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语文二模考试试卷(II )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730371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九年级语文二模考试试卷(II )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沪教版九年级语文二模考试试卷(II )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沪教版九年级语文二模考试试卷(II )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九年级语文二模考试试卷(II )卷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寓言往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深刻的道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前者是以神喻人,后者是以动物喻人。B .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相传为列御寇著。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C . 本课这四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点明寓意。D .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流言不可信,凡事要经过调查研究才能确定真相。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2. (1分)阅读下面的语句,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字注音,为句子空缺处选填恰当的词语。 索溪峪的山,是一种png b_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峰峦起伏,绵亘_蜿蜒。这种美,是一种不拘一格、令人心荡神驰的美:或直插云天,或横拦绿水,或旁逸斜出,自成姿态,崛_起题毫“斜山”。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遇强则抗,勇往直前。它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_(A铸成 B铸造)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_(C闪现 D闪动)出来被我们看见。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分)3. (1分)默写。 (1)杨花落尽子规啼,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子夏曰:“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十二章) (3)曹操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_,_。” (4)君子之交虽淡如水却深似海“_,_”,正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用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句子填空) (5)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借景抒情,表达羁旅之思的句子是:“_,_。” (6)江上行舟,景,无处不在,王湾见到了春水初涨时的“_,_”江上行舟,情,无时不有,李白用“_,_”表达自己离友人愈远就愈加想念的心情。(依次用次北固山下和峨眉山月歌中的句子填写) 四、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4分)4. (1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即更刮目相待_旦辞爷娘去_尔安敢轻吾射_尔辈不能究物理_5. (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崔光后魏自太和迁都之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庑问,不可校数。太后赐百官负绢,任意自量,朝臣莫不称力而去。唯章武侯王融与陈留侯李常崇绢过任,蹶倒伤踝。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曰:“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朝贵服其清廉。(选自洛阳伽蓝记)【注】露积:堆积后不加覆盖。廊庑:走廊、廊房。称力:量力。过任:力不胜任。(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库藏盈溢 _太后赐百官负绢 _侍中崔光止取两匹 _令其空出 _(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3)面对太后的赏赐,百官有哪三种不同的表现?五、 名著阅读 (共3题;共11分)6. (1分)名著阅读,按要求答题。(1)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文学家_(人名),其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_。