水平高的多分担 收入水平低的少分担 按 自筹城市供水系统资金是极具吸引力的方案 其中首要的理由是 谁得到 谁支付 自己管 自己 这样公平合理 这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正确 因为在发展中国家总是存在这样的猜测 在服务 的供应上 城市对农村 大城市对小城市总有一种不公平的优惠 下表展示了属于发展中国家的若干城市的水费收费的结构 资料来源 发展中国家城市财政学 巴尔 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根据下表分析水费收费是如何综合体现受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 则的 表格见幻灯片 简要分析 从上述各城市的供水收费的标准来看 大都将收费分为五种 这是为了更好地兼顾财政收入分 担上的受益能力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而设计的 其中设备安装费随水表尺寸和水管直径而提高的收 费方法更多地体现受益能力原则 而消费收费随财产价值而提高的收费 税 的方法则又是在受益 基础上兼顾了支付能力的原则 2 具体原则 发展经济 广开财源 的原则 组织财政收入的首要原则 核心在于 发展经济 兼顾国家 单位 个人三者利益原则 兼顾中央和地方两级利益原则 合理负担 原则 合理负担 原则主要体现在税收中 就是指在组织财政收入时 按纳税人收入的多少 采取不同 的征收比例 实行负担能力强的多负担 负担能力弱的少负担 它通常采取不同的征税范围 不同 的税率 减免税等方式来实现 实行合理负担 是实现企业公平竞争的需要 也是保证国家财力的 需要 二 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 理论和实证 一 财政收入与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的关系 C V M 三部分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 同时 M 构成财源主要因素 因此研究社会总产品价值构 成同财政收入的关系应着重研究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中成本因素 C 和 V 的变化对 M 从而对财政收入 的影响 1 在社会总产品一定且 V 不变时 降低物化劳动消耗即 C 是降低生产成本 增加 M 和增长财 政收入的主要途径 降低生产资料耗费 要根据生产资料的性质区别对待 1 属于原材料 低值易耗品等生产资料的耗费 应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 力求节约 通过技术或生产工艺流程创新降低成本 增加企业纯收入和财政收入 2 属于固定资产耗费的补偿 应合理确定折旧率 提高设备利用率 减少每件产品中转移的折 旧价值 降低单位产品成本从而增加企业盈利和财政收入 如果折旧率过高 就势必减少企业利润 和财政收入 如果折旧率过低 此时财政收入的增长是以牺牲企业发展后劲 减慢企业设备更新改 造步伐为代价的 因此财政收入增收是虚假的不真实的 2 在社会总产品一定且 C 不变时 V 部分增大 M 部分减少 相反 V 部分减少 M 部分则增大 因此 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 提高劳动生产率 对增加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有着重大意义 二 财政收入经济来源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社会总产品中的 是财政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 社会总产品中的 是财源的补充 1 直接向个人征税 2 向个人收取的规费 3 居民购买国债 4 国家出售高税率消费 品所得一部分收入 实际上由 V 转移而来 5 服务行业 文化娱乐行业上交的税收 一部分通过 对 V 的再分配转移而来 6 增值税的课税对象是 V M 补偿价值 中的基本折旧基金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构成财政收入的一部分 在市场经济中已不适 宜将折旧基金列入财政收入 但我国实施的国民生产总值型增值税 导致一部分 通过增值税成为 财政收入 三 财政收入规模 1 财政收入规模的内涵 财政收入的总水平 1 绝对数额 2 相对数额 财政收入 GDP 国民经济的财政负担率 财政收入 NI 2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演变趋势 图表参见幻灯片 3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理论梳理与实证探讨 1 经济发展水平 计量检验 2 价格 财政收入是一定量的货币收入 是在一定价格体系下形成的 又是按某一时点现价计算的 故价 格变动引起 GDP 分配必然影响财政收入增减 第二 三节 政府收费及国有资产收入 一 国有资产的含义 形成及分类 一 国有资产的含义 国有资产是国家依据法律取得的 或由于资金投入 资产收益 接受馈赠而取得的财产和债权的总 称 国有资产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国有资产 是指包括一国境内和境外的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资产 狭义的国有资产是指经营性的各类企业中产权属于国家所有的资产 二 国有资产的形成途径 1 国家长期投资和国家财政拨款所形成的资产 2 根据国家主权原则自然占有的经济资源所形成的国有资产 3 国家依据法律无偿占有的资产 主要包括 1 根据国际惯例 在对外关系中得到馈赠 援助 转让等所转化形成的国有资产 2 根据国家法令 取得以国家为对象的捐献 转让等所形成的国有资产 3 依法没收 接管 索取国内外单位和个人资财而形成的资产 如没收非法所得 接管无主资 产等 4 根据所有权再生产的原则 上述国有资产的附着物 