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II )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732227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II )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沪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II )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沪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II )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 校补(xio) 默契(qi) 选聘(pn) 鲜为人知(xin)B . 萦带(yng) 漂白(pio) 字帖(ti) 热泪满眶(kung)C . 奠基(din) 炽热(zh) 迭起(di) 慷慨淋漓(ln)D . 祈祷(q) 殷红(yn) 召唤(zho) 气冲斗牛(du)2.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划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语文考试结束后,小明发现自己连课内的“匿笑”“莅(wi)临”“彩棱镜”“咄咄逼人”等词,都没有掌握,感到很羞愧,决心加强练习,争取下次考试时不失分。B . 周末,我们一家人来到一个花团锦簇的胜地,我们边欣赏边感慨(ki),这里的景色简直是美不胜收。C . 朱自清笔下,春风酝酿着花香;鲁迅眼里,夏天菜畦(q)碧绿;老舍心心念念的济南,冬天江里的绿藻把终年伫蓄的绿全拿出来D . 初夏,后园里的花儿、草儿,带着露珠,格外骄媚动人,我们兄妹几个便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tu)。3. (2分)下列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 . 一丝不苟(马马虎虎) 濯(洗)B . 头晕目眩(眼睛昏花) 小心翼翼(鸟的翅膀)C . 可望不可即(接触、靠近) 获益匪浅(非,不)D . 慧心未泯(灭,丧失) 繁弦急管(指管乐器)4. (2分)在下面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两个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比起秋天的枫林来,夏天的枫林虽然没有那撩人的红韵,但那生机盎然的绿,;那繁荣茂盛的绿,;人们置身其间,会在不知不觉中充满年轻的激情和活力。正是因为如此,解体案绿叶无穷碧的夏日枫林更值得赞美。透露着的却是一种苍劲的风骨 涌动着的却是一种青春的朝气奔腾着的却是一股向上的力量 展现着的却是一种优美的情韵A . B . C . D . 二、 填空题 (共3题;共24分)5. (5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卒中往往语_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_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_薄暮冥冥,虎啸猿啼_6. (10分)根据提示,填写诗句。 (1)我寄愁心与明月,_。 (2)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 (3)次北固山下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的句子是_,_。 (4)观沧海中展示曹操博大胸襟的诗句:_,_;_,_。 (5)天净沙 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_,_。 7.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闽江流域是我国东南区域重要的文明发祥地,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Adin;Bdng),是福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江流域重峦di(A叠;B迭)嶂,地理环境相对隔绝。这样的环境为闽越古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闽江流域文化甲(A兼容并蓄B统筹兼顾),呈现鲜明的海洋文化和内陆文化双重色彩,成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随福建居民的迁徒而乙(A传送;B传播)到台湾地区和东南亚等地,形成有相当影响的地域文化。(1)为文中处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处_;处_(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甲_;乙_(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原句:这样的环境为闽越古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5分)8. (5分)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B . 阿长与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指作者在晚年回忆青少年时期的事情。C .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D . 萧红,近现代女作家,代表作死魂灵、呼兰河传等。(2)阅读以下人物关系图,回答相关问题。此关系图出自老舍小说骆驼祥子,图表中A处应填的人物为_,B处应填_关系。简述孙侦探敲诈祥子的经过。_。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8分)9. (3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不大的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拧着脖子闪开,说就是不让她摸。望着这陌生的娘俩儿,我首先想起了那无数人唱过的凄凉小调:“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有娘呀”我不知道那时是一种什么心绪,总是用忐忑不安的眼光偷偷地看她和她的女儿。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学校开家长会,我愣是把她堵在门口,对同学说:“这不是我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道:“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孩子没有一盏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儿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了水泥地上,立刻昏了过去。等我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呀”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就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脸。我不知怎么搞的,我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不疼就好,没事就好!”回家的时候,天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以后的许多天里,她不管见爸爸还是见邻居,总是一个劲埋怨自己“都赖我,没看好孩子!千万别落下病根呀”,好像一切过错不在那硬梆梆的水泥地,不在我太调皮,而全在于她。一直到我活蹦乱跳一点儿也没事了,她才舒了一口气。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那年小姐姐才十八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唯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了。她看见了,一把就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她才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儿寻个人家好啊,好。”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叨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她也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儿往上涌。 “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又叫了一声“妈妈”,她竟“呜”地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曲,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母亲啊,您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这么少这一年,爸爸有病去世了。