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考化学三模考试试卷A卷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778766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中考化学三模考试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上海市中考化学三模考试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上海市中考化学三模考试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中考化学三模考试试卷A卷一、 单选题 (共14题;共28分)1. (2分)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 过滤浑浊的河水B . 氢氧化钠固体潮解C . 生石灰溶于水D . 单质碘溶于酒精2. (2分)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泉水B . 河水C . 雨水D . 蒸馏水3. (2分)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阴离子的是( )A . 2ClB . 2S2-C . 2Fe2+D . O24. (2分)关注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人体每天约需要35g的食盐以满足人体的正常需要;霉变的大米必须清洗后才能食用;人体血液的pH7,此人一定是健康的;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人体口腔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它能将食物这个的部分淀粉催化水解为葡萄糖A . 只有B . 只有C . 只有D . 只有5. (2分)新型纳米材料MFe2Ox(3x4)中M表示+2价的金属元素,在反应中化合价不发生变化。常温下,MFe2Ox能使工业废气中的SO2转化为S,转化流程如下图所示:已知MFe2Oy中Fe为+3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SO2对空气无污染B . SO2发生了分解反应C . S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 . y的数值为46. (2分)下列灭火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应采取的最佳灭火措施是端下油锅桔秆、柴草着火,用水泼灭熄灭酒精灯最好用嘴吹灭电器着火,最先应当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汽油着火,应该立即用水浇灭撒在实验桌上的酒精着火,应用抹布盖灭A . B . C . D . 7. (2分)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有错误的是( )A化学与安全重金属中毒可喝鲜牛奶解毒煤气泄漏应关闭气阀、开窗通风B化学与材料水泥、玻璃无机材料玻璃钢、铝合金有机合成材料C化学与生活蛋白质、淀粉用碘溶液可鉴别纯棉和纯毛衣物用灼烧闻气味可鉴别D化学与健康糖类、油脂组成元素相同缺铁易得贫血症A . AB . BC . CD . D8. (2分)如图是不含结晶水的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t2时,将5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100ga的饱和溶液B . 用等质量的a、b、c三种固体配制成t2时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是:c溶液b溶液a溶液C . 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D . 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ab9. (2分)根据下表判断,肉类变质过程中酸碱性的变化趋势是( ) 名称新鲜肉次鲜肉变质肉pH5.86.26.36.66.7A . 酸性变弱B . 碱性变强C . 酸性不变D . 酸性变强10. (2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 . 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B . 向盛水的烧杯里加入浓硫酸C . 分别向等质量的铝和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D . 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入氧化钙11. (2分)下列四个坐标图分别表示四个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不正确的是A . 双氧水分解B . 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C .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D . 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12. (2分)(2014南京)丁二酮(C4H6O2)可用作糖果增香剂下列关于丁二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丁二酮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 . 丁二酮中含有氧原子C . 丁二酮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 . 丁二酮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98%13. (2分)菠菜中含有草酸。将草酸隔绝空气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水和碳的氧化物。为了探究上述反应生成的碳的氧化物成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注:NaOH溶液能与CO2反应乙装置对实验结果不产生影响,因此可以去掉乙装置以简化实验方案丙装置玻璃管中若发生化学反应,则一定为置换反应若甲试管内溶液变浑浊,丁试管内无明显现象,则该碳的氧化物成分为二氧化碳若甲试管和丁试管内溶液都变浑浊,丙处玻璃管内的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则该碳的氧化物成分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上述正确的说法个数有( )A . 一个B . 二个C . 三个D . 四个14. (2分)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A . 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区分加热,观察外形变化B . 用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方法收集CO2C . 除去CO中含有的CO2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和浓硫酸D . 用澄清石灰水和无色酚酞溶液进行实验,判断NaOH的变质程度二、 填空题 (共6题;共25分)15. (4分)(2014淮安)请从尿素 洗洁精 干冰 明矾中选择符合题意的物质,用其序号填空: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 (2)厨房中常用的乳化剂的是_; (3)农业上可用作氮肥的是_; (4)可用作净水剂的是_ 16. (2分)我们初中科学学习了O2、CO2、H2这三种气体的性质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成功干燥并收集了某纯净气体,甲、乙、丙三位同学对该气体的组成有不同的认识,甲认为可能是O2 , 乙认为可能是CO2 , 丙认为可能是H2 你认为他们中_的推测是正确的(选填“甲”、“乙”或“丙”),理由是_ 17. (4分)煤气中毒的罪魁祸首是一氧化碳,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跟空气很接近,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一氧化碳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并且放出大量的热量,一氧化碳还可以跟铁矿石中的氧化铁在高温时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毒性,它易于人体内血红蛋白相结合,使机体缺氧而中毒,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_(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_(3)你认为实验室可以用_法来收集一氧化碳气体(4)根据以上信息写出一氧化碳的两种用途:_18. (6分)下列物质均由C、Na、Cl、O、H、Ca六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组成。