伴随物 孳息物等 三 国有资产的存在形态及其分类 1 按是否参与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分类 1 经营性国有资产 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 而参与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国有资产 经营性资产具有运动性和增值性两个特征 2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不参与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那部分国有资产 2 按有无实物形态进行分类 1 有形国有资产 有形国有资产是既具有价值又具有实物形态的国有资产 如土地 房屋 建筑物 机器设备等 2 无形国有资产 无形国有资产是指有经济价值但无实物形态的国有资产 如商标权 专利权 版权等 3 按价值周转方式分类 1 国有固定资产 国有固定资产是指全民所有的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而不改变其原有实物形态的劳动资 料和其他物质资料 2 国有流动资产 国有流动资产是指国家所有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参加循环周转 不断改变其形态的那部分物质 以 及债权和货币资金等 4 按移动后是否会损害其价值分类 1 国有动产 国有动产是指国家所有的能自由移动而不损害其价值的资产 2 国有不动产 国有不动产是指国家所有的不能移动或移动后会损害其价值的资产 它包括土地及其附着物 如 建筑物以及土地上的生长物等 不动产也具有商品交换的基本特性 但不动产又具有稀缺性 耐用性 难以隐匿性以及对经济生 活影响巨大等特点 5 按存在地域可分为境内国有资产和境外国有资产 1 境内国有资产 境内国有资产是一国国有资产的主体 2 境外国有资产 6 按宏观经济分析的要求分类 1 国有资产存量 国有资产存量是指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国有资产的数量 这一变量有时间维度 即限制在某年某月 某日某一时点上的国有资产数量 我国国有企业有 40 万家 资产存量达 10 万亿元 史东明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经济学博 士后 副教授 中国外资 2004 年第 12 期 2 国有资产流量 国有资产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国有资产的数量 这一变量没有时间维度 要以一定时期的汇总来 计算 二 国有资产收益 一 国有资产收益的基本概念 1 概念 国有资产收益是国家凭借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的资产所有权取得的各种收益的总称 2 国有资产收益的理论依据 总体上看 国有资产收益的理论依据就是国家的财产权力 具体而言 1 由国家的政治权力派生出的国家财产权力是全民所有制国有资产收益的理论依据 2 由国家主权派生出的国家财产权力是资源性国有资产收益的理论依据 2 来自资源性国有资产的收益形式 1 国有土地使用费 2 国家资源管理收入 3 中外合资企业场地使用费收入 3 国有资产收益的其他形式 主要有依法没收资产收益 接受无主资产收益 接受赠与资产收益等 三 国有资产收益的分配与使用 1 来自国有企业和国有股权的国有资产收益在全部国有资产收益中占主体地位 2 在处理国家与国有企业的资产收益分配关系时 应立足于使国有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 3 国有企业的税后利润分配格局应是 第一 在国有经济需要保留和进入的领域 将国有资产收益的全部或部分留在原企业 转作国有资 本再投资 第二 在国有经济需要逐步退出的领域 应将国有资产收益纳入国有资产经营预算 用于重组投资 和国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 三 国有资产管理 一 国有资产管理的意义 1 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2 国家的所有者职能决定了国有资产管理的特殊性 1 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主要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2 国有资产管理的方式主要是市场方式 3 以政治权力为依托的社会管理 其管理主体只能是政府 而以所有权为依托的国有资产管理 需要所有者 经营者以及两者之间的中介组织 企业等多个层次 3 由流量管理到存量管理的延伸 健全了财政管理职能 全民所有的财产不仅包括财产流量 财政 收入 而且也包括财产存量 国有资产 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 国有资产 财政收入 形成了全 民所有财产的良性循环和增长机制 将国有资产管理由流量管理延伸到存量管理 使全民所有财产 的阶段性管理扩张到全过程管理 健全了财政管理职能 二 国有资产管理的范围和内容 1 国有资产管理的范围 国有资产管理的范围包括了以各种标志划分的所有国有资产 2 国有资产管理的重点 国有资产管理的重点应是经营性国有资产 1 这类资产是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难点 2 它是国有经济的物质载体 具有增值性 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3 这类资产的价值形态变化大 专业性和流动性强 管理要求高 3 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1 国有资产投资管理 2 国有资产产权管理 3 国有资产经营使用监督管理 4 国有资产收益管理 5 国有资产统计与核算管理 三 