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A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729802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杭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杭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杭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A卷一、 知识运用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召唤(zho) 哽咽(gng) 女红(gng) 卓越(zhu)B . 镂空(lu) 踌躇(ch) 殷切(yn) 风靡(m)C . 岷山(mn) 翘望(qio) 琐屑(xu) 晕眩(xun)D . 逶迤(y) 编撰(zun) 愠怒(yn) 蜷曲(qun)2. (2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教诲 杜绝 旁鹜 强聒不舍B . 羡慕 倘若 淘神 言不及意C . 秘决 妄想 骈进 言行相顾D . 浪荡 精微 烦恼 饱食终日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客朗读者的耄耋老人许渊冲,是一位著作等身的翻译大家。B . 近日,台湾一架小型飞机降落时滑出跑道,如果滑入一侧的大海,后果将不堪设想。C . 坐公交车给年纪大的人让座,这种尊老爱幼的行为无可厚非。D . 曾经的亮剑,当下的人民的名义,在弘扬正能量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4. (2分)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比赛展示了人工智能“深层学习”技术。这种技术可能改写已有3000多年的围棋历史。2016年3月,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的里程碑式的对决在围棋领域进行。接下来的比赛,韩国围棋高手李世石扳回一局,但最终仍以一胜四负落败。在万众瞩目中,“阿尔法狗”首战告捷。A . B . C . D . 5.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A . 南宁市荣获“全国卫生城市”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B . 近年来,海交会已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C . 通过开展赛龙舟、包粽子活动,可以使屈原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 D . 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6. (2分)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 )A . 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B . 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C . 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D .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二、 文化积累 (共1题;共8分)7. (8分)古诗文默写。 (1)_,_。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_?曹刘。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_?_。(文天祥过零丁洋) (4)诸葛亮在出师表表现自己“临危受命”的句子是:_,_。 (5)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联想美妙的句子是:_,_。 三、 诗文阅读 (共5题;共93分)8. (12分)根据下面文段,回答相关问题【甲】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些不尽合自己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乙】愣愣磕磕的,祥子看着抗夫把棺材埋好,他没哭。他的脑中像燃着一把烈火,把泪已烧干,想哭也哭不出。呆呆的看着,他几乎不知那是干什么呢。直到头儿过来交待,他才想起回家。(1)甲文中祥子“几乎要哭出来”的原因是什么? (2)乙文中祥子“想哭也哭不出”的原因是什么? 9. (22分)阅读下文,问答各题。老汪栗子等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12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果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老汪说。气味不对。他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炉粟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名角来了,听戏一天。”或者是:“去大别山收粟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锥形,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荆棘丛中打来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趟过与野栗树混生的荆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栗剥出,十分辛苦。老汪说:“每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着口子。”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果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山里人也纯朴,ll月,第一场雪落下来,野栗子就没人打了,因为老辈人说,天寒地冻,野鸟们少吃食,那些留在树上的野栗子,是它们一冬的口粮呢。老汪每年收栗子时,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帮扶到哪里没有一定。老汪在与老乡的闲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一看,讨碗水喝,吃上一两个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选自扬子晚报2015年1月24日)(1)请通读全文,然后参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概括文章讲述的老汪的几个动人故事。晚开店_收野栗_(2)文章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文章第段中画横线处关于打野栗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4)文章结尾说“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此句中的“悄悄”有什么表达效果?(5)如果你是文中被老汪资助的大学生,在拿起被压在簸箕底下的钱的一刹那,你会怎么想?10.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摆渡老人李文忠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渡口跑去,挤在那儿。