(2)鲁迅评价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下面这段文字写的是唐僧取经途中的什么磨难?你从这段文字中读出了什么“人情世故”?这妖精是牛魔王的儿子,我与他父亲相识,若论将起来,还是他老叔哩,他怎敢害我师父?我们趁早去来。磨难:_人情世故:_7. (5分)以下两题,任选一题完成。 (审判长)问:我们想知道,谢顿博士,你所主持的这个计划,目前总共有多少人参与?答:五十位数学家。问:包括盖尔多尼克博士吗?答:多尼克博士是第五十一位。问:喔,那么总共应该有五十一位。请好好想一想,谢顿博士,也许还有第五十二,五十三位,或者更多?答:多尼克博士尚未正式加入我的组织,他加入之后,总人数就是五十一。正如我刚才所说,现在只有五十名。选自基地阿西莫夫(美国)根据以上选文内容,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你对“谢顿博士”这个人物的认识。大家站在那里面面相觑。哈利不能完全理解。疯眼汉死了,这不可能疯眼汉,那么强悍,那么勇敢,久经死亡的考验选自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JK罗琳(英国)根据以上选文内容,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你对“疯眼汉”这个人物的认识。8. (5分)名著阅读。(1) 是水浒传中塑造得最好的人物之一,他与所有的好汉都不同,金圣叹称之为“上上人物”。(2)从(情节)开始,水浒英雄走上了联合斗争的道路。(3)却说宋江、柴进先归到忠义堂上,和众兄弟们正说李逵的事,只见黑旋风脱得赤条条地,背上负一把荆杖,跪在堂前,低着头,口里不做一声。宋江笑道:“你那黑厮,怎地负荆?只这等饶了你不成!”李逵道:“兄弟的不是了!哥哥拣大棍打几十罢!”选文表现了李逵的性格。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9. (16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从火车上遥望泰山,几十年来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杜甫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也一样有,惜乎来去匆匆,每次都当面错过了。而今确实要登泰山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淅淅沥沥,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天是灰的,心是沉的。我们约好了清晨出发,人齐了,雨却越下越大。等天晴吗?想着这渺茫的“等”字,先是憋闷。盼到十一点半钟,天色转白,我不由喊了一句:“走吧!”带动年轻人,挎起背包,兴致勃勃,朝岱宗坊出发了。是烟是雾,我们辨认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了。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我们站到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暗恶叱咤,似有千军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透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的景色。我们来到雨地,走上登山的正路,一连穿过三座石坊来到二天门。悬崖崚嶒,石缝滴滴,泉水和雨水混在一起,顺着斜坡,流进山涧,涓涓的水声变成訇訇的雷鸣。有时候风过云开,在底下望见南天门,影影绰绰,耸立山头,好像并不很远;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住了,人走了一身汗,巴不得把雨衣脱下来,凉快凉快。靠住二天门的石坊,向四下里眺望,我又是骄傲,又是担心。骄傲我已经走了一半的山路,担心自己走不了另一半的山路。云薄了,雾又上来。我们歇歇走走,走走歇歇,如今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困难似乎并不存在,眼面前是一段平坦的下坡土路,年轻人跳跳蹦蹦,走了下去,我也像年轻了一样,有说有笑,跟在他们后头。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从下坡路转到上坡路,山势陡峭,上升的坡度越来越大。路一直是宽整的,只有探出身子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站在深不可测的山沟边,明明有水流,却听不见水声。仰起头来朝西望,半空挂着一条两尺来宽的白带子,随风摆动,想凑近了看,隔着辽阔的山沟,走不过去。我们正在赞不绝口,发现已经来到一座石桥跟前,自己还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细雨打湿了浑身上下。原来我们遇到另一类型的飞瀑,紧贴桥后,我们不提防,几乎和它撞个正着。水面有两三丈宽,离地不高,发出一泻千里的龙虎声威,打着桥下奇形怪状的石头,口沫喷的老远。过了云步桥,我们开始走上攀登泰山主峰的盘道。南天门应该近了,由于山峡回环曲折,反而望不见了。野花野草,什么形状也有,什么颜色也有,挨挨挤挤,芊芊莽莽,要把巉岩的山石装扮起来。连我上了一点岁数的人,也学小孩子,掐了一把,直到花朵和叶子全蔫了,才带着抱歉的心情,丢在山涧里,随水漂去。但是把人的心灵带到一种崇高的境界的,却是那些“吸翠霞而夭矫”的松树。