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 1 国家所有 分级管理 授权经营 分工监督 的原则 2 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离的原则 1 管理目标的分离 2 管理对象的分离 3 管理机构的分离 4 管理方式的分离 3 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分离的原则 四 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一般分为三个层次 1 政府层次 中央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地方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2 中介层次 投资公司 资产经营公司等 3 企业层次 董事会 监事会 财务总监等 五 国有资本运营 对企业可以支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运筹 谋划和优化配置 以实现最大限度资本增值目标 1 实业资本运营 2 金融资本运营 3 产权资本运营 4 无形资本运营 第三章 税 收 一 税收基本理论 一 税收的概念与特征 1 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 凭借其政治权力并按照法律规定 参与剩余产品价值再分配 强制地 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或形式 税收在本质上是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分配关系 二 税收的基本特征 P197 P199 1 强制性 税收以国家法律形式予以确定 纳税人必须依法照章纳税 否则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强制性并非国家的暴政 征纳双方都被纳入国家的法律体系之中 是一种强制性与义务性 法制性 的结合 2 无偿性 无返还性 国家取得税收收入 既不需要偿还 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税收的无偿性并不是绝对的 而是一种无偿性与非直接 非等量的偿还性的结合 3 固定性 国家在征税以前就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征税对象和税率 未经国家批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 变更或修改 实际上是指程序的确定性 征纳双方都不能任意违背 三 税收原则 1 概念 税收原则 就是政府征税 包括税制的建立和税收政策的运用 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是一个社会治 税的指导思想 2 税收原则历史溯源 中国先秦时期 就已提出平均税负的朴素思想 管仲 相地而衰征 威廉 配第 公平 便利 节省 亚当 斯密 公平 确定 便利 节省 阿道夫 瓦格纳 税收四方面九原则 即财政原则 包括充分原则和弹性原则 国民经济原则 包括税源的选择原则和税种的选择原则 社会公正原则 包括普遍原则和公平原则 以及税务行政 原则 包括确实原则 便利原则 最少征收原则即节省原则 现代西方财政学中 通常归结为 公平 效率 稳定经济 三原则 3 公平与效率原则 微观中性 征税应尽量减少对经济资源配置和市场机制运行产生不良影响 宏观调控 由于税收本身固有的调节功能和市场经济固有的缺陷 要使税收保持绝对的中性是不可能 的 也是不应该的 对税收公平原则的理解 1 机会原则 以纳税人获利机会的多少来分担税收 获利机会相同的人纳相同的税 2 受益原则 纳税人按从政府公开支出中获得的受益大小分担税收 3 负担能力原则 按照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分担税收 负担能力 可按收入 所得 支出 财产三种标准判断 税收的横向公平 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 水平公平 税收的纵向公平 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 垂直公平 效率和公平的选择 税收的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既有矛盾性 又有统一性 为谋求经济发展 应树立起效率优先 兼顾 或相对 公平的税收公平效率观 四 税收负担分析 1 什么是税收负担 税收负担指整个社会或单个纳税人 个人和法人 实际承受的税款 它表明国家课税对全社会产品 价值的集中程度以及税款的不同分布所引起的不同纳税人的负担水平 税收负担问题是税收的核心问题 因而也是建立税收制度的首要问题 2 税收负担的度量 1 宏观税收负担 宏观税收负担主要研究国家当年征收的税收总额与一国的社会产出总量或总经济规模之间的对比关 系 即社会的总体税负水平 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 指一定时期内税收收入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T GNP 国内生产总值负担率 指一定时期内税收收入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T GDP 2 微观税收负担主要研究单个纳税人向国家交纳的税收与其产出的对比关系 即企业或个人的税 负水平 3 税负水平的影响因素 1 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的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结构 经济体制 政府职能范围 2 微观税收负担水平的影响因素 宏观税收负担水平 收入分配体制 税制结构 温故而知新 哀公问于有若曰 年饥 用不足 如之何 有若对曰 盍彻乎 曰 二 吾犹不足 如之何其彻也 对曰 百姓足 君孰与不足 百姓不足 