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中考命题趋势和复习策略.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9710578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中考命题趋势和复习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中考命题趋势和复习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中考命题趋势和复习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中考命题趋势和复习策略福州八中鳌峰初中 张琼摘要: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逐步渗透到课堂。初中历史纳入中考学科,通过中考这种终结性评价来评定学生的学业等级,展示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初中毕业生历史课程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考试,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学生在历史课程学习方面所达到水平的重要环节。中考试卷试题整体呈现以下特点:1注重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体考查。2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3.试题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生活经验,拉近历史与现实距离,发挥历史教育的史鉴功能。4重视考查学科最基础、最重点、最核心的知识。5突出学科基本能力的考查。6强调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把握。7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结合历史中考试卷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拟定恰当的复习策略,提高复习和考试的效率。关键词: 中考试题特点 复习策略初中历史新课程贯彻的新理念使课堂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逐步多样化,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成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共识,可以说新课程正在逐步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和生命力。将初中历史纳入中考学科,通过中考这种终结性评价来评定学生的学业等级,展示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初中毕业生历史课程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考试,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学生在历史课程学习方面所达到水平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采用这种评价方式是相当及时、必要的,它既具有一定的实际可操作性,又能恰当的发挥评价功能,而且还起到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完成历史课程目标的作用。一、历史中考的背景1.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逐步渗透到课堂。 课堂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逐步多样化,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成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共识,可以说新课程正在逐步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和生命力。 2.历史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的公民素质课程。 只有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课程目标才能实现历史教育的价值。 3.将初中历史纳入中考学科,通过中考这种终结性评价来评定学生的学业等级,展示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 初中毕业生历史课程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考试,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学生在历史课程学习方面所达到水平的重要环节。4.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采用这种评价方式是相当及时、必要的,它既具有一定的实际可操作性,又能恰当的发挥评价功能,而且还起到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完成历史课程目标的作用。 二、中考命题呈现的趋势及试卷特点(一)中考命题的总体思路和基本框架福建省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历史学业考试大纲和近几年福州市区初中学业考试大纲明确指出:1命题依据: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是历史中考命题的依据。2命题原则:(1)遵照部颁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省颁考试说明的规定实施命题;考虑我省中学历史教学的现实情况,试卷结合普通中学初中历史教学实际。(2)试题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体现基础性;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体现时代性;考试要求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为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学习打下基础,体现发展性。(3)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查;注重考查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注意考试对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导向作用。(4)试题要确保考试的信度和效度:测试目标明确、难易适当、题意明白、语言准确,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学业水平,高分题中杜绝死记硬背试题。3考试范围:中国历史(含乡土历史)、世界历史4考试形式:开卷笔试。5试卷分值与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6试卷结构:(1)题型与分值比例:单项选择题:约占40分,20小题辨析题:约占8分,1题材料解析题:约占30分,23题综 合 题:约占20分,2题 (2)知识内容比例:中国历史约65%(含乡土历史10%),世界历史约35%7试卷难度:试卷的容易题、中等题、稍难题比例约为8:1:1。试卷难度值控制在0.8左右。(二)中考试卷的特点从宏观角度来看,试题整体呈现以下特点:1注重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体考查。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程目标中不可分割的三个维度,试题做到对三个维度的考查实现有机融合和渗透。2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表述、制表归纳等是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中考试题要求学生运用书面语言以及表格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体现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的考查。选择题是传统题型,试卷将选择题与识图题、材料题等形式结合,并且注意设计新情境、转换提问视角,挖掘选择题的功能,使其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最能考查学生历史学科核心能力的材料解析题呈现形式多样,内涵更加丰富。3试题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生活经验,拉近历史与现实距离,发挥历史教育的史鉴功能。