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不合溶血症》教学课件ppt.ppt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725986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PPTX 页数:17 大小:22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型不合溶血症》教学课件ppt.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血型不合溶血症》教学课件ppt.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血型不合溶血症》教学课件ppt.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病机制 胎儿由父亲方面遗传来的显性抗原恰为母亲所缺少 胎儿血因某种原因进入母体 母体产生相应的IgM抗体 当胎儿血再次进入母体 母体发生次发免疫反应 产生大量IgG抗体 通过胎盘进入胎儿 使胎儿 新生儿发生溶血 只要0 1 0 2ml的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循环就足以使母亲致敏 1 Rh血型不合溶血病 多数是母亲为Rh阴性 但Rh阳性母亲的婴儿同样也可以发病 第一胎发病率很低 因为初次免疫反应产生IgM抗体需要2 6个月 且较弱 不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而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多数发生在妊娠末期或临产时 故第一胎常处于初次免疫反应的潜伏阶段 当再次妊娠第2次发生免疫反应时 仅需数天就可出现 主要为IgG能通过胎盘的抗体 并能迅速增多 故往往第二胎才发病 Rh系统的抗体只能由人类红细胞引起 若母亲有过输血史 且Rh血型又不合 则第一胎也可发病 母亲的母亲 外祖母 为Rh阳性 母亲出生前已被致敏 则第一胎也可发病 此即外祖母学说 2 ABO血型不合溶血病 多数是母亲O型 胎儿A型或B型 少数为母亲A型 胎儿B型或AB型 或母亲B型 胎儿A型或AB型时发病 因为A或B型母亲的天然抗A或抗B抗体主要为不能通过胎盘的IgM抗体 而存在于O型母亲中的同种抗体以IgG为主 因此ABO溶血病主要见于O型母亲 A或B型胎儿 ABO溶血病可发生在第一胎 这是因为食物 革兰阴性细菌 肠道寄生虫 疫苗等也具有A或B血型物质 持续的免疫刺激可使机体产生IgG抗A或抗B抗体 怀孕后这类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可引起溶血 由于A和B抗原也存在于红细胞外的许多组织中 通过胎盘的抗A或抗B抗体仅少量与红细胞结合 其余都被其他组织和血浆中的可溶性A和B血型物质的中和和吸收 因此虽然母婴ABO血型不合很常见 但发病者仅占少数 鉴别检查 1 病史凡既往有原因不明的死胎 流产 输血史 新生儿重症黄疸史的的孕妇或生后早期出现进行性黄疸加深 即应作特异性抗体检查 送检标本要求为 试管应清洁干燥 防止溶血发生 产前血型血清学抗体检查 送产妇和其丈夫的血样 新生儿检验送新生儿血样为主 父 母血样为辅 如母血不能及时扣帽子取时 可只送新生儿血样 新生儿抽血3ml 不抗凝 产妇抽血5ml 不抗凝 丈夫抽血2ml 抗凝 使用一般抗凝剂 如当地不能检验 可将产妇血清分离后寄至附近检验单位 另抽取2ml抗凝血 天气炎热时可将血样瓶放入有冰块的大口瓶中 航空邮寄 存放空间必须注意无菌 2 血型 孕期由羊水测定胎儿ABO血型 若证实母胎同型者就可免患病之忧 但Rh血型无血型物质需取到胎儿血才能定型 新生儿O型者可排除ABO溶血病 而不能排除其它血型系统的溶血病 3 特异性抗体检查包括母 婴 父血型 抗体效价 抗人球蛋白试验 产前做间接法 生后做直接法 释放试验和游离试验 这是诊断该病的主依据 抗人球蛋白间接试验是用已知抗原的红细胞去检查受检者血清中有无不完全抗体 抗人球蛋白直接试验是检测婴儿红细胞是否被不完全抗体致敏 释放试验若阳性 诊断即可成立 因致敏红细胞通过加热将抗体释放出来 而释放液中抗体的特异性可用标准红细胞来确定 游离试验是在新生儿血清中检测是否存在能与红细胞结合的尚未致敏红细胞的不完全抗体 结果阳性表明可能受害 在孕期诊断可能为该病者 应争取在妊娠6个月内每月检验抗体效介一次 7 8月每半月一次 8个月以后每周一次或根据需要决定 抗体效价由低到高 起伏颇大或突然由高转低均提示病情不稳定 有加重可能 效价维持不变提示病情稳定或母婴血型相合 该抗体仅属以前遗留所致 排除遗留因素后 一般发病轻重与抗体效价成正比 但ABO系统受自然界存在类似抗A B 物质关系 有的未婚女子效价已达1024 通常ABO溶血病的效价64作为疑似病例 但个别效价为8时也有发病的报道 4 羊水检查胆红素含量它不象抗体效价受前一胎遗留下来的影响 故羊水胆红素含量对估计病情和考虑终止妊娠时间有指导意义 正常羊水透明无色 重症溶血病时凌晨水呈黄色 Liley发现450mm处光密度的升高与胎儿溶血病的严重程度呈一定比例 由于正常胎儿羊水中胆红素的浓度随孕周增加而降低 故在不同孕周所测得的450mm处光密度的升高数 有不同的意义 Liley从101名Rh免疫妇女羊水中所得结果 以450mm的光密度增加数为纵坐标 孕周为横坐标 绘成一经验图 分三个区 羊水中450mm处光密度的增加数在上区者 病情严重 一般即将死亡 在中区者 中度病重 在下区者 可能为Rh阴性儿或为贫血极轻的Rh阳性儿 仅10 