君孰与足 论语 之 颜渊第十二 种禾辛苦费犁锄 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 近来湖面亦收租 宋 范石湖 哀公问有若 荒年收成不好 国库里钱不够 应该怎么办 有若回答说 能不能将老百姓的税从百分之二十减到百分之十呢 哀公说 收百分之二十的税 国库里的钱都不够 如果减到百分之十 那不更惨了吗 有若再回答道 如果百姓手中没有钱 国库里又怎么能有钱呢 如果老百姓手中有了足够的钱 你 又何必为国库里没有钱发愁呢 4 税收负担水平的确定 寻找 最佳税率 拉弗与里根 1980 年 1 月 里根刚竞选上总统 其竞选班子特别安排了一些经济学家来为里根 上上课 让他学 习一些治理国家必备的经济学知识 第一位给他上课的就是拉弗 拉弗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地向 里根推销了一通他的关于税收的理论 当拉弗说到 税率高于某一值时 人们就不愿意工作 时 里根兴奋地站起来说 对 就是这样 二次大战期间 我正在 大钱币 公司当电影演员 当时的 战时收入附加税曾高达 90 我们只要拍四部电影就达到了这一税率范围 如果我们再拍第五部 那么第五部电影赚来的钱将有 90 给国家交税了 我们几乎赚不到钱 于是 拍完了四部电影后我 们就不工作了 到国外旅游去 正因为里根本人的经历与 供给学派 提供给他的理论如此契合 所以 他一主政 就大力推行减税政策 Laffer Curve 拉弗曲线认为 税率越高 不一定意味着税收会越多 相反 还将使可能征取的税收数量下降 在 一定范围内对征税对象多赚到的收入提高税率 国家的确可以多征到税 但税率提高一旦突破某个 限度后 人们工作的积极性下降 加之主动纳税的热情不高 相反 偷税漏税动机增强 由此导致 税基下降 国家能征到的税反而下降 如果国家将税率提高到更高的程度时 企业将因为利润下降 而出现投资积极性下降 甚至可能因为不堪重负而倒闭 税基进一步下降 从而国家可能征到的税 也进一步下降 拉弗曲线 表明税率与国家总税收收入之间关系的平面坐标曲线 其横轴是税率 纵轴是国家总 税收收入 当税率从零开始上升时 国家总税收收入也随之上升 当税率上升到某一个值时 国家 总税收收入达到最高点 这一点也被视为最佳税率点 但如果税率继续提高 超过最优税率点 国 家总税收收入开始下降 到税率达到 100 即将经济人所得全部征为税收后 国家总税收收入将降 为零 这种先升后降的峰形曲线 就是 拉弗曲线 5 税收负担的类型 1 重税负型 35 以上 瑞典 丹麦 荷兰 2 中等税负型 20 30 3 轻税负型 20 以下 低税负国家主要有三类 第一 实行低税模式的避税港 第二 经济落后 低 GDP 使其不能增加税 收 第三 靠非税收收入为主要来源的资源国 OPEC 国家 五 税负转嫁与归宿 任你怎样努力和筹划 任你怎样征税 商人将把税收从他们自己的所得中转嫁出去 约翰 洛克 假设 1 瓶酒 10 美元 若政府对销售者每瓶酒征税 1 美元 则卖酒人可以 1 提高售价到 11 美元 将税收转嫁给购买者 2 提高售价到 10 3 美元 消费者承担税收 0 3 美元 销售者承担 0 7 美 元 3 为了保持市场占有率 不调整价格 自己承担 1 美元税收 1 税负归宿 Incidence of Taxation 亦称 税收归宿 赋税归宿 课税归宿 它是税收负担运动的最后环节 表明全部税收负担最 后是由谁来承担的 国家对纳税人课税 其税负的运动结果有三种情况 一是纳税人将所缴纳的税款 通过转嫁使税负 最终落在负税人身上 二是税负无法转嫁而由纳税人自己承担 三是转嫁一部分 纳税人自己承担 一部分 不管出现何种情形 税负总是要由一定的人来承担 归着于一定的人身上 1 税收的法定归宿 税负由税法上规定的纳税人负担称为税收的法定归宿 2 税收的经济归宿 税负不由纳税人负担而由其他人负担称为税的经济归宿 税收的经济归宿说明由征税而引起的私人真实收入的分配变化 3 税收的法定归宿是相同的 税的法定归宿始终只有一个 而经济归宿则可能是一个 两个甚至 更多 西方财政学认为 税收从征收到最终找到归宿 要经过三个环节 即 政府向纳税人征税 此称税 收冲击点 税负的转移过程 此称税负的转嫁 税收负担落在负税人身上 此称税收的归宿点 税 收转嫁是介于冲击点与税收归宿点之间的中间过程 整个过程如下 政府课税 企业纳税 最初受 到税收冲击 转嫁 通过交易过程转嫁税收负担 归宿 买方或卖方最终负担税收 2 税负转嫁 Shifting of Taxation 1 概念 税负转嫁就是纳税人在缴纳税款后 通过经济交易将税收负担全部或部分转移给他人承 担的过程 2 税负转嫁的类型 前转 Forward Shifting 亦称 顺转 是指在经济交易过程中 纳税人通过提高其所提供的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将所纳税 款转移给商品或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 简言之 即由卖方向买方转嫁 在生产环节对消费品课征的税款 发生的税收转嫁过程 前转 前转是税收转嫁的最典型 最普遍的形式 后转 Backward Shifting 也称 逆转 指的是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 以压低商品或生产要素进价或压低工资 延长工时等方 法转移给商品或生产要素提供者的一种税收转嫁形式 散转 混转 同一笔税款 一部分通过前转转嫁出去 一部分通过后转转嫁出去 辗转转嫁 转嫁行为发生多次 消转 Diffused Shifting 又称 税收的转化 是指纳税人用降低课税商品成本的办法使税负从新增利润中得到抵补 这既不 是提高销价的前转 也不是压低购价的后转 而是通过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降低 成本 增加利润而抵消税负 税收资本化 Capitalization of Taxation 又称资本还原 它实际上是向后转嫁的一种特殊形式 政府如向资本品 如土地 的收益征税 在这项资本品出售时 买主回将以后应纳的税款折算成现 值 从所购资本品价值中预先扣除 从而使资本品的价格下降 税收实际上由资本品所有者者承担 此后名义上虽由买主按期纳税 实际上税款是由卖主承担的 与一般意义上的后转不同的是 