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河北中考语文试卷分析路建民.docx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672279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0.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河北中考语文试卷分析路建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河北中考语文试卷分析路建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河北中考语文试卷分析路建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河北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保定市二十三中 路建民一、试卷总评2014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坚持“守正出新”的原则,在继承中谋求创新,在创新中谋求发展。试卷突出语文学科特点,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主的方向,选材贴近学生生活,题干设置简明科学,彰显了导向功能。试卷的整体难度较去年略有提高,既具有良好的甄别选拔功能,又能有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良好作用。这份试卷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呈现方式和内容出新,巧妙地将经典名篇和名著阅读融入题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并且,在“附录”中推荐了朝花夕拾等10部名著。可惜,在实际教学中,名著阅读的教学远远没有落到实处,课程标准的要求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目前,学生阅读量过小、阅读面狭窄、阅读效率低的问题普遍存在;浅阅读、伪阅读的风气依然盛行;没有时间阅读、没有阅读兴趣的情况比比皆是。今年的语文试卷识字与写字的考查采用语境类考查的形式,材料选的是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中的一段。这样的考查都带有明确的导向,引导学生去关注名篇和阅读课外名著。更值得称道的是名著阅读的呈现方式,在我省中考历史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可以说这是今年语文试卷的最大变化。试卷从课程标准推荐阅读的名著朝花夕拾中选取了五猖会作为记叙文阅读材料。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对童年生活的一段回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这篇阅读材料既符合课标要求,又符合教学的实际,同时也符合学生的阅读水平。总之,名篇名著不再像以往那样只是试卷的点缀,而是以更加灵活的形式呈现,既有考查的广度,也有深度。明确的导向性扭转了“浅阅读和“伪阅读”的倾向,真正落实课程标准对名著阅读的要求。(二)阅读考查注重设题层次提升,深入文本考查以往语文试卷,注重对文本内容的考查,侧重在“写什么”的层面上设置试题。今年的语文试卷,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不仅考查“写什么”,还考查“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学生只有走入文本内部,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才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核心,这就大大提高了阅读的层次。如古诗词阅读和议论文阅读都从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角度综合考查学生阅读的能力,体现了命题者的匠心。文章是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体,好的文章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体,因而了解文章的形式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解读一篇文章不仅要关注文章所写的内容,亦即文章写了什么。还要关注文章的形式,亦即文章是怎样写的。再进一步研究“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就从浅层次阅读走向了深层次阅读。(三)关注传统文化,注重学生发展今年的语文试卷,无论是从材料的选择还是试题的设置都注重弘扬传统文化,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如:语言积累与运用部分第4题,选取了一则有关传统道德的新闻材料,其中的第(2)小题是:请你就排在第三位的“孝”字谈谈自己的看法。