需要换血 5 影像检查全身水肿胎儿在X光摄片可见软组织增宽的透明带四肢弯曲度较差 B超检查更为清晰 肝脾肿大 胸腹腔积液都能反映于荧光屏 6 其它实验室检查对诊断该病同样有参考价值的检查 治疗措施 西药治疗1 血浆或白蛋白 供给与胆红素联结的白蛋白 可使游离的非结合胆红素减少 预防胆红素脑病 血浆25ml 次静脉注射 100ml血浆含白蛋白3g 1g白蛋白可联结非结合胆红素8 5mg 或白蛋白lg kg加25 葡萄糖10 20ml静脉滴注 每天1 2次 2 肾上腺皮质激素 能阻止抗原与抗体反应 减少溶血 并有促进肝细胞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对胆红素的结合能力 强的松每日1 2mg kg分三次口服 或氢化考地松每日6 8mg kg或地塞米松每日1 2mg加10 葡萄糖100 150ml静脉滴注 疑有感染者在有效抗感染药物控制下慎用 3 酶诱导剂 能诱导肝细胞滑面内质网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 降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 苯巴比妥尚能增加Y蛋白 促进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 苯巴比妥每日5 8mg kg 尼可杀米每日100mg kg 皆分3次口服 因需用药2 3天才出现疗效 故要及早用药 两药同用可提高疗效 4 葡萄糖及碱性溶液 葡萄糖可供给患儿热量 营养心 肝 脑等重要器官 减少代谢性酸中毒 酸中毒时 血脑屏障开放 可使胆红素进入脑组织的量增加 尚应及时输给碱性溶液纠正酸中毒 预防胆红素脑病 碳酸氢钠剂量 mEq 碱剩余 体重 kg 0 3 中药治疗中药可以退黄 体外试验有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用 常用的方剂有 1 三黄汤黄芩4 5g 黄连1 5g 制大黄3g 2 茵陈蒿汤茵陈1 5g 栀子9g 制大黄3g 甘草1 5g 3 消黄利胆冲剂茵陈9g 栀子3g 大黄3g 茅根10g 金钱草6g 茯苓6g 以上三方可选其中之一 每日服1剂 分次在喂奶前服 亦有制成静脉输入剂应用者 其疗效较口服者为快 光疗1 光疗原理胆红素能吸收光 在光和氧的作用下 脂溶性的胆红素氧化成为一种水溶性的产物 光 氧化胆红素 即双吡咯 能从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 从而降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浓度 胆红素的吸收光带是400 500毫微米 尤其是在420 440毫微米波长时光分解作用最强 蓝色荧光波长主峰在425 475毫微米之间 故多采用蓝色荧光灯进行治疗 近年来 有报告绿光退黄效果胜于蓝光者 2 光疗方法及注意事项让患儿裸体睡于蓝光箱中央 光源距婴儿体表50cm 两眼及外生殖器用黑罩或黑布遮盖 箱周温度应保持在30 32 每小时测肛温1次 使体温保持在36 5 37 2 之间 光照时间根据病因 病情轻重和血清胆红素浓度减退的程度来定 可连续照射24 72小时 光疗对结合胆红素的作用很弱 当血清结合胆红素 64 8 mol L 4mg dl 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升高时 光疗后胆绿素蓄积 可使皮肤呈青铜色 即青铜症 故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或肝功能有损害的病儿不宜作光疗 换血1 换血目的换出血中已致敏红细胞及抗体 阻止进一步溶血 减少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浓度 预防发生胆红素脑病 纠正贫血 防止心力衰竭 预防保健 胎儿期在胎儿期即可作出诊断 1 提前分娩Rh阴性孕妇既往有死胎 流产史 可取母亲的血做免疫学检查 如查出抗体阳性时应对孕妇逐月追踪检查抗体效价的变化 本次妊娠中Rh抗体效价由低升至1 32或1 64以上 测定羊水胆红素值增高 且羊水磷脂酰胆碱 鞘磷脂比值 2 提示胎肺已成熟 者 可考虑提前分娩 以减轻胎儿受累 2 反复血浆置换对重症Rh溶血病孕妇产前监测血Rh抗体滴定不断增高者 可给予反复血浆置换治疗 以换出抗体 减轻胎儿溶血 3 宫内输血胎儿水肿 或胎儿Hb 80g L而肺尚未成熟者 可行宫内输血 直接将与孕妇血清不凝集的浓缩红细胞在B超监护下注入脐血管 4 药物自妊娠4个月起 可口服中药益母草 当归 白芍 广木香 每天一剂 直至分娩 对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孕妇可给中药如茵陈等预防 孕妇在预产期前1 2周口服苯巴比妥90mg d 以诱导胎儿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产生 5 终止妊娠应给孕妇做综合性治疗 以减少抗体产主 必要时应终止妊娠 出生后Rh阴性妇女在娩出Rh阳性婴儿72h内 应尽早肌注抗RhDIgG300g 以避免被致敏 下次妊娠29周时再肌注300g效果更好 对Rh阴性妇女的流产者 产前出血 羊膜穿刺后或宫外孕输过Rh阳性血时 应肌注同样剂量 年轻的爸妈们也不用太担心 一般情况下ABO血型溶血症状很轻 孩子出生后大多不需要特殊治疗 只要及时进行蓝光照射和药物治疗 孩子病情都可以缓解 即使是严重的Rh溶血病 若及时进行换血 绝大多数宝宝也都能转危为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