税收资本化是将累次应纳税款通过压低购价一次性转嫁给了买方 课后要求 1 整理课堂讲授内容的笔记 2 预习流转税 所得税 关税部分的内容 3 作业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有哪些 市政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收入规模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后记 课题 第三章 税 收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 要求理解税收制度的基本概念 掌握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能应用税制要素分析各种税收 的构成 掌握税收的分类方法 了解我国税制的演变过程 教学重点 税收制度的概念 税收制度构成要素 税收的主要分类方法 税收管理体制 教学难点 应用税制要素具体分析税收的构成 教具教学素材准备 多媒体 教学案例材料 每位学生一份 教材 教学方法 提问 讲授 课堂讨论 教学时数 6 教学过程 教师授课思路 设问及讲解要点 二 税制与我国的税收管理体制 一 税制的内涵 1 广义的税制 各种税收法律制度的总称 包括各种税收法规 税收管理体制 征收管理制度以及税务机关的内部管 理制度等 2 狭义的税制 一国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税收制度 即各税类 税种 税制要素等相互配合 相互协调构成的 税收体系 二 税制构成要素 1 纳税人 1 含义 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 法律上称为纳税主体 包括法人和自然人 2 与纳税人相关的两个概念 第一 负税人 是指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或个人 第二 扣缴义务人 税法规定的在其经营活动中负有代扣代缴纳税人税款义务的单位或个人 税务机 关按规定付给扣缴义务人代扣手续费 2 课税对象 1 含义 课税对象又称为征税对象或课税客体 即国家征税的标的物 是指对什么征税 它规定 了每一种税的征税范围 决定了各个不同的税种在性质上的差别 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 志 2 与课税对象有关的几个概念 税目 是税法规定的应征税的具体项目 是课税对象的具体化 设置税目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明确征税范围 即解决征税的广度问题 通过税目划清征免界限 凡列 入税目者 要征税 没有列入者 不征税 二是贯彻国家税收调节政策的需要 通过对不同的税目制 定不同的税率 为一定的经济政策目标服务 计税依据 是指计算应纳税额所依据的标准 即根据什么来计算纳税人应缴纳的税额 计税依据的设定 可视课税对象的性质 课税目的 税收管理人员的水平和社会环境等因素而定 一 般来说 有从价和从量两种 从价计征的税收以计税金额为计税依据 从量计征的税收以征税对象的 重量 容积 体积 数量为计税依据 二 税制与我国的税收管理体制 税源 是指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 从理论上讲 税源来源于当年创造的剩余价值 具体到每一种税 则各有各的经济来源 如个人所得 税的税源就是个人所得 营业税的税源就是营业收入 税源与课税对象之关系比较 第一 在内容上有些税种的课税对象与税源是一致的 如所得税的课税对象和税源都是纳税人的所 得 有些税种则不然 如财产税的课税对象是纳税人的财产 而税源是纳税人的收入 第二 在目的上 课税对象主要解决对什么征税的问题 而税源则表明课税对象的来源以及纳税人的 负担能力 二 税制与我国的税收管理体制 税基 是课税基础的简称 指建立某税种或税制的经济基础或依据 税基不同于课税对象 如商品课税的课税对象是商品 但其税基则是厂家的销售收入或消费的货币支 出 它也不同于税源 税源总是以收入的形式存在 但税基既可能是收入 也可能是支出 税基选择是税 制设计的重要内容 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以什么为税基 一般认为收益 财产为税基是合理的 但 也有人认为以支出为税基更科学 二是税基的宽窄 税基宽则税源厚 税款多 反之 则税款少 不 管是哪一种情况 都有对经济有利的一面 也有不利的一面 3 税率 1 含义 税率是指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数额之间的比例 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 是税制的核心要 素 2 税率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和纳税人负担的轻重 反映了征税的深度 同时也 反映着国家经济政策的要求 3 税率分类 比率税率 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 比例税率 即对同一征税对象 不论数额大小 都按同一比例征税 它的特点是简便易行 便于征 收管理 比例税率在具体应用上又可分为单一比率税率 差别比例税率 幅度比率税率等 定额税率 即按征税对象确定的计量单位 直接规定一个固定数额 在具体运用时 又可分为地区 差别定额税率 幅度定额税率和分类分级定额税率等 累进税率 即按课税对象的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 每一等级分别对应不同的税率 课税对象数 额越大 税率就越高 这种税率 具有特殊的调节作用 可以有效地调节纳税人的收入水平 一般适用于对所得课税 累进税率的具体形式有 全额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 超率累进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 简称全累 指对课税对象数额的全部数额都按照与之对应的一个等级税率来计算征税 