它们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绝壁的隙缝,身子扭的像盘龙柱子,在半空展开枝叶,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像是和清风白云游戏。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有的松树自得其乐,显出一副潇洒的模样。不管怎么样,它们都让你觉得它们是泰山的天然的主人,谁少了谁,都像不应该似的。雾在对松山的山峡飘来飘去,天色眼看黑将下来。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好像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迈前脚,拖后脚,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仰起头来朝上望,紧十八盘仿佛一架长梯,搭在南天门口。我胆怯了。新砌的石级窄窄的,搁不下整脚。怪不得东汉的应劭,在泰山封禅仪记里,这样形容:“仰视天门窔辽,如从穴中视天,直上七里,赖其羊肠逶迤,名曰环道,往往有絙索可得而登也,两从者扶挟前人相牵,后人见前人履底,前人见后人顶,如画重累人矣,所谓磨胸捏石扪天之难也。”我像应劭说的那样,“目视而脚不随”,抓住铁扶手,揪牢年轻人,走十几步,歇一口气,终于在下午七点钟,上到南天门。心还在跳,腿还在抖,人到底还是上来了。低头望着新整然而长极了的盘道,我奇怪自己居然也能上来。我走在天街上,轻松愉快,像一个没事人一样。一排留宿的小店,没有名号,只有标记,有的门口挂着一只笊篱,有的窗口放着一对鹦鹉,有的是一根棒槌,有的是一条金牛,地方宽敞的摆着茶桌,地方窄小的只有炕几,后墙紧贴着峥嵘的山石,前脸正对着万丈的深渊。别成一格的还有那些石头。有的石头像莲花瓣,有的像大象头,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卧虎,有的错落成桥,有的兀立如柱,有的侧身探海,有的怒目相向。有的什么也不像,黑忽忽的,一动不动,堵住你的去路。我们没有看到日出的奇景。那要在秋高气爽的时候。不过我们也有自己的独得之乐:我们在雨中看到的瀑布,两天以后下山,已经不那样壮丽了。小瀑布不见,大瀑布变小了。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似乎少了灵性。我们敢于在雨中登泰山,看到有声有势的飞泉流布,倾盆大雨的时候,恰好又在斗田宫躲过,一路行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兴盎然。(李健吾雨中登泰山有删改)(1)了解游踪,把握写景的角度是我们读懂游记的有效策略,请你选自己喜欢的方式就本文作者的游踪及写景角度绘制思维导图。 (2)选文在抓住景物特点,详略处理、细致描写、写景手法、语言表述、情感表达等方面都很有特色,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角度,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赏析,要求200字左右。 10. (8分)文学类文本阅读 收字纸的老人汪曾祺中国人对于字有一种特殊的崇拜心理,认为字是神圣的。有字的纸是不能随便抛掷的。亵渎了字纸,会遭到天谴。因此,家家都有一个字纸篓。这是一个小口、宽肩的扁篓子,竹篾为胎,外糊白纸,正面竖贴着一条二寸来宽的红纸,写着四个正楷的黑字:“敬惜字纸”。字纸篓都挂在一个尊贵的地方,一般都在堂屋里家神菩萨的神案的一侧。隔十天半月,字纸篓快满了,就由收字纸的收去。这个收字纸的姓白,大人小孩都叫他老白。他上岁数了,身体却很好。满腮的白胡子茬,衬得他的脸色异常红润。眼不花,耳不聋。走起路来,腿脚还很轻快。他背着一个大竹筐,推门走进相熟的人家,到堂屋里把字纸倒在竹筐里,转身就走,并不惊动主人。有时遇见主人正在堂屋里,也说说话,问问老太爷的病好些了没有,小少爷快该上学了吧他把这些字纸背到文昌阁去,烧掉。文昌阁的地点很偏僻,在东郊,一条小河的旁边,一座比较大的灰黑色的四合院。叫做阁,其实并没有什么阁。正面三间朝北的平房,砖墙瓦顶,北墙上挂了一幅大立轴,上书“文昌帝君之神位”,纸色已经发黑。香案上有一副锡制的香炉烛台。除此之外,一无所有,显得空荡荡的。这文昌帝君不知算是什么神,只知道他原先也是人,读书人,曾经连续做过十七世士大夫,不知道怎么又变成了“帝君”。他是司文运的。更具体地说,是掌握读书人的功名的。谁该有什么功名,都由他决定。因此,读书人对他很崇敬。过去,每逢初一、十五,总有一些秀才或候补秀才到阁里来磕头。要是得了较高的功名,中了举,中了进士,就更得到文昌阁来拈香上供,感谢帝君恩德。科举时期,文昌阁在一县的士人心目中是占据很重要的位置的,后来,就冷落下来了。正房两侧,各有两间厢房。西厢房是老白住的。他是看文昌阁的,也可以说是一个庙祝。东厢房存着一副文昌帝君阴骘文的书版。当中是一个颇大的院子,种着两棵柿子树。夏天一地浓阴,秋天满株黄柿。柿树之前,有一座一人多高的砖砌的方亭子,亭子的四壁各有一个脸盆大的圆洞。这便是烧化字纸的化纸炉。化纸炉设在文昌阁,顺理成章。老白收了字纸,便投在化纸炉里,点火焚烧。化纸炉四面通风,不大一会,就烧尽了。老白孤身一人,日子好过。早先有人拈香上供,他可以得到赏钱。有时有人家拿几刀纸让老白代印阴骘文(印了送人,是一种积德的善举),也会送老白一点工钱。老白印了多次阴骘文,几乎能背下来了(他是识字的),开头是:“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后来,也没有人来印阴骘文了,这副版子就闲在那里,落满了灰尘。不过老白还是饿不着的。他挨家收字纸,逢年过节,大家小户都会送他一点钱。端午节,有人家送他几个粽子;八月节,几个月饼;年下,给他二升米,一方咸肉。老白粗茶淡饭,怡然自得。化纸之后,关门独坐。门外长流水,日长如小年。他有时也会想想县里的几个举人、进士到阁里来上供谢神的盛况。往事历历,如在目前。有一天夜里,他做了一个梦,李三老爷点了翰林,要到文昌阁拈香。旗锣伞扇,摆了二里长。