这道试题的设置,一是考查依照原文形式仿写的能力;二是考查对“孝”这一汉字的理解能力;三是考查对于“孝”在传统文化、道德层面的认识能力。今年我省的语文试卷,从考查工具书的使用、汉字的解析到古代诗文阅读的考查,从经典美文的赏析到服饰文化的写作,无不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因素。这对于中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四)写作命题形式和内容变化明显今年的试卷采用大作文与应用文修改结合的形式,这是一个明显的形式变化。大作文运用传统的话题作文形式,要求以“这样的衣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样的话题避开了一些学生备考时准备的那些常见的内容,因而避免了套改和宿构。二、试题分析及学生答题现状2014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的整体结构与往年一样,仍为“基础”、“阅读”、“作文”三大块,共计23个小题。试卷给人的整体直感是:1.注重了经典名篇;2.贴近了学生生活。这正是语文学科应该突出的。具体分析如下:(一)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第1题,命题人的指向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提醒在校的中小学生要善于使用字典、词典等语文学科工具书。这一点正是目前课堂教学所缺少的。就我自己来说,也曾要求大家每人准备一本汉语成语词典和新华字典,还特别提醒要商务印书馆的。但实际使用情况并不理想,遇到生疏的字词,并不去查个究竟,只知道一个大概了事。今年打开试卷第一题就是查字典,可见正确使用字词典的重要。学生答题情况启示:1.养成善于使用字典、词典的习惯。2.关注看似熟悉但写起来易错的字词。第2题诗词默写前两个小题为直接默写,这是较为简单的模式,拿到4分是可能的。但实际情况不一定很理想,默写出的一句诗中哪怕一个字不规范,也会丢掉1分。许多考生看到分数以后惊讶地感叹:我都答了呀!但是,你没答对!第小题为理解性默写。说实话,不下点真功夫,要想在34首诗词曲中迅速地、准确无误地写出答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启示:对34首诗词熟练背诵并进行准确默写。第3题是排序。语意连贯是对初中生的基本要求。我们在表述一件事情一个问题的时候,必须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启示:按认知逻辑细细分辨。最具思想价值之一的题目是第4题。阅读下面新闻,回答后面的问题。利用试题,对学生的道德人品进行引领,是命题人所应该注意的。本题的意义超过了题目本身,可喜可贺。而题目必须作答的“孝”,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人心浮躁、太过看重利益的氛围,在万人瞩目的考卷上,让考生就“孝”字谈谈自己的看法,无疑是一缕春风。启示:1. 拟新闻标题抓住主语和谓语。回答“谁”(或者什么)和“怎么样”(或者做什么)。2根据要求诚实作答。第5题是修改请假条。当下的学生(不仅仅是学生)不大注意写应用文了,而应用文在生活中是常常用到的。由于网络的普及,学生不懂写信的格式;由于不被重视,连请假条、病假条、借条等也不会写了。新课标对第四学段的写作有明确的要求:“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此题的设计是提醒我们对此引起注意。启示:关注应用文的格式、细节。(二)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今年的诗词鉴赏与往年一样,还是6分。而想拿到6分,非以严谨的态度下一番功夫不可。否则,很难准确完整地写出答案。启示:1.熟记每首诗词曲的作者、年代、评价和出处。2.理解重点语句在全诗中的作用和重点词在全句中的作用。3. 对34首诗词,不仅仅背诵、默写,还得清楚作者、背景、主旨、情感,对每一句(特别是历代传颂的千古名句)的作用及其蕴含的道理(哲理)也应了如指掌,答第8题应注意三点:指出修辞(比喻);写出表达的情感;整体评价。少一点就会减1分。 文言文占15分,分课内课外两部分。课内节选诸葛亮出师表开头一段,课外是有关宋真宗时以真言直谏著称的鲁宗道的故事。启示:看注释理解愿意,培养语感,正确断句,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第10题是理解和判断“之”字的用法。新课标不但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还对14个虚词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有明确规定。这14个虚词是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启示:要像重视实词那样来重视虚词。第11题为实词解释。启示:在平时的学习中扎扎实实,下点功夫理解记忆实词,不放过课下注释,日积月累,形成应有的知识结构。第12题是翻译。这是每年必考的保留题型,而且分值是4分,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我要求学生这样做:打开课本,边看注释边翻译原文,遇有不太明白或者疑问之处,就翻开教辅译文看一眼,问题解决以后合上教辅继续,直到完成。