也就是说 课税对象的全体都适用一个等级的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 简称超累 即把课税对象按数额的大小分成若干等级 每一等级对应不同的税率分别 计算税额 各级税额之和为应纳税额 也就是说 一定的课税对象可能适用几个等级的税率 超率累进税率 即以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划分若干级距 分别规定相应的差别税率 相对率每超过 一个级距 就对超过的部分按高一级的税率计算征税 个人所得税税率 企业所得税税率 4 纳税环节 1 概念 纳税环节是指征税对象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中应当缴纳的税款具体从那个或哪几个环 节取得 2 纳税环节的确定 必须考虑如何对生产与流通有利 并便于征收管理和保证财政收入 商品从生 产到消费要经过许多环节 如工业品一般要经过工业生产 商业批发 商业零售等环节 许多税种往 往只选择其中的一个或某几个环节纳税 3 按照纳税环节的多少 可分为 一次课征制 两次课征制 和 多次课征制 5 纳税期限 1 概念 纳税期限一般是指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向国家缴纳税款的间隔时间 2 纳税期限的确定 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一是应根据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经营特点和 不同的征税对象来确定 二是应根据纳税人缴纳税款的数额多少来确定 三是应根据纳税义务发生的 特殊性和加强税收征管的要求来确定 3 从我国现行各税种来看 纳税期限分为按年 季 月 旬 日和按次征收等 6 减免税 1 概念 减免税是税法中对某些特殊情况给予减少或免除税负的一种规定 主要是国家为了发挥 税收的奖励作用或照顾某些纳税人的特殊情况而作出的 包括减税 免税和规定起征点 免征额等 2 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 在起征点以下不征税 超过起征点以后 对全部课税都要征税 体现的是对达不到起征点的低收入者的特殊照顾 3 免征额是指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总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 免征额以内部征税 只对超过免征额的 部分征税 体现的是一种普遍的照顾 4 减免税是一种特殊的调节手段 必须严格按照税法规定的范围和权限办事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 得任意扩大范围和超越权限擅自减免税 练习题 1 北京某管理学教授月薪 6800 元 计算每月交纳所得税 2 某公司市场营销部经理每月工资性收入为 12800 元 应交纳多少所得税 税率表 7 附加与加成 它们属于加重纳税人能负担得措施 1 附加是地方附加的简称 是地方政府在正税以外附加征收的一部分税款 2 加成是加成征收的简称 是按规定税率计算出税额后 再加征一定成数的税额 一成等于正税税 额的 10 3 通常把按国家税法规定的税率征收的税款称为正税 而把在正税以外征收的附加称为副税 8 违章违法处理 又称罚则 是对纳税人违反税法行为采取的惩罚性措施 它是税收强制性在税制中的具体体现 纳税人的违法行为按情节轻重可分为漏税 欠税 偷税 骗税 抗税等不同情况 漏税是指纳税人出于无意而少缴或未缴税款的行为 欠税是指纳税人未按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行为 骗税是指对所生产或经营的商品采取出口等欺骗手段 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行为 抗税是指纳税人公然对抗国家税法 拒绝缴纳税款的行为 漏税 欠税属于违章行为 偷税 骗税 抗税属于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对纳税人的违章违法行为 可 视其情节轻重 分别采取批评教育 加收滞纳金 罚款等处罚措施 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三 税收分类 1 以课税对象为标准 1 流转税 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类税 如增值税 消费税 营业税 2 所得税 以所得为课税对象的征收的一类税 3 财产税 以财产为课税对象课征的一类税 如房产税 4 行为课税 以某些特定的行为为课税对象的一类税 如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筵席税 耕地占用税 屠宰税 等 二 税制与我国的税收管理体制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是指国家对在我国境内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单位和个人 就其固定资产投资 的各种资金征收的一种税 1991 年 4 月 16 日国务院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暂行条例 从 1991 年起施行 自 2000 年 1 月 1 日起新发生的投资额 暂停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 节税 耕地占用税 是指国家对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 依其占用耕地的面积 征收的一种税 筵席税是指对在我国境内设立的饭店 酒店 宾馆 招待所以及其他饮食营业场所举办筵席的单位和 个人 按期一次筵席支付金额征收的一种税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 领受的应税经济凭证所征收的一种税 印花税兼有凭证税和行为税性质 