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上述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2)胃液中含有的酸_(写化学式,下同);能做为燃料的无机化合物_。(3)A、B、C、D、E、F、G、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_(填数字序号)。19. (4分) (1)初中化学很多实验中均用到了水,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下图五个实验中分别用到了水。A配制氯化钠溶液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探究燃烧条件 E乙醇和水混合请你从实验中水的作用的角度,选择一种分类标准,将上述实验进行分类:分类标准_,包括实验_(不能只含一种)。(2)La(镧,音ln)是一种活动性比锌强的金属,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La2O3 , 氯化镧、硝酸镧都溶于水,请你写出氯化镧的化学式_,镧与硝酸锌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0. (5分)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工业生产的_、_、_和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城镇垃圾的随处堆积;_、_的过量施用。三、 科学探究题 (共2题;共22分)21. (15分)MCO3广泛应用于建筑工业它能受热分解,也能与稀酸反应为了确定MCO3中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学习小组讨论了下列两种方案 (1)方案一:该小组中小梅设计如图1实验装置及步骤(友情提醒:MCO3MO+CO2) 操作步骤: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准确称量质量为10g 的MCO3;装好药品并调节量气装置两边液面相平,读数;加热至样品质量不再减少;冷却到室温;再次调节量气装置两边液面相平,读数、列式计算问题讨论:中调节两边液面相平的方法是:将水准管慢慢向_(填“上”或“下”)移动;(2)B装置量气管上方少量植物油的作用是_; (3)若其他操作均正确,仅因下列因素可使M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结果偏大的是_(填字母序号); a反应前量气管水面在0刻度处,反应后仰视读数b样品未分解完全即停止加热c量气管中未加植物油 组别样品质量CO2体积第1组10g2.239L第2组10g2.241L第3组10g2.240L(4)该小组测得3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测定3组数据的目的是_,最终得到CO2的体积为_L(5)方案二:该小组中小伟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准确称量质量为10g 的MCO3 , 进行实验 【说明】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的混合物操作步骤: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打开弹簧夹C,在A处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称量F的质量关闭弹簧夹C,滴加稀硫酸反应打开弹簧夹C,再次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再次称量F的质量,得前后两次质量差为4.4g.问题探究: E、G装置的作用分别是_、_若没有G装置,则测定的M的相对原子质量会_(填“偏大”、“偏小”、“不变”).实验选用稀硫酸而不选用稀盐酸的理由是_.下列措施可以提高实验结果准确性的是_a步骤中通入空气时都要缓缓通入 b步骤中滴加稀硫酸时要慢慢滴入c滴加稀硫酸要过量,直至D中没有气泡产生(6)根据实验数据,求MCO3中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2. (7分)实验中,小红误将氢氧化钠溶液当成酸滴加到金属铝中,结果发现也有气泡产生,为了解该气体的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1)【提出猜想】小红猜想是氧气;小敏猜想是氢气;小雨猜想是二氧化碳其他同学认为小雨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2)【进行实验】利用图I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实验小红:反应一段时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观察到_,则她的猜想错误。(3)小敏:用图II所示装置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将管口a与_(填“b”或“c“)端管口连接。反应一段时间,点燃干燥的气体,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他的猜想正确。(4)【得出结论】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产氢气和偏铝酸钠(NaA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5)【交流讨论】有同学认为,小敏的实验方案有欠缺,步骤中存在安全隐患,理由是_。(6)【反思提升】许多重大科学发现,源自对试验中异常现象的大胆质疑,深入研究。下列科学成果是通过对异常现象研究得出的是 (填序号)。A . 侯德榜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联合制碱法B . 拉瓦锡深入研究前人忽视的异常现象发现了氧气C . 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四、 简答题 (共2题;共5分)23. (1分)现有 6.4 g未知物和氧气充分反应,经测定生成 4.4 g二氧化碳、2.8 g一氧化碳和7.2 g 水,求出该未知物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最简个数比_。24. (4分)物质的某些性质可能有利于人类,也可能不利于人类。请仿照事例填写下表。物质有利的一面(用途)不利的一面(危害)氧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使金属氧化锈蚀一氧化碳_二氧化碳_五、 计算题 (共1题;共11分)25. (11分)某课外兴趣小组对一批铁样品(含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进行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其中只有一位同学所用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数据如下表:同学甲乙丙烧杯+稀H2SO4200g150g150g加入铁的样品9g9g14g反应后,烧杯+剩余物208.7g158.7g163.7g请你认真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_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与铁样品完全反应 (2)计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 (3)计算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烧杯质量为25.4g) 第 17 页 共 17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4题;共28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二、 填空题 (共6题;共25分)15-1、15-2、15-3、15-4、16-1、17-1、18-1、19-1、19-2、20-1、三、 科学探究题 (共2题;共22分)21-1、21-2、21-3、21-4、21-5、21-6、22-1、22-2、22-3、22-4、22-5、22-6、四、 简答题 (共2题;共5分)23-1、24-1、五、 计算题 (共1题;共11分)25-1、25-2、2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