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八年级试卷质量分析.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9716546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八年级试卷质量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历史八年级试卷质量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历史八年级试卷质量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中国历史(中华书局版)试卷质量分析一、试卷特点分析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总体印象:试卷难易程度适中,覆盖面广,题目表述灵活多样而又不显得怪异。整份试卷图文搭配,较适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因此能客观的评价本学期学生的学习状况。本套试卷由第卷和第卷构成:第卷为单项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第卷为非选择题(4大题共50分)。相比较而言,容易题约占50%,中等题占30%,稍难题占20%。本套试卷难度值中等。本套试卷有如下特点:(1)整份试卷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侧重于对课本中的重点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同时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没有出现偏题、怪题。(2)试题注重能力考查。试题提供课本及以外的新材料,形成新的问题情境,注意与教材主体内容的有机结合,有效地考查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体现新课改理念,注重知识渗透,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试题在考查基础主干知识与能力的同时,渗透着对相应思维过程与方法的考查,渗透着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判断考查。(4)强化基础、侧重能力。命题以现行的八年级历史(中华书局版)教材为依托,力争做到不超标、不离本,全面考察学生对基础的历史知识的掌握,而且侧重考查学生运用正确观点观察历史、分析及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能注意试卷的图文结合,注重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考查。形式灵活,内容开放。命题力求冲破以往陈旧古板的老问法,而采用一些便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形式多样的灵活问法,而且为了进一步体现开卷考试的特点,在考查内容与方式上也追求开放,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展示空间。二、试卷分析 、试卷考查知识点列举题号分值考察知识点难易程度12分西藏和平解放易22分抗美援朝易32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易42分社会主义改造易52分资本主义工商业难62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代楷模表人物易72分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易82分文革十年难92分中共十四大易102分我国首批经济特区易112分我国的民主建设取得的成就易12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易132分邓小平理论难142分中共十五大易152分民族区域自治易162分新中国成立建立的海军舰队易172分战略导弹部队易182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易192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易202分863计划易21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易222分航天英雄杨利伟易232分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获得者易242分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食住行易252分我国社会保障难268分祖国的统一易2714分土地改革运动,人民公社,大跃进易2812分新中国的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易2916分中美外交关系难三、考试情况分析(1)、188,189 ,187班考试基本情况:班级学生数总分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及格个数及格率188593305560190262745.7618766370056.0682332639.3918931260584.03936731100(一)学生成绩总体情况这次八年级历史期中教学质量检测的学生成绩不是很理想,平均分在40分左右,及格率在14%左右;优秀率无,如此看来平均分及“两率”与七年级相比都不是很高,并且90分以上人数极少,多数学生的分数集中在了50-70分之间。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答题能力有所欠缺外;另一方面也与试题略有难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二)学生答题质量分析第一大题是选择,共计50分,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题的得分率在73.5%左右,命题中我们针对期中测试的检测进度,等相关内容,囊括了新中国的成立,巩固政权,土地改革,改革开放等现代历史的相关知识,在18课的检测内容中几乎每一课都至少有一个考查点,试题覆盖达到了100%。由于这类题型考查的是基础,所以相对于其它主观性试题来说,难度系数较小,学生自然答的也比其它题好,这说明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但个别同学依旧存在着事件把握不牢、人物地点区分不清以及历史意义分析不透等现象,例如3、11、12、16、22、25等小题的错误率就很高。第二大题是非选择,共计50分,试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思考评价能力等,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结果得分及丢分现象也各有不同。总体看,出错率较高的是26题的第1、2小题,一小部分学生对香港、澳门何时回归没有清晰的时间概念。27题的2问、24题的3、4问、25题的1、3问。这些问题的出现反映了学生历史学习以及历史考试的各项技能和综合能力还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其主要问题表现在: 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这在选择与非选择试题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分析原因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审题不仔细,答题不认真,表述不清晰。卷面当中对题意理解不深、文字表达思维混乱不切要点、张冠李戴答非所问以及考虑问题不全面等造成丢分的现象很是普遍。