印花税的征税对象 现行印花税只对印花税条例列举的凭证征税具体有五类 经济合同 产权转移书据 营业账簿 权利 许可证照和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凭证 2 以税收管理权限为标准 1 中央税 归中央政府管理并且收入属其支配的税种 如我国现行的消费税 2 地方税 归地方政府管理并且收入属其支配的税种 如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 3 中央地方共享税 中央与地方共同享有并按一定比例分成的税种 如我国现行的增值税 3 以税收负担是否转嫁为标准 1 直接税 税负不能转嫁或难以转嫁而必须由纳税人自己负担的税种 如所得税 财产税 2 间接税 税负可以转嫁的税种 如流转税 增值税 消费税 营业税 4 以计税依据为标准 1 从价税 以课税对象或计税依据的价值形式如价格等为标准 按一定比例计算征收的税收 2 从量税 按照课税对象的使用价值形式如重量 数量 容积 面积等为标准 采用固定税额计算 征收的税收 5 以征收实体为标准 1 实物税 以实物形式缴纳的各种税种 它是自然经济社会税收的主要分配形式 2 货币税 以货币形式缴纳的各种税种 它是商品经济社会税收的基本分配形式 四 税制结构 1 概念 税制结构是指由若干个不同性质和作用的税种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税收体系 2 分类 以税种的多少为标准 税制结构可分为单一税制结构和复合税制结构 1 单一税制结构 只有一个税种的税收体系 2 复合税制结构 由多个税种构成的且主次有序 相辅相成的税收体系 复合税制结构中 主体税种 税收收入所占比重大 在税收调节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是税制结构的 灵魂 是区别不同税制结构的标志 以全值流转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结构 在税制体系中 流转税居主体地位 在整个税制中发挥主导作用 其他税种居次要地位 在整个税制 中只起辅助作用 由于全额流转税是以商品和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 只要有商品或劳务的流转额发生 就能课征 到税款 所以 这类税制征税范围广 而且不受生产经营成本费用变化的影响 税源充裕 不仅具有 保证财政收入的及时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而且还有征管简便的特点 在实行价内税的情况下 这类税 的税金又是价格的组成部分 它能够与价格杠杆配合 调节生产消费和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企业的赢利 水平 然而 这种税制结构也存在一些缺点 由于该类税制只是在生产与流通领域形成收入过程中对国民收 入进行调节 所以其调节功能相对较弱 而且容易产生税负转移 其中有些税种还存在累退性 有些 税种存在重叠征税等缺陷 以增值流转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结构 在税制体系中 增值税占主导地位 在整个税制中发挥主导作用 由于增值税是以商品或劳务流转的 增值额为课征对象 因此 以增值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结构既区别于以全值流转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 结构 也不同于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结构 在这类税制结构中 增值税征税范围广 涉及生产 流通的各个阶段 各个领域 对社会经济生活起普遍调节作用 在实行凭发票抵扣进项税额制度并实 行管理电脑化前提下 增值税征税过程会产生纳税人之间互相监督 连锁牵制的自动勾稽效应 有效 地防止偷漏税或随意减免税 能充分地保证财政收入 而且 在规范的增值税制度下 增值税的征收对经济运行呈中性影响 对生产者的决策和消费者的选 择不产生干扰和扭曲 因此 能在较大程度上保证市场机制的充分运转 保证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 然而 由于增值税的征收建立在增值税专用发票制度上 为了保证这张发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一般 要建立电子计算机网络来实施对发票的管理 这就需要较大的经济投入 从而提高税收成本 另外 由于规范的增值税一般要求实行单一税率或接近单一税率 因此 增值税的经济作用是中性的 它难 以按国家社会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要求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调节作用 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结构 在税制体系中 所得税居主导地位 在整个税制中发挥主导作用 由于这类税制结构对纳税人的纯收入课征 也就是对纳税人毛收入扣除各项成本费用后的余额课征 并且奉行 多得多征 少得少征 无所得不征 的征税原则 因此 很好地体现了税收的公平原则 对社会分配的公平起到了调节作用 另外 由于所得税通常采用超额累进的税率制度 在经济发展的高涨时期 通过税率的自动爬升 把 更多的收入从纳税人手中征集到政府手中 从而降低整个社会的需求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过 热的局面 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在经济萧条时期 通过税率的自动降低 把更多的收入留在 纳税人手中 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购买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社会需求的回升 