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B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765986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陕西省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陕西省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B卷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2分)1. (12分)古诗文名句填空。树木丛生,百草丰茂。_ , _。(曹操观沧海)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_ , 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_ , 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_”和“_”。王湾次北固山下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一种自然的理趣,给人以 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的句子是“_ , 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环境的凄清和冷苦的句子是“_ , _。”二、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24分)2. (13分)学校开展“亲近经典”读书活动,请你参加。 (1)【我阅读 我朗诵】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朗诵这一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 )A舒缓 B欢快 C激昂 D深沉(2)【我阅读 我分享】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助修改。 活动中,【甲】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 , 还写了读书心得。阅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思想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面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乙】我们要主动向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问。最后,祝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_”。【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_”改为“_”。(3)【我阅读 我创作】请你仿照示例,写两行小诗。 示例:每一缕晨曦都是喷薄而出的希望3. (11分)扬州的“老玩意儿”既是历史的见证,又是文化的沉淀。为了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学校组织同学们参与以“走近扬州的老玩意儿”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为“探访家乡的老玩意儿”的采访活动设计一个采访问题,并写明相应的采访对象。 (2)下面是某小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你围绕“扬州的老玩意儿得以传承的原因”整理出两条主要信息【材料一】扬州木刻年画的图像大多以象征、谐音、表意、用典等手法,借形寓意,谐音寓意,表号寓意或几种手法混合运用,寄寓人们对福禄寿喜财等理想的期盼,民间称“讨口彩”,增加了室内外装饰的趣味。因而,年画深受人们的喜爱。【材料二】在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扬州彩灯榜上有名。它造型多样,是集纸扎、装裱、剪纸、书画、诗文、木刻为一体的高档艺术品。2011年元宵节11组扬州彩灯亮相台湾灯会展现“诗画瘦西湖”,彩灯为节庆营造了浓厚的喜庆氛围。【材料三】剪纸是扬州古老的民间艺术,它题材广泛,造型生动活泼,是扬州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剪纸往往选择吉祥喜庆、福禄寿诞、五谷丰登等题材,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活动过程中,同桌小明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对本组的研究内容有较深入的理解,大家推荐他在全班展示学习成果,胆小的他却反复推辞,你鼓励他说:“_”小明终于点了点头。 三、 外国名著 (共1题;共4分)4. (4分)补写下列文学常识或名著中的空缺部分。_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最后一课是法国杰出小说家_的爱国主义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老舍的长篇代表作_描写一个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小伙儿,到北平谋生创业,三次买车又三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长篇小说红岩中描写了一个叫“_”的孩子。他在监狱里长大、面黄肌瘦、大脑袋、细身子,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以无暇的心灵和对敌人的蔑视,感染着囹圄中的人们。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5. (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题目。年轻的国旗这是由陈九先生【注】讲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小镇只有一所大学,不大,但哪个国家的学生都有。中国来的一共五名,巧了,全是女生,名副其实五朵金花。珍妮是她们的头儿。五朵金花同吃住同进出,像一家子出来的。其实本来就是一家子。学校每年春天搞一次隆重的国际街坊节。在小镇主要街道、广场上,让各国来的师生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当街展示自己国家的食品和工艺品。到那天,各界名流与方圆多少里的男女老幼都会来凑热闹,在此欢歌笑语,尽情玩乐。五朵金花耐不住好奇,头天就跑上街看街坊节的准备情况。她们要挑选有利地形,来个穿旗袍炸春卷,外加毛笔字,够中国的吧?几个姑娘这儿走走那儿看看,嘻嘻哈哈,踌躇满志。突然,一个姑娘说,好像,我好像没看到中国国旗。广场上空飘满各色国旗,赤橙黄绿青蓝紫,她们一面面数过,就没中国的,咋回事?姑娘们一下懵了,她们此刻感到国旗对自己竟如此重要。珍妮的脸涨得通红,跟国旗那么红。现在只有一个办法,找校长当面问清楚。找校长?对。珍妮拔腿要走,等等,咱们一块儿去。姑娘们捆成一捆儿,碧草蓝天,斜阳映着她们匆匆的背影。白发苍苍的校长先生面对为何别国的国旗都有,却偏没中国国旗的提问,很显窘迫。是吗?让我了解一下,保证尽快答复你们。好,珍妮说,明天是街坊节,我们就在这儿等。五朵金花走出办公室,在门前的草坪上坐下来。天角渐渐泛红。春日黄昏那么短暂,像脸盆里的水,洒洒就没了。当校长走出办公室,夕阳已在天边闪烁。校长对姑娘们说,校董们大都同意悬挂中国国旗,并为这个疏忽向中国同学道歉。明天一早,你们会在广场上看到中国国旗的。真的吗?真的。那本该是个安详的夜晚,人在心愿满足后睡得最甜。万万没想到,珍妮她们突然接到校长秘书的电话。秘书说,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一面中国国旗我只是说,我找不到中国国旗。如果我借你一面你会挂吗?珍妮问。你有?对,我有。当然,当然挂。