另外,要求写一句原文之后,换另一种颜色写一句译文。在一个合适的时间里,两个同学相互提问重点词语和翻译,直到熟练掌握。启示:字字落实,追求“信、达、雅”。第13题要求学生在读懂课外语段以后,对鲁宗道的品质进行总结。只要读懂了选段内容,此题不难:忠诚(围绕忠诚作答即可)启示:根据人物的具体言行概括人物性格特点。议论文阅读选文出自网名为“秦时明月”的博客(发自2014.2.14日),是作者写的一篇“感悟随笔”,原名为寂寞出学问。选文被命题老师做了删改。真的是一篇很好的文章。文章的观点,对当下人们的浮躁心理有一定的警示作用。但愿光大考试能够有所醒悟:做学问得耐得住寂寞,远离功利,否则,你的一生很可能庸庸碌碌。第14题让考试写出中心论点。这是阅读议论文的首要任务,不知道作者的观点是什么,那不等于白读了吗?很显然,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寂寞出学问。启示:细读文章,领会作者意图。如果答“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寂寞出学问”只能得2分。因为作者显然不是只说圣贤,是通过圣贤的例子来证明“寂寞出学问”。第15题让说出“坐得了冷板凳”是什么意思。根据这句话所处的环境,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是在分析田中慎弥做得了学问的原因,而他终成正果是因为耐得住寂寞这也就是答案。启示: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有关词语内涵。第16题是分析文章最后一句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类似的句子大多使用修辞),则首先要指出来;答出其作用,即使用该修辞有什么意义。据此,我们可以写出答案:运用反问修辞方法,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寂寞出学问的论点。启示:分析特点,使用了修辞的写出使用了什么修辞格,答出作用。17题让回答选文在事实论据的选择和使用上各有什么特点。请注意,是要求回答在选择和使用两方面各有什么特点。事实论据有玄奘、钱钟书和田中慎弥,前两个是中国的(其中玄奘的古代的),第三个是外国的。据此,可以回答在事实论据的选择上是选自古今中外,典型丰富。在材料的使用上,很明显,钱钟书的内容较多而玄奘和田中慎弥较少,据此,可以推出答案:详略得当。启示:看清题目要求,严谨分析内容。新课标关于79年级阅读目标与内容是这样表述的:“议论文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记叙文阅读选择的是中考名著阅读篇目中的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它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是一本必读的文集,是一本如良师益友的文集。虽然朝花夕拾不只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读起来兴趣盎然,而且随着年岁的增加,我们总能从中读出不同的味道来,这就是鲁迅作品的魅力所在。这本书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12部分组成这是老师在讲到鲁迅的朝花夕拾时所必然涉及到的内容。选文本身告诉我们,要重视名家名作,鲁迅的作品是不能轻易被删除的。说鲁迅的文章晦涩难懂,已经不适应时代,那是浅薄的表现。如果鲁迅过时,那么孔子呢?沉下心来,好好读读鲁迅,对于抑制浮躁心理是有一定好处的。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五个题目的设计都好:第18题,选文出自朝花夕拾,请你再写出出自这本散文集的三篇文章的篇名。此题答案属于文学常识。关于文学常识,每篇课文的注释都有介绍,比如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雨果的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选自雨果文集;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选自关于爱的思考。在平时学习中稍加注意,本题是不难写出答案的: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启示:在平时学习中,对文学常识加以重视。第19小题,回答选文题目的作用是什么。答案:行文线索。线索是叙事性文艺作品中贯穿整个情节发展的脉络。它把作品中的各个事件联成一体,表现形式可以是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或某一贯穿始终的事物。在一篇文章里,事物发展的过程或作者所表述的思路,常常成为贯串始终的一条线索.读课文,抓住了线索,就容易掌握段落结构,领会中心思想;写作文时,抓住了线索,就容易做到围绕中心,组织材料,使文章中心明确,条理井然,显得内容集中,脉络清晰。很显然,全文都是围绕“五猖会”来组织材料,所以,它就起到了线索的作用。启示:阅读记述性文章,首先搞清楚其行文线索。第20小题,让说说你对选文结尾处加横线句子含义的理解。