这种 自动稳定器 的功效对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 了良好的作用 但是 这类税制结构也存在一些缺陷 由于是对纯 收入课税 这类税制结构在客观上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效益 在主观上则受制于税收的征 收管理水平 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经济效益低下且税收征管水平有限时 采用这种税制结构是难以 保证国家税收收入的需要的 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双主体税种的税制结构 在税制体系中 流转税和所得税并重 均居主体地位 这两类税收的作用相当 互相协调配合 这类税制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在发挥流转税征税范围广 税源充足 能保证财政收入的及时性和稳定性 以及征收简便等特点的同时 也发挥所得税按负担能力大小征收 自动调节经济和公平分配等特点 形成了两个主体税类优势互补的税制结构 这类税制结构不仅在发展比较快的发展中国家采用 而且 也开始引起采用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发达国家的重视 3 税制结构设计与我国的选择 同学们自学 要求 阅读 财政与税收 财政研究 税务研究 中国税收 财经研究 财经科学 财 经问题研究 当代财经 财贸经济 财贸研究 等学术期刊 撰写一篇 3000 字以上的文献综述 11 月 10 日提交 并选择时间进行交流 五 我国的税收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 统一全国税收 1950 1957 统一全国税政 1950 年 1 月 前政务院颁布了 全国税收实施细则 规定在全国实行统一的税收制 度 当时 除农业税外 全国统一的税收共计 14 种 包括货物税 工商业税 盐税 关税 薪给报酬 所得税 存款利息所得税 印花税 遗产税 交易税 屠宰税 房产税 地产税 特种消费行为税和 车船使用牌照税 其中薪给报酬所得税和遗产税没有开征 1953 年 1 月 为了适应我国有计划 大规 模的经济建设需要 根据 保证税收 简化税制 的原则 对原工商税制作了修正 修正后的工商税 收还有 12 种 2 改革工商税制 1958 1978 1958 年改革工商税制和统一全国农业税制 本着 基本上在原税负的基础上简化税制 的方针 对工 商税制又进行改革 同时公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 统一全国农业税制 1973 年进一步 改革了工商税收制度 试行工商税 把原来对工商企业征收的工商统一税 城市房地产税 车船使用 牌照税和屠宰税合并为工商税 经过这次改革 我国的工商税收还有以下 9 种 工商税 工商所得税 盐税 关税 屠宰税 城市房地产税 车船使用牌照税 集市交易税 牲畜交易税 3 税制重大改革 1979 年以来 国家对税收制度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特别是进行了两步利改税 第一步利改税自 1983 年 1 月 1 日起实行 以开征国营企业所得税为中心 对不同规模 不同行业和盈亏情况 分别采 取不同的办法 对有盈利的国营大中型企业 先交纳所得税 税后利润一部分上交国家 一部分按照 国家核定的留利水平留给企业 对有盈利的国营小型企业 只须交纳所得税 1984 年第四季度开始了利改税的第二步改革 从税利并存过渡到完全以税代利 内容包括 把工商税 划分为产品税 增值税 营业税和盐税四个税种 开征资源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 对企业恢复征收车 船使用牌照税 房产税 土地使用税 继续征收国营企业所得税和调节税 对大中型企业按 55 的统 一税率征收 小型企业按新的八级超额累进税率征收 扩大利改税实行范围 并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 类型 实行不同的征税办法 陆续开征了一些新税种 包括具有税收性质的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和 预算调节基金 建立了 多税种 多层次 多环节 调节的复合税制体系 到 1993 年 12 月我国的税 种共计 5 大类 42 种 4 实行新税制 1994 本着 统一税法 公平税负 简化税制 合理分权 的原则 我国于 1994 年初 进行了一场全面的税 制改革 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 流转税改革 把产品税 增值税 营业税 三税并存 互不交叉 内外两套税法的做法 改 为增值税和消费税相配合的双层次流转税税制结构 并统一适用于内外资企业 取消对外资企业征收 的工商统一税 对商品的生产 批发 零售和进口普遍征收增值税 并选择部分消费品交叉征收消费 税 对不实行增值税的劳务交易和第三产业征收营业税 2 所得税改革 企业所得税的改革 将原国营企业所得税 集体企业所得税 私营企业所得税合并 为企业所得税 统一实行 33 的比例税率 对盈利水平低的企业增设 27 和 18 两档优惠税率 调 整和规范税前扣除项目和列支标准 个人所得税的改革 将原来的个人所得税 个人收入调节税和城 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合并为个人所得税 实行分项所得税制 并积极推行个人收入申报制度 加强 源泉控制 严格代扣代缴 3 其他税种的改革 包括完善资源税 恢复并扩大了其征税范围 将盐税并入资源税 拟开征土地 增值税 证券交易税 遗产税 拟改城市维护建设税为城乡维护建设税 拟建立新的内外统一的房产 税 城乡土地使用税和车船税 保留屠宰税 筵席税 并将其管理权限下放给地方 取消集市交易税 国营企业奖金税和烧油特别税等 经过 1994 年的税制改革 我国建立起了以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