试题选材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 近几年,福州中考试卷对乡土历史的考查占10%左右,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激发其爱乡情感。如:2006年试题考查福州的“三宝”、林则徐、严复。同时试题注意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和社会现实的能力,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让所有学生有话可说,促进学生学活知识、拓展思维,学以致用。如:易中天的品三国,故宫中的牌匾上的文字“中正仁和”,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对生活的影响。紧扣当前热点,突出时代性 重要的周年纪念、社会关注的热点是历年试卷考查的重点之一,如:2005年考题涉及到宋楚瑜访问大陆、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中央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等热点。2006年纪念辛亥革命95周年,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中国共产党建立85周年,纪念西安事变70周年、和进藏铁路的修建考查西藏历史等热点。4重视考查学科最基础、最重点、最核心的知识。试题覆盖面广,全方位考查考试大纲中要求的基本点、教学中的重点、学习中的关键点知识。所有考点均为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点,相当数量的试题直接考查课程标准学习主题下的内容标准的知识。5突出学科基本能力的考查。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能力层次的要求70%属于识记层次,简述历史知识是识记层次要求的基本能力之一,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在中考试题中。试题重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情境的创设,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处理能力,其中包括对材料的解读、理解、综合等能力。6强调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把握。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命题选择基础、重要的历史知识作为命题素材,将课本中零散、但是有相关联系的知识按照一定的问题要求进行系统的整合,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整体把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7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试卷题量、难易适中,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答题的时间和空间。试卷版面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利用多元信息载体,如地图、图片、表格、文字等,使试卷图文并茂,让学生在相对活泼、生动的卷面上应考。从微观角度看,不同题型又呈现各自的特点。从内容上来说,各个题型在符合新课改精神的前提下,还有其鲜明的任务特征。1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是常用的客观题题型。 因选择题答案具有唯一性,所以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作出准确的判断,实际也是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再认再现的过程。选择题的选材广泛,可以涉及古今中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民族关系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同时该试题也应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见题之后就能很快进入试题所设置的历史情景之中。 2改错题。主要是对史实进行的再认识别。3历史辨析题该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容易混淆出错的地方。如:“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发明”和“改进”在用词上的区别,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再如:“曹操生活在三国时代。”这一题着重考察学生掌握历史史实和历史影视作品及历史小说的区别,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证史一致”的思维习惯和学习历史的方法。当然,还考查课程标准中规定应该达到相应层面的知识。4材料解析题通过历史文献、历史文物以及其他资料间接地具体地去再现消失了的过去是历史学科突出的特点之一,无论是学习和研究历史都不能离开材料,历史考试也是如此。此题型属于大型主观性命题。它以提供“历史材料”的形式,要求分析“材料”并解答有关问题。主要考查的是“应用能力”或“综合应用”能力。这方面的试题将是整张试卷中最为缤纷多彩的部分。 本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熟悉和正确运用史料的能力。所取材料可“杂”但不能乱,形式可以灵活多变,可以是文句摘录、图片、照片、漫画、地图、统计数据、教科书引文、考古新发现、时事新闻等,也可以采用奏章、译文、唐诗、宋词、民谣等,还可以是中外邮票、名人言论、条约抄件和会议场景等,真可谓诗情画意皆可入题。通过各种材料,创设多种问题情境,要求学生通过已经学习的历史知识分析其中传递的历史信息,这不仅与新课程所提出的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相吻合,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了历史学科的实际应用性。(1)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人文精神。 试题力图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体现历史试题的教育价值。史学与现实结合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历史教育的价值,历史试题能不能体现这一价值,会直接影响历史教学。从03年至04年以来,各地试题中注重联系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生活,并且做法上有四个特点:一是试题的形式生动活泼,内容表达更符合青少年的特征;二是将德育的意图渗透在试题之中;三是直接把思想教育和“情感测量”结合在一起;四是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设计历史试题。越来越多的地区在命题中结合“热点”问题设计试题,涉及的范围包括抗击非典、伊拉克局势、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批判“台独”、神五、南亚印度洋海啸等一系列热门话题。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在一起,无论是引用材料,还是提出问题都自然贴切。能够从现实出发,自然地引出历史,又从历史学习中导出学生的思想认识,较好地处理了历史与“现实”、思想教育和“情感测量”的关系。通过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遥远历史时空架起了一道过去与现在交流的桥梁,对中学历史教学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突出以史为鉴,引领学以致用的学风,都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2)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相结合,让学生了解身边的历史。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展开,校本教材、乡土教材在教学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各地历史中考命题中,将乡土史甚至校本教材纳入考试范围的地区会增加。近几年已有不少地区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使乡土史考查时的命题方式也趋于多样化。如:林则徐纪念馆的一副楹联“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戚继光抗倭、郑和下西洋在福州留下的遗迹,福州马尾船政文化,福州城市的老照片和今天城市面貌的对比等,让学生了解、关心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加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同时也是初中历史新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3)与语文、政治、地理等学科知识有机结合,体现历史学科的包容性和课程的整合。 