这个句子是“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我们知道,鲁迅当时只有7岁。一个7岁的孩子现在也才刚刚读小学一年级,这个年龄的孩子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和向往,而仅仅把他们囚在家里背书(对于书中内容有不大理解),特别是正好有一个事情吸引着自己,那绝对是对儿童天性的摧残。更可悲的是,面对这种摧残,鲁迅只能屈服而不能表现出一点点反抗(那个年龄的孩子还不大懂得反抗)。但是,内心的想法还是有的,你看,鲁迅不是说“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这句感慨,当然表达了“我”对父亲在我看五猖会前逼“我”读书的不解和不满。启示:读懂原文,深入到人物内心去理解人物的言行。第21题,结合具体语境,对选文中加波浪线句子作简要赏析。我们来看看具体情节:因为要赶五猖会,人们“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我们可以想见,“我”该是多么幸福啊!可是,万没想到,灾难临头了父亲以他绝对的威严不让“我”去赶什么五猖会,让去被书。这一特定时刻,“我”的感受是:“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那么,答案如下:示例一: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强调了“我”背书的痛苦无奈。示例二:运用“读”“强记”“背”等词语,表达了“我”背书时的痛苦无奈。答出赏析角度给1分,答出表达效果给2分;选取其他角度赏析,言之成理也是可以的。启示:结合具体情节理解人物情感。第22题,选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请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本题从写法上进行考查:示例一:“我”在背书前盼望观看五猖会的兴奋心情,与背书后的扫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批评了强制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示例二:明时的赛会的豪奢与热闹与当今庙会的简单形成鲜明对比,即使的简单的庙会,也让“我”憧憬不已,突出了强制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答出对比的内容给2分,答出对比的作用给1分。启示:理解内容,细细分辨;写出内容,分析作用。(三)第三部分 写作 “这样的衣着”是话题而不是题目,要求明确指出“题目自拟”,凡是直接用话题做题目的考生,在这一项上会丢掉23分,这是非常不值的。其实,自拟题目,正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情的机会,放过了又停可惜。关于文体,主要有三种: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介于记叙文和议论文之间还有散文。一般说来,写成散文的较多,说明文较少(除非按要求必须写),水平上乘者可以写议论文。关于真情实感,倒是应该进行强调。一直以来,我都注重真情实感的表达,也要求学生写内心真实的想法这才是写作文的大技。对于为了取悦判卷老师而刻意追求语言的华丽和作秀,我不屑。开篇必“题记”、开头必排比的做法,大有做作之嫌。第三点是要求写规范语言。没有得到认可的网络语言和外来语,还是不用(或者慎用)为好。关于字数,写到650字为宜,一般别超过700字。字数不够,可以认定你的写作水平欠缺,而字数超过太多有显得啰嗦。切记:这是考场作文,不是平时的随笔。三、试题认知水平和难度测试明细表 2014河北中考语文 学科测试题双向细目表题号知识点(内容)认知水平难度(622)了解理解掌握易中等难1查字典、汉字拼写2诗文默写3语意连贯4为新闻拟标题、谈看法5应用文写作改错6古诗作者识记7赏析古诗字词8赏析古诗名句9古文断句10古文虚词应用11解释字词12翻译句子13拓展延伸14找议论文中心论点15议论文词语应用16议论文修辞方法应用17议论文论据分析18文学名著19散文标题作用20散文句子理解21散文句子赏析22散文写作手法23写作表达四、试卷改进建议对于本次中考试卷,若提出些建议的话,我想有以下几点:首先,字词考查的形式应该有所变化,比如查字典的题型设置,几年不变的形式会令人感觉乏味,而且这种导向下,容易在教学中形成机械重复训练。其次,第五题考查应用文,采用“病假条”的形式,过多注重了形式,对内容关注较少。对于初中生来说,考查的深度就不够,培养不出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表达能力。再有,就是记叙文和写作的命题思路变化明显,但这种变化的幅度加大的话,会给学生备考带来难度,建议变化应审慎,既考虑到求新,也考虑到不增加学生的备考负担。最后,是有些考查内容的欠缺,如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的内容,在本次考试命中都是欠缺的。作为中考命题,虽不能要求其对考查知识和能力方面做得面面俱到,但也应保持基本完备。这次考试试卷,显然在注重名著阅读上做得很到位,但对综合探究学习有些忽略,我感觉中考命题是不应略去语文学习的重要知识和能力板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