他听见有人叫他:“老白!老白!李三老爷来进香了,轿子已经到了螺蛳坝,你还不起来把正门开了!”老白一骨碌坐起来,愣怔了半天,才想起来三老爷已经死了好几年了。这李三老爷虽说点了翰林,人缘很不好,一县人背后都叫他李三麻子。老白收了字纸,有时要抹平了看看(他怕万一有人家把房地契当字纸扔了,这种事曾经发生过)。近几年他收了一些字纸,却一个字都不认得。字横行如蚯蚓,还有些三角、圆圈、四方块。那是中学生的英文和几何的习题。他摇摇头,把这些练习本和别的字纸一同填进化纸炉烧了。孔夫子和欧几米德、纳斯菲尔于是同归于尽。老白活到九十七岁,无疾而终。(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 A . 作者所写的社会中,家家都有个很讲究的字纸篓,有字的纸从不随便抛弃,而是放在字纸篓等老白收到文昌阁化掉,这表明人们对字纸、对文化的尊重。B . 作者写过去很多读书人尤其是得了功名的读书人为了祈求文运,到文昌阁磕头拈香,这反映了人们对文化的崇拜,也从侧面反映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影响。C . 文中写李三老爷看似闲笔其实不闲,能侧面表现出老白的清闲自在的生活状态,有大量时间琢磨梦的内容,同时也展现了当地一些文化风俗。D . 作者写近几年老白收到不认识的字纸,字横行如蚯蚓,还有些三角、圆圈、四方块,等等。这主要表现了时代在变化,老白不太明白。(2)汪曾祺曾这样评价自己的文学创作:“我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下列对文本所体现的“和谐”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 . 老白到相熟人家收字纸时不用惊动主人就直接进门,体现人与人相互信任的和谐。B . 写文昌阁建筑陈旧简陋,与文章表现当地人们安贫乐道的传统生活也是相和谐的。C . 李三老爷的死,老白的无疾而终,本质是相同的,各从一个侧面构成了生活的和谐。D . 汪曾祺本文的文风和文中所要表达的人物特点也是相和谐的。(3)结合全文分析老白这个人物的形象。 (4)文章除了重点突出老白外,还对这个地方的社会生活情况做了摹写。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笔下的这个社会具有怎样的特点。 (5)有人说,文中画线两句很能体现汪曾祺一贯的文风。你觉得这一贯的文风有怎样的特点?试结合这两句话分析。 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11. (5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注】谢朓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校书:官名,即校书郎。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判断正误。 这首诗的一,二两句直接抒写了诗人郁积的烦忧和苦闷,表现了诗人长期以来政治上遭受挫折,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长期纠缠在诗人心头,使他难以解脱。第三、四句是个转折,从极度苦闷突然进入辽阔开朗的境界,点出在楼上饯别的主题,展示出诗人豪迈宽广的襟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一句,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是诗中最精彩的一句,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矛盾的心情,也是千百年来描绘愁绪的名言。“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进一步渲染了长空万里的秋雁激发起来的壮思逸兴,用现实主义手法,把诗人的性格和昂扬豪迈之气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四句诗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回到现实,豁达乐观,意境高远。(2)简要赏析“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荒芜冷清的百草园让童年的鲁迅感受意趣,荷香月色让朱自清找到宁静,默默奉献的人构成生活中亮丽的风景,而你一定也遇见过不少独特的风景。请以“风景,这边独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记叙中穿插适当的写景;不少于600字。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1、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2-1、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分)3-1、3-2、3-3、3-4、3-5、3-6、四、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4分)4-1、5-1、5-2、5-3、五、 名著阅读 (共3题;共11分)6-1、6-2、7-1、8-1、8-2、8-3、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9-1、9-2、10-1、10-2、10-3、10-4、10-5、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11-1、11-2、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