如此这些反映出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欠缺,需要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加以训练和指导。 学生答题机械不灵活。从部分开放性试题的答题情况看,部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很弱,一些同学对于老师给出答案的能一字不差的作答,否则就答非所问,不切题意。这就表明学生如何抓住有效信息回答问题的创新思维和应试能力亟待加以提高。 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欠缺。学生在如何评价历史问题上缺乏辩证的逻辑思维,只片面地抓住一个方面不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这也与部分教师平时教学缺乏唯物史观思想渗透有着一定的关系。(三)主要失分及失分原因1、失分情况:失分较为严重的题目有:第29大题,涉及到中美外交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本题为偏难的题型。通过细致分析学生的答题结果,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和运用,不知道怎样答题,加之评分标准过高、过死,本来是主观试题,结果却得分太低。尽管学生记住知识点,但是却不知道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主观题却不知怎么回答。最后一小题,“你认为,未来的中国该如何树立国际形象?”许多学生对中国现代史中美关系的相关内容记忆较为混乱。失分原因主要是对一些历史概念掌握不牢固。学生对主观性试题的思考、回答未找准答题思路。当然,其他题仍有失分较多的现象,各有原因,但都不是非常严重。2、失分原因:(1)概念把握不准确。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无数个概念支撑了历史长河,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史实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2)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历史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史实,分析历史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擅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啰嗦或不完整。(3)审题能力不强。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题审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审题出错,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作答。(4)学生对主观性试题的解答不能掌握正确的方法,加之评分过程中教师过分依赖参考答案,评分标准过高、过死。五、试题评价(一)、试题成功之处:本次考试,试题内容灵活,难度适中,“死”的东西少,“活”的东西多,完全脱离了“死读书,读死书”的状态,熟练的掌握了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才能考出好成绩,二者缺一不可,基础知识掌握了未必能答出题,要想答出题必须熟练的掌握基础知识,完完全全的考察了学生的能力。本次试题很有特色。本次考试中1-25、单项选择题,直接考书中的基础知识点,但是个别题在拐点儿弯之后才能答出知识点,首要重视的就是基础。但以往“死读书”就能出成绩的日子一去不返复了,更多的考题需要利用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二者结合进行解答。26、读材料改错,考核了学生们对相关历史知识的分析能力。27、 材料分析,考核了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运用能力。28、有关新中国成立的标志,考查学生对图文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29、材料分析,结合当下中美关系热点,考察学生知识综合运用。六、对以后教学的建议: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大多学生迫于中考升学的压力,将历史学科忽略,认为学不学无所谓,分数高低不重要,重要的是中考科目,只是出于对科任老师的应付,虽然几次三番强调从本届起历史学科要列入中考,但是很多老师还向学生宣传只是考查,分数不会列入升学总分,学生依然不在乎,因此历史学科的分数太低,甚至平均分还不过半。2、强化基础知识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要紧紧依据课程标准,以教材为载体,对在整个历史长河中起重要作用、地位明显的内容,我们要重点突出,讲清来笼去脉,丰富内容,补充材料,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责任感。 3、注重能力培养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阅读历史教科书及有关的历史读物;识别和运用与教学有关的历史地图、图片、图表;搜集和整理与历史学习有关的材料;解释重要的历史概念;分析和评论重要的历史问题,等等。 同时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层次、多方位去发掘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史和世界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地认识历史。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是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设置平等的互动交流平台,通过精心设置的课堂提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要照本宣科,要创设新情境,组织精当的材料,引领学生去探究、去实践、去创新。 3、加强技巧性训练一是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训练,教会学生审清时间空间,审准关键词的意思,审准答题方向,选择题怎么做,材料题怎么做,问答题怎么做,从哪里入手,如何解剖,如何分解,如何表述,有计划地用相关试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回答相关问题的要领,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二是加强养成教育,平时教学中不要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认真答题、认真写字的好习惯。历史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逐渐渗透、潜移默化,彻底抛弃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是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设置平等的互动交流平台,通过精心设置的课堂提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要照本宣科,要创设新情境,组织精细的材料,引领学生去探究、去实践、去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