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向船上跃去。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都望着老人手忙脚乱的样子大笑。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吹到离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每天早晨,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来。望着老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靠岸。我们往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我们都挺愿意。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过不了河。我们都为找到一个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当时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吃过早饭后,便不紧不慢地向学校走去。到渡口时我惊奇地发现,那老人不是我预料的那样正在“跳舞”,却已经到了这边。我和他攀谈起来。我问他:“你今天怎么这么早?”老人咳嗽了一声,缓缓地说:“许是人老了,早上总起不来。昨天听学校说耽误了学生上早读,今天我就起了早。谁知等了好长时间,才来了你一个人。”说完,便送我过河。船到河心,老人忽然回头对我说道:“你们小孩子可要好好读书啊。”那双眼中竟满含着期待和爱意,我心中一震,看着老人瘦弱的身体,沾满冰碴的白胡子,一双手冻得发紫,猛地问道:“你干啥要吃这份苦呢?”好久,老人长叹一声说道:“干啥?哎,以前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曾吵着要上学,但终究没上成。后来他得病去了,我一直感到对不起他,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谈话间,船已到岸。待我上岸后,老人把船向河那边撑去。看着老人的背影,我不再感到笨拙可笑,鼻子有些酸酸的。那天,我把老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了。以后,我们上船再也没有起哄。于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出现了笑容。再后来,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最后一次过河时,老人对我们说:“以后不再送你们过河了,你们要记住,好好读书。”“好好读书”,这句话一直留在我记忆中。真想再见见摆渡老人。(1)本文具体描述了摆渡老人接送“我们”过河上学的辛劳。先写老人因“我们”的_而手忙脚乱,一番折腾;再写因_,老人好不容易“才把船晃过来”;最后写老人不顾自己_,特地起大早送“我们”过河上学。 (2)第段中摆渡老人说“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说为什么老人觉得这样做“心里好受些”。 (3)第段中划横线的语句表现了“我”当时_和_的心情。 (4)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原先,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一个_的形象;后来,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一个_的形象。(5)“渡老人”中的“摆渡”可以理解为老人对“我们”生活、思想上的帮助。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摆渡者”,请你展开联想,按照下面的示例仿写两个句子。示例:作家把读者摆渡到精神的彼岸。“希望工程”把贫穷的孩子摆渡到求知的校园。11. (15分)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小题。宿云梦馆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注释】欧阳修曾坐“朋党”之罪出放外任,这首诗是外放是途经云梦驿馆之作。(1)本诗第四句化用了哪位诗人的什么名句?(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12. (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题目。【甲】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就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己】晋平公问于师旷日:“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日:“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日:“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日:“善哉!”(1)给下列句子断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两处)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一处)(2)解释下列划线词恐已暮矣_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_善哉_ 及鲁肃过寻阳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13. (11分)中央电视台曾经在某年春节期间推出了关于“家风”的系列采访,将传统家教从私人平台放大到整个社会,引起了积极反响。你所在的社区准备开展“扬我家风”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1)请你为本次主题活动补写对联。上联:扬家风,继优良传统下联:_,_。(2)活动需要一名学生主持人,你打算毛遂自荐,请用简明的语言向社区主任推荐自己。 (3)社区拟为家风优良的家庭授匾,请你仿照示例,在横线上提炼内容,在下面的田字格中为赵小文家庭拟写四字匾文。【示例】张厚乐家庭:张厚乐一家三口都是热心人。谁家水管坏了,老张随叫随到;有老人行动不便,他会扶上扶下;十多年来,他们家一直义务为小区修花剪草。赵小文家庭:赵小文一家酷爱读书。家里书籍满架,人人手不释卷。“我又读了一本好书”,是他们茶余饭后的共同话题;星期天一起逛书店,是他们多年不变的美好约定。【匾文】行善积德【匾文】_五、 写作 (共1题;共5分)14. (5分)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圆规为什么可以画圆?因为脚在走,心不变。有些人为什么不能圆梦?因为心不定,脚不动。读了上面的话你有什么启示?请以“画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题目自拟。可以记叙你熟悉的人和事,也可以谈感受与认识,抒发感情,发表看法;内容具体,感情健康真实;标点正确,书写工整规范,不少于600字;文中请不要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知识运用 (共6题;共12分)1-1、2-1、3-1、4-1、5-1、6-1、二、 文化积累 (共1题;共8分)7-1、7-2、7-3、7-4、7-5、三、 诗文阅读 (共5题;共93分)8-1、8-2、9-1、9-2、9-3、9-4、9-5、10-1、10-2、10-3、10-4、10-5、11-1、11-2、12-1、12-2、12-3、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13-1、13-2、13-3、五、 写作 (共1题;共5分)1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