运用唐诗、宋词、名人语录、地图等学生在语文等相关学科中涉及到的内容来作为材料,如:甲骨文与现代汉字的联系,论语与孔子的教育思想,丝绸之路与欧亚铁路大路桥等,让学生在学习中融会贯通,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体现了历史知识的跨学科应用,同时也符合新课程提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整合的现状”的目标。5综合题 这是传统的大型主观性试题。特点是知识容量大,并有很大的空间供分析问题能力的发挥。所以问答题主要是考查“综合应用能力”。它不仅适用于大跨度的历史问题,也适用于阐释历史理论问题和涉及情感价值观的问题。由于其知识的容量和分值较小的原因而有别于大型主观性试题。此题型的功能定位于应用能力考查层面上。即解题的过程应体现知识的迁移,需要运用各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和理解、分析、归纳、比较、概括等历史学科的综合能力。新的学习方式要求与之适应的新的评价方式,特别是三种新的学习方式之一的探究学习已经被师生广泛认可和实施,该题型体现开放性情境设计,实行多元化评价标准,在发挥甄选作用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贯彻发展性评价的理念,灵活运用学科知识,进一步体现历史课程改革的精神。可以评价历史人物或者某一历史事件,如:对秦始皇、唐太宗、华盛顿、拿破仑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政策,隋炀帝修筑大运河,洋务运动等历史事件的评价,也可以谈考生自己对某一历史现象的感受,还可以尝试一些大胆创新的题目。如:可以提供图文材料让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以生动的历史载体,给考生营造鲜活的历史境界。让学生直接接触第一手材料,有助于培养他们阅读理解史料,正确评价历史现象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体现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此外,开放性试题的总量不断增加,主观性试题应增强开放性的意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地区命题者所接受。“开放” 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让学生跳出教材的结论范围谈感想、谈体会、谈认识,二是写命题或自由命题小论文。考查的目标直接触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域。三、历史中考复习策略(一)从教学上,树立四个意识,即基础意识、综合意识、人文意识和创新意识。 所谓“基础意识”就是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历史基础知识永远是历史考试的“本”和“源”,历史教材有其独特的知识体系结构。历史复习首要抓住知识点,深化知识面,以点带面,以面连线,形成点、线、面立体式知识结构,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分析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为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夯实基础。“综合意识”要求考生在复习历史时应该将每一部分零碎的知识点结合成有机的整体,使知识系统化、整体化,通过关键词来复习。要注意根据事件与事件的关联,将繁杂的历史知识整理出清晰的知识网络。此外,历史常常与地理、政治学科的知识整合到一起,在复习时注意拓宽历史学科同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联系也很重要。“人文意识”就是注重历史知识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创新意识”就是学生能创造性的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分析社会现实问题。(二)指导学生从思想上正确对待历史学科开卷考。提到开卷,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平时看不看书无所谓,反正中考时可以带课本和复习资料,到时翻书找答案不就行了!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看法!中考历史试卷满分是100分,题量达30题,时间只有1个小时。命题涉及的范围是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史,世界古代、近代、现代史和福州历史,共有七本课本。试卷知识点多,考查范围广,综合性强,并且还注重考查学生自主与合作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如果平时对基础知识没有系统的掌握和了解,想在短暂的一个小时内靠查找书本和资料答好试卷,取得理想的成绩,难度很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时间不够。从以往考生情况来看,基础知识薄弱的同学在做试卷时,由于翻书所用时间太长,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都难以做完,更没有时间思考能力题目和全面检查试卷,以至于留下很多遗憾。2抓住每一课的框架,识记提纲和要领,整体把握历史知识的重要线索。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历史课本的目录,在目录下注明要掌握的考试内容。如果把每一课的课题和子目都会集起来,写在小卡片上,随时拿出来翻看,这样记忆将会更加深刻。一旦考查到相关的知识点时,就可以迅速快捷的准确定位课本内容。3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每一阶段的历史事件之间都有其内在联系,要全面复习加深对历史知识间内在联系的理解,进行专题整合,形成立体的历史知识体系。如:依据单元的主题,整理出单元知识结构;也可以根据知识内容整理相应的专题,比如社会生活与文化教育专题、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专题、战争专题、外交成就专题等。4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周年大事问题等。中考试题不仅不回避热点,热点、焦点、周年问题,而且还会利用热点问题来引导同学们关注现实,用历史眼光来看待现实。因此,在历史复习必须从历史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平时养成读书看报看新闻的习惯,可以和时事政治的学习有机结合,关注国家大事和世界形势,增强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洞察力,提高考场应变能力。如: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30周年、科学发展观、民生问题、和谐社会的建设、农村土地问题、西藏问题等需要多加关注。5重视乡土历史。注重对福州乡土历史的复习考查,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一个显著特点。如:福州历史在中考考卷中涉及的人物主要有林则徐、严复、左宗棠、候德榜、黄乃裳等,指导学生将历史课本中与之相关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记忆也会深刻一些。6多做样卷,注意合理安排时间,强化应试技巧,提高答题效率。进行模拟试卷的强化训练时,必须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考试时安定情绪,心要静,沉着冷静合理分配时间,要控制好答题时间。第一,认真读题。对题目要全读,细读。领会题意。第二,审题。审题是答题的至关重要的一步,明确试题的具体要求,完整准确把握题意;深入发掘题意,突破重点,化解难点。第三,答案规范化。做到观点正确,文字准确,条理清楚,详略得当,要点全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刘兼说道:“新课程改革决定了中考要改革。”以上所述,只是笔者结合历史中考试卷的特点及其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进行了一些探索,在今后教学实践中,还有待不断的深化研究,寻找到更多更好的新思路,以便更好体现历史中考的评价功能。参考书目: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福州市初三历史学科会议纪要福建省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历史学业考试大纲福州市区初中学业考试大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