妈妈她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攫线头,妈妈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供我和弟弟上学。望着妈妈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我常想亲娘又怎么样?!从那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们家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是,有妈妈在,我们仍然觉得很甜美。无论多晚回家,那小屋里的灯总是亮的,桔黄色的火里是妈妈跳跃的心脏,只要妈在,那小屋便充满温暖,充满了爱。我总觉得妈妈的心脏会永远地跳跃着,却从来没想到,我们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妈妈却突然地倒下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妈妈,请您的在天之灵能原谅我们,原谅我们儿时的不懂事,而我却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们的一切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注:攫(ju):抓,这里是扯的意思。(选自时文选粹)(1)本文是以“我”对继母的感情变化为行文线索的,请根据这条线索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反感、 、 、 。(2)第自然段写到:“我”和继母生活在一起,却还要挂出生母的照片。你如何理解“我”的这一举动的,请简要分析。(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自然段的主要内容。(4)阅读第自然段划线的句子,联系全文,分析“我”和母亲流泪的不同原因。(5)读完全文,你的眼角是不是也有湿湿的感觉?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用你认为最恰当的词概括这位母亲的形象。(6)一位同学读完本文后,情不自禁写下了一首小诗,请你结合本文的阅读感受,运用比喻的修辞,再仿写一段,整体上要求与前两段的风格一致。母亲是一张弓,我是弓上的箭,您宁肯将筋骨拉断,也要把孩儿送到人生之巅。母亲是一座桥, 任我将您的脊梁踏弯,不管风霜雪雨,都把我送到理想的彼岸。,。10. (8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壮族“干栏”壮族村寨依山傍水,多建在山脚下向阳、通风好的地方,“干栏”(如下图)即是壮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干栏”一次是壮语的音译,“干”是“上面”,“栏”是“房屋”,连起来就是“上面的房子”。其意与文献所记载的“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相符。“干栏”的建造形式多样,因地制宜,一般分为全楼居住式、半楼居住式、地居式三类。全楼居住式多见于比较偏远的山区;半楼居住式常出现在丘陵、半山区;地居式多见平原地区。无论哪种居式,都分上层、下层和楼阁三个部分,在层与层之间用木梯连接,上下非常方便。上层为居住层;下层架空,专门用来圈养牲畜,存放农具、杂物;楼阁在上层的顶部,多用来储存粮食。有的“干栏”还依居住层伸延,建成望楼、排楼、晒楼等,以增加使用面积。至于“干栏”的建造原理,虽然古籍上没有专门的论述,但相关的文献也能让我们悟出其中的道理。太平寰宇记有曰:“构木为巢,以避瘴气。”张华的博物志说:“南越巢居,避寒暑也。”更早的韩非子则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鸟兽虫蛇,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可见,“干栏”这种建筑形式是壮族先人为了应对高温潮湿天气和蛇虫猛兽二创造出来的。如同汉族地区的村庄一样,在悠久的历史中,壮族也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干栏”居住群落。这些群落是按家族、宗族相对集中居住的需要来布局的,通常根据地势的特点顺势伸展,错落有致,形成不同的组合方式。例如:从山脚到山腰依次排列若干个“干栏”,前后用带顶棚的飞桥连接起来,这往往是一大家子几兄弟分别居住的院落,称为“串联式”;而如果只有两排“干栏”,中间留出通道,两端有围墙及院门,形成相对封闭的长方形院落,则透露出氏族社会的遗风,称为“并联式”;而“辐射式”则多见于较宽阔的山脚,常与“串联式”相结合,“干栏”自上而下展开辐射,中间留有石道,沿山坡直通家门。在坡度较大的山脚,人们常将屋基垒成“梯田式”,每一级“梯田”横向排列出若干“干栏”,平行伸展,上一排屋基与下一排屋顶齐平,形成了风情浓郁的“梯田式山寨”。(根据壮族通史改写)(1)下列对本文的说明顺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 时间顺序B . 空间顺序C . 逻辑顺序D . 数理顺序(2)下列对本文引用古籍资料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引用古籍使文章更有说服力,通史也增加了文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B . 第段有壮语音译词的阐释,也有古籍的引用,都是对“干栏”进行解说。C . 第段的三 则引文,从不同的角度印证壮族先人创造“干栏”建筑的原理。D . 本文引用的古籍,都是四字句,语言平实,集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下列对文中“干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干栏”氛围全楼居式、半楼居式以及地居式三类,只在比较偏远的山区才发现。B . “干栏”分成三部分,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存放农具和杂物,楼阁多储 存粮食。C . “干栏”民居是壮族先人为了应对高温潮湿天气和蛇虫猛兽而创造出来的。D . “干栏”群落有一家几兄弟居住的“串联式”,也有透露出氏族社会遗 风的“并联式”。(4)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A . 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干栏”就多建在山脚下向阳、通风好的地方。B . 为了增加使用面积,有的“干栏”还依居住层伸延,建成望楼、排楼、晒楼等。C . “干栏”群落按家族、宗族聚居的需要布局,常依地势特点形成不同的组合方式。D . “干栏”自上而下辐射,中间留有石道,形成风情浓郁的“梯田式山寨”。五、 古诗文阅读 (共2题;共19分)11. (12分)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庄子送葬,过惠子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研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庄子徐无鬼【注】郢:楚国的都城。垩:白色粘土。慢:通“墁”,不规则地涂抹。匠石:名叫石的工匠。斫:用刀斧砍。质:通“锧”。砧板,引申为搭配的对手,即郢人。(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过惠子墓以其境过清B . 顾谓从者日从此替爷征C . 若蝇翼皆若空游无所依D . 尝试为寡人为之化而为鸟(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3)庄子借这个故事要表达什么情感?这个故事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12. (7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B . 在领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C . 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D . 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替”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六、 写作 (共1题;共5分)13. (5分)请以“那件小事真不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字数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的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4题;共8分)1-1、2-1、3-1、4-1、二、 填空题 (共3题;共24分)5-1、6-1、6-2、6-3、6-4、6-5、7-1、7-2、7-3、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5分)8-1、8-2、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8分)9-1、9-2、9-3、9-4、9-5、9-6、10-1、10-2、10-3、10-4、五、 古诗文阅读 (共2题;共19分)11-1、11-2、11-3、12-1、12-2、六、 写作 (共1题;共5分)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