好,一言为定,明天一早广场上等我。你有国旗?姑娘们把珍妮围起来。咋不早说?害我们紧张半天,死多少细胞!珍妮红着脸低下头,憋了好一会儿才说,对不起,我没有。可我不信就找不到一面国旗!姑娘们立刻打电话到北京,到纽约,到所有可能有国旗的地方,最后终于联系上位于波士顿郊外的哈佛大学中国同学会。怎么给你们?电话里的人问珍妮。麻烦你把国旗放在你家门前的信箱里,我这就去取。珍妮,你疯了?珍妮笑笑,开车单程五小时,争取九小时赶回来。你们明儿一早直接在广场上等我,别忘帮我带好旗袍和化妆盒儿,咱广场见。不知那一夜姑娘们是如何度过的。特别是珍妮,迷过路吗,吃没吃罚单,饿不饿,打盹儿了没有?可以确定的是,太阳升起时,广场上的中国姑娘是五名,一个也不少。珍妮把鲜红的中国国旗交到校长手里。就在校长秘书升旗的瞬间,姑娘们一字排开,请校长为她们在国旗下合影。一,二,校长喊着。等等!珍妮挽起身旁两位姑娘的手臂,接着,她们每个人都相互挽起手臂。现在可以了,校长先生。清晨很美,像一支奏鸣曲,随风飘荡。【注】陈九:华裔作家,现为纽约市政府资深雇员。(1)请具体说明第段在文中的作用。(2)第段的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表达效果是 。(3)珍妮两次“脸红”的原因各不相同:第段中“珍妮的脸涨得通红”,原因是是;第段中“珍妮红着脸低下头”,原因是。(4)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标题“年轻的国旗”的理解。(5)姑娘们为国旗所付出的努力,哪一点最令你感动?联系实际说说它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启示。(80字左右)6. (1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刘根生研究者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训练发现,相同情况下,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已掌握动作,顶尖运动员更喜欢练习未掌握动作。是停留在“舒适区”巩固技能,还是在困难中超越自我?选择,影响着结局。生命犹如一棵长满可能的树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时年花甲的王泽山院士放下过往成就的包袱,苦苦实验二十载,解决了火炸药领域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领奖台;周有光50岁前是经济学教授,50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100岁还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不为已有功名所累,变顶点为新起点,生命之树自然会挂满累累果实。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模拟太空失重条件训练,航天员若感到身体不适,可随时按下警报器终止,但中国航天员从未发出过警报。在模拟失重的水槽里,景海鹏一泡就是三四个小时,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动。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使人痛苦者,往往蕴藏着促人强大的因子。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杨善洲说,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位置上卸任后,他毅然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广东湛江市政协原主席陈光保离休后,荷着锄头进山开荒,造福一方百姓。这般自讨苦吃,体现了心念苍生、以苦为乐,更以实绩彰显了行动的力量。哲人有言,有些人过了30岁就“死”了,因为之后的岁月里全在模仿自己,机械地重复习惯之事。模仿自己,就是待在舒适区的惯性使然。比如用新瓶装旧酒,反复显摆曾经的成果,如同照了相洗了很多张照片,底片却还是一张;比如习惯于守成、放弃了创新,在踟蹰不前中被他人超越;比如陷入工作怪圈,忙忙碌碌装样子,有难度的不愿干,没有先例的不敢干。不日新者必日退,模仿自己,难免会在舒适中“过早地死亡”。非洲有种蝙蝠,能把毛驴杀死。开始时,它会用舌尖轻轻地舔舐毛驴脚踝,接着再咬个小口吸血,毛驴浑然不觉;一只只蝙蝠接力,毛驴终于轰然倒地。安逸享乐,会让人停留于表面的舒适区。这种舒适背后,隐藏着致命的陷阱。摒弃守成心态、抵制“舒适”吞噬,一个人才能在进取中不断赢得新优势,内心也方有长久的安宁。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他的目标伟大。高远的目标,寄托着理想和信仰,能激励精神、催人奋进。高原之上有高峰,目标远大者从不满足于某个特定高度,他们常常自觉选择离开舒适区,艰难踏上新征程。面对生命这颗长满可能性的大树,只要肯努力,向上向善总有无限的拓展空间。(选自人民日报20170418,有删改)(1)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文中选取时年花甲的王泽山院士、周有光教授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要走出舒适区必须要“求极限”。B . 非洲的蝙蝠之所以能够杀死毛驴,是因为毛驴被“舒适”吞噬,安逸享乐。C . 题目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树以人的生命。D . 有些人过了30岁就“死”了,是因为他们没有生活下去的动力和活力。(2)从全文来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指出第段运用的一种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请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子“面对生命这颗长满可能性的大树,只要肯努力,向上向善总有无限的拓展空间。”的理解。 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2分)7. (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用“/”线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为人谋而不忠乎(2)解释下列居中划线的词。吾日三省吾身_思而不学则殆_(3)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4)请从文中写出2个沿用至今的成语: (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不亦乐乎”呢?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对学习与交流有怎样的态度呢? 六、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8. (5分)作文:人生的道路上总有一些事在让我们等待:等待考试成绩的揭晓,等待远方亲友的团聚,等待成长后的独立,等待梦想中的花开等待的心情有喜,有忧;等待的过程有煎熬,有坚持;等待的结果有好,有坏请以“等待”为题写作。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2分)1-1、二、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24分)2-1、2-2、2-3、3-1、3-2、答案:略3-3、答案:略三、 外国名著 (共1题;共4分)4-1、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5-1、5-2、5-3、5-4、5-5、6-1、6-2、6-3、6-4、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2分)7-1、7-2、7-3、7-4、7-5、六、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